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還沒來,3D 人臉識別已經開始熱了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蘋果 iPhone X 還沒發售,對其它手機廠商的影響已經來了。

經常爆料蘋果公司新動態的凱基證券分析師 Ming-Chi Kuo 最近又發布消息稱,自從 iPhone X 推出之後,來諮詢 3D 識別技術的 Android 手機廠商至少翻了三倍。

iPhone X 作為十周年特別版 iPhone,首次用 Face ID(面部識別)取代了以指紋為身份驗證基礎的 Touch ID,而沒有採用此前流傳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從功能和便利性角度看,用戶通過前置的攝像頭可以解鎖手機、登錄個人帳戶、或者授權支付交易,某些情況下的操作是非接觸式的。

而在其它 iPhone 上,這些動作都需要手動輸入密碼或者把手指貼到 Home 鍵上。

這樣看來,非接觸式的 Face ID 可能會在某些特定場景中更方便一些,比如剛從泳池中爬出來,或者帶著手套。

而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更多是為全面屏外觀設計而考慮的。

目前識別模組的體積、生產良率、功耗以及可靠性都未達標。

直到現在,供應鏈內排名靠前的指紋模組和方案提供商還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量產時間點。

對於手機廠商而言,即便是屏下指紋模組量產問題得到解決,將來還要面臨選擇這條技術路線之後的成本問題。

具體來說,無論是高通主導的超聲波方案,還是光學照射方案,都要求手機螢幕的材質是柔性 OLED。

這種螢幕的模組厚度要比不可彎折的 AMOLED(也就是硬屏)更薄,但採購成本通常要翻一倍以上,而螢幕本來就是手機上最貴的幾個零件之一。

目前能夠大規模供應柔性 OLED 螢幕的廠商就只有三星,供需情況非常緊張。

這樣一來,螢幕本身加上屏下指紋模組會讓手機的物料成本大幅升高。

而人臉識別技術對螢幕材質基本沒有要求,手機廠商可以繼續使用成本低廉的液晶顯示屏。

也就是說,採用 3D 人臉識別帶來的物料成本提升可能比屏下指紋技術更低,而不是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Android 手機廠商可能更傾向於採用人臉識別技術而不是屏下指紋。

上個月發布的數款 Android 新機,比如小米 Note 3、vivo X20、金立 M7 都首次搭載了面部識別技術。

但它們都只是純軟體的識別方案,速度、準確性(安全性)都無法和使用專用硬體和處理器的方案相比,只能用來解鎖手機、加密文件夾等比較簡單的功能。

不過,供應鏈內已經有不少廠商啟動了對 3D 人臉識別技術的深入研究。

今年 8 月底,總部位於台南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 Himax 跟高通達成合作,開始研發跟蘋果 Face ID 原理相同的 3D 結構光傳感器(Structured Light Module)模組,預計 2018 年一季度量產。

另外兩家半導體公司 Orbbec 和 Mantis Vision,也都在研發自己的 3D 人臉識別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明年一季度之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 Android 手機支持 3D 人臉識別。

隨之而來的,也可能會有跟人臉相關的一系列新功能,比如類似蘋果的 Animoji、情緒鑑別等等。

另外一方面,3D 識別及感知技術在手機 AR 增強現實領域也有應用潛力可挖。

這樣看來,Android 手機廠商拋棄屏下指紋技術甚至根本不用指紋識別,轉而採用 3D 識別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題圖:Pixaba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面屏手機將至 廠商備戰「屏下指紋」

6月21日,vivo手機在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上海MWC 2017的海報,海報中,一片指紋嵌入了手機螢幕中,並配以「解鎖未來」的文字。業內指出,vivo將搶發隱形指紋技術。眾所周知,手機正朝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