十二子直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類,局中有八道,更互行子而爭三成。

若得三成者,則對家一子先盡者爲輸。

」,如《天臺菩薩戒疏》: 「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敗, ... 十二子直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十二子直棋棋盤 十二子直棋,是直棋的一大類,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直斜線交叉,每方棋子數為十二,吃子方式是像方棋採用成型吃子,規則、棋名隨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等。

在古代也可名為牽道、圍直、八道行城,最後名者在日本有類似名,但棋盤與玩法皆不同的八道行成。

目次 1歷史 2棋具 3通規 4各地類型 4.1純直吃 4.1.1下三棋 4.1.2擺三 4.1.3三三棋、打三棋、三棋、走城 4.1.4三三棋、打三 4.1.5二十連 4.1.6南非直棋 4.2含其他吃法 4.2.1同色三子成列棋 4.2.2三子棋 4.2.3直棋、直方棋 4.2.4龍棋 4.2.5乘棋 4.2.6城棋 4.2.7班德·那德貝 4.3無吃子 4.3.1錫蘭直棋 4.3.2三子鳴棋、紅綠翻 5參考 歷史[編輯] 在漢譯佛經的註解就有記載,如《梵網戒本疏日珠鈔》:「牽道者,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殺故名牽道。

」、「八道行城,有本無牽道二字,故知此即一種戲也。

《涅槃經》云:『八道行城,一切戲笑,悉不應觀。

』榮鈔云:『八盡爲道,以棊子行之,似行城法。

』熈鈔云:『若依《瑞應經》云,二月八日,是四天王捧太子馬足,瑜城出家,因此有行城之法,爲追太子馬跡表戀聖之情,復有濫設斯法,與此恐別已。

』」、「八道行城者,如六甲之類,局中有八道,更互行子而爭三成。

若得三成者,則對家一子先盡者爲輸。

」,如《天臺菩薩戒疏》:「時云圍直二人相對,各十二子,直三則敗,故名牽道八道行成者,八道交絡行當如城。

」 謝肇淛《五雜俎》:「有馬城,不論縱橫,三子聯則為城,城成則飛食人一子。

其它或夾或挑,就近則食之,不能飛食也。

」記載明朝的有種叫「馬城」的直棋,有挑吃、夾吃等吃法。

術語各地不同,像是棋形的術語,湘西有「開九字」、「開十字」、「聯二聯三」[1];九龍坡區有「推連三」、「窪角三」、「掛角三」、「十字三」[2];杏濱街道有「九頭直」、「十字直」、「輪盤直」[3]。

陽江以「拉鋸三」形容反覆吃子[4];酉陽對於戰術有「填」、「欄」、「隔」、「塞」、「擺一看二打三」、「舉棋不打三、全盤都輸光。

殺棋不殺中,輸得撈撈空。

」[5] 棋具[編輯] 棋盤為三同心的正方形,各方形中點以直線相連,各角以斜線相連。

每方棋子十二枚,以顏色區分敵我。

十三甲伯公廟放三棋棋盤 通規[編輯] 遊戲分為兩階段:下子、與走子。

下子:輪流將一枚己棋放入空棋位,放完棋子後,將被標記的棋子移除遊戲。

若滿盤無子可動,先行方輸掉遊戲。

走子:先行方先,輪流沿線移動一枚己棋,多數只能移動一格至空鄰點。

採用成形吃子,只要己棋排成規定的排列之就移除規定數量的敵棋,通常在放子階段標記,走子階段則立即移除。

共有的吃法是三枚己棋在同線相連,吃掉一枚敵棋。

若同時出現數條直條,則也是只是吃掉一枚敵棋。

有些在走子階段的吃法增加挑吃、夾吃、跳吃、頂吃。

使敵棋數量降到無法成型吃子或不能移動則獲勝。

各地類型[編輯] 純直吃[編輯] 下三棋[編輯] 流傳於廣東揭西灰寨鎮。

每方各十一枚棋子。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6] 流傳於河北延慶縣。

擺三[編輯] 流傳於河北延慶縣。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吃子:三枚己棋連成一線,移除一枚非連成三子的敵棋。

有「連環成」等術語。

被標記的棋子被提掉時稱為「揪」。

[7] 三三棋、打三棋、三棋、走城[編輯] 瑤山瑤族稱為「三三棋」;四川酉陽土家族、湖北來鳳土家族稱為「打三棋」,張家界土家地區有竹枝詞:「芳草萋萋浸碧潭,牧兒驅犢放溪南;斷橋片石長松長,一局殘棋號打三。

」[8];湖南湘西苗族、廣東陽江稱為「三棋」;廣東海康稱為「走城」。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在湘西稱為「後布子先開局」。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酉陽與來鳳是先下者分別先負三局、負十二局,其他地區規則不詳。

無子可動而輸掉遊戲,瑤山稱為「被關住」;陽江稱為「密桶」;酉陽稱為「死棋」、「水牯漲」,;來鳳稱為「悶棋」;湘西稱為「關羊」,勝三局。

吃子:三枚己棋連線在瑤族稱為「喊三」;酉陽稱為「打三」;來鳳稱為「打三氣」;陽江稱為「叫三」;海康稱為「城」;湘西稱為「打三」。

被標記的棋子在酉陽稱為「包」;湘西稱為「殺子」。

[4][9][10][11][5][1] 三三棋、打三[編輯] 四川重慶九龍坡區稱為「三三棋」;河北涉縣西戌村稱為「打三」。

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敵方一子再走棋。

吃子:九龍坡區稱為「三」。

被標記的棋子在九龍坡區稱為「背」;西戌村稱為「霍出」。

[2][12] 二十連[編輯] 流傳於山東萊西馬連莊鎮。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己棋一子再走棋。

若無棋可動,放棄回合,改由敵方行棋。

吃子:三枚己棋連成一線,移除非連成三子的敵棋。

走子階段不能用同樣三枚的己棋吃子。

[13] 南非直棋[編輯] 英文為Morabaraba、Umlabalaba,流傳於南非。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

吃子:以非連成三子的敵棋為優先。

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

走子階段不能連續兩回合用同樣三枚的己棋吃子。

[14] 含其他吃法[編輯] 同色三子成列棋[編輯] 流傳西藏自治區朵康地區。

吃子: 直吃: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跳吃:走子階段,若己棋數量只剩一枚,能沿線跳過一枚鄰位的敵棋落到同線的緊連空點,然後把被跳過的敵棋移出棋盤,不能連跳。

[15] 三子棋[編輯] 流傳於壯族,又稱「盤三」、「棋三」、壯族語為GeiSam[16]。

吃子: 逢三: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被標記的棋子稱為「夾子」。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量低於三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16][17] 直棋、直方棋[編輯] 流傳於福建、臺灣,有閩南語俗諺:「仙棋乞丐直」,意思是連一無所有的乞丐都能玩,因此叫「乞丐直」[18][19]。

走子階段由先下者先。

若是下子階段皆無人吃子,雙方各去敵方一子再走棋,稱為「抽」。

吃子:若同時滿足各種吃法,則仍只能吃掉一枚。

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

直: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槓:在穿過正方形的斜、直線上有兩枚己棋主動夾住一枚敵棋,吃掉該枚敵棋。

在杏濱街道稱為「敲」;《棋類遊戲》稱為「抬」;稱為「打」。

擔:在正方形邊線上有一枚己棋主動至兩枚敵棋的中間,吃掉該兩枚敵棋。

在杏濱街道、《棋類遊戲》稱為「挑」。

抽:在中國大陸,無子可動的玩家去除一枚敵棋,再輪到敵方走子。

[20][3][21][22][23] 龍棋[編輯] 流傳於湖北麻城。

每方只有九枚棋子。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稱為「滿天飛」。

吃子: 成龍:三枚己棋在縱或橫線連成一線,移除一枚敵棋,以非連成三子的敵棋為優先,下子階段的成型吃立即移除。

同三枚棋子在同一線不能再成型,稱為「始龍」。

已在縱或橫線連成三子的稱為「現龍子」。

打炮: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若造成三枚在縱或橫線連成一線,其中兩枚己棋相連,另一棋為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一枚,則在縱或橫線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24] 乘棋[編輯] 又稱「城棋」,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走子階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二枚或以下,則可連走幾步;若只剩一枚,則可任意至空位處。

吃子: 一乘: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二子夾一: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以下,則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挑擔: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背背: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

[25] 城棋[編輯] 流傳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走子階段若某方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跳過數枚棋子任意走;若只剩二枚,則可任意至空位處。

吃子: 一城:三枚己棋連線的稱呼。

二子夾一: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二枚以下,則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

挑: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則一己棋移至兩枚敵棋的中間時,吃掉該兩枚敵棋。

背:走子階段,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

[26] 班德·那德貝[編輯] 流傳於達斡爾族。

標記或立即吃子不詳。

吃子:走子階段,除共用吃法外,若己棋數剩於二枚,當主動使同線兩枚己棋夾著一枚敵棋,則吃這一敵子,己棋可飛至該種吃法的空位處;若己棋數剩於一枚,主動造成同線上一端、中間為兩枚敵棋,另一端為己棋,吃掉該兩枚敵棋,己棋也可飛至該種吃法的空位處。

[27] 無吃子[編輯] 錫蘭直棋[編輯] 英文為Nerenchi,流傳於錫蘭。

放子階段,棋盤只剩兩空位為止,開始走子階段,由後下者先。

若棋子只剩三枚或以下,則可移至任意空點。

吃子:三枚己棋連線,在下子階段多放一己棋,不得累加,每回合最多放兩子;放子階段去除一枚敵棋。

[28] 三子鳴棋、紅綠翻[編輯] 錫林郭勒盟蘇尼特部稱為「三子鳴棋」;南中國稱為「紅綠翻」。

蒙古族蘇尼特部使用當地俗稱沙嘎的羊跖骨作棋子,兩人各選「綿羊面」或「山羊面」作為己方的棋子面,每方棋數各十二枚。

南中國則使用類似黑白棋的一紅一綠面的棋子,每方各十枚。

當下子造成三枚己棋連線,將一枚任何敵棋翻成己方面,蘇尼特部稱為「鳴」。

若再造成三子連線則不會再翻。

[29][30] 參考[編輯] ^1.01.1龍慶和.《湘西苗疆志》.中國:天馬出版社.2007.ISBN 9789624504767(中文(中國大陸)).  ^2.02.1重慶市九龍坡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重慶市九龍坡區志》.中國:重慶出版社.1997-02.ISBN 9787536635234(中文(中國大陸)).  ^3.03.1杏濱街道地方志編委會.《杏濱街道志》.中國.2012-12(中文(中國大陸)).  ^4.04.1劉志文.《廣東民俗大觀》.中國:廣東旅遊出版社.2007-01-01.ISBN 9787806538333(中文(中國大陸)).  ^5.05.1邱進民、祁天運、唐騰傑.八大乡棋之一:打三棋.酉陽新聞網.2015-01-30[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中文(中國大陸)).  ^騰集.〈下三棋〉.《灰寨情》(中國:廣東省揭西縣灰寨鎮人民政府).2013-11-15,(第50期)[2015-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中文(中國大陸)).  ^延慶縣文化委員會.《延慶文化文物志·文化卷》.中國:北京出版社.2010-06.ISBN 9787200074017(中文(中國大陸)).  ^土家地区的竹枝词代表作.張家界旅遊網.2013-03-31[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中文(中國大陸)).  ^魅力四射的瑶山民间“三三棋”.江華縣政府.2013-07-10[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中文(中國大陸)).  ^楊築慧.《侗族风俗志》.中國: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03.ISBN 9787811080117(中文(中國大陸)).  ^張崇文.金圣堡打三棋.中國農電網.2015-01-26[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中文(中國大陸)).  ^《西戌村志》編纂委員會.《西戌村志》.中國:民族出版社.2005-12.ISBN 9787105053735(中文(中國大陸)).  ^李廣和.《馬連莊鄉志》.中國(中文(中國大陸)).  ^Morabaraba/Umlabalaba.MindSportsSouthAfrica.[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英語).  ^瓦西·俄邛.〈朵康牧区常见的几种棋〉.《中國西藏》(中國:中國西藏雜誌社).2001,(2001年第2期)[2015-07-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4)(中文(中國大陸)).  ^16.016.1李虎.〈壮族传统棋游戏及其社会文化功能——以桂西壮乡伏台屯为例〉.《西南邊疆民族研究》》(中國: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2011年02期)[2015-07-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4)(中文(中國大陸)).  ^梁庭望.《壮族风俗志》.中國: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87.ISBN 9787810010061(中文(中國大陸)).  ^劉婉君.〈南部〉慶安宮下直棋重溫廟口文化.《自由時報》.2010-01-30[2015-07-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中文(臺灣)).  ^五里街“講古”.南陳宗親網.2013-05-22[2015-07-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5)(中文(臺灣)).  ^許舜欽.〈直棋的電腦解法及其實現〉.《台大工程學刊》(臺灣: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1982(中文(臺灣)).  ^傅天奇、熊大紱.《棋类游戏三十種》.中國:上海通聯書局.1954(中文).  ^熊公讀.《棋类游戏》.中國:兒童讀物出版社.1955-04(中文).  ^浮雲.闽南民间“直棋”记趣.廈門風雲網.2014-11-19[2015-08-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中文(中國大陸)).  ^麻城民间小游戏----龙棋.麻城信息港.2010-04-20[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5)(中文(中國大陸)).  ^洱源縣誌編纂委員會.《洱源縣誌》.中國: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ISBN 9787222020184(中文(中國大陸)).  ^劍川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劍川縣民族宗教志》.中國:雲南民族出版社.2003.ISBN 9787536723849(中文(中國大陸)).  ^賽音塔娜.《内蒙古民俗》.中國: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ISBN 9787226029046(中文(中國大陸)).  ^Nerenchi.ElliottAvedonMuseumandArchiveofGames.[2015-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英語).  ^柏嘎力.《蒙古民族傳統沙嘎游藝——以蘇尼特蒙古部沙嘎游藝為中心的考察研究》.中國:內蒙古大學.2001(中文(中國大陸)).  ^王羽、肖功川.《中国玩具丛书—棋類》.中國:晨光出版社.1994.ISBN 9787541407291(中文(中國大陸)).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十二子直棋&oldid=62120648」 分類:直棋類遊戲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AfrikaansEnglishفارسی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