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Note到小米5 看安卓機皇的全方位升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不就是小米Note的縮小版嗎?」小米5發布後,我常常會聽到一些消費者發出這樣的感慨。

的確,沉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姍姍來遲的小米5,如果僅從外觀來看,確實有些小米Note的影子。

但如果僅憑外觀的有些雷同就妄下定論,也難逃片面主觀之名。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研讀一下小米5和小米Note,看看去年和今年的小米旗艦,究竟有哪些異同。

外觀相差不大 細節悄然提升

小米最早的成功來自於超高的性價比,「為發燒而生」這樣的口號早起的小米貫徹的尤為徹底。

然而,無論硬體配置怎樣出色,以往的小米手機,卻總與美型二字相距甚遠。

這樣的局面一直延續到2015年初,小米Note的登場對於米粉,甚至對於普遍對小米手機外形設計持一貫否定態度的普通消費者,都會產生一種驚艷之感。

相較於此前的小米旗艦,小米Note的進化腳步實在太過巨大。

前面板2.5D玻璃+3D玻璃背板,6.95mm的超薄機身,最薄處僅4.1mm的鋁合金超窄邊框,這一切綜合起來,造就了小米Note一時無兩的超高關注度。

也許是因為以往人們對於小米手機外觀的失望總是大於期望,也許人們已經習慣與小米手機在工業設計上的不作為,所以在小米Note剛剛誕生的時候,叫好聲一片的局面更像是對小米以往設計水平的一種發泄。

雖然在實際體驗中,小米Note因其過分追求與數據上的華麗而造成了明顯的咯手感,但這並不影響米粉對於小米Note的追捧。

畢竟在當時相較於其他的小米手機甚至同級別的競品來說,小米Note都要強上許多。

然而到了小米5發布的時候,智慧型手機界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星S7 edge的雙曲面屏、LG G5的可拆卸設計,甚至樂視的ID無邊框,都已經讓智慧型手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

甚至於小米自家的紅米Note 3,都有了相當成熟的外觀設計。

於是,小米5看似堅持,實則缺乏創新的外觀設計,則遠沒有去年小米Note來的讓人擊節叫好。

所以,開篇那句「小米5不過是小米Note的縮小版」,看起來也不無道理。

但小米5當然不是等比例縮小那麼簡單,在細節上,小米5做出了還是一些變化。

比如邊框的設計。

小米5在背板玻璃與邊框的部分做了相當大的改進,邊框由小米Note的筆直硬朗直接變成了與3D玻璃弧度平滑過渡的曲面造型。

在握持時,小米5一改小米Note之前生硬的咯手感,不僅更加貼合手型,也因其小尺寸的機身而更加符合單手操作的理念,可玩性提升明顯。

而且,在尊享版的小米5背殼上,小米還首次嘗試了陶瓷材質,莫氏硬度達到了8,僅次於藍寶石,而韌性確實藍寶石的2倍,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渾然天成,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小米5的奢華質感。

螢幕尺寸區別明顯 手感細分不同人群

大屏機和小屏機之間的優劣一直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旗艦級的小米手機,除了小米Note之外,大多也都以小屏為主。

放在幾年前,大屏手機還不流行,小米選擇小屏作為突破口理所應當。

而在大屏手機泛濫的今天,依舊堅持以小屏作為旗艦級產品的尺寸定位,可見小米對於操控、手感的認識之精準。

毫無疑問,小米2015年和2016年相繼推出的兩款旗艦級產品,在螢幕尺寸上分別針對了大屏與小屏兩種截然不同的使用人群。

小米Note的螢幕尺寸高達5.7英寸,其中頂配版更是選用了與夏普/JDI深度定製的2K屏,解析度高達2560x1440,螢幕像素密度為PPI 515,同時擁有1400:1的高對比度。

放在現在,2K屏依舊是智慧型手機廠商相當糾結的地方。

早在2014年底,以魅族、vivo為首的眾多智慧型手機廠商就紛紛試水2K屏,推出了2K屏解析度的智慧型手機。

然而好景不長,2K屏手機並沒有預想中帶給用戶看上去的驚艷,反而因為耗電量的大幅度提升而紛紛導致了口碑不佳。

所以在2016年,各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已經紛紛回歸理性,基本不再以2K屏為主要賣點,FHD螢幕的實用性也得到了尊重。

以小米5這樣的5.15英寸螢幕而言,強上2K就更顯得沒有必要了。

但沒有了2K屏的噱頭,並不意味著小米5的螢幕就沒有亮點。

一直以來,高飽和度和高亮度都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小米5在背光燈的排列方式上做出了調整,將一般以來5英寸手機所能容納的12-14顆背光燈增至16顆,換來了更加通透的視覺觀感。

在亮度提升30%的情況下,色彩依舊鮮艷。

不過,小米5的螢幕也並非無懈可擊。

本來在小米Note上搭載過的2.5D玻璃,此次在小米5上就被純屏玻璃所取代。

從觀感來看,小米5的邊框類似於樂視的無邊框ID設計,雖然黑邊依舊存在,但比起2.5D玻璃的小米Note,明顯要窄了許多,這可能就是魚與熊掌之間必須做出的取捨。

指紋識別終引入 安全性大幅提升

貴為小米2015年最重磅的旗艦產品,小米Note沒有採用指紋識別技術,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決策的重大失誤。

自iPhone 5s開始採用指紋識別模塊以來,指紋識別所帶來的安全性與便利性,已經被廣大消費者充分接受。

一時間,沒有指紋識別的機器,成為了繁瑣與保守的代名詞。

所以,小米5此次終於採用指紋識別模塊,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從小米的整條產品線來看,小米5並不是第一款加入指紋識別模組的小米手機。

去年年末推出的紅米Note3,就是小米對指紋識別的首次試水。

不同的是,紅米Note3的指紋識別模組位於手機背部攝像頭下方,而小米5則直接坐在了更容易被接受的正面螢幕下邊。

小米5的指紋識別模塊造型與三星極為類似,圓角矩形的設計讓指紋識別的區域並沒有太過擠占機身正面部分,所以整機的屏占比比起蘋果手機要強上太多。

指紋識別發展的如今的階段,在功能性上已經沒有太多可以誇耀的新鮮點了,標配就是這樣的理所應當。

而在解鎖速度上,零點幾秒的差距在實際體驗中也根本感覺不到,所以也就沒什麼和蘋果三星對比的必要。

總之,有了指紋識別的小米5,和沒有指紋識別的小米Note,從實用性上分析,恍如隔世。

性能明顯提升 發熱大幅改善

要說小米和高通的關係,真是好到沒法再好了。

去年高通驍龍810的首發,歸屬了小米Note,今年高通驍龍820的首批量產,同樣被小米拿下。

可以說,小米是高通最為看重的客戶,而小米同樣不負眾望的為高通立下了汗馬功勞。

去年的高通驍龍810在性能上不可謂不強勁,但糟糕的發熱控制,可是坑了一大批友商。

無論是蟄伏多日的一加2,還是4K螢幕的索尼XPeria Z5,都因為高通驍龍810的拖累而折戟沉沙。

君不見去年年末姍姍來遲的錘子2,都揮淚斬馬謖的捨棄了頂級的驍龍810,轉而採用了次旗艦的驍龍808,對於發熱控制的不足可見一斑。

所以今年的高通驍龍820,在性能上提升了多少並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即便從跑分來看,驍龍820比起前作提升1倍以上,但這並不足以讓我們覺得放心。

好在從小米5的實際表現來看,運行大型遊戲甚至視頻硬解的時候,機身最高溫度始終控制在40度以內,這對於一款來自於高通的頂級Soc來說已經算是進步巨大了。

雖然目前智慧型手機的性能呈現出過剩的態勢,但過高的溫度的確會造成處理器的降頻,誰都不希望在運行過於激烈的大型遊戲時遭遇卡頓。

所以以小米5的配置來說,優於小米Note,特別是長時間使用後的穩定性更強,是毫無疑問的。

至於拍照,小米5後置主攝像頭採用的是索尼IMX298堆棧式鏡頭,藍寶石保護玻璃,支持AF+CAF混合對焦模式,並配備雙色溫閃光燈。

其中最為重要的點屬於小米力推的黑科技「四軸光學防抖」。

在光線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小米5與小米Note的拍照水平相差無幾,然而到了弱光環境,四軸光學防抖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使用手機內陀螺儀與加速度感應器,高速檢測8個方向的抖動,實時驅動微型馬達調整姿態,補償抖動,可以讓拍照畫質更穩定。

總結 除非對大屏情有獨鍾 否則小米5值得升級

畢竟小米5的發布時間比小米Note要晚了整整一年,在硬體配置上的進步也屬於理所當然。

除了以上提到的諸多亮點之外,小米5還配備了諸如快充3.0、全功能NFC、全網通3.0等令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比起略顯陳舊的小米Note來說,更富科技感與實用性。

不過,小米Note由於發布時間已超一年,伴隨著生命周期的漸入尾聲,價格反而成為了最為突出的賣點。

幾度降價,幾度促銷,如今在小米官網,小米Note的最低售價已經降至1499元,並且始終保持現貨銷售。

比起仍需要搶購的小米5,要更加易於入手,且更富性價比。

總的來說,如果你對於大屏手機有著不可扭轉的執念,那麼小米Note的性價比依舊可以讓他保持一定的優勢。

否則,小米5不論在性能上,還是手感上,甚至於外觀設計的進步上,都要明顯優於老邁的小米Note。

可以說,小米5是近期2千元價位段最值得購入的產品,沒有之一。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你究竟要加價多少才能買到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屏旗艦手機匯總,有你喜歡的嗎

今年流行起了一股「小」屏風潮,由於人們在用慣了大屏之後,回歸小屏在握持手感方面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而市場上依然有很多消費者鍾情小尺寸螢幕手機,在乎玩手機時的手感。今天小編來總結一下最近的小屏旗艦...

單手掌握,手感極佳的小屏手機

現在的手機螢幕是越來越大,從主流的4.0到現在的5.7甚至6.0都不在少數,大屏手機看電影玩遊戲的體驗很棒,但是在手感掌握上卻明顯不如小屏手機那樣有手感,而且大屏手機也不如小屏手機那樣耐摔,所以...

SE落榜/小米4S僅排第二 盤點市面小屏精緻手機

如今,智慧型手機市場環境可以說是大屏當道,絕大多數旗艦手機動輒5.5寸起步,甚至有些手機直接6寸起步。雖說大屏手機能夠給用戶帶來非常不錯的視野享受,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愛大屏,很多消費者實則更加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