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普通話,為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
繼承了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與漢族中的北方官話最為類似,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及 ...
普通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中華民國國語或北京話。
普通話母語國家和地區中國大陸區域母語使用人數8.48億(含第二語言使用者)(日期不詳)[1]語系漢藏語系
漢語族官話北京官話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手語形式中國手語官方地位作為官方語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聯合國管理機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語言代碼ISO639-1zhISO639-2chi (B)zho (T)ISO639-3cmnISO639-6cosc(普通話)
普通話正體字普通話簡化字普通话字面意思普遍共通的漢語標音官話- 漢語拼音Pǔtōnghuà- 威妥瑪拼音P'u3-t'ung1-hua4- 國際音標[pʰùtʰʊ́ŋxwâ]- 耶魯拼音Pǔtūnghwà
普通話,為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2]。
繼承了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與漢族中的北方官話最為類似,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及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3]。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
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彙》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
作為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中文的主要參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區別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國語」,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將「國語」改稱為「普通話」[3][4]。
「普通話」的稱呼後來也使用於港澳地區,亦會稱呼「國語」;中華民國則繼續使用「國語」稱呼,在海外華人地區則稱為「華語」。
當前「國語」一詞於中國大陸仍普遍應用於民間和影視娛樂行業用來代指普通話[5],尤其在談及影視作品以及歌曲時亦多以「國語版」指代外語電影、動畫等作品的普通話配音版本[6][7]。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將普通話規定為國家通用語言[8][9]。
目次
1歷史
2推廣
3調研採集地爭議
4管理機構
5普通話國家標準
6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的差異
7註釋
8參考文獻
9參閲
10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近代語言史:京
津
冀
晉
內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徽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川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港
澳
中國語言教學
方言電影史
語言電影列表
1949年前
1950年-1978年
1979年-1999年
2000年-2004年
2005年-2009年
2010年-2014年
2015年-2019年
語言電影史
港產片
澳門電影
藏語電影
停產
滬語片
廈語片
方言童謠/民歌
按地域:京
津
冀
晉
內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徽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川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港
澳
按語言:國語歌
吳語歌
粵語歌
陝西話歌
四川話歌
客語歌
閩南語歌
苗語歌
彝語歌
壯語歌
藏語歌
維語歌
蒙語歌
民族唱腔
方、語言電視廣播史
京
津
冀
晉
內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徽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川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港
澳
革命電視劇里中共領導人的方言
各地讀音字典
方言口述材料庫:鄉音苑(2013-)語保工程採錄展示平台(2020-)
各地字音速查:古音小鏡東方語言學(上海師大)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更多資訊:漢語史和近古漢語
普通話大抵可追溯到元、明、清三朝北京為首都時以北方音調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
自東晉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統嫡傳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流傳到周邊國家,比如傳入日本的「吳音」,便是當時的南京話。
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統一後,規定學校教學要使用以漢語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語。
根據研究,其天下通語依據的仍然是唐宋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原音(汴洛音)[10]。
元代盛行雜劇和散曲,這是兩種接近口頭語言的新的文學形式。
著名的雜劇作家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都來自大都,使用燕京腔調,他們的作品《竇娥冤》、《漢宮秋》、《西廂記》等反映出當時使用北方官話的面貌,如《經典大典》的著作編寫,反映出一般有效交流的語言工具仍以北方話為主體[11][12][13]。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是根據元雜劇的用韻編寫的,書中歸納的語音(聲母、韻母、聲調)系統已經相當接近今天的普通話,是近代普通話形成的原始基礎。
明朝開始稱官方語言為官話,以金陵雅言為正音(稱為「中州音」),形成漢語共同語系統,稱為「正音」,並深遠地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當時的「南京正音在明代占據重要地位」,這就是通行中國直至近代的下江官話。
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官話仍以南京音為官語,南京音調又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
張衛東等學者認為「明代官話有南北兩支的差別」,而以南京官話為主導。
明、清時代因作為漢語正音,南京話相對比較穩定。
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中國話,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話為標準。
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會」,也以南京音為標準。
長久以來,南京話以其清雅流暢、抑揚頓錯的特點以及獨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清末中國切音新字的創制者盧戇章,仍然倡議以南京話為「各省之正音」。
近百年來,南京城區語言的格局發生了較多變化。
因為定都北京故,明清官話腔調逐漸染上以北京語音和北方話腔調,經過時間生成了北京官話。
北京官話自清中葉起逐漸流行起來,逐漸取代南京官話成為主流。
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將當時通用的官話定為國語[14],此後的國語運動先是推行以糅合南北方言的老國音,最終在「京國之爭」中確認了以較為簡單的北京官話作為漢語正音,這也是普通話語音的來源[15]。
清末的官話班
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議中國應該統一語言時,曾提到「普通話」。
1904年,秋瑾留學日本時,曾組織一個「演說聯繫會」,內容提到普通話。
1906年,著名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曾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成「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並定義普通話為「各省通行之話」。
武昌起義後,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於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
」「現代普通話的新中國文,應當是習慣上中國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現代『人話』的,多音節的,有結尾的……」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意義展開辯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規定,應使用以北京音為標準的普通話,不用方言土語。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初稿)》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也強調普通話是教給兒童的語言,並應推廣,在方言區域須特別注意正音工作。
1955年10月,在「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明定普通話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新中國的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1955年11月4日,解放軍發出《關於在軍隊中推行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實現語言規範化的通知》。
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發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和各級師範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定義普通話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16]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為53.06%。
截至2014年,仍有30%人口[17](約4億人)無法用普通話交流[18]。
2021年6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表示中國普通話普及率達到80.72%[19]。
推廣[編輯]
主條目:推廣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地方非官話的其他漢語語言依然盛行[20],但不利於各地交流,因此政府極力推廣普通話[21]。
調研採集地爭議[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網站指,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通過調研採集為普通話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留下了歷史性資料[22]。
《人民日報》、汪曉東等、劉加民等聲稱,灤平縣的名頭是「普通話之鄉」,並指金溝屯鎮、巴克什營鎮及火斗山鎮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選擇的普通話語音採集地[23][24][25]。
不過該說法目前暫未發現有學術證據支持。
[原創研究?]實際上,語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並不只是語音而已,灤平當地口語仍使用不少非普通話的詞彙[26]。
何青霞等刊載於《記者觀察》的文章則通過列舉灤平人參與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數據,得出灤平方言與普通話極為接近的結論[27]。
管理機構[編輯]
普通話的管理機構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語委),該機構現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期對普通話進行審核讀音、確定字形等工作。
普通話國家標準[編輯]
1956年,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成立[28],歷經八年編成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初稿》及「續編」、「三編」,1963年合併為《普通話異讀詞審音總表初稿》,奠定了普通話語音規範的基礎。
1982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重新組織成立普通話審音委員會,開展了第二次普通話審音工作,以《總表初稿》為基礎,形成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此表1985年12月由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視部聯合發布[29],是普通話語音的國家標準。
2011年10月28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建新一屆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成立[30]。
《新華字典》與《現代漢語詞典》是兩本常用的半官方普通話工具書。
《新華字典》第一版由魏建功主編,1950年8月國家出版總署組建新華辭書社(後併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印發。
《現代漢語詞典》第一版是國務院指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於1956年2月6日開始編纂,並於1978年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31]。
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的差異[編輯]
參見:現代標準漢語§ 地方差異、中華民國國語§ 國語與普通話差異和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
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大同小異。
由中華民國《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釋例》可得知兩者的發音差異[32]。
發音差異例字
字
中華民國國語
普通話
康熙字典音
例子
廣韻反切推導北京官話文讀音[33]
泊
ㄅㄛˊ
ㄅㄛˊ、ㄆㄛ
ㄅㄛˊ、ㄆㄞ
血泊
ㄅㄛˊ
壑
ㄏㄨㄛˋ
ㄏㄜˋ
ㄏㄜˋ、ㄏㄨㄛˋ
丘壑
ㄏㄜˋ
蝸
ㄍㄨㄚ
ㄨㄛ
ㄍㄨㄚ、ㄍㄜ
蝸牛
ㄍㄨㄚ
淆
ㄧㄠˊ
ㄒㄧㄠˊ
ㄧㄠˊ
混淆
ㄒㄧㄠˊ
轍
ㄔㄜˋ
ㄓㄜˊ
ㄔㄜˋ
南轅北轍
ㄓㄜˊ
ㄓㄜˊ
沒轍
酵
ㄒㄧㄠˋ[註1]
ㄐㄧㄠˋ
ㄐㄧㄠˋ
發酵
ㄐㄧㄠˋ
括
ㄍㄨㄚ
ㄍㄨㄚ
ㄍㄨㄚ、ㄎㄨㄛˋ、ㄏㄨㄛˊ
搜括
ㄍㄨㄛ
ㄎㄨㄛˋ
包括
ㄎㄨㄛˋ
括約肌
賜
ㄙˋ[註2]
ㄘˋ
ㄙˋ
賞賜
ㄙˋ
堤
ㄊㄧˊ[註3][註4]
ㄉㄧ
ㄔˊ
堤封
ㄔˊ
ㄉㄧ、ㄑㄧˊ
河堤
ㄉㄧ
ㄉㄧˇ
堤之
ㄉㄧˇ
崖
ㄧㄞˊ
ㄧㄚˊ
ㄧㄚˊ
山崖
ㄧㄚˊ
粘
ㄋㄧㄢˊ
ㄋㄧㄢˊ
ㄋㄧㄢˊ
粘姓
ㄋㄧㄢˊ
ㄓㄢ
粘貼
企
ㄑㄧˋ
ㄑㄧˇ
ㄑㄧˋ
企業
ㄑㄧˋ
ㄑㄧˇ
ㄎㄨㄟˇ
會
ㄏㄨㄟˋ
ㄏㄨㄟˋ
ㄏㄨㄟˋ、ㄍㄨㄚ、ㄏㄨㄛˊ
會話
ㄏㄨㄟˋ
ㄏㄨㄟˇ
一會兒[註5]
ㄎㄨㄞˋ
ㄎㄨㄞˋ
ㄎㄨㄞˋ
會計
ㄎㄨㄟˋ
ㄍㄨㄟˋ
會稽
乘
ㄕㄥˋ
ㄕㄥˋ
ㄕㄥˋ
千乘、萬乘
ㄕㄥˋ
ㄔㄥˊ
上乘[註6]、大乘
ㄔㄥˊ
ㄕㄥˊ、ㄓㄥˋ
乘坐
ㄔㄥˊ
垃
ㄌㄜˋ
ㄌㄚ
未收錄
垃圾
未收錄
圾
ㄙㄜˋ
ㄐㄧ
ㄐㄧˊ、ㄜˋ
垃圾
ㄧˋ[註7]
芥
ㄐㄧㄝˋ
ㄍㄞˋ
ㄐㄧㄝˋ、ㄐㄧˋ、ㄐㄧㄚˊ
芥藍
ㄐㄧㄝˋ
ㄐㄧㄝˋ
芥菜
驟
ㄗㄡˋ
ㄓㄡˋ
ㄓㄡˋ、ㄑㄩ、ㄐㄩˋ
步驟
ㄓㄡˋ
攜
ㄒㄧ[註8]
ㄒㄧㄝˊ
ㄑㄧˊ
攜帶
ㄏㄨㄟˊ
註釋[編輯]
^原將「ㄐㄧㄠˋ」列為又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其併入「ㄒㄧㄠˋ」。
^原將「ㄘˋ」列為白讀音,「ㄙˋ」列為文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兩者合併為「ㄙˋ」。
^原將「ㄉㄧ」列為又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其併入「ㄊㄧˊ」。
^做動詞「蓋堤防」、「滯水」之意時,如「堤之」,原唸做「ㄉㄧˋ」,《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其併入「ㄊㄧˊ」。
^中國大陸口語中仍習慣發為「ㄏㄨㄟˇ」。
^臺灣口語中仍習慣發為「ㄔㄥˊ」。
^「垃圾」本字為「擸𢶍」,唸作「ㄌㄚˋㄙㄚˋ」,寫作「垃圾」為誤字[34]。
而「圾」字本身是「岌」的異體字,「岌」的推導現代漢語發音為「ㄧˋ」。
^原將「ㄒㄧㄝˊ」列為白讀音,「ㄒㄧ」列為文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兩者合併為「ㄒㄧ」。
參考文獻[編輯]
^一张图告诉你使用人数最多的23种语言.2015-06-23[2016-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1).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2005-08-02[2020-06-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4).
^3.03.1張奚若.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國語文.1955年,(第12期).
^王東傑.官话、国语、普通话:中国近代标准语的“正名”与政治.學術月刊.2014,(2):168頁.
^新疆托里县:村村学国语 献歌十九大--新疆频道--人民网.[2020-12-17].
^姚贝娜《随它吧》:电影《冰雪奇缘》国语版主题曲插曲MV--爱奇艺.[2020-1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国语版)-爱奇艺.愛奇藝.[2020-12-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5-08-31[2020-06-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教育部:2020年我國將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輿情頻道--人民網.yuqing.people.com.cn.2016-09-14[2020-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4).
^胡安順.音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ISBN 9787101032970.
^CaoGuangshun.andDandanChen.2009.Yuanbaihuateshuyuyan
xianxiangzaiyanjiu[ReexaminationofthespecialfeaturesinYuanbaihua].LishiYuyanxueYanjiu[HistoricalLinguisticsStudy]2:108-123.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
^周德清《中原音韻》1324年初版
^曹廣順2013《元白話語言性質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元白話語言性質再研究/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鄭惠芳.舌尖上的粵語(PDF).聯合早報.2013-06-02[2015-08-13].(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5-08-13)(中文(新加坡)).
^"普通话"如何诞生.culture.china.com.cn.[2019-06-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周恩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中央政府入口網站.1956-02-05[2020-06-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0). 又摘錄於袁鍾瑞.《话说推普》[话题六]新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國語言文字網.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2008-03-10[2016-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我国仍有30%人口不会说普通话.[2016-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教育部:中国有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2016-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教育部: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2021-06-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6).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2016-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016-03-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7).
^河北省滦平县积极打造普通话文化品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年4月26日[2018年5月2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19日).
^滦平人咋没地方口音.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5日[2018年5月19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8日).
^汪曉東,楊倩,溫素威等.灤平: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J].小康,2016,(32):90-91.
^劉加民,鄧秀軍.一個鄉村劇社的百年傳承[J].共產黨員(河北),2018,(14):63-64.
^滦平方言趣味多管太阳叫“老爷”.網易.2014年8月8日[2018年7月6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6日).
^何青霞,李運昌.普通話體驗區建設的可行性論證——以灤平縣為例[J].記者觀察(中),2018,(1):104-105.
^审音委员会.[2016-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3).
^审音为普通话定标准“腔”.[2016-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普通话审音工作通讯2011年第4期(总第4期).[2016-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
^《现代汉语词典》又有新版.[2016-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黃沛榮.兩岸語文比較.1999-08-04[2016-08-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3).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王守京發行.1968[2016-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蕭旭.“垃圾”考.復旦大學.2010-03-06[2016-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參閲[編輯]
語言主題
漢字文化圈主題
中國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語言學主題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規範漢字
現代標準漢語
現代標準漢語音系
官話
明清官話
南京官話
北京官話
從中古漢語到官話的語音演變
普通話水平測試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普通話的多媒體資源
閱論編現代標準漢語變體官話地區普通話·女國音·四川普通話·馬街普通話·柳州普通話·東北普通話·北京普通話·河北普通話·中華民國國語(台灣標準國語)粵語地區廣式普通話·南寧普通話閩語地區福建普通話(閩南普通話·閩東普通話)·台灣國語(台中腔)·海南普通話客語地區梅州普通話·客家腔國語湘語地區湖南普通話吳語地區上海普通話·江南普通話晉語地區太原普通話·大同普通話·包頭普通話新馬地區新馬華語(新加坡標準華語·馬來西亞華語)·新加坡式華語·居鑾華語其他地區菲律賓標準華語(英語:Mandarin_Chinese_in_the_Philippines)·越南標準華語·日本標準華語·韓國標準華語
閱論編官話 東北官話吉瀋片
蛟寧小片
吉林話
通溪小片
瀋陽話
鐵嶺話
通化話
延吉小片
哈阜片
肇扶小片
哈爾濱話
長錦小片
長春話
烏蘭浩特話
通遼話
黑松片
嫩克小片
大慶話
佳富小片
佳木斯話
站話小片
塔茲語塔茲語 北京官話京承片/幽燕片京師小片
涿州話
北京話
老國音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
中華民國國語
馬來西亞華語
新加坡華語
閱論編現代標準漢語變體官話地區普通話·女國音·四川普通話·馬街普通話·柳州普通話·東北普通話·北京普通話·河北普通話·中華民國國語(台灣標準國語)粵語地區廣式普通話·南寧普通話閩語地區福建普通話(閩南普通話·閩東普通話)·台灣國語(台中腔)·海南普通話客語地區梅州普通話·客家腔國語湘語地區湖南普通話吳語地區上海普通話·江南普通話晉語地區太原普通話·大同普通話·包頭普通話新馬地區新馬華語(新加坡標準華語·馬來西亞華語)·新加坡式華語·居鑾華語其他地區菲律賓標準華語(英語:Mandarin_Chinese_in_the_Philippines)·越南標準華語·日本標準華語·韓國標準華語
懷承小片
武清話
承德話
朝峰片/錦興片
錦州話
興城話
赤峰話
朝陽話
錫林浩特話
冀魯官話保唐片淶阜小片
淶源話
阜平話
廣靈話
定霸小片
保定話
霸州話
靜海話
高陽話
薊遵小片
薊縣話
遵化話
平谷話
唐山話
灤昌小片
灤縣話
昌黎話
撫龍小片
撫寧話
盧龍話
秦皇島話
石濟片趙深小片
趙縣話
深州話
石家莊話
邢衡小片
邢臺話
衡水話
聊泰小片
聊城話
泰安話
濟南話
萊蕪話
肥城話
平陰話
滄惠片黃樂小片
黃驊話
樂陵話
滄州話
無棣話
博興話
霑化話
慶雲話
寧津話
商河話
臨邑話
平原話
陽壽小片
陽信話
壽光話
惠民話
濱州話
墾利話
東營話
濟陽話
博興話
淄博話
廣饒話
昌樂話
濰坊話
章利片
章丘話
利津話
膠遼官話登連片煙威小片
煙台話
威海話
牟平話
榮成話
長海話
虎林話
蓬龍小片
蓬萊話
龍口話
長島話
大岫小片
大連話
青萊片青島小片
青島話
平度話
諸城話
撫遠話
萊昌小片
萊州話
昌邑話
沂水話
莒照小片
莒南話
日照話
青朐小片
青州話
臨朐話
營通片蓋桓小片
營口話
丹東話
桓仁話
寬甸話
通白小片
通化話
白山話
長集小片
長白話
集安話
中原官話關東鄭開片
鄭州話
開封話
原陽話
洛嵩片
洛陽話
嵩縣話
南魯片
南陽話
魯山話
漯項片
漯河話
項城話
駐馬店話
上蔡話
汝南話
商阜片商亳小片
商丘話
亳州話
阜沈小片
阜陽話
沈丘話
宿蒙小片
宿州話
信蚌片淮霍小片
信陽話
潁上話
淮南話
霍邱話
蚌懷小片
蚌埠話
懷遠話
五鳳小片
五河話
鳳陽話
兗菏片舊蔡魯片
兗州話
濟寧話
寧陽話
東平話
汶上話
曲阜話
金鄉話
單縣話
舊鄭曹片
菏澤話
郯城話
平邑話
舊洛徐片
東明話
徐淮片舊洛徐片
徐州話
淮南話
舊蔡魯片
沛縣話
關隴汾河片北/平陽小片
臨汾話
吉縣話
洪洞話
霍州話
翼城話
浮山話
稷山話
中/絳州小片
新絳話
萬榮話
聞喜話
襄汾話
曲沃話
垣曲話
夏縣話
南/解州小片
運城話
臨猗話
永濟話
芮城話
平陸話
河津話
郃陽話
韓城話
關中片(東府話)
西安話
咸陽話
渭南話
銅川話
寧縣話
秦隴片(西府話)
西寧話
敦煌話
寶雞話
靖遠話
隴中片
天水話
河州片
河州話
甘溝話
南疆片
焉耆話
霍城話
鄯善話
吐魯番話
蘭銀官話金城片
蘭州話
永登話
銀吳片
銀川話
中衛話
靈武話
烏海話
巴彥浩特話
河西片
古浪話
張掖話
山丹話
瓜州話
酒泉話
額濟納話
北疆片
烏魯木齊話
吉木薩爾話
西南官話(上江官話)閱論編四川話分區川黔片成渝小片成都話 –重慶話 –酆都話 –綿陽話 –南充話 –廣元話 –達州話 –巴中話 –萬州話 –涪陵話 –遂寧話 –資陽話 –廣安話 –大方話 –台灣四川話閱論編西蜀方言西蜀片(灌赤片)岷赤小片綦江話 –桐梓話 –遵義話 –思南話 –崇州話 –都江堰話 –眉山話 –樂山話(城區口音片區 –蘇楊口音片區) –峨嵋話 –宜賓話 –瀘州話 –江津話 –仁懷話 –西充話 –搖鈴話 –金仙話 –南充西路話 –蒼溪話 –大邑話 –夾江話 –洪雅話 –犍為話 –赤水話 –綏江話雅甘小片雅安話 –漢源話 –天全話 –石棉話 –名山話 –寶興話江貢小片仁壽話–榮縣話–自貢話–內江話其他攔江話歷史蜀語 ·巴蜀圖語書寫四川話文學 ·四川方言字 ·四川話拼音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 ·華西第一年學生用中文教材相關語言土廣東話 ·老湖廣話 ·四川普通話參見:西南官話-巴蜀-巴蜀人
川黔片(成渝片)黔中小片
舊昆貴片:貴陽話
安順話
陝南小片
漢中話
鎮巴話
西康片康藏小片
受藏語與羌語影響:康定話
涼山小片
受彝語影響:西昌話
喜德話
攀枝花話
雲南片滇中小片
昆明話
楚雄話
彌勒話
尋甸話
陸良話
霑益話
嵩明話
曲靖話
瀘西話
丘北話
宜良話
澄江話
玉溪話
晉寧話
石林話
富民話
峨山話
牟定話
元謀話
元江話
滇西小片
石屏話
建水話
箇舊話
屏邊話
蒙自話
開遠話
河口話
元陽話
文山話
麗江話
洱源話
賓川話
蘭坪話
滇南小片
保山話
臨滄話
果敢話
雙江話
耿馬話
大理話
永德話
昌寧話
永平話
未分類
台灣雲南話
湖廣片鄂北小片
襄陽話
鄂中小片
武漢話
沙市話
宜昌話
鄂西小片
鄖西話
湘西小片
沅陵話
吉首話
湘北小片
常德話
懷玉小片
舊岑江片:懷化話
玉屏話
黔東小片
舊岑江片:鎮遠話
黎靖小片
舊岑江片:黎平話
桂柳片湘南小片
郴州話
江永官話
零陵官話
東安官話
桂北小片
桂林話
柳州話
荔浦話
象州話
武鳴官話
柳州話拼音
黔南小片
都勻話
丹寨話
閱論編江淮官話(淮語)方言區洪巢片揚淮方言(淮東話)揚州小片揚州話(揚州話拉丁化字母表)·天長話潤州小片鎮江話建鹽小片鹽城話濱阜小片濱海話·阜寧話海州小片海州話·連雲港話淮安小片淮安話寧廬方言(淮西話)南京小片南京話(南京話拉丁化方案)·馬鞍山話·當塗話·滁州話·明光話·全椒話·來安話·盱眙話合肥小片合肥話·泗陽話·六安話·霍山話·舒城話蕪湖小片蕪湖話·宣城話·郎溪話·廣德話·池州話·銅陵話·南陵話巢湖小片巢湖話·無為話·廬江話·和縣話·含山話安慶小片安慶話·桐城話樅東小片樅陽話通泰片南通小片南通話如皋小片如皋話·如東話·泰興話·高崗話·揚中話泰州小片泰州話·姜堰話·海安話·東台話·大豐話黃孝片黃岡小片黃岡話·九江話·蘄春話孝感小片孝感話·安陸話·應城話·雲夢話·紅安話·新洲話·大悟話黃梅小片黃梅話·鄂州話·黃石話方言島竹山話·竹溪話參見:江蘇方言·安徽方言·湖北方言·江西方言·浙江方言 方言島南 系
天津話
贛榆話
爵溪話
祁門軍話
南平官話
贛州話
信豐話
寧國話
磨盤話
武鳴話
邕州官話
賓陽官話
屯堡話
欽州正話
舊時正話
海南軍話
崖城軍話
東方軍話
水流軍話
廣東軍話
北 系
青州北城話
長樂旗下話
主要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2012)及錢曾怡《漢語官話方言研究》。
另根據張世方《北京官話語音研究》,保唐片劃歸北京官話。
官話方言島主要參考綜述性質的黃曉東《漢語軍話概述》、林芝雅《浙贛閩交界官話方言語音比較研究》及其他具體各點調查。
參見:晉語•東北話•北京話•河北話•山西話•陝西話•山東話•河南話•江蘇話•安徽話•四川話•湖北話•湖南話•廣西話•貴州話•雲南話•甘肅話•新疆話•軍家話•東干語•現代標準漢語變體
閱論編漢語 漢語分支漢語分支官話通用語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國語
新馬華語)
老國音
官話分區
北京官話
東北官話
冀魯官話
膠遼官話
中原官話
蘭銀官話
西南官話(桂柳官話、岷赤話、貴州話、雲南話)
江淮官話
其他
天津話
贛榆話
漢中話
南通話
軍家話
海南軍話
廣東軍話
新疆官話
新加坡華語
晉語
并州片
呂梁片
上黨片
五臺片
邯新片
大包片
張呼片
志延片
粵客贛粵語
粵語方言
粵海粵語
香港粵語
蜑家話
莞寶粵語
邕潯粵語
勾漏粵語
羅廣粵語
桂南平話
四邑粵語
高陽粵語
欽廉粵語
吳化粵語
儋州話
越南白話
客家話
客語方言
梅縣話
惠陽話
畲話
四川客家語
香港客家話
臺灣客家語
贛語
贛語方言
昌都片
宜瀏片
吉茶片
撫廣片
鷹弋片
大通片
懷嶽片
耒資片
洞綏片
其他
邁話
富馬話
東江本地話
湘語
長益片
婁邵片
衡州片
辰漵片
永全片
吳語
吳語方言
太湖片
台州片
金衢片
上麗片
甌江片(甌語)
宣州片
閩語沿山閩語邵將語
邵武話
將樂話
閩北語
西溪片
東溪片
閩中語
三明話
永安話
沙縣話
沿海閩語閩東語
侯官片
福寧片
蠻講
燕話
興化語
莆田話
仙遊話
烏坵話
澳腰話
閩南語
泉漳片
臺灣話
新加坡福建話
浙南片
大田片
中山片
潮汕片
瓊雷語
雷州話
海南話
其他
徽語
平話土話
湘南土話
粵北土話
桂北平話
瓦鄉話
孔夫話
書寫系統書寫類型語素文字字形
漢字
繁體字
正體字
簡化字
方言字
二簡字
文體文言文
古文
文白相夾
三及第
白話文
官話白話文(京白)
中州韻白話文(韻白)
吳語白話文(蘇白)
粵語白話文(廣白)
臺語白話文(閩白)
客家話白話文(客白)
表音文字字母
拉丁字母
西里爾字母
阿拉伯字母
文體
教會羅馬字
東干文
小兒經
半音節文字
盲文/點字
三推成字法
中國切音新字
臺灣語假名
臺語諺文
其他
女書
漢羅台文
語言研究漢語歷史
原始漢藏語
原始漢語
古代漢語
上古
中古
近代
明清官話
老國音
現代標準漢語
華語
漢語音韻學
先秦
漢代
魏晉
隋唐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初
明清
現代
語言研究
文字
詞彙
語法
訓詁
方言
管理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語言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
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
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
漢語分支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普通话&oldid=69266295」
分類:ISO639-2代碼的語言ISO639-1代碼的語言現代標準漢語變體中國語言20世紀建立語言政策隱藏分類:語言使用人數沒有註明日期的條目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自2021年11月有疑似原創研究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БеларускаяMìng-dĕ̤ng-ngṳ̄EnglishFrançais贛語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日本語한국어LinguaFrancaNovaMinangkabauPiemontèis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Українська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普通話與方言的區別是什麼 - 優幫助
普通話與方言的區別是什麼,普通話與方言的區別,1樓這麼龍厄爾尼諾一概念不同1 普通話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 ...
- 2中文單字:啥| 普通話網
普通話網中文單字字典:啥。提供查詢中文單字普通話拼音及發聲功能,收錄一萬三千多個中文字及使用例字。所有記錄均有簡體字、部首及筆劃等資料。
- 3普通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通話,為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繼承了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與漢族中的北方官話最為類似,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及 ...
- 4網上普通話字典
普通話網網上普通話字典,提供普通話全文翻譯、單字字典、廣普對照、拼音字典、普通話用語及常用詞語字典。
- 5口語中“潤”和“閏”讀作“yun”,為啥普通話中讀“run”? - 小熊問答
不是什麼口不口語的問題,“潤閏人日”等字都是傳統上說的“日母字”,在普通話體系裡面,“日母”的發音就是r,如果你那裡“潤閏”讀yun,那麼“人”可能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