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預測:2018最受期待的智慧型手機,每款都很有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經歷了2017年全面屏的瘋狂之後,2018年又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款手機呢?

綜合目前各方面的曝光信息來看,全面屏將成為今年新款產品的標配,但除此之外的創新功能還是有的。

不妨逐一說說。

1、三星S9,S9+

三星S9系列無疑將亮相2018年CES展,作為三星的開年旗艦產品,三星S9在硬體配置、功能和外觀設計上都將呈現出大不同。

今年的三星S9,S9+與以往相比在產品配置上的區分度會更大,據悉,三星S9將採用5.8英寸的全視曲面屏,採用後置單攝,內存則為4GB起。

而三星S9+將採用6.2英寸全視曲面屏,採用垂直排列的雙攝,內存6GB起。

兩款產品將採用最新的高通驍龍845或者是三星Exynos 9810晶片,同時兩款產品將搭載虹膜識別以及升級版的bixby,在人工智慧方面有大幅提升。

敲黑板劃線:據說三星S9的光圈是可以手動調節的,愛手機拍照的朋友有福了。

2、華為P11

華為P系列主打年輕用戶,因此在拍照和外觀設計上總是相當給力。

近期,不時曝出華為P11信息,從渲染圖上來看,P11將採用後置三個徠卡攝像頭,可以說是霸氣側漏,雖然尚不清楚具體的配置參與信息,但徠卡鏡頭的實力早就在前兩代產品中有出色的表現。

在外觀設計上,P11將採用全面屏設計,但設計語言與華為Mate10 Pro有很大區別,採用類似iPhoneX的異形全面屏設計,有一個細細的劉海,而下巴則大幅收窄,屏占比大幅提升。

手機採用後置指紋識別,背部機身或許是玻璃材質,因此在視覺效果和手感上更好。

另外,經過2017年多款手機的經驗積累,華為P11無疑將在人工智慧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3、小米7

去年的小米6雖然賣的不錯,但還是缺個全面屏,否則將是爆款,風頭甚至能改過小米MIX2。

所以,今年即將發布的小米7,將毫無疑問的進入全面屏時代。

不過,小米7的全面屏與MIX系列的區分度很大,據稱將採用類似iPhoneX的異形全面屏設計,也就是說會留劉海。

(兩種小米7的渲染圖,你喜歡哪個?)

在硬體性能上,小米7將搭載高通驍龍845晶片,6GB內存也是毫無疑問的。

拍照上,將採用後置雙攝,像素將比小米6有大幅提升,拍照效果上會更加豐富。

4、魅族15 Plus

今年是魅族15周年,黃章早就說要搞一款夢想機出來。

雖然去年魅族PRO7失利,但你能看出魅族在產品設計上還是頗有「能工巧技」的,所有魅族15 Plus值得期待。

有消息稱,魅族15 Plus將採用全面屏設計、金屬後殼,後置雙攝,側面指紋模塊、人臉識別等等。

手機正臉設計類似三星S8系列,額頭上會給前置鏡頭、虹膜識別傳感器、光線傳感器、聽筒等等留下位置。

另外,魅族15 Plus將內置AI智慧引擎,經典的mBack腰圓鍵將徹底消失,最重要的是,魅族15 Plus將採用高通驍龍處理器。

(↑保留畫屏的魅族15 Plus)

5、錘子T3

堅果Pro和堅果Pro2的相繼發布,讓羅永浩和錘子看到了在智慧型手機圈玩下去的希望,算是找到了春天的感覺。

雖然這兩款手機在2017年蠻成功的,但終究不是旗艦產品。

不過,卻提振了大家對錘子T3的期望。

今年,錘子勢必會推出一款真正的旗艦手機,T3被寄予厚望。

(↑堅果PRO2)

老羅在做手機上還是要有執念的,所以,我們大可以預測一下T3的樣子:全面屏和獨具一格的外觀設計。

在性能方面,錘子T3不會含糊,無論是晶片、內存還是攝像頭等,都會讓大家滿意。

新功能上,相信會出現諸如bigbang、閃念膠囊之類的新玩意。

而在外觀設計上,全面屏之下的T3會不會保留實體按鍵,這一點尚難說有無,但毫無疑問將繼續「漂亮得不像實力派」。

值得期待。

以上5款,在這個春天就會逐個與大家見面。

當然,2018年的新機不止這些,華為Mate11,iPhone XI、三星Note9、一加6等等諸多神機將會逐個登上舞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數碼控推薦2017必買的6台手機:預計集體漲價

如果說2016年是手機廠商線下銷售的回暖一年,那麼隨著這個行業最近的變動以及消費者習慣改變可以看到,2017年大家對手機產品的信息獲取將會更加對等,就算小白用戶也逐漸通過各種渠道加深認知。如果你...

雙十一即將來臨 哪些個性手機更值得購買

【手機中國 導購】目前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它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隨著手機行業拼硬體時代的終結,只有在外觀設計、手機功能上更突出的產品才能帶給人深刻的印象。而這個時...

手機廠商們都不想提起的黑歷史產品!

智慧型手機發展至今已經算是完成度相當高了,要大屏有大屏、要性能有性能、要拍照有拍照,但是智慧型手機這個行業並不是一直都發展得順風順水的,在不斷的嘗試和改變方向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碰過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