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月刊-論語簡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孔子說:「古時候,像周文王、武王以前的人,說話非常謹慎,不 ...      論語簡說(八十七)      ●子 圓          里仁第四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孔子說:「古時候,像周文王、武王以前的人,說話非常謹慎,不輕易說出來、也不隨便答應別人。

就怕自己無法做到,而感到大恥辱。

」   「古者」,指的是孔子以前的人,大約是周朝初年,或是殷商時代。

  「言之不出」,「不出」是說話很實在,不隨便增加、或減少實際內容;說話也很慎重,不輕易答應別人。

  「恥躬之不逮也」,「恥」是羞愧心,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別人。

「躬」就是自己本身。

「逮」是及的意思,「不逮」就是無法達到,辦不成事情。

話先說了,本身卻做不到,學習君子之道的人,假使犯了這樣的毛病,必然感到非常羞恥。

   春秋時代,吳國公子季札很有賢德。

有一次出使外國,向北前行,剛好經過徐國。

徐國國君見了季札的劍非常喜愛,但是不好意思說出口。

不過,季札也知道徐君的想法,只是當時他要出使上國,禮儀上必須佩劍,所以季札不能獻出寶劍。

後來,季札出使返回途中,聽說徐君已經去世了,季札就解下佩劍,掛到徐君墳前的樹上,向他祭拜。

隨從的部屬覺得很奇怪說:「人已經死了,寶劍還能給誰呢?」季札緊接著說:「不可如此!我見到徐君的時候,心裡就已經答應要把寶劍送他。

雖然他現在去世了,我怎麼可以因為他的死,而違背我的初願呢?」    從前商人雖居「士、農、工、商」四民之末,但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言不二價」,一定遵守誠信。

現今社會鬥爭堅固,隨便發表意見,等到要履行諾言時,反而強詞奪理,無法反躬自省,風氣敗壞至極。

有志於學習修己安人之道的人,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怎麼能不講求呢?  》回明倫首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