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已成為過去 國產手機偷偷漲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回到去年,你會發現國產手機都在拼價格;但是今年的1到7月,隨著華為、小米、oppo、vivo、魅族等主流手機的推出,你會發現手機發布會上越來越少提「性價比」這三個字了,而曾經占據了半壁江山的千元機市場反而成了一塊「空閒的土地」,國產手機正在悄然地漲價。
在英國倫敦發布的華為P9定價為599歐元(約合人民幣4441元),而國內的售價是2988元,不少網友直呼華為「價格厚道」,然而你忽略的是,華為P8國內的售價為2888元。
華為正在悄然發生著變革,手機的價格正在上漲,然而不僅僅是華為,國產主流的手機也都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革。
7月19日,MX6的價格公布之後,我感到些許驚訝,1999元的價格還是MX4和MX5時候主打性價比的魅族嗎?雖然只是200元的漲價,但足以讓不少魅友感到意外。
有細心的網友會發現,發布會的「敵人」已經從原來的小米轉移到了線下正大紅大紫的oppo和vivo了。
一直在線下勤勤懇懇的鋪門店的oppo,今年主打的oppo R9 2799元的價格明顯高於去年的R7 2499元的價格。
曾經的「價格殺手」,性價比著稱的小米,是最明顯的例子。
當你還認為紅米系列會低於499元的時候,讓你意想不到的是紅米pro竟然賣到了1999元。
小米一直在宣傳的「紅米——國民手機」,真的是能夠打動人心的價格嗎?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2016年第一季度,國產手機的平均售價為257 美元(約合人民幣 1714 元),明顯高於2013年的 207 美元(約合人民幣 1380 元)。
而2500元以上價位的中高端市場增長率,遠遠高於1000元以下的低端市場。
前幾年,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處於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變的時代,國產手機紛紛拿出性價比足夠高的產品吸引消費者。
而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飽和,手機行業的競爭焦點,已經從比拼性價比、追求硬體配置向用戶體驗轉變。
除了足以吸引人的價格之外,消費者更加追求手機的品質、設計、續航、前沿技術等等。
現代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一款產品的硬體成本如果有了高定價和高毛利的保障,廠家在供應鏈的抉擇上更加自由、研發的投入也更有保證。
品牌溢價並非是可恥的事情。
iPhone在高端市場的叱吒紛紜,讓不少國產手機廠商眼紅,而它占據了智慧型手機領域的90%的利潤,源於品牌溢價的結果。
一個品牌如果能夠溢價,又深得消費者的喜歡,它在行業的地位才能夠坐穩;反之,性價比足夠高的手機,是無法享受到高端市場帶來的紅利的。
國產手機的售價悄然地提升,低端市場也在加速著洗牌。
未來的一段時間,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產品出現,而手機市場的變革仍在繼續。
國產手機紛紛漲價,小米還能撐多久
端午節前後的手機圈是忙碌的,前有小米max2,華為Nova2金立s10,不久又有oppo的r11發布,華為nova2定價2499/2899,金立的2199的s10b用的SOC是2015年的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