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會大師- 於滑臺大雲寺設無遮大會論南宗禪為正統 - 千佛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神會大師- 於滑臺大雲寺設無遮大會論南宗禪為正統 ... 神會(西元668~758,一說760年),是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荷澤宗的創立者,建立南宗的一位重要人物。

... 神會(西元668~ ... 認識千佛山 法脈源流 精神.理念.教育.目標 千佛山大事紀 千佛山本山建築特色 千佛山本山環境與設備 白雲老禪師 認識老禪師 老禪師著作 老禪師墨寶 老禪師行誼 禪跡九十 千佛山家族 千佛山系道場 千佛山志業體 文化出版 千佛山白雲出版社 千佛山雜誌 佛弟子會訊 教育機構 千佛山女子佛學院 天岳山男眾佛學院 千佛山古梵密中心 佛法介紹 基礎佛法 般若系列 經典系列 禪修系列 雲心禪話 活動與新訊 最新消息 焦點報導 電視弘法節目時段表 活動花絮 法筵 行事曆 線上影音 綜合系列 老禪師講座 經典系列 禪的系列 教授師講座 聯絡我們 首頁文化出版千佛山雜誌 千佛山雜誌 神會大師-於滑臺大雲寺設無遮大會論南宗禪為正統 神會(西元668~758,一說760年),是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荷澤宗的創立者,建立南宗的一位重要人物。

文:編輯部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63期2011年11-12月合刊 神會(西元668~758,一說760年),是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荷澤宗的創立者,建立南宗的一位重要人物。

師幼時聰穎異常,最初學習五經,頗曉經中深奧義理。

後又研習老莊之學,深入其幽微。

閱讀《後漢書》,才知有佛法,乃傾心於學佛,而無仕進之意。

後辭別雙親依顥元出家,研習經典,博學群論,持守戒律,然不喜講說。

三十多歲,師在荊州玉泉寺從神秀學禪。

久視元年(700),神秀因則天武后召請入宮說法,便勸弟子們去廣東韶州依惠能學禪。

師在曹溪學習,甚受惠能器重。

為了增加歷練,曾到江西青原行思處參學,繼至西京受戒。

景龍年中(707~709),又回到曹溪,惠能知其禪法已純熟,遂授與印記。

開元八年(720),師被派至南陽龍興寺住持,南陽太守王弼和詩人王維等都曾向師問法。

此時,師看到北宗禪在北方很興盛,於是提出南宗頓教優於北宗漸教的說法,並說明達摩禪的真髓存在南宗的頓教,認為北宗的「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惠能才是達摩以來的禪宗正統。

開元十二年(724),師在河南滑台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和著名學者崇遠大開辯論,建立南宗宗旨,並批評當時最有聲譽的神秀弟子普寂。

普寂以神秀為達摩的正統,自己則是繼承神秀之人。

據《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二〈大照(普寂)禪師碑〉謂普寂臨終誨門人說:「吾受託先師,傳茲密印。

遠自達摩菩薩導於可、可進於燦、燦鍾於信、信傳於忍、忍授於大通(神秀)、大通貽於吾,今七葉矣。

」時神秀門下的聲勢龐大,無人敢懷疑其法統。

但神會認為其法統是僞造的,謂弘忍不曾傳法給神秀。

依《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達摩)傳一領袈裟以為法信授與慧可,慧可傳僧燦,僧燦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惠能,六代相承連綿不絕。

」《神會語錄》第三殘卷也說:「秀禪師在日,指第六代傳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稱為第六代。

今普寂禪師自稱第七代,妄豎和尚(神秀)為第六代,所以不許。

」當時大雲寺崇遠質問神會:普寂禪師是全國知名人物,你如此非難他,不怕生命的危險嗎?神會答:為了辨別是非、決定宗旨,為了弘揚大乘建立正法,那能顧惜生命?神會的堅強態度和言論驚動了與會人士,從此南、北二宗的界線更加分明了。

天寶四年(745),神會以七十八歲的高齡入住東都荷澤寺,時普寂已去世,由於師的弘傳,使曹溪的頓悟法門流傳於洛陽以至天下。

時有御史盧奕信仰北宗禪,於天寶十二年(753),誣奏神會聚徒企圖不利朝廷。

唐玄宗即召師入京,因師據理直言,遂貶往江西弋陽郡,不久移湖北武當郡,翌年(754)春,又移襄州,七月又移荊州開元寺。

師雖過著貶逐的生活,兩年間轉徙四處,然其聲望並未下降。

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作亂,攻陷洛陽,將逼長安,玄宗倉皇逃至四川。

副元帥郭子儀帶兵征討,但軍餉短缺,乃採用僕射斐冕的建議,令全國郡府各置戒壇度僧,以度牒所收金錢充作軍餉。

當時神會在荊州鄉下,盧奕亦為賊所殺,所以大家建議請師來主持度僧工作。

至德元年(756),師八十九歲,時洛陽寺院都毀於兵火,乃臨時建一寺,只用一些草編之物作屋頂,室中築一壇場,所有度僧的收入全部支援軍費,對於代宗、郭子儀收復兩京起了相當的作用。

肅宗時召師入內道場供養,並為之造禪宇於荷澤寺中,時人稱其所弘揚的禪法為荷澤宗。

上元元年(760),師寂於洛陽荷澤寺,享年九十三歲。

師的法脈大約傳了一百五十年,到唐末就斷了。

五代以後,只有青原行思與南嶽懷讓兩支法脈平分禪宗勢力而繁衍,而當年曾大力為南宗爭取正統的神會法系就寂然無聞了。

雲老禪師所著《禪的告白》〈洛京荷澤神會大師的話〉謂:師曾對門下弟子,做過這樣的開示:修學佛法的行者,必須通達自己的本源,也就是佛陀所說的佛性──覺悟的本能。

即使是三賢四果的境界,亦不過修養自我,調適自我,緣覺與羅漢,亦未曾斷除微細的業惑;等覺與妙覺,纔算是通達本源,明妙無礙。

因此,可以肯定:「覺悟是有層次的,教化是有快慢的。

」首先說漸修:「經歷幾大阿僧祇劫,仍然像是處身輪迴之中。

」其次是頓悟:「快速的反應,不需歷經無數的分別時節,即期進入覺悟之道。

」因此,不論是漸修或頓悟,可以分辨:「宿有道種,盡在心中。

」不然,如何肯定:「正邪由己,非智所知。

」師告誡門人說:「修學禪法,無外馳求;最上乘法,應當無作!」             回列表頁 瀏覽本期所有文章 瀏覽編輯部所有文章 瀏覽高僧傳略記所有文章 關於千佛山 行事曆 聯絡我們 版權聲明 隱私權保護聲明 [email protected] +886-6-595-8106 @千佛山全球資訊網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