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迷之自信,是華為改不掉的毛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華為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分享了一段諷刺蘋果 iPhone X Face ID 面部識別功能的廣告。

廣告中,華為使用小丑 Emoji 表情+ 動畫效果的方式,暗示 Face ID 使用面部識別解鎖手機是註定要失敗的,毫無用處。

同時,宣傳語為:「讓我們面對現實吧!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面部識別。

2017.10.16,我們用全新 AI 手機解鎖未來。

華為將於下個月發布全新旗艦智慧型手機 Mate 10,搭載帶有獨立 NPU(神經網絡單元)的麒麟 970 Soc,面部識別基本就靠它了。

余承東更是不止一次的強調,新機的綜合體驗絕對在 iPhone X、Note 8 之上...然而從產品、技術到供應鏈,華為真的能比肩這兩家?

體驗比肩蘋果三星?

說起面部識別,相信很多手機玩家並不陌生。

因為面部識別技術已經被 Android 系統用於手機解鎖上,相關 APP 也不在少數。

華為諷刺 Face ID 毫無用處,恐怕是出於面部識別「已經爛大街了」的潛意識,蘋果現在才來玩這一套似乎有點炒冷飯的樣子。

實際上現在的絕大部分面部識別技術都是基於二維平面,安全性經不起考驗,一張照片就欺騙過去的情況不在少數,包括三星 Galaxy S8、Note 8。

即便是後期引入了多角度識別以及表情識別等,也只是稍微提升了安全性,並沒有發生質的變化。

由於安全性很尷尬,應用場景也相對有限。

蘋果 Face ID 則是基於三維成像的圖像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是先由點陣投影器在人臉打上 30000 多個光點,形成一個臉譜;再由紅外鏡頭和泛光感應元件捕捉這個臉譜的紅外圖像,用來與 A11 Bionic 裡面存儲的數據進行匹配。

這套「原深感攝像頭」系統位於機身頂部,由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點陣投影器和 TrueDepth 攝像頭系統等 8 個組件來實現 Face ID 的功能。

而從網上泄露出來的諜照來看,Mate 10 的前置攝像頭部分相比上一代並沒有多大改變,硬體上就沒什麼值得期待的。

人工智慧技術加持?

當然就像宣傳語所說的,Mate 10 面部識別靠的還是 AI,也就是集成的獨立 NPU(神經網絡單元)。

官方稱這塊 NPU 採用創新設計 HiAI 移動計算架構,其 AI 性能密度大幅優於 CPU 和 GPU。

相比四個 Cortex-A73 核心,華為 NPU 處理同樣的 AI 應用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 50 倍能效和 25 倍性能優勢,在圖像識別速度可達到每分鐘 2000 張。

而蘋果 Face ID 使用了了 A11 處理器中的 Neural 生物引擎,通過神經網絡技術來進行學習和算法上的改進,也就是 Deepmind 深度學習(人工智慧)。

比如會隨著你的使用更新內部存儲的面部識別數據,讓識別基準與用戶本人的面部變化基本實現同步等,這樣也有利於增強 Face ID 的速度以及安全性,提升整機續航。

對比華為 NPU 在圖像識別速度可達到每分鐘 2000 張,iPhone X的「神經引擎每秒可執行 6000 億多次操作」,不知道哪一方被吊打?

華強北是最後堡壘?

在軟硬體等核心技術都落後的情況下,還有供應鏈可以依靠一下。

不過這裡先提一下上半年因為疏油層、快閃記憶體門事件鬧的沸沸揚揚的旗艦 P10/P10 Plus。

P10 系列採購的 eMMC、UFS 兩種快閃記憶體價格相差只有 0.4-0.7 美元,是否屬於欺騙消費者早有公論;至於螢幕沒有用疏油層是因為會出現一些技術上的問題,這種理由更是醉了。

實際上除了混用快閃記憶體,華為在指紋識別方面也有多家供應商。

去年的 P9、Mate 8 都是後置指紋識別,方案來自瑞典公司 Fingerprint Cards(簡稱FPC)。

下半年華為又新增了兩家指紋識別供應商,包括匯頂(Goodix)、思立微(Silead)。

P10/P10 Plus 使用的前置指紋識別方案就來自匯頂的 IFS(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技術。

相比 FPC,匯頂的指紋識別傳感器很早就轉向前置。

去年還展示了全球首創的活體指紋識別技術,魅族手機就使用了很多匯頂的前置玻璃指紋傳感器。

業內人士稱華為是「船大掉頭慢」,較 OPPO、小米、vivo、金立、聯想、一加、魅族切換到前置指紋識別,整整晚了半年以上。

P10 系列手機採用了深圳供應商的指紋識別方案,那麼面部識別有沒有同樣的可能性呢?華為有一點被肯定的是——「大方向還是把握得住的」。

尾大不掉迷之自信?

需要說明的是,vivo 和小米已經趕在蘋果之前發布了支持面部識別的產品,分別是 vivo V7+ 和小米 Note 3。

兩款手機都採用了曠視公司(Face++)提供的人臉識別方案,機主的截屏或翻拍照片是無法欺騙算法的(具備 Face ID 的部分功能)。

解鎖過程也各有差異。

vivo V7+ 可以檢測到機身的姿勢變化,抬起即可解鎖;小米 Note 3 則需要按一下電源鍵,才會啟動人臉識別。

解鎖時間方面,小米 Note 3 公布的人臉解鎖用時約為 500 毫秒,而Face++ 宣稱在自己的實驗室內已經能做到100 毫秒左右。

Face++ 能為手機廠商提供純軟體的人臉解鎖方案,這意味著不需要在硬體上做出大改動,就能增加這個功能(比聯發科的 turnkey 方案還簡潔,拎包入住,還要啥自行車)。

國內已有 80% 的手機廠商來找過 Face++ 商談人臉解鎖方面的合作,截止目前推出產品的只有 vivo 和小米兩家,華為很有可能會是下一個(只是推測,坐等打臉)?

結語

對於國內的手機廠商而言,基於三維成像的圖像識別技術是早晚要跟進的技術。

不過解鎖、支付驗證、續航等方面的體驗很難通過拼湊硬體或算法來做到極致——這些都需要上游的處理器、傳感器、算法等供應商的技術足夠成熟。

蘋果固然「重新發明」了面部識別技術,Face ID 各項指標也很超前,但主要功能與 Touch ID 差不多,最基本的就是用來解鎖 iPhone X(個人身份驗證),還可以用於 App Sotre、iTunes購買和 Apple Pay 支付確認。

新增的 Animoji 表情功能,倒是指紋識別無法做到的。

Animoji 應用了 AR 增強現實的相關技術,看來蘋果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

這樣看來 Face ID 能否成功還很難說,但肯定不是毫無用處。

調侃或諷刺競爭對手是一種常見的商業行為,但前提是自家的產品拿得出手!

華為手機的快閃記憶體、內存、螢幕等組件都來自三星,軟體則是致敬蘋果(18 個月不卡),一出手就是「吊打」這兩家,坐等發布會後各種被打臉?

還有網友毫不留情地 po 了一個酸檸檬在評論區,這橫截面確實神似華為 logo...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同樣是刷臉,蘋果,三星,小米有啥不同?

隨著全面屏的逐漸普及,各個廠商們都推出了面部識別作為替代指紋識別的方案。其實早在安卓4.0時期,谷歌就曾做過面部識別的嘗試,但當時技術不成熟,可用性比較低。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面部識別技術進展...

同樣是刷臉,何必呢?

9 月 12 日,蘋果在賈伯斯劇院發布了 iPhone X,主打全面屏的 iPhone X 取消了 Touch ID,代之以 Face ID。人臉識別似乎成為了這條「不完美」劉海的唯一作用,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