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像攝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全像攝影(英語:Holography),又稱全像投影、全像3D,是一種記錄被攝物體 ... 透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察相片,可以看到被拍攝的物體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記錄得到的像 ...
全像攝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全景攝影。
德國身份證中採用的全像術
全像攝影(英語:Holography),又稱全像投影、全像3D,是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訊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術,而物體反射或者透射的光線可以透過記錄膠片完全重建,彷彿物體就在那裏一樣。
透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察相片,可以看到被拍攝的物體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記錄得到的像可以使人產生立體視覺。
目次
1全像術歷史與概述
2全像術理論
2.1干涉與繞射
2.1.1平面波前的情況
2.1.2點光源的情況
2.1.3複雜物體的情況
2.2數學模型
3全像術膠片
4觀察和創作全息攝影
5全息攝影記錄介質
5.1全息打印機
5.2壓印與大規模生產
6應用
6.1數據存儲
6.2安全領域
6.3藝術作品
6.4業餘愛好
6.5全息干涉
6.6干涉顯微
6.7全息傳感器
6.8動態全息攝影術
6.9非光學應用
6.10其它應用
7易混淆概念
8另見
9參考
10擴展閱讀
全像術歷史與概述[編輯]
1947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1]丹尼斯·蓋伯[2]發明了全像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它的一些科學家在此之前也曾做過一些研究工作,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
全像術的發明是蓋伯在英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效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而這項技術由該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請了專利(專利號GB685286)。
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像術技術,但是全像術一直到1960年激光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
第一張實際記錄了三維物體的光學全像術相片是在1962年由蘇聯科學家尤里·丹尼蘇克拍攝的[3]。
與此同時,美國密歇根大學雷達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艾米特·利思和尤里斯·烏帕特尼克斯也發明了同樣的技術[4]。
尼古拉斯·菲利普斯改進了光化學加工技術,以生產高質素的全像術圖片[5]。
全像術可以分為如下若干類。
透射全像術,如利思和烏帕特尼克斯所發明的技術,這種技術通過向全像術膠片照射激光,然後從另一個方向來觀察重建的圖像。
後來經過改進,彩虹全像術可以使用白色光來照明,以觀察重建的圖像。
彩虹全像術現在廣泛的應用於諸如信用卡安全防偽和產品包裝等領域。
這些種類的彩虹全像術通常在一個塑料膠片形成了表面浮雕圖案,然後通過在背面鍍上鋁膜使光線透過膠片以重建圖像。
另一種常見的全像術稱為反射全像術,或稱為丹尼蘇克全像術。
這種技術可以通過使用白色光源從和觀察者相同的方向來照射膠片,通過反射來重建彩色的圖像,以重建圖像。
鏡面全像術[6]是一種通過控制鏡面在二維表面上的運動來製造三維圖像的相關技術。
它通過控制反射光線或者折射光線來構造全像圖像,而蓋伯的全像術是通過繞射光來重建波前的。
促使全像術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就蓬勃發展的關鍵原因是低成本的固體激光器的大規模生產,如DVD播放機和其他的一些常用裝置中所使用的激光器。
這些激光器對全像術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這些廉價的體積又很小的固體激光器可以在某些條件下與最初用於全像術的那些大型的昂貴的氣體激光器相媲美,因此使得預算較低的研究者、藝術家甚至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到全像術的研究中來。
全像術理論[編輯]
全像術的過程。
儘管全像術經常被稱為三維攝影,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說法。
一個更好地類比是在錄音的過程中通過將聲場編碼,使得隨後可以將其重現。
在全像術中,一個物體或者一組物體散射的光線會照射到記錄媒介上,此時,第二束被稱為參考光的光線也照射在記錄媒介上,這樣,兩束光發生了干涉。
產生的光場產生了看起來隨機的圖案,而變化的密度被記錄媒介記錄了下來。
可以證明,如果使用與參考光相同的光線,參考光可以在相片上產生繞射,而繞射的光場和物體散射的光場相同。
這樣,觀察全像術的相片就會看到那個物體,儘管物體其實並不在那裏。
包括攝影膠捲在內的多種記錄媒介都可以用於全像術。
全像術的發明人丹尼斯·蓋伯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為所有穿過一個大窗口的光線拍照,而不僅僅是為穿過一個很小的針孔的光線拍照。
在透過這個窗口進行觀察的時候,由於每隻眼睛觀察到不同的場景,觀察者會產生立體的感覺。
而且,如果觀察者能夠將他的頭圍繞着窗口外部移動,他可以看到物體的不同的角度(1960年代早期的的一個全像術實驗拍攝了一個物體,物體前面幾厘米的位置擺放了一個放大鏡,觀察者可以通過將頭上下擺動,看到物體透過透鏡成的像和物體本身)。
丹尼斯·蓋伯為了進行全像術,需要使用一個高速的快門,快門的速度非常快,使得它可以將光波穿過窗口時的相位固定住,也就是說,這個快門需要以光速工作。
如果光線閃爍的時間和物體運動的週期一致,每次看到的都是物體同樣的部位,這樣物體看起來就是固定的,頻閃燈就是用這個原理來「固定」快速移動的物體如發動機,蓋伯採用了類似的辦法來實現。
在全像術中,和頻閃燈類似的功能由參考光來完成。
在上邊的示意圖中,光線的一部分照明光被物體散射,直接照射在膠片上(這裏沒有使用針孔或者透鏡來成像),而另一部分參考光沒有照在物體上,而是從原始激光束中分離後直接照射在膠片上。
在全像術重構過程中,為了回放膠片中拍攝的內容,需要重新提供參考光線,將它照射在沖洗出來的膠片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窗口中。
這使得在攝影過程中捕捉的穿過窗口的光線相位和他們當初離開物體照在膠片上的時候的相位完全一致的重現。
實際上,如示意圖所示,現在可以通過窗口觀察到其後的物體了。
丹尼斯·蓋伯的發明的原理並不像頻閃燈那樣簡單。
為了進一步的理解全像術的理論,我們需要理解光波的干涉和繞射。
對於那些不熟悉這些概念的人,在閱讀本節以下部分之前可以通過閱讀那些專門介紹的文章來學習這些概念。
干涉與繞射[編輯]
在一個或者多個波前疊加的時候會出現干涉現象。
而在一個波前接觸到一個物體的時候就會產生繞射。
全像術重建的過程在下面完全是用干涉和折射進行了解釋。
這個解釋有所簡化,但是足以理解全像術過程的工作原理了。
平面波前的情況[編輯]
繞射光柵是一種具有週期性結構的器件。
一個刻有均勻的刻線的金屬板就是一個簡單的光柵。
光線穿過它的時候會產生彎曲,彎曲的角度θ由光線的波長λ和刻線的間距d決定,關係為sinθ=λ/d。
非常簡單的全像術可以通過將從同一光源射出的兩束平面波疊加來示意。
參考光垂直照射在攝影膠片上,而另一束光以一定的角度θ照射在膠片上。
兩束光之間的相對相位差在膠片上不停地變化,變化的關係為2πysinθ/λ,其中y是沿着膠片的距離。
這兩束光的干涉會產生干涉圖樣。
由於光線的相位差每經過d=λ/sinθ的距離變化2π,干涉條紋的間距也是d。
這樣參考光和物體發出的光之間的相對相位就由干涉條紋的最亮處和最暗處記錄下來了。
在攝影膠片沖洗出來以後,干涉條紋可以用作繞射光柵。
這樣,當參考光線照射在膠片上的時候,部分光線會以相同的角度θ發生繞射。
這樣,物體發出的光線就被重建出來了。
使用兩個波的干涉建立出的繞射光柵可以重建出物體發射的光線,這樣它可以看作是上面定義的全像術。
點光源的情況[編輯]
全像術重建過程。
更複雜的全像術可以使用點光源作為物體,同時使用一束平面波來作為參考光來照射在攝影膠片上。
這時,產生的干涉圖樣是曲線,曲線的形狀為一圈一圈的圓環,離中心越遠,圓環的間距越小,這個形狀也被稱為波帶板。
照相底片沖洗以後會顯示出複雜的干涉圖樣,這個圖樣可以被認為是有不同間隔的繞射圖案的疊加。
當沖洗後的膠片單單被參考光照明的時候,膠片上的圖案可以看作是一個光柵,這個光柵會根據光柵刻線的間距將光線繞射至不同的角度。
可以證明,這個效果的淨效應是重建了物體(點光源)發出的光線。
由於從膠片發出的光線與點光源所發射出來的光線一模一樣,觀察者可以看到光線是從膠片後面的一個點發射出來的,儘管這個物體其實並不存在。
這張全像術的相片可以產生凹透鏡的效果,因為它使平面波前轉變為發散的波前。
它也可以增加照射在其上的任何波前的分散性,就和普通的透鏡一樣。
它的焦距就是點光源與膠片的間距。
複雜物體的情況[編輯]
為了記錄複雜物體的全像術,首先要將一束激光用分光器分成兩束:一束光用於照亮物體,物體會將它散射,反射光會照在記錄媒介上;另一束光直接照射在記錄媒介上面。
根據繞射理論,物體上面的每一個點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點光源。
每個點光源所發射出來的光都會和參考光發生干涉,產生干涉圖樣。
結果產生的干涉圖樣是所有的點光源和參考光源產生的干涉圖樣的疊加。
當移除了物體並沖洗膠片以後,將參考光重新照射記錄了全像術的膠片,每一個點光源繞射光柵都可以繞射部分的參考光線,重建他們對應的點光源的波前。
這些單獨的波前疊加起來以後就可以重建整個物體散射的光線的波前。
由於觀察者感知到的波前和物體散射出的光線的波前完全一致,因此觀察者仍然可以看到在那裏的物體。
這個圖像可以看作是虛像,因為那裏並沒有實際物體發出光線。
而且可以看到照亮物體的光源的方向和原始的照明光線方向是一致的。
數學模型[編輯]
光波可以使用一個複數變數U來表示其光波中的電場和磁場。
光波的幅度和相位可以使用複數的模和輻角來表示。
在全像術的系統中,每一點處的物體發出的光和參考光可以用變數UO和UR來表示,這樣聯合起來的光波可以表示為UO+UR。
這個光波的能量和電場幅度的平方成正比:
|
U
O
+
U
R
|
2
=
U
O
U
R
∗
+
|
U
R
|
2
+
|
U
O
|
2
+
U
O
∗
U
R
{\displaystyle|U_{O}+U_{R}|^{2}=U_{O}U_{R}^{*}+|U_{R}|^{2}+|U_{O}|^{2}+U_{O}^{*}U_{R}}
。
如果一張攝影膠片暴露在這兩束光中,然後沖洗出來,它的透射函數將於照射在其上的光線能量成正比,可以表示為:
T
=
k
[
U
O
U
R
∗
+
|
U
R
|
2
+
|
U
O
|
2
+
U
O
∗
U
R
]
{\displaystyleT=k[U_{O}U_{R}^{*}+|U_{R}|^{2}+|U_{O}|^{2}+U_{O}^{*}U_{R}]}
,
其中
k
{\displaystylek}
是常數。
沖印出來的膠片在使用參考光照射的時候,透過膠片的光波可以用UH表示:
U
H
=
T
U
R
=
k
[
U
O
U
R
∗
+
|
U
R
|
2
+
|
U
O
|
2
+
U
O
∗
U
R
]
U
R
=
k
[
U
O
|
U
R
|
2
+
|
U
R
|
2
U
R
+
|
U
O
|
2
U
R
+
U
O
∗
U
R
2
]
{\displaystyleU_{H}=TU_{R}=k[U_{O}U_{R}^{*}+|U_{R}|^{2}+|U_{O}|^{2}+U_{O}^{*}U_{R}]U_{R}=k[U_{O}|U_{R}|^{2}+|U_{R}|^{2}U_{R}+|U_{O}|^{2}U_{R}+U_{O}^{*}U_{R}^{2}]}
。
可以看出UH中包含四項,第一項正比於UO,可以用來重建物體發射出來的光。
第二項代表了參考光,其幅度變成了UR2。
第三項同樣代表了參考光,其幅度為UO2,這個修改可以引起參考光線在其中心方向周圍發生繞射。
第四項被稱為共軛物體光線。
它的凹凸性和物體正好相反,而且在全像膠片的前方形成了一個實像。
由於全像術在拍攝時都要讓物體和參考光垂直的照射在膠片上,這意味着全像術被參考光照射後產生的四束光會疊加在一起。
由利思和烏帕特尼克斯發明的離軸全像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物體光和參考光以一個角度照射在全像記錄媒介上,因此虛像、實像和參考光波前以不同的角度射出,使得可以清晰的觀察到重建的像的光線。
全像術膠片[編輯]
漫射光背景下的全像術膠片,區域大小為8x8毫米。
右圖所示為一張在漫射光背景下拍攝的全像相片,相片上已經記錄了全像的光資訊。
圖中所示的區域的大小為大約8x8毫米。
全像攝影中記錄下來的是光線強度的隨機變化,這個變化被稱為客觀散斑。
膠片中規則的線條是由光線在裝載膠片的玻璃板中多次反射產生的干涉條紋。
直接觀察全像術的膠片時是無法根據記錄的結構辨識出所拍攝的物體的,就像無法根據留聲機在唱片上留下的刻痕直接讀出音樂一樣。
當使用激光束照亮全像攝影膠片的時候,觀察者可以看到拍攝的物體(右邊這張相片拍攝的一輛玩具汽車),這是因為激光可以被膠片繞射,從而重建物體散射出的光線。
當一個人觀察的時候,每隻眼睛都捕捉到物體散射的光線的一部分,而人眼中的晶狀體可以作為透鏡將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而從不同角度上射出的光線都在相平面的不同角位上成像。
由於全像術系統可以將射在膠片上的光場完整的重構出來,觀察者看到的光場和物體散射出來的光場完全一致,換句話說,觀察者無法區分看到的是真實的物體散射的光線,還是僅僅是一個虛像。
如果觀察者移動,它看到的物體看起來也在移動,用戶仍然無法區分他看到的是究竟是原始的光場還是重構出來的光場。
如果場景中有若干個物體,用戶者還可以觀察到視差現象。
如果觀察者用兩隻眼睛同時觀察,就可以產生立體視覺,也就是在觀察全像術相片的時候得到深度的資訊,這和他在觀察真實的場景的時候感受到立體視覺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全像術並不是三維相片。
相片可以從一個觀察點將場景的像記錄下來,這個觀察點是由照相機的透鏡位置決定的。
而全像術記錄下來的並不是像,而是將需要重建的散射光光場編碼記錄下來。
在任何位置使用照相機或者眼睛都可以記錄下重建的散射光線。
在早期的全像術研究中,通常使用棋盤作為拍攝物體,然後可以通過不同角度對重建的光線拍照來展示棋子相對位置的變化。
由於全像術中每個點都包含了原始場景的光線的資訊,從原理上說,整個場景可以通過任意小的一部分全像術膠片上還原出來。
為了展示這個概念,可以將全像相片分成若干部分,通過每個部分都可以觀察到整個的物體。
如果一個人將全像相片看作是觀察物體的窗口,每一小片全像相片僅僅是窗口的一部分,但是通過這個窗口仍然可以觀察到物體,儘管其他的窗口已經被關閉了。
然而,在全像相片的尺寸減小了以後,解像度會隨之降低,因此物體會變得模糊。
這是繞射的結果。
在普通的光學成像系統中,也可以觀察到類似的現象,當透鏡或者透鏡的光圈直徑降低的時候,成像的解像度會受繞射光斑的影響而降低。
觀察和創作全像攝影[編輯]
在記錄全像影像的過程中,物體散射光和參考光必須能夠產生穩定的干涉圖樣。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這些光線必須具有相同的頻率,在曝光時也保持相同的相對相位,這也就是說,這些光線必須相干。
很多激光光束符合這個條件,因此自從全像攝影發明開始就使用激光來進行全像攝影了,儘管最早蓋伯提出的全像攝影使用的是准單色光。
從原理上說,如果兩個不同的光源可以產生相干光,那麼就可以使用這兩個分離的光源來進行拍攝,但是實際上總是使用單一的激光光源。
另外,用於記錄全像攝影的干涉條紋的媒介必須擁有足夠的解像度,以使干涉條紋可以分辨出來。
下面列出了一些通常使用的記錄媒介。
干涉條紋的距離和物體與參考光之間的角度有關。
例如,如果這個角度是45°,光波的波長為0.5微米,那麼條紋的間距大約是0.7微米,也就是1400線/毫米。
當然即使無法解析出所有的條紋仍然可以看到全像攝影的拍攝結果,只是圖像的解像度會隨着記錄媒介解像度的下降而下降。
在拍攝全像相片的時候,機械穩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物體和參考光的震動甚至是空氣的運動都會產生相對的相位變化,這會使得記錄媒介上的條紋發生移動。
如果相位變化超過π,就會導致干涉圖樣平均起來消失了,也就無法得到全像記錄的結果。
通常的記錄時間需要若干秒,而相對的相位差小於π相當於要求位移小於λ/2,這是一個相當嚴格的穩定性要求了。
一般來說,光線的相干長度決定了全像攝影能夠記錄的場景深度。
通常擁有良好效能的激光的相干長度可達數米,足夠用於拍攝很深的全像相片了。
某些激光筆也被用來製造較小的全像相片,這些全像相片的深度並不是由激光筆產生的激光的相干長度的限制的,而是受限於激光筆的功率(低於5毫瓦)。
場景中待拍攝的物體必須有光學上粗糙的表面,因此可以在很廣的角度上散射光線。
鏡面反射的表面會照射其上每一點的光線反射至一個特定的角度,因此,大多數的光線不會接觸到記錄的媒介。
而從物體粗糙表面散射的光線會產生具有隨機幅度和相位的客觀散斑。
參考光線一般並不是一個平面波前,而常用的是一束分散的波前。
這種波前可以通過在激光的光路中插入一個凹透鏡來實現。
為了通過透射全像相片準確的重建物體的像,照在其上的參考光必須和拍照時的參考光有相同的波長和曲率,也必須以和拍照相同的角度照在相片上。
唯一可以有不同之處的地方只能是參考光的相位。
違反任意一條條件都會導致重建過程失真。
幾乎所有的全像相片都是使用激光拍攝的,但是窄頻的燈甚至日光都可以辨別出重構的像。
如果用於重構全像圖像的光線的波長變長,那麼重構出來的圖像會放大。
最開始人們希望能夠使用X射線來拍攝全像圖像,然後使用可見光來觀察像,然而直到現在仍然沒能成功的使用X射線來拍攝全像圖像[7]。
但是這個效應可以通過使用能夠發出不同頻率光線的光源來觀察到
[8]。
全像干涉度量中,會將重建的全像圖像的波前與真正的波前進行干涉,以找出任何物體的位移。
如果物體沒有移動,就不會產生干涉條紋,而這裏需要精確的重建全像圖像。
全像攝影記錄媒介[編輯]
根據上面的討論,記錄全像影像的媒介需要有能力解析出干涉條紋。
媒介也必須足夠敏感,以能夠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完成拍攝,使得系統儘可能的保持其光學穩定性。
光學穩定性是指兩束光之間的相對位移需要遠小於λ/2。
使用大功率脈衝激光器可以在幾納秒的時間內在特定的材料上記錄下全像圖樣[9]。
記錄媒介需要將干涉圖樣轉換成能夠改射在其上的光線的幅度或者相位的光學元素,這被稱為幅度全像和相位全像。
在幅度全像相片中,相片上不同位置對光線的吸收率不同,這是由於在沖洗出來的相片中,膠片上的感光乳劑根據照射其上的光強度不同剩餘的數量也不相同。
在相位全像相片中,材料的光學距離(折射率或者厚度)隨着光強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大多數用於相位全像相片的感光材料可以達到理論上的繞射效率,對於厚全像相片來說,效率達到了100%(布拉格繞射區域),而對於薄全像相片,效率達到33.9%(拉曼-奈斯繞射區域,全像相片通常只有幾微米厚)。
幅度全像相片的效率要比相位全像相片的效率低,因此較少使用。
下面的列表顯示了用於全像攝影的主要的感光材料。
注意這些材料並不包括用於大規模複製已有全像相片的那些材料。
表中解像度的極限表示曝光後形成的光柵每毫米最多的線條數。
曝光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而短曝光時間(少於1毫秒,如使用脈衝激光)需要大曝光量。
全像攝影記錄媒介的主要性質。
數據來源:[10]
材料
可否重用
加工方式
全像類型
最高效率
曝光量[mJ/cm²]
解像度極限[mm−1]
感光乳劑
否
濕加工
幅度
6%
0.001–0.1
1,000–10,000
相位(漂白)
60%
重鉻酸鹽明膠
否
濕加工
相位
100%
10
10,000
光刻膠
否
濕加工
相位
33%
10
3,000
光致熱敏材料
是
充電加熱
相位
33%
0.01
500–1,200
感光樹脂
否
後曝光
相位
100%
1–1,000
2,000–5,000
光致變色材料
是
否
幅度
2%
10–100
>5,000
光致折變材料s
是
否
相位
100%
0.1–50,000
2,000–10,000
彈性體[11]
否
無
相位
--
300
--
全像印表機[編輯]
全像印表機是一種全像圖像的列印裝置,它可以根據一個三維模型或影片序列輸出全彩色的數字全像圖像。
一台這樣的機器價值可能達到50萬美元,體積大概能佔據一個小房間。
它使用紅色、綠色和藍色的激光在全像膠片上刻印上一系列全像像素。
全像像素包含有從它的位置可以觀察到的整個圖像的資訊。
每個全像像素的資訊是根據產生的電腦圖像計算得出的。
全像膠片的媒介是一曝光後可能還需要衝洗。
隨後,這層薄膜將被壓在一個硬塑背板上。
由於每個全像像素都需要使用三種顏色單獨印刷,列印一張數字全像圖像可能需要若干個小時。
每個全像像素的大小大約是1平方毫米。
目前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家數字全像印表機製造商。
壓印與大規模生產[編輯]
全像相片製作成功以後可以對它進行複製,複製可以採用於全像攝影類似的光學方法,或者通過壓印來製作表面浮雕全像相片。
表面浮雕全像相片使用光阻材料或者光致熱敏材料進行記錄,而且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大規模的複製生產。
現在,這種壓印的全像圖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信用卡或合格產品上印刷的安全資訊。
加拿大皇家造幣廠甚至還通過複雜的沖印工藝在金幣和銀幣上製造全像圖像[12]。
1984年,國家地理雜誌出版了第一本封面印有全像圖案的雜誌[13]。
壓印工藝的第一步是通過電子沉積法在記錄了全像圖像的光阻材料或者光致熱敏材料上鍍上鎳,以製造壓模。
當鎳層達到了要求的厚度,就將它與全像相片分離,隨後裝在金屬背板上。
用於複製全像相片的材料包括聚酯薄膜、樹脂分離層、以及用以構成全像圖像層的熱塑薄膜。
壓印的過程可以通過簡單的熱壓來實現。
底層用來複製全像圖像的,為熱塑層,這層首先需要加熱,當超過軟化點溫度後,使用壓模壓制。
這個形狀在薄膜冷卻以後依然保持,然後從壓模剝離。
為了允許通過反射來觀察到壓印的全像圖像,還需要在記錄了全像圖像的薄膜後添加一層反射層。
這層薄膜通常使用鋁來製造。
目前研究表明,可以通過表面炸藥爆炸來建立需要的表面浮雕,以在鋼鐵上直接印刷全像圖像[14]。
應用[編輯]
數據儲存[編輯]
主條目:全像儲存
除了記錄圖像,全像攝影技術還有很多其他應用。
全像儲存就是一種能夠以很高的密度在晶體內部和光聚材料上儲存資訊的技術。
由於許多電子產品都需要包含儲存裝置,這種能夠在某些媒介上儲存大量資訊的技術非常重要。
目前的儲存技術如藍光光碟已經達到了繞射所限制的最大的數據儲存密度,因此全像儲存可能成為下一代主要的儲存技術。
這種數據儲存技術的優點是數據不僅僅是記錄在表面上,而且也記錄在材料的內部。
目前可用的空間光調製器可以在1秒鐘內產生1000幅不同的圖像,圖像的解像度是1024×1024位元。
使用合適的記錄材料(可能是聚合材料或者鈮酸鋰)可以達到每秒1Gb的寫入速度。
讀取速度比寫入速度快許多,一般認為可以達到每秒1Tb的讀取速度。
2005年,一些公司如Optware和Maxell生產了120mm的全像光碟,這個全像光碟使用全像記錄層,最多可以儲存3.9TB的資訊。
他們計劃以全像通用光碟來將這項技術推向市場。
其他的公司如InPhase科技也在研究類似的技術格式。
大多數的全像數據儲存模型都採用了基於頁的儲存方式,每一記錄的全像圖像都包含有大量地資訊。
最近的研究計劃使用亞微米的微型全像圖像來實現可能的三維光儲存解決方案。
儘管這種數據儲存方式無法達到基於頁的數據儲存的高數據率,這種方案的生產成本更低,技術障礙也更小。
安全領域[編輯]
主條目:安全全像圖像
使用全像圖像作為安全措施的瑞銀幻彩金條。
由於複製全像圖像需要價格昂貴的專門先進裝置,安全全像圖像非常難以偽造。
許多貨幣都使用了全像防偽圖像,如巴西20雷亞爾鈔票、英國的5/10/20英鎊鈔票、愛沙尼亞25/50/100/500克朗鈔票、加拿大的5/10/20/50/100元的鈔票、5/10/20/50/100/200/500歐元鈔票、韓國5000/10000/50000韓元鈔票、日本5000/10000日元鈔票等等。
他們也經常用於銀行儲蓄卡、信用卡以及護照、身份證明、書籍、DVD以及體育器材等等。
另外,全像技術還在全像武器照準器上應用。
以EOTech公司產品為代表的各種全像瞄準器被廣泛使用在各種槍械上。
藝術作品[編輯]
藝術家很早就意識到了全像攝影的作為一種藝術媒介的潛能,因此他們來到科學實驗室來創造他們的藝術品。
全像攝影藝術經常是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合作結果,儘管某些全像攝影家認為他們自己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
薩爾瓦多·達利聲稱他是第一個在藝術中應用全像攝影的人。
可以肯定,他是第一位著名的應用全像攝影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但是在1972年紐約達利全像攝影展之前,就已經先後有1968年的密歇根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全像藝術展覽和1970年的芬奇學院畫廊全像藝術展了。
這些展覽得到了全國媒體的關注[15]。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些藝術工作室和學校成立,每一家都以其獨特的方式來研究全像攝影。
比較著名的有三藩市全像攝影學校、紐約全像攝影博物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和湖林學院研討會等等[16]。
目前,這些工作室都不再存在了。
然而,紐約全像藝術中心[17]和首爾HOLO中心[18]仍然為藝術家提供創作和展覽全像藝術的場所。
在八十年代,許多使用全像攝影的藝術家在藝術世界中推廣了這種所謂的新媒體。
每個藝術家都找到了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來展現他們的三維藝術作品,避免了簡單的使用全像攝影再現是一個雕像或物體。
例如,在巴西,許多仿形體詩人發現全像攝影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新了仿形體詩的創作。
目前還有一群人數雖然較少但仍很活躍的藝術家仍然在使用全像攝影作為他們的主要載體,更多的藝術家將全像攝影的元素整合到了他們的作品中[19]。
有一些人採用了創新的全像攝影技術,例如藝術家馬特·布蘭德[20]使用電腦鏡面設計來消除鏡面全像攝影的像失真。
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21]和喬納森·羅斯[22]都收藏了大量的全像攝影作品,同時也提供了線上作品目錄。
業餘愛好[編輯]
自從全像攝影發明以來,許多人都探索了全像攝影的可能應用。
1971年,勞埃德·克羅斯開辦了三藩市全像攝影學校,進行對入門者使用便宜的裝置進行全像攝影的方法。
這種方法需要使用一大桌子的深沙來固定光學器件,減弱可能毀壞圖像的振動。
許多全像攝影家都在製作全像攝影藝術作品。
1983年,弗雷德·安特爾捨出版了全像攝影手冊,用非常淺顯的文字描述了在家中拍攝全像相片的方法。
這本書帶來了新一波的全像攝影家,他們採用非常簡單的方法使用鹵化銀來記錄全像影像。
2000年,法蘭克·德弗萊伊塔斯出版了全像攝影書,向無數全像攝影愛好者介紹了使用激光筆進行全像攝影的方法。
這個方法對於初學者非常重要,因為一支5毫瓦的激光筆價格僅5美元,以前使用的激光器價格高達1200美元。
目前,全世界有成百上千的業餘全像攝影愛好者。
2006年,用於全像攝影的綠色激光器開始大量出現,而業餘全像攝影家們也可以使用重鉻酸鹽明膠來進行全像攝影。
全像攝影界對重鉻酸鹽明膠對綠色光的高感光性感到非常驚異,因為以前人們認為這種敏感性應該是不存在的。
傑夫·布萊斯認為採用G307配方的重鉻酸鹽明膠可以增加拍攝的速度和敏感性[23]。
許多膠片提供商在鹵化銀市場進進出出。
儘管越來越多的膠片製造商開始出現填補出現的空白,許多業餘愛好者開始自己製造膠片。
比較流行的配方是重鉻酸鹽明膠、感光亞甲藍、以及擴散方法製備鹵化銀。
傑夫·布萊斯發表了非常準確的製備膠片的配方[24],人們可以在小型實驗室甚至車庫中製備膠片。
目前甚至還有一小批業餘愛好者自製脈衝激光器來拍攝運動物體的全像相片[25]。
全像干涉[編輯]
主條目:全像干涉
全像干涉[26][27]是一種能夠靜態和動態的檢查有粗糙表面的物體位移的技術,測量的精度可以達到光學干涉的精度(小於光線的波長)。
這種技術也可以用來檢測透明媒介中的光路長度的變化,因此可以顯示並分析液體的流動。
它也可以用於產生物體表面的等高線。
目前這種技術被廣泛的用於測量機械結構的應力、張力和震動情況。
干涉顯微[編輯]
主條目:干涉顯微技術
全像圖像儲存了光場的幅度和相位資訊,有一些全像圖像儲存的資訊可以接近向各個方向輻射的光分佈所包含的全部資訊。
對這些全像圖像的數值分析可以仿真非常大的數值孔徑,因此能夠提高光學顯微鏡的解像度。
相應的技術稱為干涉顯微技術。
目前的干涉顯微技術可以達到1/4波長的解像度極限[28]。
全像感測器[編輯]
主條目:全像感測器
使用某種特定材料製成的全像攝影的膠片可以在與特定的分子發生反應的時候引起條紋週期性或者折射率的變化,因此,全像圖像反射光的顏色也將為此發生變化[29]。
動態全像攝影術[編輯]
在穩定的全像攝影中,記錄、沖洗和重建等步驟依次執行,而最終會產生永久的全像相片。
還有一種不需要進行沖洗的全像感光材料,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記錄一張全像圖像。
這樣,人們就可以使用全像攝影來完成一些簡單的全光操作。
這種即時的全像圖像的應用包括相位共軛鏡,光快取、圖像處理(對時變圖像的圖型識別)以及光計算。
由於計算過程是對整個圖像的並列處理,需要進行計算的資訊量可能非常巨大(Tb/s)。
這樣大的計算量可以補償通常幾微秒的記錄時間。
幾微秒的時間對於通常使用的電腦來說已經是很長的時間了。
對動態全像圖像的光處理也不如電腦的處理方法靈活。
從一方面來說,人們總是需要對整個圖像進行處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對全像圖像的處理又是非常基本的,通常是乘法或者相位共軛等等。
但是在光學處理中,加法和傅立葉變換線上形材料中都是非常實現的(傅立葉變換可以簡單的通過透鏡來實現)。
這樣就使得在某些應用中,裝置可以使用光學方法對圖像進行比較[30]。
目前的研究中,人們正在積極尋找一些新型的非線性光學材料。
最常見的材料就是光折變晶體,還有半導體、半導體異質(如量子阱)、原子蒸汽和氣體、等離子體,甚至是能夠產生全像圖像的液體。
一個非常可能得到重要應用的研究是光學相位共軛。
它可以通過讓光線再次穿過具有共軛相位的媒介來移除光線在穿過致像差媒介時產生的波前失真。
在自由空間光通信中,這個技術可以用於補償大氣干擾(這是造成星光閃爍的原因)。
非光學應用[編輯]
從原理上說,可以對任何波進行全像記錄。
電子全像攝影是將全像攝影技術應用於電子波中。
電子全像攝影技術由丹尼斯·蓋伯發明,可以用於改進解像度並防止透無線電子顯微鏡的吸收。
現在,這種技術仍然在用於研究薄膜的電場和磁場,這是因為電場和磁場可以改變穿過樣品的干擾波的相位[31]。
電子全像攝影的原理也可以用於干涉光刻[32]。
全像聲學是一種能夠通過測量遠離聲源的一組壓力/粒子速度感測器來估計聲源附近的聲場的方法。
全像聲學等測量技術在許多領域都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運輸、運載工具和飛船的設計等領域。
全像聲學的基本思想已經導致了不同種類的全像聲學,如近場全像聲學、統計最佳近場全像聲學。
在聲學再現領域,波場合成是最相關的過程了。
全像原子學的進展已經超越了原子光學領域的基本要素的發展。
在菲涅耳繞射透鏡和原子鏡的幫助下,全像原子學和原子束物理學的一起發展。
最近的關於原子反射鏡,特別是脊反射鏡的進展為拍攝原子全像攝影圖像提供了重要工具[33]。
然而,到目前為止,原子全像攝影還沒有被商業化。
其它應用[編輯]
在郵局、大型貨運公司以及自動化傳輸系統中使用了全像圖像掃描器來確定包裹的三維尺寸。
這個技術經常與重量選別秤一起使用,以在給定的體積內自動的打包,可以更好地用於卡車等大型貨物運輸裝置。
易混淆概念[編輯]
光柵印刷與投影、佩珀爾幻象都是容易與全像圖像相混淆的概念[34]。
另見[編輯]
鏡面全像攝影
體積全像圖像
數字全像攝影
數字平面全像攝影
全像感測器
全像腦理論
積分成像
全像原理
斷層攝影術
相位相干全像
全像儲存
電腦生成全像攝影
參考[編輯]
^ArthurT.Hubbard(1995)TheHandbookofsurfaceimagingandvisualizationCRCPress,1995.
^Gabor,Dennis.Microscopybyrecordedwavefronts.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London).1949,197(1051):454–487.doi:10.1098/rspa.1949.0075.
^Denisyuk,YuriN.Onthereflectionofopticalpropertiesofanobjectinawavefieldoflightscatteredbyit.DokladyAkademiiNaukSSSR.1962,144(6):1275–1278.
^Leith,E.N.;Upatnieks,J.Reconstructedwavefrontsandcommunicationtheory.J.Opt.Soc.Am.1962,52(10):1123–1130.doi:10.1364/JOSA.52.001123.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N.J.PhillipsandD.Porter,"Anadvanceintheprocessingofholograms,"JournalofPhysicsE:ScientificInstruments(1976)p.631
^Specularholographyhttp://www.zintaglio.com/how.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calingHolographicImages,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optmod/holog.html#c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ologramScalingwithWavelengthhttp://hyperphysics.phy-astr.gsu.edu/Hbase/optmod/scaleh.html#c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artinez-Hurtadoetal.DOI:10.1021/la102693m
^LectureHolographyandopticalphaseconjugationheldatETHZürichbyProf.G.Montemezzaniin2002
^Ablationofnanoparticlesforholographicrecordingsinelastomers:http://pubs.acs.org/doi/full/10.1021/la102693m
^CanadianMintannualreportfor2000,mentioningholographiccoins(PDF).[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08-12-19).
^AntiquarianHolographicablog.[2012-07-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Hologramswithexplosivepower,physorg.com.[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Source:http://holophile.com/history.h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trievedDecember2005
^存档副本.[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8).
^存档副本.[2020-09-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存档副本.[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存档副本.[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2).
^Holographicmetalworkhttp://www.zintaglio.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存档副本.[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8).
^存档副本.[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8).
^Formula:存档副本.[2012-04-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6).
^Manymethodshere:http://www.holowiki.com/index.php/Special:Search?search=Blyth&go=G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effBlyth'sFilmFormulations.[201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7).
^PowellRL&StetsonKA,1965,J.Opt.Soc.Am.,55,1593-8
^JonesRandWykesC,HolographicandSpeckleInterferometry,1989,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0-521-34417-4
^Y.Kuznetsova;A.Neumann;S.R.Brueck.OSA|Imaginginterferometricmicroscopy–approachingthelinearsystemslimitsofopticalresolution.OpticsExpress.2007,15:6651–6663[2017-02-22].doi:10.1364/OE.15.006651.
^Martinez-Hurtadoetal2010;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la102693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Ryfetal.High-frame-ratejointFourier-transformcorrelatorbasedonSn2P2S6cryst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OpticsLetters26,1666-1668(2001)
^R.E.Dunin-Borkowskietal.,Micros.Res.andTech.vol.64,pp.390-402(2004)
^K.Ogaietal.,Jpn.J.Appl.Phys.,vol.32,pp.5988-5992(1993)
^FujioShimizu;Jun-ichiFujita.Reflection-TypeHologramforAtoms.PRL(AmericanPhysicalSociety).7March2002,88(12):4[2017-02-22].doi:10.1103/PhysRevLett.88.123201.
^HolographicannouncersatLutonairport,BBCNews.[2011-0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1).
擴充閱讀[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全像攝影
國際全像製造商協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美國專利第3,506,327號—"Wavefrontreconstructionusingacoherentreferencebeam"—E.N.Leithetal.
丹尼斯·蓋伯的諾貝爾獲獎演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麻省理工學院的空間成像研究小組及其關於全像理論與全像影片的論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全像影像的醫學應用MedicalApplicationsofHologra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全像影像的工作原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紐約全像攝影藝術中心,推廣全像攝影藝術的非營利組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鏡面全像藝術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更快的方法來生產全像圖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手工繪製的全像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閱論編攝影術語
像片
底幀式
焦距
視角
35mm等效焦距
光圈
焦比
景深(超焦距、模糊圈)
焦深
快門
連拍
快門速度
倒易律
感光度
陽光16法則
曝光
曝光值
曝光補償
寬容度
區域曝光法(英語:ZoneSystem)
測光模式
閃光指數
閃光同步(英語:Flashsynchronization)
閃燈同步速度
色溫
色差
紅眼現象
黑白
透視變形
透視校正
攝影流程
攝影處理
攝影印刷(英語:Photographicprinting)
攝影科學(英語:Scienceofphotography)
類型
空中攝影
建築攝影
紀實攝影
新聞攝影
藝術攝影
靜物攝影
自然攝影(英語:Naturephotography)
人物攝影
魅力攝影
裸體攝影
裸體藝術攝影
情色攝影
街頭攝影(英語:Streetphotography)
天文攝影
雲海攝影(英語:Cloudscapephotography)
飛機攝影
鐵道攝影(日語:鉄道撮影)
法醫攝影
廣告攝影
商業攝影
時裝攝影
婚紗攝影
圖庫攝影(英語:Stockphotography)
公關攝影
業餘攝影
廢墟攝影
技術
Afocal攝影
散景
剪影
青寫真
向右曝光(英語:Exposingtotheright)
閃燈補光
煙花攝影
哈里斯快門
HDRI
高速攝影
全像攝影
紅外線攝影
柯利安攝影
風箏攝影(英語:Kiteaerialphotography)
長時間曝光攝影
微距攝影
Mordançage(英語:Mordançage)
多重曝光
夜間攝影
追蹤攝影/攝影平移
全景攝影
黑影相片
印刷調色
反轉底片
重新拍攝
Rollout攝影
色調反轉/薩巴蒂效應
立體攝影(3D眼鏡)
光圈收縮
日光顯影
移軸攝影
仿微縮模型(英語:Miniaturefaking)
縮時攝影
慢動作攝影
紫外線攝影
暈影
水中攝影
微型攝影術
相機陷阱
BeetleCam
鴿子攝影
構圖
對角線構圖法(英語:Diagonalmethod)
框架構圖法(英語:Framing(visualarts))
Headroom(英語:Headroom(photographicframing))
Leadroom(英語:Leadroom)
三分法
Simplicity(英語:Simplicity(photography))
器材
相機(光場相機
單反相機
無反相機
雙反相機
旁軸相機
直接觀景式相機
高速攝影機
玩具相機(英語:Toycamera)
針孔相機
傻瓜相機
即時成像相機
大畫幅相機
全景相機
空拍機)
放大機
底片
片基
底幀式
電影膠片
鏡頭
變焦鏡頭
定焦鏡頭
廣角鏡頭
標準鏡頭
遠攝鏡頭
接環鏡頭
攝影濾光鏡
遮光罩
測光表
閃光燈
波帶板
雲台
單腳架
三腳架
自拍棒
攝影穩定器(英語:Camera_stabilizer)
暗房
暗房安全燈
幻燈機
電影放映機
歷史
暗箱
奧托克羅姆
卡羅法
銀版攝影法
杜菲彩版(英語:Dufaycolor)
照相底板(英語:Photographicplate)
視覺藝術
攝影技術發展史(英語:Timelineofphotographytechnology)
數碼攝影
數碼相機
數碼單反相機
可換鏡頭數碼相機
數碼後背(英語:Digitalcameraback)
感光元件
有源像素感測器(英語:Active-pixelsensor)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
感光耦合元件(CCD)
3CCD照相機(英語:Three-CCDcamera)
FoveonX3
像素
底片掃描器(英語:Filmscanner)
與膠片攝影對比(英語:Comparisonofdigitalandfilmphotography)
先進攝影系統C型(APS-C)
望遠鏡攝影(英語:Digiscoping)
圖片共用(英語:Imagesharing)
彩色攝影
色彩
彩色底片(印刷
正片)
色彩管理(色域
原色
三原色光模式
印刷四分色模式)
沖洗
C-41沖印處理
交叉沖印(英語:Crossprocessing)
照相顯影劑
數碼圖像處理(英語:Digitalimageprocessing)
偶染體(英語:Dyecoupler)
E-6沖印處理
定影劑(英語:Photographicfixer)
明膠銀處理(英語:Gelatinsilverprocess)
膠印(英語:Gumprinting)
即時成像膠片
K-14沖印處理(英語:K-14process)
印刷耐久性(英語:Printpermanence)
增感顯影處理(英語:Pushprocessing)
止顯劑(英語:Stopbath)
其他議題
全像拍攝術
Lomo攝影
攝影和法律
攝影博物館和畫廊
周邊暗角
相片庫
列表
最昂貴的攝影作品
攝影器材製造商名單
攝影師(英語:Listofphotographers)
街頭攝影(英語:Listofstreetphotographers)
女性(英語:Listofwomenphotographers)
攝影分類的所有相關條目
閱論編顯示器科技顯示器已停產
等離子顯示屏(PDP)
陰極射線管(CRT)
當前
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
電致發光顯示器(ELD)
真空熒光顯示器(VFD)
發光二極體(LED)
液晶顯示器(LCD)(TFT;TN、STN、IPS、VA、LTPS;CCFL背光、LED背光)
數碼光處理(DLP)
液晶覆矽(LCOS)
氧化銦鎵鋅(IGZO)
量子點顯示器(QDLED)
Eidophor(英語:Eidophor)
ALiS(英語:Alternatelightingofsurfaces)
電子紙
電子墨水
Gyricon(英語:Gyricon)
激光熒光顯示器(LPD)(英語:Laser-poweredphosphordisplay)
次世代
有機發光電晶體(OLET)
BluephaseLCD
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MicroLED)
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SED)
場發射顯示器(FED)
有源驅動鐵電液晶顯示器(FLCD)(英語:Ferroelectricliquidcrystaldisplay)
激光電視
量子點激光(英語:Quantumdotlaser)
液晶體激光(英語:Liquid-crystallaser)
磁液顯示器(FLD)
干涉測量調節顯示器(IMOD)(英語:interferometricmodulatordisplay)
厚膜電致發光(TDEL)(英語:Thick-filmdielectricelectroluminescenttechnology)
時序復用光學快門(TMOS)(英語:Time-multiplexedopticalshutter)
伸縮像素顯示器(TPD)
非影片
機械七段數字顯示
機械翻頁顯示
點陣磁翻顯示
可卷式顯示器
點陣式顯示器
七段數碼管
九段
十四段
三維顯示(英語:Stereodisplay)
實體鏡
定體積
激光束
計算全像術
全像攝影
靜態媒體
幻燈片投影儀
數碼投影機
霓虹訊號燈
電影放映機
路線牌
影像科技
解像度
通用解像度列表
顯示解像度列表
熒幕尺寸
長寬比
參見:顯示技術的比較 ·電腦基本部件 ·電腦顯示標準
規範控制
AAT:300053341
BNE:XX526730
BNF:cb11942183z(data)
GND:4025643-1
LCCN:sh85061533
NKC:ph12078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全息摄影&oldid=73865291"
分類:全像攝影光電子學IEEE里程碑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香港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學習冊 全息投影器的秘密
通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察照. 片,可以看到被拍攝的物體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記錄得到的像可以使人產生立體視覺。 今天的全像投影技術有了新的定義,隨著科技的急於 ...
- 2中華民國第56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第三名
四、探討浮空投影器斜面角度、面數、材料及貼膜對投影效果之影響. (一) 比較不同斜面角度(30、45、60 度)的四角錐之投影情形. (二) 比較以相同材料製作三角錐、四 ...
- 3全像攝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全像攝影(英語:Holography),又稱全像投影、全像3D,是一種記錄被攝物體 ... 透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察相片,可以看到被拍攝的物體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記錄得到的像 ...
- 4用手機就能自製全息投影!漂浮幻象背後的原理 - INSIDE
後來經過改良,用雷射光照射全息影像底片,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立體的圖像,現在則是在鋁片上加一層透明浮雕,讓圖像在白色光下也能看到,常見於防偽雷射 ...
- 5全息投影----低角度////澔的實驗~~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