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的意思|漢典“仍”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仍 基本解釋 · 依然,還,照舊:~須努力。

~然。

~舊。

· 因襲,沿襲:一~其舊。

· 頻繁,重複:頻~。

~世(一代又一代,累世)。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 réngㄖㄥˊ部首人 部外2 總筆畫4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4ECD 左右结构3253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wen|wbtonhsnym27227 拼音réng注音ㄖㄥˊ部首人部外2總筆劃4統一碼4ECD筆順3253 常通標 仍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仍réngㄖㄥˊ依然,還,照舊:~須努力。

~然。

~舊。

因襲,沿襲:一~其舊。

頻繁,重複:頻~。

~世(一代又一代,累世)。

英語yet,still,asever;again;keep-ing,continuing德語dennoch,doch,bleiben,übrigbleiben(V)​,weiterhinsein" 法語encore,toujours,commeàl'ordinaire,suivre,selon ©漢典 仍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仍réng〈動〉(1)(形聲。

從人,乃聲。

本義:因襲,依舊)(2)同本義[follow]仍,因也。

——《說文》彫玉仍幾。

——《書·顧命》仍舊貫。

——《論語·先進》據行事,仍人道。

——《漢書·藝文志》天災仍重,朕甚懼焉。

——《漢書·成帝紀》(3)又如:仍復(仍然;依舊);仍前(仍按先前;照舊);仍了舊貫(做了過去的事);一仍其舊;仍幾(保留原樣的几案)(4)接續;連續[continue]夫吉凶之相仍兮。

——《文選·張衡·思玄賦》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

——朱淑貞《減字木蘭花》舊雨仍新雨,今年勝去年。

——宋·楊萬里《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5)又如:仍接(接連不斷);仍歲(連年;多年);仍世(累世;歷代);仍耗(不斷消耗)(6)通“扔”。

牽引[pull]隨飄風之所仍。

——《楚辭·九章·悲回風》詞性變化◎仍réng〈副〉(1)仍舊,還是[still;yet]一狼仍從。

——《聊齋志異·狼三則》(2)又如:仍然(仍舊。

照前不變或恢復原狀)(3)一再;頻繁[frequently;repeatedly]今大將軍仍復克獲。

——《漢書·武帝紀》。

注:“頻也。

”(4)又如:仍疊(頻繁);仍重(頻繁)(5)於是;乃[thus;asaresult]帝叱之,皆散,仍收藥而反。

——《南史·宋武帝紀》(6)又如:仍就(就,便);仍因(依託;憑藉)◎仍réng〈名〉仍孫,自本身往下數第八世孫。

也泛指後代子孫[theeighthgeneration]。

如:仍雲(第八代與第九代孫)常用詞組仍舊仍然仍是©漢典 仍國語辭典 仍ㄖㄥˊréng動因循、沿襲。

《文選·張衡·思玄賦》:「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

」唐·柳宗元〈封建論〉:「徇之以為安,仍之以為俗。

」副屢次、頻頻。

《國語·周語下》:「晉仍無道而鮮胄,其將失之矣。

」《漢書·卷九·元帝紀》:「百姓仍遭凶阨,無以相振。

」依然、還。

如:「他的病仍不見好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連於是、因此。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忿狷》:「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

」《南史·卷四九·劉懷珍傳》:「與崔祖思友善……及聞祖思死,慟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 ©漢典 【子集中】【人】 仍·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仍《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仍·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艿。

因也。

【論語】仍舊貫,如之何。

【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

【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

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又重也,頻也。

【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又【谷永傳】饑饉仍臻。

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

【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又雲仍。

【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又國名。

【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又姓。

又叶人余切,音如。

【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

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

◎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

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

不可不辨。

©漢典 【卷八】【人】 仍《说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因也。

从人乃聲。

如乘切 『說文解字注』 (仍)因也。

釋詁曰。

攘仍因也。

大雅常武傳曰。

仍就也。

就與因義一也。

周禮故書仍爲乃。

从人。

乃聲。

如乗切。

六部。

©漢典 仍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ʐəŋ˧˥唐代读音*nə̌injiəng日语读音YORUSHIKIRININAO韩语罗马ING现代韩语잉越南语nhưng 客家话[沙头角腔]jin2[台湾四县腔]jin2[海陆腔]rin2[宝安腔]jin2[梅县腔]jin2[客语拼音字汇]yin2[客英字典]jin2[陆丰腔]jin3[东莞腔]jin2粤语jing4潮州话rong5[揭阳、潮阳]riong5[澄海、饶平]rêng5(旧时:jêngjîong) 近代音日母庚青韻平聲陽仍小空;中古音日母蒸韻平聲仍小韻如乗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泥母登部;王力系统:日母蒸部; 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仍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仍」說文‧人部「仍」 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陾(reng2)䚮(reng2)㭁(reng2)㺱(reng2)礽(reng2)䄧(reng2)芿(reng2)辸(reng2) 同部首 伢𠏙㑢㑶僐個𠋬倌𠍭傷俴𠎽 同筆畫 兂勽斗戸𠆧夬㔫五卅𠀇𠃖𠕀 初中古詩詞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