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G5評測:模塊化+雙攝像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IT168 評測】LG的手機業務在國內或許並不是焦點,畢竟同為韓企的三星憑藉S6、S6 edge系列大獲成功,加上蘋果一貫的強勢表現,還有國產高性價比手機的猛烈衝擊,LG在其中分一杯羹談何容易。

因此對於LG而言,想要重現昔日巧克力時代的榮光,在策略上必須博出激進的改變,在產品上做出大膽的創新,而這一切就從此次評測的LG G5開始。

熟悉LG產品的朋友應該了解,第一季度發售的G系列一直是LG的旗艦產品線,搭載的曲面屏、可修復後蓋等黑科技令人記憶猶新,每年一旗艦的節奏也很穩定。

可是去年下半年推出的LG V10打破了這一傳統節奏,同樣旗艦級別的配置,最新的雙屏、雙攝被引入該款產品,商務硬朗的設計語言與G系列的靈動形成強烈的反差,暗示著LG在旗艦產品策略上的改變:效仿三星一年雙旗艦,上半年G系列主打時尚新鮮,下半年V系列主打商務簡約,以此延續品牌市場熱度。

細數歷代G系列產品,儘管硬體上的精進與理性,技術上的點滴創新都為人所稱道,但其傳承的設計語言並不被大眾所認同,加上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的競爭,銷量並不理想,逐漸淪為市場的看客。

但無獨有偶的是,LG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了解了消費者的口味,留出更多時間去思考未來,潛心於自家的黑科技,因此LG G5自然也被寄予了更多。

相比以往的LG G系列產品,LG G5的改變是明顯的。

外觀設計更加圓潤,削減了背部的RearKey按鍵,色彩相較於往代產品也更為輕快明麗,材質摒棄了相對廉價的塑料,轉而迎合潮流,選用鋁合金,工藝更是不敢怠慢。

更為關鍵的是,LG G5採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底部模塊可拆卸更換,以此達到功能上的擴展。

這在以往的產品中都沒有出現過,LG憑藉這點無疑是走在了科技的前沿,加上雙攝像頭、Always On Display的加持,LG G5甚至有一些次世代科技的意味,賺足了關注度,也顯示了LG作為韓企不輸於三星的創新能力。

LG G5相關參數
螢幕特性 5.3英寸 IPS-LCD
解析度 2560x1440
處理器 高通驍龍820
頻率 2*2.2GHz+2*1.5GHz
機身存儲 32GB UFS 2.0
運行內存 4 GB LPDDR4
主攝像頭 1600萬像素+135度廣角800萬像素
前置相機 800萬
電池 2700mAh
特色功能 magic slot模塊化擴展、Always On、雙攝像頭
機身顏色 粉、金、銀、灰
作業系統 Android 6.0.1
網絡制式 全網通版
SIM卡類型 Nano-SIM 雙卡雙待
價格 4888元【點擊購買】

當然,LG G5的亮點不僅限於這些創新,內在配置的紮實演進也讓LG G5有了更多重返旗艦市場,和蘋果、三星一較高下的資本。

作為開年旗艦,毋庸置疑地選用驍龍820處理器,輔以4GB LPDDR4運存,32GB UFS 2.0存儲,搭載2K解析度的螢幕,融合了LG多年來的技術造詣,讓一部手機跨界VR、涉足影音有了更多可能。

因此總結起來,LG G5的核心賣點聚焦於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全新的模塊化設計理念,帶來更多跨界的可能;其次是背部搭載雙攝像頭,支持135度的廣角拍攝;最後是驍龍820的加持和Always On Display的是技術實現。

接下來我們就針對這些亮點進行一一剖析。

一、LG G5外觀有哪些亮點?

和上一代旗艦LG G4相比,LG G5擁有渾圓的四角,黑色螢幕面板則與其他色調的下巴形成了鮮明對比。

螢幕並沒有延續G4彎曲的基因,只是聽筒部位的玻璃經過了彎曲處理,滑動螢幕時的觸感也比較柔滑,讓手機在不同的角度都展現出圓潤帶來的魅力。

雖說LG G5作為LG G4的升級之作,不過LG G5的螢幕反而更小更精緻了一些。

搭載了5.3英寸的IPS-LCD顯示屏,2K解析度,提供了優秀的顯示效果以及顏色還原度。

LG G5螢幕還配備了「Always On」的新功能,可以讓螢幕一直顯示相關的信息和時間。

在功耗方面,LG官方宣布採用Always-On的LG G5每小時待機僅耗電0.8%。

歷經多年的發展之後,智慧型手機早已進入到了「金屬時代」。

此次LG G5將金屬和玻璃面板緊密融合,使得整機更顯精緻,也彰顯了LG的工藝水準。

特別要指出的是,作為一款全金屬手機,LG G5背部並未採用常見的三段式設計,LG G5為了美觀將天線放進了手機殼中,然後在手機底部噴塗底漆覆蓋了「白帶」。

另外,LG G5的背部邊緣被打磨一圈了高光T槽,握在手上有一種割手的感覺。

在機身背部的設計上,LG G5背後搭載了雙攝像頭,一顆是普通的1600萬像素的標準視角鏡頭,另一顆是135°廣角攝像頭。

拍攝時兩者能夠進行切換,其中那顆135°廣角攝像頭更加適合拍攝大場面的攝影題材,這意味著LG G5能夠輕鬆自如拍攝完美的風景照。

兩個攝像頭的中間是彩色光譜傳感器和閃光燈,LG G4就採用了此類傳感器,此傳感器是一個感知色溫的傳感器,用這個傳感器作輔助,能更加準確的實現照片的色溫。

LG G5背部最大的改變就是Rear key的剔除,Rear Key設計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將所有的按鍵都設計在了機身後方,音量鍵與電源鍵豎列於背部攝像頭之下,這樣可以讓用戶在操作手機的過程中直接用食指進行觸控,但是其實依然是一個非主流的設計。

此次LG G5將音量鍵重新放在傳統的機身側面,而LG這一次將LG G5的音量鍵改回了側面,並且使用起來也更加順手和方便,不過電源鍵和指紋識別功能依然設計在手機的背面。

接口方面,LG G5表現也非常主流,LG G5的底部採用了最新的Type-C接口。

相比傳統的MicroUSB接口,無需區分正反向的盲插屬性使其操控體驗更加便利。

而開啟Magic slot的按鍵也稍稍有些難按,不過安裝不同模塊時發出的「咔噠」聲聽起來還是挺清脆的。

二、模塊化設計是怎麼回事?

為了讓手機打造成更加輕薄的機身造型,各家廠商都開始把手機設計成不可拆卸的,但這讓許多喜歡拆卸電池的人苦惱不已。

此前LG一直都堅持可換電池的設計,但這樣的設計結構複雜,使得機身材質和造型都無法做到最優。

此次LG G5摒棄了沿用多年的塑料材質,全面換裝成金屬材質,並且把LG G5設計成模塊化結構,讓人不禁眼前一亮。

就LG G5來說,模塊化的設計是LG G5的點睛之筆。

在大家吐槽智能機內置式電池設計的當下,LG G5打破傳統,改用插拔式電池的多變模塊設計,如同過去Rear key的設計一般。

在上手之後,用戶只需按住機身側面底部的卡扣按鍵,「下巴」便會稍微彈出一些,但此時並不會造成手機斷電,輕輕往外拉即可將LG G5的電池模塊直接拔出。

不過,在其分離過程中有些費勁,大家拔下電池時還需特別小心,切勿讓底座鋒利的稜角劃傷手指。

在彈出「下巴」部分,LG G5的電池還固定在下巴部分上面,此部分同樣採用了卡扣固定的設計。

需要雙手稍微用力拔開,拔開拆卸的過程要多加小心,避免造成卡扣損壞。

當然,LG G5的模塊化設計不僅可以更換電池,還有與之配套的模塊化套件LG拍照精靈LG CAM PLUS ,再度增加了產品的差異化。

不過現在小編手裡沒有該組件,還是和大家說一下,Cam Plus模塊其實是一個相機握柄,不過它融合了快門鍵和變焦撥杆,戴上它後拍照手感馬上會有大幅提升。

此外,該模塊還內建一塊電池,可以增強手機的續航。

總體來說,目前模塊化智慧型手機還不夠成熟,要想真正的實現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要知道,即便是像谷歌這樣人才濟濟的高端科技公司,研究起模塊化智慧型手機也是困難重重。

如果以後智慧型手機都能模塊化,這樣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比如我們可以在玩遊戲時換上更強的處理器,在外出旅遊時對相機部分做出相應的更換升級。

而LG G5在這條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拔掉「下巴」後就可外接LG Cam Plus模塊。

三、驍龍820性能解析

LG G5搭載了高通驍龍820處理器平台,CPU部分共有2*2.2GHz+2*1.5GHz一共四個核心。

提到驍龍820的性能,我們首先就要提到此次驍龍820選用的三星14nm FinFET工藝。

簡單來說更先進的工藝能夠提升單位面積下電晶體數量,提升電晶體性能,提升整體晶片性能。

同時通過更先進的製程工藝也能夠達到降低漏電率降低功耗減少發熱的效果。

總體而言更先進的製程能在相同的功耗下達到更高的性能,在相同的性能下有著更好的功耗表現。

在筆者印象中,Qualcomm有幾款頗具影響力的SoC產品:QSD8250、QSD8260、APQ8064、驍龍800、驍龍801、驍龍820等。

其中QSD8250/8260採用自主研發Scorpion架構,驍龍800/801採用自研Krait架構,而此次驍龍820則採用最新的Kryo自研架構。

此次採用Kryo架構的驍龍820採用四核心設計,時鐘頻率達到2.15GHz,但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相比於APQ8064、驍龍800、驍龍801不同,此次驍龍820採用了2*2.2GHz+2*1.5GHz的不同時鐘頻率的四顆核心設計。

同時,之前驍龍800採用了4aSMP,也就是四個異步對稱式核心,每科核心均能夠單獨控制,每顆核心的頻率也不存在差異。

而此次驍龍820採用兩簇核心管控2aSMP,也就是2+2的異步對稱式核心,換句話說2顆1.5GHz核心是同步同頻的,而兩顆2.15GHz也是同步同頻的,但在這兩簇核心組之間採用了異步對稱式的設計。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認為驍龍820也採用了類似big.LITTLE的設計,但通過Qualcomm官方的講解其實並不是這樣,兩簇核心組僅是時鐘頻率上有所差異,但仍採用相同的Kryo架構。

下面我們不妨通過跑分軟體來量化一下這款處理器的性能到底如何。

從跑分結果來看,LG G5的綜合性能無疑是業界的一線水平。

安兔兔跑分輕鬆跨越13萬,Geekbench 3.0的表現也可圈可點,CPU單核跑出2320、多核4683的好成績。

此外,驍龍820處理器平台的GPU方面選用了Adreno 530型號,相比上代的Adreno 430來說功耗下降了40%,同時圖形處理性能還提升了40%。

經過GFXbench軟體多場景的測試之後,其綜合表現處於目前的頂尖水平。

其他方面,驍龍820處理器平台的數據機升級至下行支持Cat.12(最高傳輸速度達600Mbps),上行支持Cat.13(最高傳輸速度達150Mbps)。

此外還支持Quick Charge3.0快速充電技術,相比2.0時代充電速度提升了28%,我們特別針對LG G5做了充電速度的專項測試。

根據LG G5電源適配器的標註信息顯示,其充電功率共有兩種規格,分別是5V/1.8A;9V/1.8A。

最新的QuickCharge 3.0協議能夠恰到好處的調節電壓,達到預期的充電電流,從而最小化電量損失、提高充電效率並改善熱表現。

從折線圖中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LG G5的電量從9%到100%一共用了75分鐘的時間。

以此效率,充電半小時達到50%,充電一小時可達80%,其充電速度令人滿意。

四、LG G5的主攝像頭成像表現如何?

LG G系列近幾年在拍照方面一直有著很全面的表現,此次LG G5在相機上可謂穩中有升,穩在於其主攝像頭沿用了LG G4上的1600萬像素索尼IMX 234傳感器,而升在於其又搭載了一枚擁有135度視角的廣角攝像頭,做到了雙攝像頭配置。

然而不同於華為P9、360奇酷之類的雙攝協同工作拍照,LG G5的兩顆攝像頭多數時間維持在單獨工作,用戶在取景時可以在兩者之間流暢切換。

當然,雙攝也有協同工作的時候,就是LG G5有趣的畫中畫拍照,接下來會為大家詳細講述。

默認情況下,LG G5採用1600萬像素的索尼IMX 234進行拍照,F1.8大光圈,配備OIS光學防抖。

這個組合在LG G4時代就有著不錯的成像表現,此番繼承到LG G5身上,LG能否繼續深挖這枚傳感器的潛力,我們接下來看樣張表現。

首先是白天光線充足情況下的室外樣張。

在色彩的表現上,LG G5比較符合人眼的觀察,由於採用了彩色光譜傳感器,在場景切換中能夠迅速調整白平衡。

在解析力方面,LG G5給人的感覺很震撼,1600萬像素的細節呈現很銳利,一下子就能夠抓住人的眼球。

LG G5在微距的表現也很值得稱道。

這一方面源於其F1.8的大光圈,有著極強的背景虛化效果,另一方面,LG G5的對焦系統與眾多產品有著質的區別,搭載雷射對焦模塊,並且支持多點對焦,即使暗光環境下,也可以迅速、準確地完成對焦,是的被拍主體輪廓清晰,細節銳利。

暗光環境下,LG G5的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

個人認為夜拍的優劣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首先是對焦速度及成功率,其次是是否拍的到,最後是畫面純凈度。

在對焦方面,相較於白天「指哪打哪」的對焦體驗,暗光下LG G5的能力下降是必然,但是體驗差異並不明顯,筆者嘗試至多兩次對焦完成。

再者,得益於大光圈、光學防抖的加持,LG G5的曝光充足,畫面亮度比較高。

樣張中的報刊亭書目依舊清晰可辨。

在對比缺乏光學防抖的iPhone 6s時,優勢明顯,時鐘上的房檐色彩iPhone已然是看不到了。

噪點控制方面,LG G5完全令人滿意,畫面純凈度有著很好的保證。

整體來看,LG G5的相機在生活中完全可以獨當一面,有著一流的表現,是整機的加分項。

只是提醒大家,由於相機略微突出,由一塊面積較大的玻璃覆蓋,鏡頭難免沾上指紋污跡,使用前建議擦拭乾凈。

五、LG G5的雙攝像頭怎麼玩?

LG G5的後置副攝像頭是一枚擁有135度視角的廣角攝像頭,光圈F2.4,像素為800萬。

通過介面頂部的按鈕可以進行切換。

開啟廣角攝像頭模式後,可以明顯感到視野的廣闊,畢竟是135度的廣角,畫面在兩側邊緣已經有了畸變,通過下面的機組樣張大家自行感受一下。

▲正常視角

▲135度廣角

▲135度廣角

藉助於雙攝像頭,LG G5有著趣味的「彈出」模式,就是我們俗稱的畫中畫,廣角鏡頭的成像負責背景取畫,標準鏡頭負責前景取畫,支持多種前景形狀和背景濾鏡,有一定可玩性。

應該說,LG G5並非依靠雙攝像頭合成圖像提升畫質,而是靠雙攝起到了變焦的效果,排出視角更加獨特的照片,額外增加了畫中畫的創意玩法。

六、基於Android 6.0的定製系統解析

LG G5作為一款2016年LG的最新旗艦,預載著基於Android 6.0.1深度定製的全新UI。

和歷代機型一樣,LG始終在對系統內置的UI做著美化和調整工作,它摒棄了Android智慧型手機傳統的介面布局,取消了獨立的桌面和應用程式列表介面,改用國內用戶熟悉的一體化桌面設計,所有圖標均位於手機桌面上,通過不同分類的文件夾來保證桌面的整潔,不過如果你習慣了傳統介面的整理方式,當然也可以自己下載一個第三方啟動器來管理桌面上的程序和插件。

LG G5系統圖標進行了重新繪製,依然是圓角矩形設計,色彩運用更加濃烈。

但是整個圖標的風格不是完全統一,對於美感可言稍微有點欠缺。

當然,它的整體介面風格依然是簡約清新的,再搭配上特色的壁紙,還是給人帶來一定的視覺衝擊。

事實上,與時下眾多安卓智慧型手機不同,LG G5並未預置過多的第三方應用,使得桌面頗為清爽。

有些遺憾的是,LG G5並沒有自己獨家的應用市場,預置了安智市場這樣的第三方應用市場,給人並不是很用心的感覺。

對於Android的用戶來說,下拉菜單已經成為用手機的使用習慣,在下拉菜單中我們能找到各項快捷按鍵。

LG G5的下拉菜單的部分主題色與整體色系搭配一致,給人的整體感很強,並且支持快捷圖標的更換和添加。

後台運行程度管理的部分依舊延續了安卓的卡片式設計風格,操作邏輯比較便捷。

整體來說系統介面變化還是比較大的,除了簡約清新的一體化桌面之外,LG G5的系統設置同樣變化比較明顯,當我們打開設置頁面,我們會發現頁面由之前的一個變為了四個頁面,分類變得更加細緻化,讓我們短時間內更精準找到的需要的模塊。

不過視覺上略顯繁瑣,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哪怕之前用過LG G4,當你上手LG G5也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

雙卡雙待是在功能機時代就普及開來的功能,這一功能可以很好的滿足商務人士公私分開或者兩地工作者的需求。

目前市場上來看,安卓從低端到旗艦幾乎通通具備這一功能。

LG G5最下面右端搭載了一鍵切換SIM卡功能的快捷虛擬鍵,點擊快捷虛擬鍵便可更改SIM卡以及長按轉到雙SIM卡的設置;雙SIM卡的管理部分支持為兩張SIM卡分別設定主題,並且開啟成本節省模式,呼叫將通過分配的SIM卡進行。

LG G5此次還集成了LG Friends管家,就是添加了一款可以方便對LG Friends配件進行藍牙連結的軟體——Friends Manager,通過它可以實現與CAM Plus、360 VR等設備的連接和管理,有效的解決了用戶配對多個不同藍牙設備時的不便,貼近用戶的實用性,擴展了LG G5的更多應用功能。

七、關於LG G5你所關心的問題

我們也將目前用戶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匯總,對於魅族PRO 6來說,相信你會有很多使用和基礎功能的疑問,或許你能從中得到相關的解答。

對於問題中的詳細部分,我們在每一頁的評測中都有詳細的答案,打算詳細了解的用戶可以細閱我們的每一分頁。

1、LG G5的機身採用鋁合金材質,是如何解決「白帶」問題的?

LG G5的一體式機身是用特殊鋁合金LM201製造的。

這種金屬是LG和韓國工藝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用在賽車、飛機等領域,特點是耐用性好、硬度高、重量輕。

但是金屬機身必然會面臨如何解決信號溢出的問題,LG選擇了比較討巧的辦法,採用了納米注塑工藝製造了天線信號溢出帶,然後在金屬表面加了一層特殊塗層,類似於魅藍metal的做法,只不過LG G5採用的塗層處理更為精妙,保持了較強的金屬質感,同時有蒼穹灰、花漾粉、流光金和冰月銀四色可選。

2、LG G5的模塊化設計理念究竟隱藏怎樣的玩法?

LG為自己的模塊化設計取名為Magic Slot(魔力槽),基礎的部件僅為一個原裝的「下巴」,用戶可以很輕易地更換電池。

額外地,LG也為LG G5推出了LG CAM Plus和LG Hi-Fi Plus兩個模塊。

其中LG CAM Plus和之前的Lumia 1020專業相機保護套有些相似,裝上該模塊後G5的電池容量會從2800毫安升至4000毫安,此外,相機上常見的兩段式快門、錄影鍵和變焦撥輪也都可以在手柄模塊上找到。

而LG Hi-Fi Plus則是LG通過和B&O Play合作推出的產品,其中加入了32-bit DAC(解碼器)和放大器,使得LG G5在音質上得到提升。

當然LG也表示,Magic Slot的模塊化拓展件還會不斷完善,更多驚喜還要等待。

3、Always On Display在IPS-LCD螢幕上是如何實現的?

傳統印象中,Always On Display技術應該是AMOLED螢幕的專利,AMOLED的自發光特性讓功耗得到了很好的控制,Always On Display的實現也相對容易。

與之對應地,IPS-LCD由於大面積背光的存在,實現Always On Display的功耗驟增,很難做到。

但是LG在液晶顯示方面的技術讓我們吃了一驚,LG G5搭載的IPS-LCD螢幕也能做到Always On Display,將主螢幕中心的一部分做成了全天候開啟顯示信息,每小時待機僅耗電0.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其背後的實現原理,我們分析很有可能是LG在螢幕的Always On Display區域採用了單獨的背光,由螢幕控制器中的螢幕內存控制(不調用CPU、GPU),僅能顯示黑白兩色,採用每分鐘一次的刷新率,功耗大幅降低。

此外,這塊2K解析度的IPS-LCD螢幕還可以在強光下將亮度飆到驚人的850尼特,這在2K級別的螢幕中也是難能可貴的,足見LG在液晶顯示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

4、LG G5的雙攝像頭設計帶來了怎樣的優勢?

不同於華為P9、360奇酷之類的雙攝協同工作拍照提升畫質,LG G5的兩顆攝像頭多數時間維持在單獨工作,用戶在取景時可以通過手指的放大或縮小在兩者之間流暢切換,起到變焦的效果。

主攝像頭為標準鏡頭,大光圈,高像素滿足日常的需要,而副攝像頭為135度視角的廣角攝像頭,光圈F2.4,像素為800萬,適合一些自然風景的拍攝,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普通手機的全景模式。

當然,兩枚攝像頭也可以協同工作,做到畫中畫、連環畫一樣的趣味拍攝效果。

5、LG G5的低配版是否會在國內發售?

日前曝光了LG G5 SE版本(低配版)的國外發布消息,與正統的LG G5相比,處理器從驍龍820變成驍龍652,內存從4GB變成3GB,其他參數依舊,主打的模塊化設計、雙攝像頭都有保留。

根據我們的推測,LG G5 SE版本並不會在國內發布,畢竟國內LG還是主打旗艦市場,引入LG G5 SE會一定程度上增加產品內耗,並不利於LG G5立足於期間市場,因此LG G5 SE應該只會在俄羅斯、拉美等地銷售,售價方面並沒有準確消息。

6、LG G5的國內版本將在何時發售?

LG G5已經在京東開始了獨家預約活動,經歷了延期,定於4月28日上午10點開啟搶購。

預約併購買的話,可以獲得包括LG CAM Plus拍照精靈、原裝電池套裝等在內的大禮包,曬單還可獲得H3 by B&O PLAY的價值1498元的耳機,並有碎屏換新機、白條免息、極速達、以舊換新等多項增值服務。

相關連結:LG G5京東獨家預約 4月28日上午10點開售【點擊查看詳情】

八、如何看待LG G5,是否值得購買?

LG的手機業務在經歷了2015年的諸多不順之後,做出了許多改變,第一步便是雙旗艦戰略延續品牌熱度,第二步便是在產品上進行大膽創新,重新吸引人們的關注,這點映射在LG G5上尤為明顯。

模塊化、雙攝、Alway-On等科技讓人耳目一新,隨之而來的,還有LG G5的家族產品,包括LG 360 CAM、LG 360 VR、LG Rolling Bot、LG Smart Controller等等,向我們展示了LG G5作為一部手機的無限可能,也間接體現了LG同為韓企不輸於三星的創造力,更體現了LG對於未來的種種思考。

儘管LG G5的外觀談不上美觀,尤其是背部設計呈現出蠢萌的表情,成為很多人吐槽的槽點,加上三星S7的繼續發力,讓LG G5的市場優勢並不是很明顯,眾多觀察家也不看好其銷售成績。

但是不可否認,LG G5依舊是一部性能強勁的旗艦機型,憑藉著諸多創新,已經成為頗具話題性的產品,這在手機同質化嚴重的今天難能可貴。

目前LG G5已經在京東開始了預約活動,4月28號開啟搶購,售價4888元。

預約併購買的話,可以獲得包括LG CAM Plus拍照精靈、原裝電池套裝等在內的大禮包,曬單還可獲得H3 by B&O PLAY的價值1498元的耳機,並有碎屏換新機、白條免息、極速達、以舊換新等多項增值服務。

對科技前沿的產品充滿著好奇和期待的朋友,不妨體驗一下LG G5,相信這絕對是一款從視聽感官上都能帶來超多新鮮感的手機,散發著LG眼中次世代手機的獨特魅力。

【點擊直達購買地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LG G5成為最大黑馬:五大特色備受好評!

在近期舉行的MWC展覽上,LG G5無疑是大會上一匹黑馬,發布當天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而在隨後的選購意向調研中,很多人同樣表示會考慮入手G5。那麼LG G5身上到底有什麼亮點呢?不妨讓我們一起...

6GB內存起 這些手機讓你告別卡頓

手機流暢性是安卓和蘋果手機的最大區別,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一差距也在逐漸縮小。特別是6GB手機的出現,在流暢性上,安卓已經完全不輸蘋果。小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幾款別具特色的6GB運存手機。最便...

暢爽無顧忌 怪獸級長續航手機推薦

出門在外,無論是商務辦公,還是出遊聚會,手機都是隨身必備的。外出手機充電不方便,特別是現在的手機硬體越來越強大,耗電幾乎成了手機致命的弱點。當然不少人會選擇額外帶上一個移動電源以備不時之需,但是...

2016年最佳手機評選揭曉,聯想ZUK Z2 Pro上榜

歲末將至,又到了回首往事、盤點過去的時刻。在2016年的手機市場中,新品不斷湧現,品牌持續混戰,但綜合來看,在使用流暢、拍照、性能等方面都有頂尖的產品出現,各自稱王。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最有...

沒有鐵臂也能穩 「光學防抖」機型推薦

眾所周知,想要拍出一張好照片,除了要有合適的器材,理想的構圖,精巧的拍攝手法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控制拍攝時的鏡頭及機身抖動情況。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用手機進行照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