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布魯諾・拉圖——「台灣對我即是整個世界」 - BIOS monthl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疫情之下的今年冬季,台北雙年展邀請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作為本屆的策展人,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 ...
熱門搜尋
Wrinkles
少年吔,安啦!
麥麥同樂會
專訪布魯諾・拉圖——「台灣對我即是整個世界」,由全球重返地的邏輯
作者劉文
日期30.12.2020
疫情之下的今年冬季,台北雙年展邀請布魯諾・拉圖(Bruno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Guinard)作為本屆的策展人,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展覽主軸,展現(後)全球化時代人類與多物種社會必須面臨的新政治格局。
拉圖為著名的巴黎學派哲學家、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科技、技術與社會研究(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和現代性的議題,這次策展背後的哲學觀與他2017年的新作《著陸何處:全球化、不平等與生態鉅變下,政治該何去何從?》有著緊密的連結,透過與拉圖巴黎—台北之間的視訊訪談,我將他在本次雙年展所想拋出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全球」、「著陸」、「戰爭」與「行動」等四大概念與台灣知識生產的連結,更具體地爬梳於本篇文章中。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策展概念主圖(由北美館提供)。
劉文與拉圖視訊訪談(由劉文提供)。
川普主義與重新定義中的「全球」
在《著陸何處》一書中,拉圖將川普主義(Trumpism)與相關的跨國右翼民粹主義,視為全球化下的連帶後果。
全球化所製造的危機——社會不平等、氣候變遷、自由與保守派的加劇分裂——拉圖認為,並非來自民粹主義者單方面在認知上的錯亂,比如拒絕承認氣候變遷的事實,而是更大局面的全球重組。
在世界的版圖中,人們被政治論述分化至不同空間與時間的區塊,對於「全球」有不同的想像與解釋。
有別於主流語境中經常將川普歸作為「反全球化」的帶領者,拉圖強調:「川普主義為『離地』主義,一面朝向全球化,一面邁向古老想像的民族聖地(讓美國再次強大),但這種政治想像危險的部份在於否認現代化與地表現況,也就是我們所仰賴為生的地球,有著極大的現實面衝突。
」
川普的「離地」主義清楚地反映在他2019年正式將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作為世界第二大廢氣排放國,美國的問題,也必然會要全世界承擔。
當然,全球化的危機並非由川普主義單方面所釀成,崇尚新自由主義的多元文化菁英(例如美國民主黨前總統柯林頓與歐巴馬),即使擅長舉出自由派「進步」與「多元」的招牌,也未能被赦免。
拉圖提到,新自由主義菁英所投射的全球化,為一種「減法」的全球化,帶來更多以階級區分的封閉式社區以及更高的城牆,只屬於世界的1%階級。
對於一般人民,因為貧富懸殊所造成的生活限制與想像的減縮,反而使得「在地」與固守的傳統價值顯得更加珍貴。
無論是川普主義或新自由主義,都無法解決全球化帶來的困境,因而虛幻而不實,無法讓多數的人們「著陸」。
瑪利安.莫里(MarianneMorild)《理想淨土》,
巧妙展現了地球資源與全球化現實脫勾的「離地」狀態(由藝術家提供)。
也因此,即使在美國十一月的總統大選結果漸漸明朗化之後,民主黨的拜登團隊提出讓美國「重返世界」的政策,比如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以及更正視新冠病毒的疫情,拉圖卻認為,拜登上台也許會讓目前的全球化災難稍微減緩,但他對整體的前景並不樂觀:「無論是民粹主義或者其他政治意識型態,最重要的還是人們渴望在什麼樣的地方生活。
『全球』的定義也將被改變,當下的『全球』是病毒的全球,也是虛擬科技的全球,不同的定義將不斷地與彼此競爭。
」
新冠病毒疫情下,「病毒全球」取代了上一波的全球化定義。
由於人們必須待在家,大量減少了汽車與飛機等的需求,全球碳計劃(GlobalCarbonProject)統計,2020年的碳排放足跡整整下降了7%,美國與歐盟國家的碳排放減少最為明顯。
但拉圖也提醒:「由於中國疫情控制地較早,很快開始復工,碳排放量因此迅速回到疫情前的程度。
」有鑑於此,人們對於疫情可以改善地質負擔的假說可能還是太過樂觀,只要我們對生活的型態與想像中的「全球」沒有共識,新的衝突與舊的問題將不斷萌發。
黃海欣《小確幸之河》,展現
多種全球化互相碰撞下的荒誕(由藝術家提供)。
「我們已在戰爭之中」
對於衝突的最高強度形容詞經常體現在「戰爭」這個概念上,這屆雙年展也充滿了關於戰爭的比喻——環境的危機如同戰爭、戰爭即是環境的危機——對於拉圖而言,戰爭的修辭讓我們更能理解眼前全球危機的迫切性和嚴重性,是關乎於「地質」層級的(terrestrial),而非只是地緣政治的(geopolitical)。
特別是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來說,有關戰爭的感受更非單純在隱喻的層面,更是一件在政治上與物質面,強烈地影響日常的事件。
相較於歐美的人們,戰爭是在物理感受上相對遙遠的事件。
近期中美關係的對峙不斷升級,台灣人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戰爭威脅也節節升高,而對於環境的危機感似乎仍是比較薄弱的。
我請教拉圖,身為台灣人,我們該怎麼與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戰爭,有更一致性的認同與和解?
「你提到的兩種戰爭——地緣的和地質的——都具有其不可分割的物質性(physicality)。
中國與美國的碳排放,環繞並佔領著台灣這座島嶼,這就是台灣同時所面對來自兩個霸權地緣及環境戰爭的事實。
但有別於國際關係中的戰爭,環境戰爭的前線更難被清晰地描繪,也因此我們必須將兩種戰爭放在一起思考。
」
對於拉圖而言,戰爭和環境的危機相互並行,唯有將兩者放置在「地的邏輯」(geo-logic),才能真正看清問題的地質和社會深度。
換句話說,我們唯有不再依賴現代性規範出的人與生態的分界,才有辦法找出「著陸」的生存原則。
反之,國家環境主義的管理,也逐漸成為另一種越漸隱性並難以描繪的「戰爭」形式。
在今年年底出版的《中國走向綠色》(ChinaGoesGreen:CoerciveEnvironmentalismforaTroubledPlanet)一書中,作者李逸飛(YifeiLi)與夏竹麗(JudithShapiro)即提到,中國政府近年積極創立具有「中國特色強制力」的環保政策與模式,包含垃圾分類與綠化基礎建設,經常強化國家對於人民的控制與監管。
比如在回收箱上增設臉部辨識確保人們有妥善回收,也成為政府增強人民行為管理的工具,或是在國境邊界增建的綠化國家公園,成為驅趕少數民族,迫使他們放棄遊牧到都市生活的藉口。
環境或者政治,如同拉圖所言,都有其互相影響的交疊後果。
也因此,拉圖認為,台灣即是處於地緣與地質的關鍵帶(criticalzone),當代最急迫並重要的政治與環境議題都在這塊土地上有所碰撞,卻也構成別處尚未經歷的可能性——
「台灣對我即是整個世界。
台灣的土地、民主運動,以及她的地質學——台灣必須同時處理兩種現代性,美國與中國的,加上她如此靠近中國,長期吸收來自中國的碳排放,她像是世界的實驗場,全世界都在關注台灣要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
如今,歐洲也必須重新思索和面對自己與中國的問題,而台灣走在更前面、更重要的位置。
」
洪子健《我的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在這部科幻推想片的分鏡圖中,台灣為中、美、日國家軍事戰爭中不可分割的角色(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藝術讓政治變得可行」
作為一名哲學家與批判思想家,拉圖在2004年的論文《Whyhascritiquerunoutofsteam?Frommattersoffacttomattersofconcern》,面對當時的全球危機——恐怖攻擊與地球暖化——他提出對於「批判理論」在社會上角色的重新定義。
有別於上個世紀,批判理論家可以站在國家甚至是科學的對立面,做出有如「錘子」般的批判,以一種較高的姿態要求一切打掉重練;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拉圖認為保持「批判」的視角,並不代表要站在遠處旁觀社會,反而必須學會「使用精細的工具小心翼翼地修補」這個已經相對脆弱的世界。
換句話說,批判者更加必須參與社會的行動,而非拉開距離,提出空泛的抗議,因為我們所剩餘的時間並不再充裕。
這屆雙年展的「協商劇場」便生根於這樣的想法,與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Taiwan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Association)合作,容納各界人與非人的行動者,模擬氣候變遷覺察、核廢料處理困境以及助孕科技等多面向議題的協商,是一種脫離二元角色對立、新型的批判實驗。
由學術、藝術乃至切身的行動,我問拉圖,參與策展中,他如何思考藝術與政治的定位,以及期待觀賞展覽的人們有什麼樣的收穫?
他回答:「並不是『藝術即是政治』,而是政治需要一個形式去呈現所表達的事物。
像是這次的雙年展即是試圖去呈現關於『氣候政治』的樣貌,每一個人都將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但更重要的是,藝術讓政治變得可行(artmakespoliticspossible),讓它能有一個形體被看見與表達。
我最想知道的,即是這次來參與和觀賞這個展的人們,最終渴望在哪個星球生活。
」
協商劇場「治理助孕科技」(由北美館提供)。
協商劇場「塑化劑爭議」(由北美館提供)。
丹尼爾・史帝曼・孟加聶《⧜》,
融入北美館建築體的金屬簾幕,依照觀眾的步伐產生不同的形狀與區塊分割(由藝術家、柏林EstherSchipper畫廊及北美館提供)。
【劉文】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上
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
時間|2020.11.21(Sat.)-2021.03.14(Sun.)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布魯諾拉圖
主題企劃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專訪布魯諾・拉圖——「台灣對我即是整個世界」,由全球重返地的邏輯
BIOS通訊,佛系電子報
訂閱
撰稿劉文
圖片提供北美館
特別感謝沃時文化
責任編輯溫若涵
黃宗潔專文|為何人類對蟑螂有根本上的厭惡?城市裡的動物空間
我們對於那些感到恐懼與厭惡的生物,或許只想發出「你我為何住在同一星球上?」的感嘆,如果有將牠們送到外太空的選項,相信很多人會投票贊成。
噁心、厭惡和恐懼之間有著微...
15.12.2020
洪靖專文|當氣候變遷昭示民主挫敗,拉圖的理論提供怎樣的思考?
近年「行動者網絡理論」(ANT)的創始者BrunoLatour猶如國際巨星往返於世界各地,使用諸如蓋婭(Gaia)和關鍵區(CriticalZone)等...
21.12.2020
推薦文章
當誦經團入侵搖滾樂──MongTong與破地獄的台製恐怖音樂對話
24.08.2022
被日本鬼附身,卻可以用中文溝通?比靈異本身更靈異的台灣靈異節目考
17.08.2022
不只是淳樸的古早年代──情色、虐殺、鬼魅,你不認識的台灣恐怖漫畫ft.怪奇閣
12.08.2022
【皺完了,然後呢?】BIOSmonthly皺皺祭:遇見的,和被留下來的
10.08.2022
皺皺祭・編輯講皺現場|陳芷儀╳蕭詒徽:專訪前後準備⋯⋯難道是相親?
25.07.2022
皺皺祭.視覺講皺現場|潘怡帆╳洪彰聯:風格思考與不顧風格的行動
25.07.2022
延伸文章資訊
- 1作者-布魯諾.拉圖 -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搜尋,作者,關鍵字:布魯諾.拉圖,分類:全館,著陸何處:全球化、不平等與生態鉅變下,政治該何去何從?,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我們從未理性過?
- 2Ch. Latour 拉圖酒莊 - 買酒網
拉圖莊位於法國波爾多的梅鐸區,是一個早在14世紀的文獻中就已提到的古老波爾多酒莊。 在法文中,Latour的意思是指「塔」,拉圖就相當於「塔牌」(因酒莊之中有一座歷史 ...
- 3專訪布魯諾・拉圖——「台灣對我即是整個世界」 - WEN LIU
疫情之下的今年冬季,台北雙年展邀請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作為本屆的策展人,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 ...
- 4Les Forts de Latour 拉圖堡拉圖二軍紅酒 - 加佳酒
Les Forts de Latour「拉圖之堡壘」為一級酒莊Chateau Latour 的二軍酒款,其酒質可媲美四級酒莊,其實拉圖酒堡的釀酒團隊是抱著將這款二軍酒維持在二級酒莊的水準之 ...
- 5Latour 拉圖堡- 法國波爾多1-5級紅酒 - 英坦紅酒有限公司
HOME · 商品介紹 · 法國波爾多1-5級紅酒 · 1級酒(左岸) Chateau Latour 拉圖堡. 法國波爾多1-5級紅酒. 類別:. 全部, 1級酒(右岸), 2級酒, 1級酒(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