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越有錢負債越多? - 小熊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欠債,主動欠債,是為了互動欠人情、還人情,綁上別人,這是好事,越有錢的人越願意把錢花出去獲得更多的資源,借銀行的錢,那是 ... 選單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負債有錢人有錢資產借錢為什麼有的人越有錢負債越多?由 我心依舊3066 發表于 財經2021-09-01我心依舊30662020-06-2817:17:0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欠債,主動欠債,是為了互動欠人情、還人情,綁上別人,這是好事,越有錢的人越願意把錢花出去獲得更多的資源,借銀行的錢,那是繫結銀行替自己撐腰,借好友的錢,是為了拉人一起合夥掙錢,融資,那是借投資人的勢來抬高自身身價。

別人願意讓你借錢,是你臉面夠大,所以多借錢,多欠錢是證明你的名字值錢。

越有錢的人越擔心被人惦記自身財富,不如主動與人分享,共同發財,也獲得更多的保障。

所以,融資參股也好,借錢分紅利益輸送也好,越借越有。

根源在於,借錢、欠錢不僅僅是真的缺錢,更是利益捆綁。

越有錢,越是要找更多的債主來撐腰,借錢是為了結人脈網。

所以,沒錢的人借的是小錢,大錢不借你,越有錢,越想多借給你,不說資本逐利,資本是人操縱的,資本逐利是人喜歡扎堆結圈子自保的表象而已。

有了圈子,沒錢也能快速掙錢,錢借出去的越多,拉到圈子裡的人越多。

也就是階層-階級的壯大。

小妖理財2017-10-2900:03:02能負債的人,首先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同時徵信非常好,要不然,銀行及一些第三方平臺,也不會輕易借錢出來,能力越好,能借到的數額也將會越多,當有足夠資金後,又能運轉起資本操作,利用資金鍊賺更多的錢。

比如買房,假如全款是一百萬買一套,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全款方案,另一個是用一百萬,首付三套,從銀行借錢按揭方案,毫無疑問,後一個方案,是一個負債方案,但這個負債方案,也能帶來更多的資產,同時,房子也是一種長期的理財產品,以後可賣,也可租,或用作其他性質用途的資產,相當於從銀行中低息借錢出來,再生錢的方式,稱之為借錢生錢或借雞生蛋。

敢於負債、借錢生錢的人,都有著比較靈活的商業頭腦,銀行透過資信,評估了其有還款能力後,將願意借更多的錢,如此迴圈,越負債,越有錢做更多的事,更是利用著將來的錢辦現在的事。

每年的GDP都在不斷的增長,通貨膨脹也在不斷的繼續,十年前的一萬能抵今天的十萬,而十年後還十年前的錢,是非常easy的事。

十年前借到的錢,在十年期間也賺到了更多的錢。

提前消費,買的是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擁有了時間也就擁有了更多賺錢的可能,目前非常流行及普通的一種提前消費方式,是使用信用卡,比如你銀行給了你一張十萬額度的信用卡,相當於銀行每個月白借給你十萬,因為那一個月是免息,每月續上再續借,假如如此連續再使用六十年,就相當於銀行給你十萬,白使用六十年,而這六十年的借雞生蛋,也應該孵化出了很多的小雞啦。

坤鵬論2017-10-3023:06:03謝邀!確實很多人都說負債能讓你更有錢,負債越多越有錢,當然,這裡的債肯定是指良性債務。

坤鵬論認為,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執行規律,反映了富人和窮人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的一些差異。

1。

為什麼負債越多還會越有錢生活中,經常聽到這樣的案例,某某有3套房,但是其中兩套都是貸款買的,欠著銀行100萬,平均每個月要還貸款八九千……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生活壓力好大啊,何必自找苦受呢,有一套房住,用其他錢買車不是挺好的嗎?殊不知,這位朋友另外兩套房已經出租,租金已經夠交月供,所以人家的生活壓力並不大。

而且隨著一輪輪房價上漲,人家的總資產以30%以上的幅度增值,你說是不是負債多的人越有錢呢?這裡舉的只是負債多的一個典型案例,富人都非常善於利用金融槓桿,比如作為老百姓而言,當下可能最靠譜的就是住房貸款這個金融槓桿,假如有100萬,你可以全款買房,也可以透過合適的方式買2-3套,採取按揭貸款的方式。

按說貸款利息也不低,然而,在房價一路上揚的情況下,這點利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按揭買房等於就是利用銀行的錢為你快速賺錢。

類似負債越多越有錢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很多企業老闆,他們到處投資,要知道他們也沒有那麼多現金啊,都是透過各種渠道貸款,讓錢生錢,交給銀行的利息不過是利潤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有的企業還是無息貸款呢!富人總是在追逐資本利益的最大化,想著如何讓錢生錢,他們的典型財務積累方式為:努力工作—掙取收入—證實自己的能力—努力想辦法向銀行借錢,之後用負債的方式來生錢,最終實現輕鬆致富和財務自由。

換句話說,富人總是想著借雞生蛋,用銀行的錢或者別人的錢來為自己服務,而窮人則相反,總是拼命掙錢,努力積蓄,將掙到的錢放到銀行裡,而銀行拿著這筆錢去貸款給富人,富人進一步賺取更多的收益,富人就這麼相對容易地走上了富裕之路。

2。

負債也分良性債務和不良債務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聽著名字就望文生義,於是覺得敢於負債,敢於消費的人才可能有錢,比如透支信用卡也是負債,那麼看你透支信用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純粹是各種衝動消費或者超前消費,甚至你透支的錢用於賭博或者好逸惡勞等,那顯然這樣的債務是不良債務,不可能讓你越來越有錢。

相反,只有用於投資,而且是有價值的投資才是良性的債務。

簡單點說,良性債務是在給你賺錢,而不良債務則會讓你虧錢,會從你的口袋裡往外掏錢。

比如說,買房欠下的房貸實際上幫助你解決了購房的資金困難,而這筆債務可以幫你賺取房價的上漲利潤,還可以對沖通貨膨脹,所以,這就是幫你生錢!綜上,負債越多(良性債務)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負債人有能力,所以,他們有理由得到銀行等機構的認可,所以他們也更有錢;相反,如果是不良債務,恐怕與有錢人的道路背道而馳了。

白貓財眼2020-12-1000:57:23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誤認為有錢人就是負債高,可以肆意的借錢花,甚至揮霍。

其實,絕大多數有錢人,淨資產都是正的,負債只是用資產借錢,從而增加了槓桿而已。

打個比方。

A先生的資產總值是10億,他想投資一個專案約3個億,利潤率很高,並不想用自己的錢去投資,於是把價值5億的房產抵押給了銀行,貸款3個億去投資。

這時候他的資產就是13個億,其中3個億是負債,淨資產仍然是10億。

有錢人為什麼選擇負債?這個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因為要加槓桿。

普通人如果有500萬要買房,考慮的是花200萬首付,貸款300萬,自己留下300萬做投資是不是更好?資產總額是500+300=800萬,其中負債300萬。

而有錢人會選擇500萬首付,貸款750萬,買一套1250萬的房子。

資產總額1250萬,其中負債750萬。

如果房子漲一倍,普通人的資產總額是500×2+300=1300萬,減去300萬負債,淨資產1000萬,有錢人的資產總額是1250×2=2500萬,減去750萬負債,淨資產1750萬。

在資產上漲的時候,有錢人的資產總額長的更快,原因是他們借用負債放大了資產,透過槓桿賺到了更多的錢。

很多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覺得如果資產跌價了,有錢人同樣會虧的更多。

但有兩個事實我們要認清。

1、有錢人的負債成本更低。

2、有錢人投資的把握更準。

為什麼成本更低,因為有錢人借錢的額度更大,還有對應的抵押物,貸款利率,就可以和貸款機構、和銀行去議價。

有錢人對於投資也更敏銳,他們能得到的資訊比普通人要多,看得到的機會也就更多一些。

所以他們有理由去負債,也有能力去負債。

負債對於他們來說家常便飯,可以說不負債反而顯得有些罕見了。

負債多有沒有風險?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有風險的。

最近幾年,以賈躍亭為代表的負債企業家們,借錢創業,最終輸的一敗塗地。

原則上,創業的利潤遠比負債的成本要高很多。

尤其是當公司上市後,很多人都會選擇質押股票去融資創業。

更有甚者想出了所謂的加槓桿,無限套利方式。

比如一家企業市值100億,透過抵押股權融資50億,把這50億做業務創新。

50億投下去,給估值100億不過分吧,企業估值200億,股價翻一倍,重新抵押融資,可以多融50億。

再用這融到的50億,再去做併購,估值又漲100億,以此類推。

借錢,收購公司,合併利潤,市值增長。

再借錢,再併購,合併利潤,市值增長。

樂視當年這種模式,最終因為資金鍊斷裂,走向了滅亡。

負債是有風險的,負債越高,有錢人的風險也越大。

對於有錢人來說,健康的負債率,一般在30-50%,中等風險在50-70%,70%以上的負債,風險就很大了。

普通人,該如何理性負債?第一,負債率不宜太高,儘量控制在30-50%。

負債率越高,風險係數越大。

一旦發生一些變故,諸如失業、意外、疾病,高額的負債會讓你喘不過氣來。

一旦債務逾期,陷入債務危機中,很難妥善處理。

第二,負債成本不宜太高,儘量控制在年化8%以內。

負債是有成本的,大部分負債的成本主要是貸款利息。

負債的時間越久,利滾利就越多。

我們衡量負債的成本,主要是和通貨膨脹率比較,因為通脹率和貨幣貶值率是劃等號的。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是8%,公佈的CPI不是隻有3%左右。

因為真實通脹率需要和貨幣供應量掛鉤,可以參考M2的增長率。

所以負債的成本儘量控制在8%以內。

總結下來,負債率低於50%,負債成本低於8%,我們可以理解為良性負債,是對於個人總體資產增值有幫助的。

所以大家可以參考這幾個數值來規劃自己的合理負債。

合理負債可以更好的抵禦通貨膨脹。

合理負債的好處有人問,負債除了對抵禦通脹有幫助,還有什麼好處。

其實,良性負債可以給我們帶來適度的壓力,督促我們不斷進步,賺更多的錢。

很多人覺得如果背上長期負債,可能一輩子都在為銀行打工,其實這種理念是錯誤的。

負債代表你擁有了資產,資產本身是有價值的。

當負債清零的那一刻,代表你手握的資產,已經徹徹底底的歸屬你了。

任何一個時代,保值增值的都不是錢,而且資產。

郭施亮2018-06-1208:21:18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把握住貨幣金融大擴張的大趨勢,而在貨幣金融大擴張背景下,負債越多越容易實現更高的資金利用率,而資金利用率越高,投入越多實際回報預期也會同步提升,而不少富人也是很好把握住貨幣金融大擴張的時代,先用未來錢,而後實現資產增值的最大化。

但,關鍵還是貨幣金融發展的大趨勢、大背景。

如果說貨幣金融處於持續收緊的狀態,那麼此時負債越高,資產負債率越大,反而越危險,而近年來不少負債率高企的企業,也開始加快回收資金,降低潛在負債率,提升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由此可見,負債越多越有錢,關鍵還是要看準貨幣金融趨勢,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任性負債,這畢竟還是一把雙刃劍。

不執著財經2018-07-1510:45:34負債越多越有錢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是被實踐證實是真實的,這裡麵包含著三個道理:一是,你為什麼能負這麼多債?這說明你在銀行裡面的信譽良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金融機構相信你,只要有一家金融機構貸款給你,後面其他金融機構會紛至沓來,要求你貸款,因為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現在好的客戶難找,負債越多,說明你實力越強,貸款給你沒有後顧之憂。

二是,負債就是加槓桿投資,比如我本來只能辦200萬的投資,如要負債了,有了資金支援,我就可以去做2000萬甚至一個億的業務,這樣不僅接觸的商界朋友和資訊會更多,而且業務還會越做越大。

不像很多窮人的思維是一輩子不欠債,這是發不了財的,因為靠你自身的財務和能力,是很難像加槓桿那樣,短期達到財富快速增長的效果。

三是,人民幣隱性通脹很厲害,就是購買力是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你能成為大負翁,隨著人民幣購買力的縮水,你的債務可以得到稀釋,而且隨著生意越做越來大,對債務的還本付息更是輕而易舉。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負債的,過去在低利率,高通脹的背景下,負債可以加快業績的發展,負債時間長了,貨幣貶值,還可以稀釋掉一部分債務,而且負債越多,銀行等金融機構越相信你,因為你能有這樣大規模的負債,肯定是實力雄厚,償還債務的能力更是沒得說。

壹號哥順田2020-08-0221:43:36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有錢人和沒錢人都是有負債的,一般來講錢越多,負債也就越多,錢少負債就少,相當於沒有那麼多本錢,你也不可能做那麼大的生意,負債就是用你現有的資產借到更多的錢,王健林的萬達企業,資產是1萬億,負債卻有7500億-12000億之間,說明他的負債率是70%-120%以上,有錢人負債多是一件好事,是把他的資產能進行重複利用,如果不產生負債,那麼他賺錢就非常的慢,負債越高,他的資產和規模也就越大,賺錢也就越多,那麼今天要想把這個問題好好的解答下,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負債越多指的是什麼?負債多指的是用資產借到更多的錢;負債多指的是自己的債權債務多;負債多指的是借到的錢大於自己的資產;透過分析,我們對負債有個瞭解,真實的負債就是從自己的兜裡往外掏錢,就是負債,比如,買汽車,就是負債,因為它需要加油、維修、買保險、檢車等等這些都是往外掏錢,資產就是往兜裡進錢,買一輛汽車,把他租出去,每個月產生的收益,汽車就是資產,那麼既然我們瞭解負債,那麼有錢人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負債?我們透過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下。

有錢人是用現有的資產借到更多的錢,用借來的錢去賺錢;有錢人如果沒有負債,只有自己現有的資產沒有資金髮展;有錢人透過現有的資產借到幾十倍的資金,用大量的資金去賺更多的錢;上述介紹,就是有錢人用錢去賺錢,如果沒有負債,光靠自己的資產或者少量的現金,沒有辦法賺到更多的錢,只有透過自己的現有的資產,借到幾十倍的資金,然後用借到的資金去賺更多超過自己資產的財富,這就是越有錢,資產越多的道理,否則他沒有辦法發展更大,如果沒有負債,只能靠自己的錢去發展,很慢,賺錢也少,那麼有錢人是如何用負債賺到更多的錢呢?首先是讓自己的資產產生更多的負債,要先學會負債;透過資產放大幾十倍的負債,再用負債產生更多的利潤,再用利潤產生更多的負債;透過負債裂變成更多的負債,再用跟多的負債,產生更多的資產;總結下,有錢人之所以有錢,就是先學會自己有負債,然後利用負債賺到更多的錢,然後用賺到的錢,去償還自己的負債,在透過增加的資產繼續裂變,透過這種方式,有錢人越有錢,負債就越多,負債越多,賺錢就越多。

大貓財經2018-03-2709:22:27“負債越多越有錢”,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肯定是錯的。

一個資產只有百萬,負債卻上億的人,你能說他有錢嗎?最多隻能稱呼他為“負翁”。

之所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說的可能是債務的槓桿原理。

用一個單位的負債可以翹起大於一個單位的資產。

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那就需要把著名的“MM理論”搬出來。

“MM理論”是莫迪格里安尼和莫頓米勒所建立模型的簡稱。

修正後的“MM理論”的結論是: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總價值,負債經營將為公司帶來稅收節約效應。

也就是說,企業的資產債務比例將對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帶來影響,理論上來說,負債比例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

這是所得稅的“抵稅效應”所造成的。

由於負債所產生的利息可以作為企業的成本支出抵減所得稅,因此負債比例越高,所能抵減的企業所得稅也就越多,企業的價值就越大。

而股權融資相對來說,在抵稅這方面則劣勢盡顯。

因為大多數國家對股權融資所支付的股息、分紅支出排除在企業所得稅抵減的範圍外。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熱衷於對外進行債務融資的原因之一。

理論之外,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負債越多越有錢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

比如一個企業生產一類產品,每個月可以生產10萬件,收入為100萬元,淨利潤率20%,則企業每個月的淨利潤為20萬。

這是企業在用盡所有現有資金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大生產力。

但是,如果企業對外借債80萬元,則可以每個月多生產10萬件產品,在市場需求不飽和,產品銷路廣的前提下,企業可以每個月多賺20萬,扣除借債的利息率10%,再把利息抵稅的因素考慮進去,企業還可以淨賺10多萬。

既然負債有這樣的好處,那企業何樂不為呢?所以說,負債越多越有錢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大寶二寶理理財2021-03-0317:49:51越有錢負債越多?必須得承認這是個部分事實,也是個假象,老王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

首先要明白怎麼去判斷一個人有錢。

主要衡量標準就是資產淨值,通俗點就是淨資產,總資產減去負債。

比如一個人在京城買了一套1000萬的房產,首付500萬,按揭500萬,他是有錢人嗎?房價不下跌淨資產還有500萬,慢慢還完按揭,淨資產千萬級別,要是房價下跌,銀行讓加抵押,這個淨資產趨近於0。

所以我認為有沒有錢應該除去自住房之後再來算,這套房在沒還完銀行按揭之前,還真不是你的所以資產,負債都不算。

就算你買了房,沒有還掉大半按揭依然是個窮光蛋,樓市真要崩了,你沒準還欠銀行的錢。

當然只是個假設,樓市崩盤十年內還看不到的。

所以必要住房如果是按揭就直接不計入,如果沒有按揭當然計入資產。

再加上其他的固定資產,投資的房子,鋪面,攤位,亂七八糟的固定資產投資。

之後就是金融資產,存款,基金,信託,保險,股票,期貨等等。

然後很多老闆還有公司的估值。

這些很多各個方面彙集再一起再減去負債。

舉個例子,老王,萬達那個,前著年都覺得別人負債多,高几千億,還有很多人鼓吹別人要破產的,現在別人把該賣的都賣了,表面上淨資產還有1200億,你不知道的估計也不會低於這個數,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

房地產行業本來就是高負債行業,而且槓桿總得越大,做的越大,之前都是加槓桿低價拿地,然後商業地產,現在土地漲了多少?負債賣了就是了,不能用以前的估值去計算別人資不抵債,土地這些年漲了多少?地面就算不賺錢,打折賣,土地錢妥妥的賺到手了。

你說他負債多不多,當然多,但是別人淨資產更多,不要被表相迷惑了。

目前高淨值人群據統計大體分為4類,1,企業家,這部分佔高淨值人群的大部分,除去實體企業高負債,很多企業負債率其實不是很高。

也就說負債高的基本就是經常見到的,所以這又是一個誤會的源泉。

2,炒房客,這部分人佔總體的20%,一般前期需要銀行貸款比較多,而且目前炒房有點過氣,基本負債償還的差不多了。

3,職業股民,這部分人佔總體的10%左右,大部分金融資產比較多,房產也不少,大部分基本是沒有負債的。

4,其他的各種高淨值人群,佔20%,這部分基本能力強悍,行業翹楚,基本負債很低,或者無負債。

越有錢負債越多其實可以說成,看到的不少越有錢的負債越多,其實隱形富豪才是真正的多,而且負債少。

真要是負債超過資產了,那還是有錢人嗎?當然不是,而且銀行也不傻,沒有合適的抵押物是不會給你貸款很多錢的,而且銀行一旦看到風險會馬上斷貸催貸,而且會使出渾身解數讓你還貸。

當然破產還不起貸款的也有但是畢竟是少數,被傳的多了就讓人覺得這樣的人很多,其實和高淨值人群的體量比起來,比例是很少很少的。

不要被浮雲遮望眼,有錢人就是有錢人,負債再多也是有錢人,部分有錢人負債也是合理的利用負債,而不是無休止的負債。

鹹魚學院2017-11-2710:39:46負債在金融術語裡面也叫加槓桿,做過期貨的人都知道,加槓桿可以讓你在賺錢的時候賺得更多,但是當你虧錢的時候也會讓你加倍加速地虧錢,讓你死得更快。

15年的股災估計大家都記憶尤新。

15年的牛市和07年的那波牛市最大區別在於,15年的牛市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5年就是一個槓桿造就的牛市,相較07年,15年的時候所有股民和機構都有了比07年更方便加槓桿炒股的手段,如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期權,還有瘋狂的民間場外配資等。

這一切的一切,用大白話說就是,大家都在借錢炒股。

當股市上漲的時候,會有一種自我加強的效應,股市越漲,大家越借錢,資金瘋狂進入股市於是股票漲得越多,漲得越多大家覺得賺得越多而且覺得似乎挺安全,於是越借錢。

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股市得漲,一旦股市出現拐點下跌,對於借錢炒投的人,虧損的速度也是加倍的,你的槓桿加得越高,虧得越快。

於是就是大家看到的股市在15年6月達到高潮後,幾個月時間就跌得親媽都不認識了,直接把幾年的漲幅全部跌掉了。

中產階級大量的財富被清洗消滅,那波上漲也透支了股市良性發展的動力,導致幾年來股市一直萎靡不振,元氣大傷投資人信心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從15年股災的慘痛教訓可以看出,並不是負債越多就會越有錢,負債讓你有錢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投資的標的必須賺錢的,而且必須是良性迴圈的,不然只會讓你死得更快;二是你得有信用能借到錢,金融行業有句話叫,你的能力不在於你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能借到多少錢。

借錢能力或者說一個人的信用某種程度上更加能代表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因為這是周圍的人和市場對你個人價值和能力的認可。

很多人連借現金貸網貸都只能借出個幾千元,而且還是用於消費,不是投資,這樣的人還是少借錢為妙,越借會越窮,並不會讓你越負債越有錢。

最後還是建議大家,要適度負債,不要被金錢和慾望吞噬了自己。

首席投資官2018-08-1319:50:27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其實不是“負債越多越有錢”,而是“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張三在工廠上班,每月累死累活4000元工資,欠銀行每月2000的房貸,欠朋友1萬元的個人債務,螞蟻花唄還欠2000,對於張三來說,負債對於他來說已經很多了,可以這些負債讓他很難手上有錢。

王小二是地產公司的董事長,自己有著上億的資產,但是公司要不斷的蓋新樓,公司資金週轉不夠,王小二就向銀行貸款一個億去蓋樓,新樓給王小二帶來1千萬的收益,王小二還了銀行貸款加利息加各種雜費,手上還掙了800萬。

富人用債務創造利潤,普通人被債務消磨富人向銀行或者各個地方借錢,增長了自己的債務,但是這個債務透過富人自己多年積累的的人脈,資源,商業模式可以穩穩的賺取更多的利潤,這個債務就是富人財富增長的活力源泉,他們有著自身資產抵押信用的優勢,瘋狂借錢生錢,從而創造更多的利潤。

而普通人的債務是一種負擔,債務永遠不會讓普通人變得更加富有,債務給與普通人的只有消耗,或者保值作用。

比如貨幣貶值加快,每月定額還銀行的房貸對於個人來說越來越划算,但這依然不是一種盈利的方式,而只是一種保值方式。

總結即使貨幣貶值,債務縮水,但對於沒有創收模式的普通人來說債務是一種負擔,在消耗他們勞動而來的財富。

而富人有著自己的商業模式,人脈資源等,可以將借到的資金創造更多的利潤,錢再生錢。

所以不是負債越多越有錢,而是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上一篇中國零死亡的車型是哪個牌子的?下一篇東晉醫學家葛洪都有哪些作品流傳?葛洪真的是煉丹師嗎?猜你喜歡過年回家沒有掙到錢,又想在親戚朋友面前有面子,應該怎麼辦?假如你的人脈圈都是百萬級別,你會向他推銷什麼產品?小罐茶一罐有多少,適合多少人喝?搜索隨便看看2022-03-07網戀+異地戀,作為一個不太懂怎麼談戀愛的男生,應該怎麼去維護這段感情,女生說沒有熱戀的感覺?為何感覺現在的4G網路慢得跟蝸牛似的?2019-06-26什麼樣的指甲油會用到吸鐵石?2022-03-07法鬥幾歲來例假?2022-03-07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Copyright©2022小熊問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