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ROG Phone深度體驗:不要被「敗家之眼」蒙蔽了雙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著手寫這篇評測之前,我一直在考慮究竟應該把ROG Phone當作遊戲機還是手機來看待,最後的答案是,從消費角度出發,但凡會把ROG Phone納入考慮範疇的想必都是有遊戲需求的用戶,尤其是重度玩家,難不成是為了自拍嗎?

那就先拋開對智慧型手機的傳統觀念來審視它吧。

雖然仍是一個四方盒子,ROG Phone看起來還是顯得有些不同,連很難看出區別的正面,也因特殊的雙揚聲器設計而更具識別度。

正面雙揚聲器完全對稱設計,黑屏情況下可能會分不清上下方向

事實上,雙面大猩猩玻璃+金屬中框的總體結構沒什麼特別,之前看到它的官方美圖的時候,只覺得不過了了。

但拿到真機之後才發現——比官圖好看。

最主要的原因是ROG Phone的背面玻璃做出了電鍍的光澤,而官圖並沒有很好體現。

這種電鍍光澤下還有類似彩虹的底紋效果,會隨著光線和角度變幻,兼具玻璃光澤和金屬感。

背面設計ROG Phone的電競風格強烈

ROG Phone背部明顯的裝飾性設計只有上方的一些類似電路板紋路的線條,必不可少的攝像頭、指紋、閃光燈等元素更是無對稱和規則可言,但這樣放在一起並無違和感。

正中位置REPUBLIC OF GAMERS的敗家之眼,更是凸顯了它的地位,當然,它也具有RGB燈光效果,頗為酷炫。

右邊約占據五分之一面積的散熱模塊也是不規則的形狀,表面為金屬材質,與玻璃部分過渡銜接流暢,摸起來沒有硌手感。

上方兩個散熱格柵的細節也很棒,與正面的揚聲器形成一種呼應。

這個散熱模塊內集成了華碩3D Vapor Chamber冷凝系統,中文即均熱板,一般是用在高端顯卡上的一種散熱技術。

不同於普通的風冷、水冷,均熱板是一個內壁具有微細結構的銅製真空腔體,通過真空腔底部的液體吸收熱量-蒸發-冷凝變回液體的快速循環,實現雙重散熱。

銅管也因為接觸面積大,散熱效果更好。

ROG Phone的背面元素豐富,較小的不規則菱形為後置指紋,但這個位置觸摸時需要先適應一下,拼接設計的散熱模塊好在沒有硌手感,整機重量達到200g,還是有些壓手的

此外,ROG Phone還附送了一個名為AeroActive的外置風扇,畢竟它面對的是一顆超頻的驍龍845處理器,為了確保超頻穩定,學學PC那樣外掛散熱也是個辦法。

具體散熱效果如何,我們後面會通過遊戲來實際感受。

風扇裝上之後的效果,上面的敗家之眼同樣支持ROG神光同步

ROG Phone最具爭議的是正面那塊AMOLED螢幕,非劉海不是問題,屏占比低也沒關係,但你一個旗艦機卻用了國產天馬屏就是你的不對了?

其實這塊螢幕參數看起來很不錯,解析度2160×1080、108.6% DCI-P3廣色域,支持HDR內容顯示,還有90Hz的螢幕刷新率、1ms響應速度,滑動跟手感極佳,高刷新率也沒有大多數A屏的拖影問題。

但它主要的問題在於顏色觀感,除了泛黃之外,輕微換個角度,螢幕又紅得厲害,總體上應該是中等偏下的A屏觀感。

另外,在相機傳感器的門帘效應下,ROG Phone螢幕閃爍的黑條讓人絕望。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忽視,反正平時肉眼是看不見。

螢幕實拍

傳感器的門帘效應下,ROG Phone的螢幕頻閃更明顯

除了外形和敗家之眼外,這部手機的擴展支持也很ROG。

在底部的Type-C接口和3.5mm耳機孔之外,左側邊中間位置還有一個定製接口,由兩個Type-C接口並排組成,既能做充電用(兩個Type-C口因靠得太近,只能插入一個Type-C充電線),散熱風扇也是插在此處。

另外,雙屏擴展盒、桌上型遊戲基座、強化手柄等需選配的豪華外設,也通過該接口擴展。

由於底部接口位置比較尷尬,橫向握持手機邊充電邊玩遊戲很不方便。

這一點ROG也想到了,風扇上集成了充電和耳機口,對邊玩遊戲邊充電都很友好。

官方充電頭最高輸出3.3~11V/3A,上限達30W的QC4和PD3.0快充,測試了一下,30分鐘可以從0充到50%電量,實話實說,雖然ROG Phone具有較高的4000mAh電池容量,但這樣的充電效率優勢並不明顯。

另外,和傳統手機不同的是,ROG Phone的充電IC裝進了標配充電頭中,充電線也是Type-C to C,所以要連接PC的話,可能還要再備一根Type-C to USB線。

ROG Phone保留底部3.5mm耳機孔,Type-C接口為了給揚聲器讓位置被移到了靠邊的位置

左側中間的這個定製接口就是ROG Phone擴展遊戲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工具了

ROG Phone還有一個別人沒有的,也就是超聲波側鍵AirTriggers(空氣扳機),機身右側上下方和左側機身下方,各有一個超聲波側鍵區域,也就是共三個的配置。

右側的兩個,在橫屏握持時可以模擬遊戲手柄的L1/L2、R1/R2。

具體效果如何將在後面遊戲實測的時候提到。

而左側下方的AirTriggers鍵則可以在豎屏握持時跟右側的AirTriggers鍵實現擠壓式操作,類似HTC的Edge Sense邊框觸控功能,可以自定義短時擠壓及長時擠壓的激活功能。

AirTriggers可以自定義按壓力度偏好

把長時擠壓設置為開啟X模式,配合開啟時的專屬動畫特效,看起來倒是相當酷炫。

所謂的X模式跟很多手機遊戲模式類似,搭載的2.96GHz驍龍845進入滿血狀態。

按壓AirTriggers開啟X模式,手機中的「盒子」自動打開,主題也變成了紅色,很有儀式感

因為在開啟X模式後,手機UI還會被「染紅」,所有圖標都披上一件紅衣,可戲稱它為「雞血模式」,不過在這個模式下,原本就很花的UI設計,更加難認,用起來著實痛苦。

X模式開啟前後介面圖標對比,實在很考眼力

ROG Phone遊戲中心,可以看到實時功耗、占用情況和遊戲設置,還能調節風扇速度和燈光效果等,讓人想到ROG筆電中的Gaming Center控制中心

遊戲中開啟遊戲精靈,可實時查看各項數據

超頻到2.96GHz的高通驍龍845,外加LPDDR4 8GB運存,ROG Phone的跑分基本沒了懸念。

照例第一輪安兔兔,輕鬆破28萬大關,但多次也沒能衝破29萬(跑分測試都在X模式開啟下進行),3D Mark的Sling Shot Extreme項也得到了4390分。

超頻帶來的單核性能表現更強勢,Geekbench4單核CPU的2500以上的跑分成績也表現出了更強的優勢。

ROG Phone各項跑分情況

不過頻率提升對GPU性能方面並不能起到明顯作用,換言之,超頻後的ROG Phone提升的是遊戲流暢度和響應速度,而非遊戲畫質、顯示效果,當然它也必定更頂得住更高畫質的遊戲需求。

除了CPU頻率,GPU性能、螢幕亮度、HDR是否開啟、刷新率以及最重要的散熱都會影響到遊戲體驗。

先玩了兩局《王者榮耀》,沒安裝風扇的情況下機身溫度從32℃到35℃穩步攀升,手上感受是溫熱的程度,且發熱最高的部位就在散熱孔和它左側位置。

如果是連續長時間玩遊戲的話,比如《絕地求生 刺激戰場》一局時間更長,在安裝上風扇之後,手持可以明顯感覺到涼風吹來,這倒更像是為你的手降溫,對於那種手本來就比較容易出汗的用戶來說應該還不錯。

可好景不長,時間長了之後,金屬邊框依然會出現燙手的情況,雖然這個時候顯示的機身溫度為38℃,而風扇轉速明顯變快,噪聲情況也比較突出。

另外,AirTriggers在玩《絕地求生 刺激戰場》也被自動激活,暫且先不論它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像我這種菜鳥級玩家,反而是誤觸的情況經常發生,自己暴露了位置,後來索性關閉了AirTriggers。

ROG Phone在遊戲中的幀率表現倒是讓人眼前一亮,《王者榮耀》所有特效開到最高,全程保持60fps以上滿幀率運行,多人同時發大招時也不列外。

《絕地求生 刺激戰場》也是如此,最高特效下,全程40fps以上幀率運行,玩起來可謂賞心悅目。


遊戲全程滿幀率運行,流暢無比,成了本次ROG Phone評測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手機和PC不同,由於高度集成化,它不能像DIYer那樣為某一款遊戲升級一下顯卡,因此華碩在打造ROG Phone的時候想到了各種擴展配件。

無論是外掛風扇,還是均熱板散熱,都可以看出華碩是在用一種DIYer精神打造ROG Phone。

這的確容易讓我們回想起早期的華碩Padfone變形手機,以及後來的Zenfone,都多多少少帶著一點PC氣質,恐怕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想做好手機的華碩卻一直在門口徘徊的原因。

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數年,幾乎沒有什麼盈利,甚至屢屢傳出要退出手機市場的傳聞。

為此華碩做出了簡化手機線的策略調整,並在今年推出了主打遊戲市場的ROG Phone,想必在一段時間之內,ROG Phone都會是華碩手機的重心,並圍繞推出豐富的配件。

因為手游的特點,外設需求其實沒那麼強烈,更重要的是操控感、響應、畫質水平、散熱等直觀的上手感受。

在這些方面,華碩ROG Phone做得也的確是優先一步,但要和其他遊戲手機,乃至傳統旗艦手機比較,似乎本質上並未拉開多大差距。

它又憑什麼能把起價定到5999元?被「敗家之眼」蒙蔽了雙眼嗎?

華碩先天擁有ROG的品牌和粉絲加成,是其他品牌手機以及黑鯊、紅魔所缺乏的,而「敗家之眼」的稱號肯定也不是白來的,這意味著,ROG本身就代表著不便宜,為此甘願奉上錢包也無可厚非。

為ROG Phone買單,除了信仰之外,同時也可以獲得酷炫的外觀,出色的性能和散熱,以及不一樣的操控體驗。

與黑鯊比較意義也不大,因為性價比和信仰本就是不調和的。

如果追求性價比,那麼ROG Phone恐怕就不是你的考慮範疇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