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廠商和搶跑的技術 螢幕指紋和Face ID的「生死時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談論了近兩年之後,首款搭載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的智慧型手機終於問世,花落vivo讓人頗為吃驚,速度也比意料中更快一些。

實際上在去年9月份與國內某廠商的VP交流時,他曾準確預言了vivo的打法甚至發布時間。

當時同期的很多觀點都認為,屏下指紋在軟硬體層面對廠商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因此更可能由蘋果或者三星率先採用,但他說:「國內廠商產品周期短,更靈活,因此說不定會在2018年初就推出來。

最後,vivo在2018年1月,就提前打響了2018年包括屏下指紋、結構光面部識別在內的生物識別競爭的第一槍。

在它之前蘋果也急不可耐地拿出全套的面部識別解決方案發布了iPhone X,畢竟在5G到來之前,或許生物識別方案的升級將是廠商們為數不多能講的故事。

大幕已經拉起,選手們正排隊入場。

節奏提前,螢幕指紋和面部識別二選一?

儘管行業內早已認定了這一場手機生物識別方案的升級即將到來,但各家的節奏並不相同。

就搜狐科技了解,vivo在2017年年中時就已經敲定了vivo X20Plus螢幕指紋版的設計。

vivo產品經理趙典曾透露一個細節,在9月份vivo X20發布時,螢幕指紋版的工程機就已經被帶到北京,只不過沒有對外亮相。

根據各方提供的消息,vivo向指紋模塊提供商新思一口氣買下了10多萬組螢幕指紋識別方案,再自行攻克貼合方案,成本代價極高。

韓伯嘯說:「各家都在等三星的方案,我們不等了。

螢幕指紋識別的原理決定它需要適配OLED螢幕,因此在OLED螢幕方面有最大發言權的三星無疑成為關鍵的一環,不過就目前曝光的消息,即將發布的三星Galaxy S9將不會採用屏下指紋識別方案。

一位前三星員工向搜狐科技透露,三星最有可能在Note 9上搭載自己的螢幕指紋識別方案。

「一是考慮量產率,二是儘量採用自己的技術方案,三是可以打包銷售整套方案在供應鏈狠賺一筆,這是三星一貫的套路。

這位前三星員工還透露:vivo用的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三星在兩年前就嘗試過,但成本和良品率接受不了。

在搜狐科技採訪時,韓伯嘯也指出新思的方案此前並沒有被三星採用,基本呼應了這一說法。

他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資深分析師郭明池曾專門發郵件跟vivo說「不敢相信,你們太激進了」。

不過在跟vivo、三星等廠商溝通時,明確感受到的一點還在於,各家廠商並沒有單純押注單一生物識別方案。

1月28日,網絡上就已經爆出三星下一代產品S9很有可能將搭載虹膜+面部識別混合的全新人臉識別方案,不過據傳這也將是三星完成生物識別方案升級的過渡版本。

而韓伯嘯在接受搜狐科技採訪時也明確表示,vivo也在大力推進結構光面部識別。

三星S9全新人臉識別方案演示截圖

另外的重要玩家都已經紛紛表態。

CES上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也已經明確表明今年華為會推出螢幕指紋識別的新機,同時在去年11月,榮耀就曾在發布會上強調了正在努力推進結構光方案的人臉面部建模與面部識別。

除此之外,金立劉立榮在多個場合強調,金立將在2018年發布第二代全面屏產品,搭載屏下指紋識別或3D面部識別技術。

幾乎同時,OPPO也被爆出註冊了異形屏的設計專利,據傳會在OPPO R15上採用並用於整合結構光面部識別。

廠商們並沒有輕易站隊二選一,供應鏈上游也似乎在彼此較勁。

根據搜狐科技了解,指紋識別方案的重要提供商匯頂科技也早已開始了針對3D面部識別技術的布局,它也曾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推動螢幕指紋識別商用量產的關鍵企業。

根據匯頂科技CEO張帆的表述,2018年除開屏下光學指紋技術將會商用之外,匯頂正在嘗試為終端廠商提供「指紋和3D面部識別等多生物特徵組合識別」的選擇。

另一方面,作為目前小米、華為、金立等主要國產手機品牌面部識別方案的提供商,曠視的研發人員向搜狐科技透露了一個關鍵的時間點:「2018年年中就會出現使用結構光攝像頭方案的國產手機,且帶有人臉識別的算法。

」他指出,曠視已經有成熟的基於2D和3D方案。

行業內需要突破的問題主要在於硬體生產量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控制。

廠商們比消費者更需要這一場競爭升級

相較於整個行業的節奏,蘋果在技術上領先了一年,vivo則通過自己的高投入將螢幕指紋識別方案的成型大大提前。

蘋果的變革與vivo的激進其實折射了全行業的焦慮。

在所有廠商都期待全面屏能夠拉動換機潮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顯示了全面屏賣點的疲軟。

根據Counterpoint的調研數據,中國人的換機周期已經達到22個月,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OPPO副總裁吳強曾分析過原因:一是因為缺乏跨越式的創新,二是因為產品質量越來越好。

因此能夠打動消費者的新的創新點成為眾多廠商正在努力追逐的關鍵。

傳統的指紋識別在手機終端的應用就已經走到了失去市場動力的節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98年西門子就推出了第一款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距離現在剛剛好20年。

但真正將指紋識別帶入大眾視野的,是2013年發布的iPhone 5s,成為所有廠商迅速跟進的對象。

圍繞著指紋識別曾一度延展出諸多賣點。

OPPO從R9開始提出0.2秒極速指紋識別的理念,指紋識別的過程幾乎實現了無感。

金立在主打政商的M系列產品中強化安全雙晶片與活體指紋識別的認知,直擊更加關注隱私和安全防護的政商群體的痛點。

不過中國廠商是最勤奮甚至「瘋狂」的。

在極短的時間內,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價格下探到千元機價位。

隨著安全性的不斷完善和識別速度差異幾乎無法感知,傳統的指紋識別能夠挖掘的賣點被吃透,圍繞指紋識別的賣點競爭開始失去焦點。

當1000元和6000元的產品的體驗沒有區別之後,這場升級變得迫在眉睫。

甚至匯頂科技也向搜狐科技透露,在智慧型手機進入存量市場之後,公司正在開始向包括智能門鎖、智慧汽車等領域拓展。

當然蘋果是最狠的,直接在4年之後自己親手幹掉了指紋識別。

在發布的iPhone X上Face ID直接替代了Touch ID。

蘋果認為iPhone X代表了未來十年手機發展的趨勢,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Face ID。

不過全世界這一回似乎並沒有特別配合地乖乖買帳,由於各種使用限制和並不算高的識別率,儘管突破了很高的技術門檻,但Face ID依然被眾多人吐槽。

很顯然,Face ID在技術上比同行領先,但它並沒有比當前的生物識別方案更好用。

過多的使用場景限制和並不太好的識別率,讓Face ID的體驗大打折扣。

同樣的問題也在螢幕指紋識別方案上發生。

就目前唯一開始量產的vivo X20Plus螢幕指紋版的使用體驗來看,vivo在軟體交互和動畫設計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使用體驗力求與當前的傳統指紋識別方案看齊,但速度和識別率上依然不能與當前的第一陣營相提並論。

飛象網CEO項立剛告訴搜狐科技,螢幕指紋或Face ID這類生物識別的競爭升級並不是消費者需求真正推動的,「相比AI,這並不能引發行業真正的革命。

」換言之,廠商們對技術升級的熱情或許已經超出目前消費者對技術疊代的需求本身。

「門票」難買,甩開對手可能更加重要

搶發螢幕指紋新品的vivo狠狠地秀了一把科技研發實力。

接受搜狐科技採訪時,韓伯嘯指出,目前有實力整合產業鏈發布螢幕指紋識別方案手機的廠商也僅有頭部品牌。

而更具技術挑戰的結構光也有著更高的技術門檻。

換言之,在三星等上游廠商並沒有給出成熟的交鑰匙解決方案之前,能夠在螢幕指紋或結構光面部識別方案層面正面較量的廠商,寥寥可數。

因此這一場升級的競爭的前半段,可能並不會很熱鬧。

更為關鍵的在於成本問題。

韓伯嘯曾透露,vivo螢幕指紋識別方案的成本在普通指紋識別的3倍以上,這還拋去了大量的研發和適配過程中的投入。

而結構光面部識別則需要昂貴的3D景深攝像頭,成本更為可觀。

就如同曠視的有關人員所言,高成本的硬體投入使得最開始搭載結構光面部識別的產品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定價能力,加上異形全面屏的切割成本上升,手機廠商想要整合這兩者,產品最終的定價將只能是旗艦級產品。

因此儘管諸如螢幕指紋或結構光面部識別所代表的生物識別競賽只是手機品牌綜合實力競爭的極小的一環,背後卻展示的是廠商之間品牌、供應鏈整合能力、產品溢價能力、科研能力的綜合比拼。

比如vivo,搶首發的品牌意義就遠大於市場意義。

有新品總會聊勝於無,廠商們將不得不盡力去追趕產品的更新節奏。

不過這也將意味著,第二陣營以及規模較小的廠商將在品牌、科研能力及產品定價能力上無法與第一梯隊的廠商展開金正,進一步在這場硬實力的技術比拼中露怯。

好在供應鏈正在不斷趕上個別廠商的進度。

在2018年上半年,螢幕指紋識別或者類似Face ID一樣的結構光面部識別在旗艦產品中零星應用之後,可能略微等等,到了下半年,隨著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價格更加適宜的產品就將紛至沓來。

不過半年的時間,足夠一部分廠商焦急,甚至墜入深淵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全面屏手機將至 廠商備戰「屏下指紋」

6月21日,vivo手機在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上海MWC 2017的海報,海報中,一片指紋嵌入了手機螢幕中,並配以「解鎖未來」的文字。業內指出,vivo將搶發隱形指紋技術。眾所周知,手機正朝著更高...

三星S9再次失敗 屏下指紋還有前途嗎?

今年 iPhone X 掀起了一股面部識別的風潮,雖然技術含量完全比不上 TrueDeoth 的 3D 結構光方案,但是安卓廠商也都在盡力跟進。那麼今後手機的生物識別方案究竟應該是面部識別還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