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Note 7 體驗:優美之中,匠心獨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年初的三星 Galaxy S7 與 S7 edge 為三星今年的強勢打下了一個好的開頭,無論是日趨精緻的外表還是不斷優化的內在,這一對孿生兄弟可以說博得了不少人的歡心。

當然,每年三星手機的重頭戲更多的還是放在 Galaxy Note 系列上,甚至不少人認為 Galaxy Note 系列的手機才稱得上「旗艦中的旗艦」。

盼啊盼,今年的三星 Galaxy Note 手機總算出來了,但沒有延續之前的數字順序稱為 Galaxy Note 6,而是跳了一級,搖身一變成為了與 Galaxy S 系列同級的三星 Galaxy Note 7。

方正與曲面之美

外觀上,三星 Galaxy Note 7 採用的是「對稱的四曲面設計」,這在當今這個對稱設計大行其道的時代,是個很受用的設計,三星很聰明地運用了這個概念,使得前後都是雙曲面玻璃的三星 Galaxy Note 7 不管在視覺還是觸覺上都十分舒適。

可惜舒適之餘,三星 Galaxy Note 7 在正面頂部的開口還是有些凌亂,這在黑色的機器上並不明顯,但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色、金色或者珊瑚藍,那可就要好好適應下了。

對了,既然說到顏色,這次三星 Galaxy Note 7 會擁有黑瑪瑙,鈦銀,鉑金以及全新的珊瑚藍顏色,我拿到的自然是黑瑪瑙版本,而全新的珊瑚藍由於獨特的配色,相信會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169g 的它與上一代相比重量降低了 2g,這是因為其採用了重量更輕的 7 系鋁鎂合金,如果你一手拿著重達 192g 的 iPhone 6s Plus 一手拿著三星 Galaxy Note 7,你就會感受到後者的輕盈了。

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早前於 7 月下旬正式發布,除了保留高強度、抗損傷的特點外,還提供應對日常手機摔落的更進一步保護。

三星 Galaxy Note 7 也很榮幸地第一個使用上了這塊先進的玻璃,使得其即使是雙曲面玻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跌落帶來的傷害。

當然了,雖然防摔但不防手賤,如果真的是經常會摔手機或者手比較小的用戶,還是建議戴上一個「照顧周到」的保護殼吧,畢竟三星 Galaxy Note 7 這 153.5 x 73.9 x 7.9mm 的三圍數據還是偏大的。

不過要說三星 Galaxy Note 7 大,我自己都要反駁自己了,因為作為一款 5.7 英寸的手機,三星 Galaxy Note 7 的整機尺寸甚至比不少的 5.5 英寸手機都還要小。

就拿 5.5 英寸的 iPhone 6s Plus 來做對比吧,三圍 158.1 x 77.8 x 7.3mm 的它除了在厚度上有優勢外,長和寬都要比三星 Galaxy Note 7 大上不少,更別提三星 Galaxy Note 7 還在機身里塞進了一隻 S-Pen。

而和上一代的 Galaxy Note 5 相比,新的 Galaxy Note 7 在寬度上進行了收窄,使得手機整體顯得更苗條與纖細,這對握持手感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

在此我也想說,希望新一代的 iPhone 至少在屏占比上稍微提升一下吧!

對,三星 Galaxy Note 7 之所以能做到整機較小的尺寸,超高的屏占比有一定的功勞。

三星 Galaxy Note 7 擁有 80.94% 的屏占比,因此視覺上能有極為震撼的衝擊力,除了雙曲面屏的加入使得螢幕左右兩邊的邊框幾近於無外,螢幕上下兩端的收窄也讓螢幕有更大的「舞台」,要知道這次三星 Galaxy Note 7 可是在額頭處加入了虹膜識別傳感器的,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額頭的負擔。

而正面這塊雙曲面屏,其實在左右兩邊的彎曲弧度並沒有三星 Galaxy S7 edge 大,因此在視覺上看起來,似乎僅僅是一塊比較厚的弧面玻璃,但細細看去,還是能發現玻璃裡面的螢幕也跟著玻璃一起「彎」起來。

碩大的螢幕加上雙曲面玻璃,大家擔心的誤觸問題會不會繼續縈繞著三星 Galaxy Note 7 呢?實際上幾天的使用下來,它的誤觸問題相比 Galaxy S7 edge 來說好了很多,這也多虧了新加入的邊緣防誤觸,使得用戶不管是將其握在手中走路還是雙手打字都不容易觸發誤操作,這一點對於任何曲面屏或窄邊框的手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期望各手機廠商在追求窄邊框的同時,也要著力去解決誤觸的問題,因為相比粗邊框,誤觸問題更影響用戶體驗。

而這塊 2K 解析度 5.7 英寸的 Super AMOLED 螢幕,由於超高的屏占比,視覺效果十分出色。

對於看習慣了三星 Galaxy S7 edge 的@Yeki_Chung來說,三星 Galaxy Note 7 的色彩控制得更細膩,飽和度更柔和一些。

三星 Galaxy Note 7 在顯示效果上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便是對 HDR 視頻格式的支持。

這裡的支持,不僅僅是能夠播放 HDR 格式的視頻,三星 Galaxy Note 7 還能對普通視頻進行畫質增強,藉助於設置中的「視頻增強程序」,還能對聲音質量也進行提升,同時該「視頻增強程序」支持幾乎所有的視頻播放器 —— 不管你是優酷還是 Youtube。

Always-On Display 也被三星從 Galaxy S7 系列拿了過來,用在 Galaxy Note 7 身上,並且支持 S-Pen 的熄屏快寫功能,寫完後的筆記可以常駐 Always-On Display 的鎖屏上方便隨時查看,音樂控制項也加入了 Always-On Display 中,即使熄屏狀態下,也能快速切換音樂。

於外觀、於螢幕,三星 Galaxy Note 7 已經很少有值得挑剔的地方了,那麼內在呢?

眼見為簡,手觸為繁

早在當初寫三星 Galaxy S7 體驗文時,我就有盛讚過當時三星所做出的各種本地化舉措,而這一次我在三星 Galaxy Note 7 上,又再次見到了不少變化。

運用了新系統 UI 的它在整個操作體驗上相比半年前我體驗的 Galaxy S7 提升了不少,包括設置中的一些開關直接設計在功能選項的右側,而不是需要點進去才能開啟關閉,這樣減少了用戶操作步驟,等等很多很多設計。

這類變化儘管每個都十分細小,但確實是在朝著更優的用戶體驗去發展的,而當每個小細節一點點被匯合起來後,整個系統的體驗就比三星 Galaxy S7 系列要好了。

倘若這些細節的變化、系統 UI 的改進,能夠運用在 Galaxy S7 系列上,對於後者的體驗提升也是會有顯著的作用的。

與系統 UI 「從簡」的做法不同,在系統的功能上,三星 Galaxy Note 7 則是奔著「更全面更強大」原則而去的。

在系統中,你可以看到各種「Power By xxx」的字樣,三星整合了不少第三方資源與功能,並將其加進自己的系統中。

除此之外,三星還重新設計了「三星筆記」這一應用,不管是筆記、備忘錄、標註圖片、塗鴉,都將存儲在這裡,這也是為更便捷地使用 S-Pen 做準備。

懸浮指令功能只能靠 S-Pen 來點選操作

而 S-Pen 自身也進行了一定的強化。

0.7mm 的筆觸讓 S-Pen 的書寫已經十分接近真實的筆,同時壓感等級也提升到了 4096,這兩點的改進讓 S-Pen 能夠進行更加精細的操作,比如寫很細小的字、繪一幅精緻的圖,等等。

不知道放下筆已經很久的你,是否能在 S-Pen 上拾回書寫的樂趣?

說到 S-Pen 自然不得不提它不少實用的功能,比如上圖這種「智能多截圖」功能,能夠自定義截圖的區域,甚至可以對部分區域進行 GIF 錄製。

這個功能可以在需要給別人做演示的時候使用,直接將區域內的內容錄製下來發送給對方就可以了。

此外,這次 S-Pen 還增加了三個功能,一個是如上圖所示的「速覽」功能,它的作用其實就是為當前應用創建一個迷你型的窗口。

打個比方,此時的我在刷微博,但微信又總有人找,那我就可以將微信用「速覽」功能縮小,然後安心刷微博,當微信有信息來時,將 S-Pen 指向小窗口(無需點下),此時微信窗口會全屏顯示,待你回復完信息後,無操作一段時間,微信又會自動縮小,我又可以繼續刷微博了。

二是「放大」功能,對於一些細小的文字,父輩可能看不夠清楚,此時使用 S-Pen 觸發「放大」功能,在需要放大的位置上方懸停,手機就會自動將所在的一塊區域進行放大顯示了。

當然,這個功能也可以用來查看一些圖片的細節,頗有種偵探查案的感覺。

另一個就是「哪裡不會指哪裡」的「翻譯」功能了,開啟該功能後,只要懸停在不認識的單詞上,即可進行翻譯,還可以點擊喇叭圖標收聽字詞的發音。

該翻譯功能為百度翻譯提供的,不過實際體驗上還有些欠缺,無法自動識別文本信息,估計是通過圖像識別去判斷字符的,因此只能固定將某語種翻譯成另一種語種。

還好,它能夠識別的語言多達 38 種,並能夠翻譯出 71 種語言,這一點還是比較贊的,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啦!」

別慌,戴眼鏡也能虹膜識別

儘管在虹膜識別的設置中,它會告訴你不要佩戴眼鏡進行虹膜的錄入,但對於我這樣長期佩戴眼鏡的人來說,解鎖個手機還要摘下眼鏡實在太不人道了,因此我固執地佩戴著眼鏡完成了虹膜的錄入,而結果也表明其能夠很好地支持佩鏡者的虹膜錄入及識別,且速度並不弱於不佩戴眼鏡。

虹膜識別解鎖在夜間也同樣有效,即使是在弱光的環境下,這個虹膜識別傳感器依舊能夠正常工作,同時識別速度也很快,與光線較好時的速度相差無幾。

不過有人可能會感到疑惑,虹膜識別傳感器工作時亮起的這個紅光,會不會對眼睛有傷害?當然是不會的,手機搭載的近紅外光源照射到眼睛的光線強度要遠遠低於安全的門限,因此可以放心地使用。

虹膜識別有趣可愛的「虹膜面具」

對了,三星 Galaxy Note 7 上的虹膜識別傳感器,是只能錄入一個人的虹膜的,如果你的另一半也想錄入的話,那你就要考慮考慮是不是用指紋解鎖會比較好了。

安全文件夾:專屬於三星的強大雙開器

三星在 Galaxy Note 7 中強化了一個 Secure Folder 安全文件夾(以下簡稱安全文件夾)的功能,藉助於 Samsung Knox 這一移動安全解決方案,以及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這兩個安全的解鎖方式,安全文件夾能夠實現保護隱私信息、數據安全的功能。

當然,這樣說聽起來很乾很沒勁,下面不如讓我換個方式來介紹它:

那就是 —— 專屬於三星的強大應用雙開工具!

安全文件夾,其實相當於一個藏在 Samsung Knox 中的獨立空間,想要到達這個空間,你只能用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中的一種當鑰匙去打開,當然還有一個後備的混合密碼。

而在這個安全文件夾中,應用、文件(包括照片、音樂)、甚至是聯繫人都是獨立的,與安全文件夾外的互不干擾。

換句話說,你在外面登陸了微信或 QQ,在這裡還可以再登陸另外一個;一些工作上比較重要的合作夥伴,他們的聯繫方式可以放在這裡,甚至可以選擇當他們來電時隱藏掉他們的來電號碼,只顯示名稱;一些見不得人的照片也可以放在安全文件夾的相冊里,甚至在安全文件夾中還有專門的相機,拍照後只會存於安全文件夾中的相冊里。

當然,安全文件夾與應用的單獨加密還是有區別的,後者是每進入一次該應用就需要驗證,但安全文件夾是進入文件夾需要驗證,通過後進入應用是不需要驗證的。

說實話這麼個名字不起眼的應用,我差點就要錯過了,好在我有拿到新產品就每個應用、每個設置都點開來看的習慣,最後也見證了它的強大。

可以說,安全文件夾在 Samsung Knox 的保護下,安全級別已經和 Samsung Pay 差不多了。

依舊強大的拍照,不甚滿意的續航

今年三星旗艦的拍照成像效果已經躍居頂峰,那麼三星 Galaxy Note 7 會不會再在成像上做進一步的突破呢?很可惜並沒有,它使用的依舊是三星 Galaxy S7 系列那顆 1200 萬像素的攝像頭,擁有 f/1.7 光圈和 1.4µm 單位像素體積,因此它與三星 Galaxy S7 系列的成像應該相差不大。

攝像頭的突起程度與 Galaxy S7 系列一致

看到這裡我相信尾巴們肯定想看看它們兩個之間的成像對比,別急,精彩留到下次,這裡我簡單地放一些三星 Galaxy Note 7 拍攝的樣張,可以說是一如既往的高品質。

傍晚室外樣張,可見亮度依舊不錯

夜晚室內樣張

雙擊 Home 鍵快速啟動相機、堪稱「夜視儀」的夜景成像,對於三星 Galaxy Note 7 來說,你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它的拍照,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儘管過了大半年,但攝像頭這方面它依舊變化不大。

不知道新一代 iPhone 出來之後,它是否能繼續在拍照這一領域領跑?

無線充電器接口仍然是 microUSB,需要另外找一條 microUSB 線

和滿意的成像相比,三星 Galaxy Note 7 的續航以及充電倒沒有符合我的預期。

雖說電池方面相比三星 Galaxy Note 7 的 3600mAh 少了 100mAh,為 3500mAh,但已經屬於大容量的電池了。

在我當主力機使用的這幾天,基本上也還是一天一充的情況,和其他的旗艦手機並無太大區別。

此外,充電的速度也並不算快,使用自帶的充電器進行有線充電,30 分鐘能夠充入 34% 的電量,而使用自帶的無線充電器則在同樣時間內沖入 20% 的電量。

在 QC 3.0 快充技術已經來到我們面前的當今,這樣的速度其實並不算理想。

三星手機三旗艦之首:Galaxy Note 7

虹膜識別、延伸至每一寸的 IP68 級別防水、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更好用的 S-Pen......三星 Galaxy Note 7 一出,意味著三星在旗艦手機中的三架「7」馬車已經布局完畢,它們之間性能相近,卻又在尺寸、功能等地方保持著一定的差異化。

單獨拎三星 Galaxy Note 7 出來看,它毫無疑問是最全面、最強大的「大哥」,有著更為方正硬朗的雙曲面以及專業的 S-Pen。

上半年三星手機由 Galaxy S7 系列撐起來的好景象能否在 Galaxy Note 7 這裡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延續?我想你的內心已經有了答案。

全文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