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怎麼選?不可輕忽的政黨票|中央社媒體實驗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2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每3年投票一次。

2008年立委的任期改為4年,席次從225席減半至113席,並將選制改為「單一選區 ... 圖解大選 立委怎麼選?不可輕忽的政黨票 國會選舉的重要性不亞於總統大選,因為立法委員負責議決法案、審查預算、質詢官員,以制衡行政部門。

但你清楚立委選制嗎?知道政黨票影響的不只是不分區立委席次,還有今年第三勢力、小黨十分活躍,可能會對大選帶來什麼變局呢?一起跟著中央社「圖解國會大選」來找答案吧! 解析立委選制 1992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每3年投票一次。

2008年立委的任期改為4年,席次從225席減半至113席,並將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投票時會拿到兩張選票,一票投給候選人,另一票則是投給政黨。

候選人票 區域立委:共73席,各選區選出一名立委,由最高票者當選。

原住民立委:共6席,由具原住民身分的選民選出,分成山地與平地原住民,各別由前3高票者當選。

(區域與原住民立委參選人名單) 政黨票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委:共34席,各政黨會提出一份不分區候選人名單,依得票比例分配席次,但政黨得票率須達到5%才可獲得席次。

(不分區立委參選人名單) 政黨票決定些什麼? 政黨票得票率 國民黨 民進黨 親民黨 新黨 時代力量 台灣團結聯盟 民國黨 綠黨 信心希望聯盟 健保免費連線 你投下的政黨票,決定各黨可獲得的不分區席次,且不分區立委因非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4年任期間無法被罷免。

此外,政黨票得票數更是直接決定了往後4年「政黨補助款」金額,這對許多小黨至關重要;政黨票的得票率,同時也是各黨日後提名不分區立委的資格之一。

從歷屆政黨票得票率中,可看到國民黨與民進黨獲得大多數選票,其餘小黨選票皆不到10%。

深入細看這10%的區間,可看到小黨數量逐漸增加,但他們的政黨票得票率須達特定門檻,選票才能發揮價值。

(註:圖中僅列出得票率大於1%的政黨,每屆其實都有10多個政黨提不分區名單,今年更是高達19個。

) 席次分配:得票率達5%才可依比例分配34席不分區立委。

小黨中,僅2012年與2016年台聯、親民黨和時代力量各獲得2至3席,其他小黨皆無法取得席次。

政黨補助款:得票率達門檻的政黨,立委4年任期內每年每票皆可獲得50元的補助款。

2008年門檻5% 國民黨:2億5054萬元 民進黨:1億8050萬元 2012年門檻5% 國民黨:2億9316萬 民進黨:2億2782萬 台聯:5894萬 親民黨:3610萬 2016年門檻3.5% 國民黨:1億6405萬 民進黨:2億6855萬 親民黨:3974萬 時代力量:3722萬 新黨:2550萬(這屆補助款門檻從5%降為3.5%,因此新黨可以獲得補助款) 12年政黨補助款總計 國民黨:28億3100萬 民進黨:27億750萬 親民黨:3億338萬 台聯:2億3576萬 時代力量:1億4886萬 新黨:1億201萬 --------------------- 共63億2853萬 2020年再調整門檻,政黨票達3%即可獲得補助款。

*註:政黨補助款每年沒有固定的總額度 不分區立委提名資格:政黨票達2%,往後3次的立委選舉可直接提名不分區立委。

其他不分區立委提名資格: 1.最近一次總統選舉,政黨推薦的候選人得到2%以上票數 2.最近3次政黨票得票曾達到2%以上 3.現有立法委員5人以上 4.這屆選舉區域與原民立委推薦候選人達10人以上 雖然政黨票達2%不是唯一提名資格,但對小黨而言,要達到第一項與第三項其實很困難(這屆選舉只有親民黨符合);而要符合第四項提名10位區域立委,依照現行選制,每位候選人須繳納20萬元保證金,這對許多小黨而言是不小的負擔。

小黨殊死戰為何選制不利生存? 現行立委選舉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區域立委由單一選區最高票當選,這對大黨有利,小黨較難競爭,容易形成穩定的兩黨政治;不分區立委方面則因政黨票須達5%才能分配席次,台灣小黨林立,不易跨過此一門檻。

既然難以獲得席次,那小黨投入選戰拚的是什麼?目前所有選舉中,只有立委選舉有政黨票可以作為爭取政黨補助款的機制。

若以有效投票數1300萬來推估,得票率3%的政黨,每年可獲得約2000萬元的運作經費。

在經營發展策略上,小黨若能拿到政黨補助款,不只立委選舉開銷能獲得補助,有了經費之後,也可以讓小黨日後在地方扎根,從基層選舉慢慢經營。

政黨補助款門檻從2008年的5%,不斷調降至現行規定的3%,這有助小黨爭取公款維持生存,但對小黨仍屬高標,持續喊出降至1%至2%等的主張,也有主張政黨補助款不是獎金,應設上限。

2012年親民黨團總召李桐豪(左3)偕立法院在野黨團和民間團體呼籲,政黨法應降低政黨補助款得票率門檻。

(中央社檔案照片) 另一方面,社會也有聲音認為,台灣小黨很多,若補助款門檻貿然下降,將造成國庫支出攀升(近12年政黨補助款共63億)。

公費補助流向及財務透明報告也應透明化,以供社會大眾監督。

除了政黨補助款門檻,保證金門檻也被認為不利小黨發展。

立委選舉中,每位區域和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必須要交20萬元保證金,且得票率未達10%者不予退還,以防止有人隨意亂參選,造成選務困擾,甚至干擾選情。

小黨籌措經費不易,若又為了獲得不分區立委提名資格,勉強提名10位區域立委,更可能因未達10%標準而被沒收保證金。

每次選舉後被沒收的保證金數目相當可觀,根據立委陳怡潔統計,近3屆立委選舉就沒收808人次,超過1.6億元。

如何幫助小黨有較好的生存空間,治標與治本都重要。

小黨過去提出不少主張,除了檢討政黨補助款和選舉保證金,也包括建立公費選舉制度,規範私人經費介入選舉的上限,限制選舉活動及文宣進行的時間及地點,公權力真正依法執行。

(記者范正祥) 上一則 xxxxx 下一則 xxxxx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