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決定擱置,屏下指紋識別胎死腹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據外媒報導,三星已經決定在下一代旗艦Galaxy S9中放棄使用螢幕下指紋功能。

這也意味著S9將與前代一樣,採用後置指紋識別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自從用上了全視曲面屏之後,三星一直在嘗試將屏下指紋加入到這類產品中,但礙於技術難度太大,一直未能實現。

隨著全面屏今年的普及,此前常見的正面識別由於螢幕上下空間的縮小也正在逐漸消失,大多數廠家所採用的則是將指紋識別模塊後置的處理方式,然而相較來說,屏下指紋無疑也更適合全面屏機型的使用。

但是蘋果在iPhone X所使用的Fcae ID,卻讓尚未成熟的屏下指紋識別成為了備選方案之一,有著先行的解決方案在前,手機廠商也願意有樣學樣。

此次三星的決定,無疑㛑給屏下指紋識別暫時畫上了一道休止符。

儘管現階段已經有一些廠商在產品中選擇了人臉來取代指紋識別,但是由於人臉識別的使用體驗並不完善,特別是每一次解鎖都需要將手機對準臉部,即使技術強如蘋果,繁瑣的解鎖步驟、高學習成本交互方式也無疑讓人失望。

並且在安全性上,即使蘋果宣傳的如何完善,還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可為啥屏下指紋識別的商業化之旅如此艱難呢?我們還要從指紋識別技術的實現方式說起,目前,正在手機上使用的指紋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兩種,電容式和熱敏感應式。

電容傳感器識別是利用一定間隔安裝的兩個電容,利用指紋的凹凸,在手指滑過指紋模塊時接通或斷開兩個電容的電流以檢測指紋資料。

因此電容傳感器對手指的乾淨要求還是比較高,手指上的液體,傳感器上的油污,都會影響指紋識別效果。

熱敏感應式識別技術是基於溫度感應的原理而製成的,每個像素都相當於一個微型化的電荷傳感器,用來感應手指與晶片映像區域之間某點的溫度差,產生一個代表圖像信息的電信號。

它的優點是可在0.1s內獲取指紋圖像,而且傳感器體積和面積最小。

不過,這兩種成熟度非常高的技術是無法應用在全面屏手機上的,因為它們都需要在手機上預留出孔洞來放置傳感器,這就天然的和全面屏衝突了。

而不需要再螢幕上開孔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現階段則有超聲波和光學識別兩種不同導向的技術。

主推超聲波的是高通和思立微電子,其原理是通過靠特定頻率的信號反射來描述人體指紋的特徵。

在MWC 2017中國站上,vivo就展示了第二代基於屏下指紋識別的超聲波方案,雖然給出了樣機和實操,但是至今仍未商用。

而主推光學指紋的是新思科技和匯頂科技,其原理是依靠光線穿透玻璃蓋板,通過圖像傳感器拍照,通過測得指紋隆起線凹凸不平導致的反射光對比度變化,來獲得指紋信息。

儘管這兩種方案都具有可行性,但是光學識別技術對OLED屏的製作工藝要求非常之高,即使是OLED螢幕的領頭羊三星,目前也還不具備生產這種螢幕的能力;而超聲波識別方案,需要超聲波有足夠的穿透性能,也就意味要有更高的功耗和更大的模塊體積,而高通暫時還不能目將體積縮到可以放置在全面屏手機的大小。

日前,曝光的下一代iPad Pro概念圖一樣採用了全面屏設計,並取消了大家熟悉的Touch ID,看來蘋果是準備在生物識別這條路一直走到底了。

蘋果敢於這麼做,是因為其主導的iOS生態較為純凈,適配工作的推出較為簡單。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星和蘋果這兩位行業的領頭羊,已經紛紛選擇暫時擱置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商用計劃。

不過,對安卓手機廠商來說,系統和生態的碎片化使新技術很難落地,至今為止都還有一些安卓手機的指紋識別不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當然,最可怕的莫過於蘋果用Face ID完成了對用戶的教育,就像當年安卓還在玩圖案解鎖的時候,蘋果就用Touch ID率先拉到了大量的用戶。

因此除非明年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否則後置指紋識別將仍然成為大多數全面屏手機得不得使用的折中方案,這樣一來,所謂」真·全面屏「的落地也將是遙遙無期的。

當然,如果哪一家廠商能商用屏下指紋識別,也意味著將重新定義全面屏的概念,就此走上人生巔峰也未知可知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等了,屏下指紋識別可能真的要涼了

今年以來,隨著18:9全面屏的普及,我們過去熟悉的正面指紋識別正逐漸消失,有的把它做到了背面,有的做到了側面,更有甚者如蘋果iPhone X,直接砍掉了指紋識別,大步向更具前瞻性的人臉識別邁進。...

屏下指紋的量產和普及,還有多久?

謝瑜嬌指紋識別方案演進在指紋識別剛剛出現的時候,原本是有很多類型的,比如觸摸式、按壓式、滑動解鎖式等等,但最近兩年,你會發現正面指紋基本上越來越多,背面指紋手機越來越少,包括HTC等品牌已經逐漸...

三星S9再次失敗 屏下指紋還有前途嗎?

今年 iPhone X 掀起了一股面部識別的風潮,雖然技術含量完全比不上 TrueDeoth 的 3D 結構光方案,但是安卓廠商也都在盡力跟進。那麼今後手機的生物識別方案究竟應該是面部識別還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