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狩获麟”,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_麒麟 - 手机搜狐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诗经》中,也有对麒麟的歌颂和褒扬:“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近年来被学者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的《孔子家语》对“西狩获麟”的记载更为 ...
“西狩获麟”,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
2019-06-1112:00
来源:中国历史评论
原标题:“西狩获麟”,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
《左传·哀公十四年》载:“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仲尼观末年,麒麟现身巨野泽。
《春秋·哀公十四年》载:“十有四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这两段史料说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前两年,一代学问大师孔子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当时一般人已经难以见到的“麒麟”。
这在当时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由于麒麟在先秦时期就是“四灵”之一,是华夏民族特有的带有神性的动物,加上后世文人的渲染,“西狩获麟”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汉碑上的麒麟
有人认为,孔子因为麒麟在乱世出现,悲叹自己生不逢时,把正在写作的《春秋》打住,《春秋》记事到此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孔子是因为见到麒麟,深恐自己的事业后继无人,才动手写作《春秋》。
《公羊传》说:“春,西狩获麟。
何以书?记异也。
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
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
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
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
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
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史记·孔子世家》则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
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
仲尼视之,曰:‘麟也。
’取之。
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
不论是因麒麟出现写《春秋》还是因麒麟出现不再写《春秋》,麒麟的出现不同凡响是确定无疑的。
《公羊传》还只是说麒麟“非中国之兽也”,而到了后世,多数学者认为麒麟只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麒麟在古代确实存在,至于是哪一种动物,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麒麟是獐,所以古书上说麒麟是“麇身”,有的学者认为麒麟就是现实中的牛,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印度犀牛。
那么,麒麟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过?如果麒麟是真实存在过的动物,“西狩获麟”时,孔子究竟看到了什么?
展开全文
汉画像石中的麒麟
笔者认为,说麒麟“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在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和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
殷墟发现的可识别的甲骨卜辞中,多次出现麒麟,如“又(侑)白麐于大乙”(《甲骨文合集》36481正),“庚戌卜贞,王□……于麐、驳、馼”(《甲骨文合集》36836)……其中“又(侑)白麐于大乙”出自甲骨卜辞中一片非常著名的“小臣墙刻辞”:“小臣墙比伐,禽(擒)危、美……人廿人四……又(侑)白麐于大乙”(《甲骨文合集》36481正)。
这是一次战争俘获与赏赐的记录,是出土文献中最早而且是目前仅见的关于“白麟”的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用“白麟”祭祀大乙即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鬼神信仰十分盛行的商代,显示出人们对“白麟”的高度重视。
这两片卜辞都是帝乙、帝辛时代(公元前1101—公元前1046年)的,证明在商朝后期,麒麟的地位已经很高,但并不难见到。
殷墟甲骨文是商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臣民对鬼神信仰十分虔诚,“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人们不大可能欺骗鬼神;商朝灭亡后,甲骨文被深埋地下三千年,不大可能存在后人造假的问题,还是很可信的。
《诗经》中,也有对麒麟的歌颂和褒扬:“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说明麒麟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之高,同时也反映出麒麟的真实存在。
甲骨文中即有“麒麟”的文字记载
其二,《春秋》和《孔子家语》中关于“西狩获麟”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孔子非常严谨,《论语》说他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
他对于《春秋》的写作高度重视。
在写作《春秋》时,“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因此,《春秋》记载的内容,应该是可信的。
《春秋·哀公十四年》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由此可知,孔子当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一般人已经难以见到的“麒麟”。
近年来被学者称为“孔子研究第一书”的《孔子家语》对“西狩获麟”的记载更为详细:“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鉏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
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
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
叔孙闻之,然后取之。
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
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哉。
’”
其三,从古文献看,麒麟在商代之前的中原时常出现,西汉至北宋时也有麒麟的活动,如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往雍郊祀而获一角兽麒麟;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麒麟出现;汉章帝元和二年至章和元年(公元85—87年)“麒麟五十一见郡国”;汉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麒麟见阳翟”,同年八月“颍川上言麒麟一、白虎二见阳翟”,延光四年(公元125年)正月东郡上言“麒麟一见濮阳”;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麒麟十见郡国”……
由此看来,麒麟怎么能只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现实中并不存在呢?!
【清】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麟趾贻休》中的麒麟形象,此图人物选自《国风.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
那么,麒麟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真实的“麒麟”或者说“西狩获麟”时孔子见到的“麒麟”,不是獐,不是牛,也不可能是印度犀牛,麒麟就是麒麟,它是一种与麋鹿相似的鹿科动物,只不过到了后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而消失了。
麒麟的模样也不像后世描述的那样: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
我们从现存的汉碑上还能看到汉代人心目中的麒麟形象,如东汉山阳太守碑上的麒麟就像一头鹿。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则说:“麟,麐,麕身,牛尾,一角。
”也就是说,孔子见到的麒麟,是一头长得很像麋鹿的动物。
明朝时期的人曾把长颈鹿误认为是麒麟,足以说明麒麟是一种与麋鹿相似的鹿科动物。
曾随郑和在1413年、1421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涯胜览》中提到了“阿丹国麒麟”:“阿丹国麒麟,前足高九尺余,后足六尺余,项长,头昂,至一丈六尺,傍耳生二短肉角,牛尾,鹿身,食粟豆饼饵。
”阿丹国就是亚丁国,在今天的亚丁湾一带。
马欢所说的“阿丹国麒麟”,其实就是长颈鹿。
【明】《瑞应麒麟图》,永乐十三年十一月,榜葛剌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体长约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公斤左右,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公斤,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
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
善游泳,喜群居,因面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而俗称“四不像”。
由于它有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
麋鹿在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东部,日本也有,东海、黄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发现麋鹿的化石。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汉朝末年麋鹿在中原就近乎绝种,只有少量存在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
大约在150多年前野生麋鹿就消失了。
麋鹿
比麒麟、麋鹿幸运一些的是扬子鳄。
扬子鳄是短吻鳄的一种,古称鼍或鼍龙。
它生活在地球上已六千万年,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
扬子鳄性格凶猛,寿命可达一两百年,体长可达两米。
背面覆有六列坚硬角质鳞板,这就是传说的龙身上的鳞甲。
背部多为暗褐色,即青色,故多称青龙或苍龙;腹面为灰色,有黄灰色横条;尾巴有灰黑相间的环纹。
现今扬子鳄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有限地段中,但在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在北纬36度附近却有鳄的存在。
山东兖州王因遗址发现了至少分属于20个个体的扬子鳄残骨,与其他水生动物如鱼、龟、鳖、蚌等的遗骸混杂在灰坑中。
这些鳄大的有1.5米以上,小的不到1米。
骨板深黑,被火烧过。
显然,灰坑中的残骸都是六千多年前的王因人熟食了这些水产品后弃置而成。
烧黑的骨板是他们烧吃鳄肉的铁证。
泰安、泗水、兖州、滕县各地发现的商代及以前的鳄皮制品也应该是就地取材、当地制作的。
扬子鳄
笔者认为,麋鹿、扬子鳄的命运可以看做麒麟命运的一个旁证。
由于商代之前鲁西南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又有大野泽、菏泽、雷夏泽及黄河、济水等广阔的水域,这里自然成了麒麟、麋鹿、扬子鳄等动物生长繁殖的乐园。
西周之后,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加上该地区的气候变得干旱,水域大面积减少,麒麟、野生麋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原载于《中国历史评论》第八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中国历史评论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延伸文章資訊
- 1麒麟到底存不存在,孔子為什麼見麒麟而痛哭? - 德若資訊
麒麟到底存不存在,孔子為什麼見麒麟而痛哭? 若干年前,我尚為一垂髫小兒,有人從野地的草葉上撿到一個奇怪的小昆蟲拿來給我奶奶辨認。
- 2孔子與麒麟的傳說 - 每日頭條
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麟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
- 3「麒麟一出,聖王必現」:為何孔子得知獲麟後卻哀嘆不已?
「麒麟一出,聖王必現」:為何孔子得知獲麟. 可流傳至今的《春秋》記載卻並未結束,而是到魯哀公十六年截止。這也很正常,因為孔夫子是在此年去世。
- 4孔子與麒麟的傳說- - - 民俗與傳說- - 看中國網- (移動版)
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繫在麟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繫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麒麟吐玉書三卷,孔子 ...
- 5麒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麒麟,亦作勾陳、騏驎,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建馬的後代,其祖先為應龍。 ... 常與龍馬混淆。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公獸為麒,母獸為麟,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