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透過「全面屏」看行業發展:手機創新到底應該什麼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月份,科技界最大的新聞無疑是三款iPhone新機的發布,尤其是十周年紀念款iPhone X的推出。

雖然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這款全面屏新機依然憑藉著蘋果強大的號召力引起了一大波手機廠商的追隨,讓「全面屏」這個曾經被討論為何難興起的概念一下子成為手機圈最火熱的主導詞。

在全面屏手機iPhone X的帶領下,一大波全面屏手機紛紛來襲。

僅僅9月份,新發布的全面屏手機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

9月11日,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的前一天,小米推出了二代全面屏手機小米MIX2;9月13日,三星在國內正式推出全視曲面屏新機Note8;9月7日,vivo推出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X20;9月22日,華為推出了一款四鏡頭全面屏手機麥芒6;9月25日,金立推出了自家的全面屏新機M7。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或許用這句古詩來形容全面屏的發展現狀是再合適不過的。

縱觀當下,全面屏手機一場顛覆性的變革,來勢兇猛不可抵擋。

然而,全面屏為何能夠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姿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得到如此之多手機廠商的青睞?全面屏會成為手機螢幕發展的終點嗎,在全面屏之後手機又會如何發展?

行業困境:智慧型手機進入創新「枯水期」

正可謂「窮則思變」,全面屏的發展就是這樣。

當一向都被稱為是手機行業創新引領者的蘋果都飽受硬體創新之困,全面屏便孕育而生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全面屏會超越無邊框、雙攝、曲面屏等小創新成為真正改變行業格局的新變革呢?

誠然,在全面屏全面興起之前,三星曾推出了多款雙曲面屏手機,包括Galaxy S6 Edge、Galaxy S7 Edge等多款產品。

不過,雖然雙曲面屏的設計在視覺上帶來的驚艷的效果,確實也得到了部分廠商的追隨,但這樣的設計並沒有大面積興起。

2016年10月,小米推出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小米MIX,之後的12月份,華為榮耀則推出了一款被稱為魔幻手機的全面屏新機Migic。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這兩款新機在問世之初並未能在行業里引起較大的轟動,但小米「全面屏」概念的提出卻為之後全面屏手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初,三星推出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Galaxy S8,該機以全視曲面屏等眾多黑科技引起了整個行業的注意。

在S8之後,不計其數的國產全面屏手機猶如雨後春筍,頻頻曝光在大眾的視野里。

相比於傳統的手機螢幕,全面屏手機不僅擁有全屏覆蓋的大尺寸和高屏占比,還能通過更高的屏占比帶給用戶極盡的視覺體驗。

當然,伴隨著全面屏手機的興起和普及,面部識別、屏下指紋、虹膜解鎖等新技術的到來,為全面屏手機帶來了更前沿的交互式體驗。

手機硬體的提升雖然同樣能夠帶給用戶體驗上的提升,但是這些硬體指標往往太過於抽象或者是專業化,對於習慣於用眼睛來評判世界的廣大手機用戶往往是很難感受得到的。

反倒是流露於外觀變化的全面屏設計,能夠從最直觀刺激到消費者的新概念,讓消費者能一下子看到創新和美感。

全面屏就是這樣的設計,它美艷而且夠炫,就像是手機行業一次難得的群體性整容,可以帶給手機顏值上的大幅提升。

在這個靠臉吃飯的顏值經濟時代,全面屏自然也就受到了眾多手機廠商的追捧和青睞。

全面屏,手機品牌的營銷利器?

消費者喜歡,手機廠商自然也就願意花高價格去嘗鮮新手機。

在眾多手機廠商紛紛擁抱全面屏的同時,一場圍繞「全面屏」營銷大戰也比可避免的開戰了。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兼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發布的一篇名為《別爭了好嗎,三星S8才是「真全面屏」》的文章。

李楠認為,小米MIX通過削掉一頭來提升屏占比,這是一個ID設計的選擇,並非技術的突破,只能算前·全面屏。

然而,就在李楠發布文章的第二天,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也針鋒相對發布了《全面屏的前世今生》的文章。

雷軍表示,是小米在全球首創了全面屏,並說服了谷歌支持全面屏。

在這裡,我們且不談誰對誰錯,也不去爭論這場關於全面屏的戰爭究竟是一場手機廠商之間的自我炒作還是一場無謂的口水戰,我們只說全面屏本身。

就目前技術工藝來說,無論是小米的全面屏新機小米MIX2,還是全球手機引領者蘋果最新發布的採用了「齊劉海」設計的全面屏新機iPhone X,雖然設計各有不同,但同樣都因為要追求「全面屏」而做出了極大的妥協。

比如指紋識別問題,再比如畫面顯示的問題(「劉海」會檔住一部分顯示畫面),還有螢幕維修成本的提高。

固然,全面屏能夠帶給用戶更廣闊的視覺體驗,並且能夠帶給手機顏值上的大幅提升,然而受制於現有技術發展,難免會出現一些因為要搶占「全面屏」先機而「犧牲用戶體驗」的做法。

手機創新到底應該是什麼樣?

手機行業創新乏力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僅不同品牌手機之間外觀、功能高度雷同,就連同一品牌下的產品代際更新也是小修小補。

在過去幾年裡,「產品創新」雖然在晶片、攝像頭、H IFI功能等內在領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創新嘗試,但用配色來說事的廠商仍然大有人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全面屏設計的出現顯得尤為珍貴。

不肯否認的是,在智慧型手機硬體技術發展陷入瓶頸期的大背景下,全面屏的出現確實讓眾多正處於迷茫的手機廠商看到了一絲曙光。

但對於手機廠商來說,與其將時間都花費在「誰的全面屏手機是真正的全面屏手機」的口水爭奪上,還不如多用些時間和精力在手機的優化體驗上。

全面屏可以說是屏占比的終極追求。

然而,全面屏就像是螢幕從小到大、解析度從低到高的變化一樣,雖然能夠賦予手機以新的賣點帶給用戶體驗上的大幅提升,但並沒不會成為手機螢幕的終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面屏躍進2.0時代!vivo彎道大超車

從去年小米Mix帶起了全面屏設計的潮流之後,LG、三星也馬不停蹄的跟上腳步,連續的在今年年初推出自家的全面屏新旗艦LG G6和Galaxy S8。而在今年的下半年,手機廠商們似乎已經全面進入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