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Find X 超凡一體外觀的秘密:全隱藏式 3D 攝像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6 月 20 日,OPPO 在法國羅浮宮發布了闊別四年的旗艦手機 OPPO Find X。
當你第一眼看到那塊屏占比高達 93.8% 的「曲面全景屏」時,除了驚艷,你腦海里肯定還會有一堆問號:
手機的攝像頭哪去了?
實際上,OPPO Find X 「正面全是屏」的秘密,就藏在那些「看不到」的攝像頭裡。
「全面屏」的最大敵人:前置攝像頭
2007 年,當初代 iPhone 發布時,賈伯斯都忍不住在現場驚嘆:
3.5 吋螢幕,真的很大!
是的,「大螢幕」一直都是手機最具競爭力的部分。
在 iPhone X 發布之前,愛范兒曾經整理過一份 iPhone 7 的前面板元器件示意圖:
顯而易見,手機螢幕周圍堆疊的各種元器件,是擋在所有「全面屏」手機面前的攔路虎。
為了讓手機的「屏占比」更高,手機廠商們也嘗試了各種辦法:
- 儘量縮減四周邊框,提升屏占比
- 將前置攝像頭等元器件轉移到螢幕下方
- 在到螢幕上方空出「劉海」,把所有元器件集中到一處
- ……
可以這麼說,在實現全面屏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前置攝像頭(以及 3D 結構光模塊)。
不光是說追尋更高的屏占比和更震撼的觀感,全面屏的趨勢其實也是一個追求最優解的過程。
儘管很多手機不同程度上都提升了「屏占比」,但理想的「全面屏」似乎還是有點距離。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各大廠商們還繞了不少的彎路。
比如把指紋從正面轉移到了背面,為了 3D 結構光而留了劉海屏…
如果說 Find 5 是有息屏美學的話,那麼 Find X 則有純粹之美。
屏占比 93.8% 的 OPPO Find X 大概是保留了前置攝像頭和 3D 結構光手機當中,最接近全面屏形態的手機了。
真 · 全面屏手機的意義在於:不是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而是因為全面屏而更好用。
Find X 上的「神隱」攝像頭
英國科幻作家阿瑟 · 克拉克(Arthur Clarke)曾發表過這樣的論斷:
發現可能性的界限的唯一辦法,就是越過這個界限,到不可能中去。
「全面屏」的界限就在於,手機正面有沒有可能只是一塊螢幕?
現在,OPPO Find X 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
在「全面屏」的基礎上做加法。
OPPO Find X 採用了 COP 的螢幕封裝技術,充分利用柔性螢幕的特性,讓屏占比儘可能做到最大。
▲ Find X 的 COP 螢幕封裝工藝示意圖
此外,Find X 還啟用了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技術,告別了指紋識別模塊。
▲雙軌潛望結構透視圖
如果說以上兩項技術還屬於「全面屏」的常規操作,那麼絕無僅有的「雙軌潛望結構」,則是 Find X 最大的殺手鐧。
當你需要拍照,或者進行面部解鎖時,隱藏於螢幕之後的滑塊就會快速升起——正面是前置攝像頭和 3D 結構光傳感器;背面則是 1600 萬 + 2000 萬像素的雙攝像頭和閃光燈。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的速度非常快,在你還沒有怎麼反應過來的時候,手機已經解鎖,體驗要比指紋識別流暢自然。
▲ OPPO Find X 3D 結構光解鎖
Find X 攝像頭開啟的速度也很快,基本上與相機 app 的啟動速度一致,根本不用擔心因為等待模塊升起而錯過拍照良機。
而在你不需要拍照或者解鎖的時候,Find X 無論正反面都是融為一體,渾然天成的,正如發布前預熱海報上所強調的那樣:
科技應該只在需要時才被感知。
實際上,無論是解鎖,還是自拍乃至拍照,它們都是高頻次但短時長的需求,用戶都是用完即走,只有螢幕才是一直被需要的。
螢幕在台前,3D 結構光和攝像頭在幕後,這種設計完全可以邏輯自洽。
設計首先存在於圖紙上,邏輯形成於腦海中,但手機則需要在車間流水線上組裝而成。
設計可以感性,邏輯只需自洽,但工業生產則需要可靠。
為了保證「潛望鏡」滑塊的可靠性,OPPO 其實在背後做了不少功課。
在產品設計之初,Find X 這個「雙軌潛望結構」就經過了 30 萬次耐久測試和跌落測試,30 萬次的耐久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一個自拍狂魔每天解鎖自拍 100 次都可以使用個七八年。
Find X 的雙軌潛望結構,其實是利用非常精密的馬達和螺紋絲杆進行驅動,這個精巧的模塊占據了 11.2% 的機身空間,這就意味著其他零部件的空間也少了,因此,OPPO 需要在不增加機身厚度的情況下,對機身內部的零部件進行堆疊設計,儘可能地利用好機身內的空間。
在緊湊的機身空間裡,Find X 的電池容量達到了 3730 mAh,續航方面也不需要擔心翻車。
因為 Find X 正面採用了一塊曲面屏,因此,螢幕後方的帶 3D 結構光和攝像頭的升降模塊其實也需要做成曲面邊緣來保證一體性。
為了這個目的,Find X 的前置和後置攝像頭也覆蓋了一層超薄的康寧玻璃,運用複雜的 3D 熱彎工藝,厚度僅僅只有 0.3mm,就是為了保證強度,又不占用厚度,還要貼合整機的設計……
距離 Find 7 發布已經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這其中 OPPO 斃掉了多個 Find 旗艦機的設計,直到 Find X 的問世,這也說明了科技與設計的完美平衡,需要跨過無數個難題才能抵達終點。
剛好 3D 結構光可以小型化商用,彌合全面屏和指紋識別的矛盾;柔性屏和 COP 封裝工藝,可以做到 93.8% 的屏占比;而 OPPO 在旗下首款指紋機 N3 上也嘗試過精密控制的馬達裝置。
連接過去與未來的設計
實際上,在功能機時代,以及智能機早期時代,滑蓋一度是最為經典的手機設計。
OPPO 自己的首部智慧型手機 Find,就是側滑蓋設計。
1999 年,西門子公司的 SL1088 是最早的滑蓋手機,打破了既往翻蓋手機和直板手機的固有設計,第一次將手機螢幕與按鍵區分離。
▲ 第一部滑蓋手機西門子 SL1088
之後,滑蓋手機便成為一股設計風潮,無論是三星、索尼還是諾基亞,都推出過許多經典的滑蓋機型:
▲ 索尼滑蓋手機 C902
2006 年,諾基亞 N95 橫空出世,採用了雙滑蓋設計,上滑是手機鍵盤,下滑則是音樂播放按鈕。
▲ 諾基亞 N95
在那個年代,滑蓋機需要解決的矛盾,其實就是手機需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如何權衡實體鍵盤和螢幕的大小和比例。
這也說明了,在有限空間裡追求更大螢幕這件事情是伴隨著手機出現就存在的,本質上來說,這大概是手機設計的一種宿命。
時至今日,功能機中實體鍵盤和螢幕的矛盾,變成了智能機中前置攝像頭等一系列組件和螢幕的矛盾。
在智慧型手機千篇一律的瓶頸期,滑蓋設計又以一種前所未見的姿態回歸,它既然在過去解決了一個矛盾,那麼為什麼不能解決掉現在的矛盾呢?
相比於過去的手動結構,Find X 的機械傳動更具現代感,體驗也更流暢,當然實現難度也更大,最終的結果也更趨近於完美:不光是正面全是屏,通過全隱藏式 3D 攝像頭,史無前例地實現手機正反無孔、息屏下也有極致純粹之感。
相比於劉海屏、背部指紋、寬下巴這些全面屏路程上的缺憾,Find X 用到了雙軌潛望結構,3D 結構光和 COP 螢幕封裝工藝這一套全面屏解決方案,在往後,也很可能成為全面屏旗艦機的流行方案,畢竟這套方案,做到了目前最佳。
當我們把 Find X 的螢幕美感、精密機械馬達,滑塊設計單獨拎出來的時候,依稀能看到 Find 5,N3 和 Find 等等老 OPPO 手機的靈魂。
有趣的是,Find X 很多靈感和經驗來自過去,但卻給未來手機設計指明了一條可行之路。
目前體驗最出色的國產全面屏產品,螢幕指紋碾壓一切
全面屏手機目前已經到達一個鼎盛時期,現在哪個手機廠商不推出採用全面屏設計的手機產品都可能會招粉絲吐槽。在全面屏迅速發展的背後卻遺留了一些非常嚴重的問題,技術方面難以突破使得全面屏產品很難趨於完美...
實測vivo升降式攝像頭:iPhoneX「劉海屏」風潮被打破
由iPhoneX掀起的「劉海式」 全面屏手機跟風潮在持續了半年之後終於被打破。6月12日,vivo發布其新款旗艦手機vivoNEX,新機最大亮點在於正面既沒有「額頭」、攝像頭也沒有指紋識別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