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正紀念堂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國家紀念建築(英语:National monument),係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而興建,為眾多 ... 中正紀念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位於臺灣臺北市的建築。

關於其他同名的建築或地標,請見「中正紀念堂(消歧義)」。

中正紀念堂詞源蔣中正概要類型紀念堂國家 中華民國地點 中華民國臺北市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坐標25°02′08″N121°31′11″E/25.03556°N121.51972°E/25.03556;121.51972座標:25°02′08″N121°31′11″E/25.03556°N121.51972°E/25.03556;121.51972起造日1976年10月31日竣工日1980年3月31日開放日1980年4月5日擁有者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高度高度主建築:76公尺材料大理岩設計與建造建築師楊卓成其他資訊停車位地下停車場網站https://www.cksmh.gov.tw/地圖 中正紀念堂是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國家紀念建築(英語:Nationalmonument),係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而興建,為眾多紀念蔣中正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自落成以來即成為臺北重要地標與觀光景點之一。

管理機關為中華民國文化部轄下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園區廣場名為「自由廣場」,廣場南北側另建有國家戲劇院以及國家音樂廳,合稱「國家兩廳院」,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管理。

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常舉辦展覽;邦交國元首訪臺歡迎儀式(軍禮)也在此舉行。

園區主體建築及牌坊等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被登錄為國定古蹟[1] ;園區及園區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被登錄為文化景觀[2]。

目次 1歷史 2管理處組織 3建築與景觀 3.1紀念堂陳列與展覽 3.2牌樓 3.3園區及廣場 4文化資產 4.1國定古蹟 4.2文化景觀 5政治意義 6其他 7參見 8參考資料 9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中正紀念堂正面及國家兩廳院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為1905年(明治38年)啟用的台灣日治時期台灣軍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昭和19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

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兩者廢除。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建物拆卸,此地曾成為陸軍總司令部、聯勤總司令部與憲兵司令部所在地。

林森南路原從中穿越,中正紀念堂興建時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1與1972年聯勤與陸總分別遷到臺北市南港區與桃園縣龍潭鄉(今桃園市龍潭區),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計劃於此設置現代化商業經貿中心,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新台幣150億元,以雙塔為軸心,興建5棟18至50層樓不等的辦公大樓、3座24至30層樓高的國際觀光旅館及公寓、4棟百貨商場以及國際會議廳、世界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和遊樂設施等,大樓間以履帶運送之輸送系統連結[3][4]。

為包含商務、會展、藝文、娛樂、休閒等各種機能之「營邊段計畫」副都心。

然而1975年總統蔣中正去世,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主持之行政院會議於同年7月決議在上述用地建造中正紀念堂,原訂的商業經貿計畫胎死腹中[5][6]。

大部分功能則轉移至興雅地區原作住宅及區域副都心規劃的「信義社區」,即後來的信義計畫區[7][8]。

時任總統兼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於1975年4月5日因心臟病逝世後,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當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行政院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

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許多元素。

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動土,1977年11月施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行政院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籌備處」。

1980年4月4日上午十時,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與蔣中正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舉行,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

典禮肅穆隆重,情況為國人所「共贊」[9]。

隔日對外開放。

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1990年3月發生野百合學運,學生集結於中正紀念堂前廣場(今自由廣場)靜坐,並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

2007年3月2日,陳水扁政府時期的教育部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以及教育部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而引發爭議;隨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市定)古蹟。

5月10日,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

5月19日,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

6月7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新組織法未生效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

2007年11月9日文建會則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10],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8年8月21日,馬英九政府時期行政院會議中,直接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恢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原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館」名稱變更為「中正紀念堂」。

2009年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11][12]。

2009年7月,行政院核定中正紀念堂將連同國父紀念館等國立文教機構改由文建會管理。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後,改隸屬文化部。

2021年9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預計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13] 管理處組織[編輯]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NationalChiangKai-shekMemorialHall(英語)中華民國政府機構基礎資訊機關類型中央三級行政機關所屬部門文化部員額151人年度預算額新臺幣0.33億元(104年度)授權法源文化部組織法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主要官員處長林進盛副處長許麗慧任命者文化部部長任期無任期保障組織編制內部單位6組、2室成立沿革成立日期1980年7月1日聯絡資訊電話+88622343-1100網站www.cksmh.gov.tw 處長 副處長 單位 綜合規劃組 文化資源組 研究典藏組 展覽企劃組 推廣教育組 工務機電組 人事室 主計室 研究員 [14] 建築與景觀[編輯] 中正紀念堂園區全區面積達250,000平方公尺,除了高76公尺的主建築外,還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合稱「兩廳院」),以及主建築前的瞻仰大道、兩廳院藝文廣場(亦稱自由廣場)、園區環外迴廊、中式庭園(光華池及雲漢池)等。

中正紀念堂設計時,即隱含豐富的象徵語彙。

外表同位於故都南京紫金山的國父陵寢一樣是以藍、白2色為主,象徵中華民國國徽中的「青天白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象徵蔣中正的「中正」,坐東面西,遙望中國大陸。

仿效北京天壇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而隱藏其中的人形象徵天人合一。

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代表蔣中正享壽89歲。

臺階中間為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丹陛,在中國傳統建築上,只用於宮殿或廟堂。

播放媒體中正紀念堂的海軍儀隊交接儀式影片(部份) 正堂上層青銅大門高16公尺,重達75噸,其上天花板則有大型藻井設計,其中為青天白日十二道光芒的國徽。

蔣中正銅像位於正堂後方,高達6.3公尺,重21.25噸,面露微笑坐姿,穿著傳統長袍。

銅像基座刻有「先總統 蔣公遺囑」全文,銅像後方牆壁則懸掛有「倫理、民主、科學」字樣,以及「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等蔣中正生前語錄。

由中華民國三軍儀隊常態進駐,而每整點的交接,亦為重要景點。

中正紀念堂內的蔣中正銅像,為陳一帆作品 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的2004年台北燈節一景 中正紀念堂的藻井,以中華民國國徽為設計 銅像頭頂天花板以金色陪襯中華民國國徽,表現宏偉空間 館內蔣中正專用轎車 蔣中正總統辦公室展廳內的蠟像 中正紀念堂內的陸軍儀隊交接儀式 御路上的巨型國徽雕刻 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立牌及海報 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期間被野百合圖樣帆布覆蓋的御路 改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後,蔣中正銅像旁的裝置藝術 昔日「大中至正」牌樓;後方為中正紀念堂 由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望向中正紀念堂 自由廣場前的二二八紀念活動 泰雅族原住民族林慶台與萊萊在自由廣場主持《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會 眺望自由廣場 中正紀念堂與兩廳院鳥瞰圖 大忠門 圍牆角亭 紀念堂陳列與展覽[編輯] 正堂下層陳列了蔣中正的衣冠、文獻、照片、座車等。

內部廣大的藝廊與展演空間,也常外借舉辦展覽,或招待外賓[15]。

其他堂內具有的設施如下:[16] 文物展視室:陳列了蔣中正的生活物品、文獻、照片等。

中央通廊:陳列中正紀念堂全區模型與堂內模型。

中正演藝廳:可供學者專家作專題演講。

中正藝廊、介石廳、瑞元廳、美齡藝廊、采玉藝廊:可供藝術家或藝文團體舉辦藝術作品展覽。

圖書室:專以蒐集蔣中正總統文獻和近代史等資料為主。

蔣公紀念室:依當時蔣中正在總統府之辦公室還原陳列。

另外,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之前,正堂上層(二樓大廳)的大型銅門就以「整修」的名義對外關閉,參觀民眾只能由一樓樓梯前往。

經過五個多月的「整修」後,二樓大廳於2008年1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並由陳水扁總統親自主持開館典禮[17]。

並以「空間解嚴」的概念,使用大量的裝置藝術(如風箏、新聞照片等)佈滿整個大廳,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名單也陳列於大廳兩側,以和蔣中正銅像代表的「威權統治」相對,後來移除部份展品[18],目前二樓大廳已經恢復更名民主紀念館之前的樣貌。

牌樓[編輯] 中正紀念堂牌樓,面對中山南路及國家圖書館,高30公尺,是台北市區內最大的牌樓。

牌樓之上的牌匾題字原為「大中至正」,故此牌樓也被稱為「大中至正門」;2007年12月8日之後,被更換為「自由廣場」四字。

牌匾更換期間,曾引發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對峙與衝突[19]。

該牌坊規制是「五門六柱十一間」規格,與古代皇陵前「神路」建築的牌樓相同,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最高等級,氣勢磅礡。

每逢國家慶典,牌樓前都會擺設數十幅大型中華民國國旗。

昔日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為歐陽詢體,由秦孝儀指定,出處是蔣最崇拜的思想家王陽明講學語錄《傳習錄》:「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說明出處,廿餘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甚至謠傳為蔣中正親筆墨跡。

直至2007年牌樓存廢爭議時,書法家楊家麟出面表示原字係由棍棒、鐵絲縛以麻繩沾紅土水而寫成。

而當時招募書法家時即規定需以歐陽體書寫、不得落款,且需配合八卦占卜出時辰,當場揮毫。

「大忠門」、「大孝門」等亦出其手。

[20]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情況下,「大中至正」四字一一卸除。

[21]12月8日,改由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以由左往右的新式書寫取代,字體並非現代書法家所寫,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而成[22]。

台灣民主紀念館在2008年8月21日被撤除後,教育部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復名「中正紀念堂」並將舊匾額掛回[23],但牌樓的「自由廣場」牌匾保留至今。

園區及廣場[編輯] 中正紀念堂園區(亦稱「中正紀念公園」)整體園區全由楊卓成的和睦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規劃。

包含位於中央兩廳院藝文廣場兩側的國家戲劇院及國家音樂廳,園區升旗台以西之管理單位為國家兩廳院(「自由廣場」牌樓、捷運站出入口除外),為行政法人機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所屬場館,不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管轄。

環繞整個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環外迴廊,每隔4.5公尺就崁一個中國式燈籠窗,共有26種造型,聚集了燈籠窗各種樣貌,別富特色。

內部亦有多處庭園造景,人行步道總長約5公里。

而庭院內雲漢池及光華池,寓意「漢影雲根」及「光復中華」,池內飼養許多錦鯉,也是園區內著名景點。

藝文廣場也是為邦交國元首訪台時舉行歡迎儀式的場地。

文化資產[編輯] 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中正紀念堂主體與台北市區街景位置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建成時間1980年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登錄類別:其他設施-其他公告2007年11月9日 詳細登錄資料 中正紀念堂位置臺北市中正區建成時間1980年 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文化景觀登錄類別:其他場域-文化景觀公告2008年3月17日 詳細登錄資料 國定古蹟[編輯] 市府納入市定「暫定古蹟」 中正紀念堂:2007年3月臺北市政府進行市定古蹟審查程序,中正紀念堂進入暫定古蹟身分,指定範圍包括「中正紀念堂」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迴廊」。

文建會指定為「國定古蹟」 2007年11月9日文建會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指定為國定古蹟(文壹字第0963132772-1號),定著土地範圍建堂基地25萬平方公尺,包括當時園區內的「臺灣民主紀念館(現中正紀念堂)」、「正面牌樓」、「自由廣場」[24]、「迴廊」、都包含在國定古蹟,但「圍牆」被排除在外。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將其指定古蹟範圍中的「臺灣民主紀念館」變更為「中正紀念堂」,但園區古蹟名稱「臺灣民主紀念園區」未變迄今(會授資籌二字第0983110272號)[25][1]。

文化景觀[編輯] 中正紀念堂:2008年3月17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以中正紀念堂建築形式及結構均未見於其他建築物,兩廳院部分建成後即為藝文活動重鎮為由,將園區與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登錄為文化景觀(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121300號),範圍包括國定古蹟臺北府城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口至愛國西路口)、中山南路、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圍合之中正紀念堂全區。

政治意義[編輯] 空拍機拍攝中正紀念堂頂部。

由於距離接近中華民國總統府,又擁有大型廣場,且建築本身隱含許多昔日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自1987年解嚴之後,中正紀念堂便成為許多社會、政治運動的集會地點,其中最著名的應屬發生於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該學運發生時,中正紀念堂被參與的學生和社運人士戲稱為「中正廟」、「蔣廟」等名,後被去蔣化與反威權運動人士廣泛使用[26]。

知名歌手羅大佑著名的粵語歌曲《皇后大道東》,委由李坤城作詞改為台語歌《大家免著驚》,裡頭有段歌詞「忠孝東路西對介壽大路遐,介壽大路公在中正大廟埕,介壽大路口號按怎無開聲,中正大廟埕內大家免著驚」。

正因為其政治因素及意識形態,每逢228紀念日前後時常會有民眾前往抗議,例如:2017年自由廣場聚集了統派及獨派人士,並且爆發零星肢體衝突。

2013年公民1985行動聯盟帶領數千名民眾至中正紀念堂,坐在主體建築兩側樓梯,並在御路拉起「天下為公」三布條,反對黑箱服貿。

因為其意識形態,也有些人希望拆除,例如2016年有獨派人士沿著施工鋼架爬上頂部空間並懸掛「輓聯」,要求拆除中正紀念堂。

另外也有些人對其破壞,特別是對蔣中正銅像: 1990年3月,學運學生塗鴉,野百合學運期間園區多處遭噴漆[27]。

2013年10月22日,不明塗鴉,夜晚御路國徽遭寫上「兩岸反統一」、「暴政必亡」等[28]。

2015年2月27日,王獻極、908台灣國潑漆。

為2015年中正紀念堂銅像汙損事件,大廳銅像首次遭人為破壞。

2016年2月28日,自由台灣黨塗鴉,進入展廳噴上228事件、白色恐怖受害者姓名[29]。

2017年2月28日,自由台灣黨等砸蛋,於廣場焚燒中華民國國旗並蛋洗牌樓[30]。

2018年7月20日,當日為同年2月發生之「慈湖陵寢潑漆案」開庭日,當日大廳及御路發生2018年中正紀念堂銅像汙損事件[31],遭FETN蠻番島嶼社潑漆。

2019年2月27日,台灣國辦公室對銅像丟擲魷魚粥。

2019年10月25日,台灣國辦公室對銅像丟擲油漆。

2019年12月10日,台灣國辦公室對銅像丟擲油漆,但油漆未爆裂,潑漆失敗。

2021年1月22日,台灣國辦公室對銅像丟擲雞蛋。

其他[編輯] 1990年3月12日,台北市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分時,將原有的城中區及古亭區大部份區域合併而成的新區,即由於中正紀念堂位於區內而定名「中正區」。

台北捷運亦設有同名車站。

其出口設計巧妙融入迴廊,大規模的站體及挑高的月台層、站內的金色站名標識、無廣告的月台牆均為捷運系統各站中獨有。

在美國著名真人實境節目驚險大挑戰的第12季裡,中正紀念堂是第10站,也是倒數第2站。

參見[編輯] 國家兩廳院 慈湖陵寢(先總統蔣公陵寢) 中正紀念堂站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參考資料[編輯] ^1.01.1臺灣民主紀念園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30).  ^中正紀念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2).  ^228解謎!信義計畫區的高樓差點蓋在中正紀念堂….聯合新聞網.2019-02-28[2019-05-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計劃闢建中的北市第二商業中心〉.台北畫刊(臺北市政府).1979,(六十七期).  ^基地歷史.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019-05-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廖淑婷.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台北市都市公園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地政研究所.  ^中正紀念堂「差點成為現在的信義區!」 當年商業區設計草圖曝光.ETtoday東森新聞雲.2019-03-12[2019-05-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信義計畫區細部計畫.[2019-05-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5).  ^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台北「國史館」出版,2009年,第84頁。

^公告指定「台灣民主紀念園區」為國定古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年11月9日[2007年12月9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1月13日).  ^歐陽夢萍.行政院撤回中正紀念堂廢止案強調是為依法行政.中央廣播電台.2008年8月21日.  ^陳蓉.民主館換牌匾?教部:公民討論半年內確定.中央社.2008年8月21日.  ^記者陳鈺馥.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規劃出爐擬改「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自由時報.2021-09-08.  ^組織架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1990年至2000年,總共11年間此地一直作臺北燈會(現臺灣燈會)主場地 ^堂內平面圖.[2013-08-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1).  ^yam天空-新聞-專輯-政治要聞專輯-民主開門自由風吹.yam天空.2008年1月1日[2008年1月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月5日).  ^薛荷玉.民主館蔣公像重現廳中花又亂.聯合報.2008年1月2日[2008年1月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日).  ^自由廣場掛上園區明開放.聯合報.2007年12月9日.  ^相隔卅年楊家麟重寫大中至正.聯合報.2007年12月4日[2007年12月4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2月6日).  ^大中至正/下午5點26分~ 27年歷史的大中至正全拆了.東森新聞.2007年12月7日[2007年12月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2月8日).  ^2007年12月8日,六點半新聞報道 ^教部:中正紀念堂牌匾掛回 自由廣場不變.中央通訊社.2009年7月20日[2009年7月30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8月10日).  ^「自由廣場」此四字乃拼湊而來,「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懷仁集王聖教序》,「場」字找不到只好借用王羲之的後代子孫智永的字 ^公告變更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園區」古蹟範圍名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07-17[2019-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林庭瑤.野百合重返中正廟豎起小指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苦勞網.2008-01-07 ^野百合學運-蔡文祥(1961-).數位島嶼.[2018-07-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中文(繁體)).  ^中正紀念堂國徽被「開眼」怪客夜襲寫「24601」諷時局.蘋果日報.2013-10-23[2018-07-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3)(中文(臺灣)).  ^王冠仁.緬懷民主鬥士自由台灣黨中正紀念堂噴漆.自由時報電子報.2016-02-25[2018-07-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許家瑜.蔡丁貴燒國旗妨害公務警強調「依法究辦」.聯合影音.2017-02-28[2018-07-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中文(臺灣)).  ^陳宛茜.蔣公銅像遭潑漆中正紀念堂:封閉清理中.聯合新聞網.2018-07-20[2018-07-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文化部組織法.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100年06月29日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務規程.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100年10月31日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100年06月29日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中正紀念堂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務規程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英文) 中正紀念堂臺北旅遊網 中正紀念堂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灣民主紀念園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正紀念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正紀念堂ChiangKai-shekMemorialHall的Facebook專頁 YouTube上的中正紀念堂頻道 閱論編蔣中正蔣中正家族 蔣宗霸(遠祖) 蔣浚明(遠祖) 蔣斯千(祖父) 蔣肇聰(父親) 王采玉(母親) 蔣介卿(兄長) 蔣瑞青(胞弟) 毛福梅(元配) 姚冶誠(側室) 陳潔如(再娶) 宋美齡(三娶) 蔣經國(長子) 蔣緯國(次子,養子) 蔣方良(長媳) 原籍許昌說 生平事蹟 《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 《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 《陳潔如回憶錄》 《蔣總統秘錄》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考察蘇聯 訪問印度 國寶南遷 中華民國國庫黃金運送台灣行動 搶救學人 耕者有其田 毋忘在莒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逝世 遺囑 榮譽 紀念 評價 著作 《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中國之命運》 《蘇俄在中國》 《蔣介石日記》 思想理念 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 四維八德 大中至正 毋忘在莒 安內攘外 漢賊不兩立 以德報怨 國家、主義及政黨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憲法》 三民主義 反共主義 藍衣社 中華民族復興社 力行社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革命軍 中華民國國軍 中國同盟會 國民黨 中華革命黨 中國國民黨 軍事活動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護法運動 國民革命軍東征 中山艦事件 國民革命軍北伐 第一次國共內戰 蔣桂戰爭 中東路事件 中原大戰 一·二八事變 哈密暴動 蘇聯入侵新疆 康藏邊界糾紛 中國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皖南事變 第二次國共內戰 伊寧事變 金門炮戰 古寧頭戰役 一江山島戰役 大陳島撤退 海南島戰役 登步島戰役 東引海戰 烏坵海戰 舟山戰役 南日島戰役 大擔島戰役 湄州島戰鬥 台山列島海戰 閩江口海戰 東山島戰役 國光計畫 陶普斯號事件 蔣軍 白團 特級上將 政治活動 政治暗殺 陶成章 國民革命 第一次國共合作 南京事件 寧漢分裂 四一二事件 寧漢合流 東北易幟 訓政 閩變 新生活運動 西安事變 第二次國共合作 《廬山聲明》 開羅會議 《開羅宣言》 重慶談判 政治協商會議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外蒙古獨立 制憲國民大會 行憲 黨國體制 國民大會 動員戡亂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臺灣省戒嚴令》 二二八事件 白色恐怖 較場口事件 下關慘案 六一慘案 成都十二橋慘案 臺灣選舉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自由中國》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大力水手》事件 泰源事件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冷戰 國共關係 海峽兩岸關係 聯合國 選舉 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5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6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6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7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相關人物中國 孫文 陳其美 汪兆銘 胡漢民 杜月笙 陳果夫 陳立夫 張學良 李宗仁 閻錫山 馮玉祥 孫科 何應欽 胡宗南 戴笠 戴季陶 孔祥熙 宋子文 白崇禧 張羣 陳儀 胡適 陳誠 孫立人 吳國楨 雷震 傅正 彭明敏 江炳興 嚴家淦 毛澤東 周恩來 楊虎城 蘇聯 史達林 鮑羅廷 布柳赫爾 赫魯雪夫 西方 羅斯福 史迪威 陳納德 魏德邁 馬歇爾 杜魯門 麥克阿瑟 艾森豪 尼克森 邱吉爾 日本 近衛文麿 吉田茂 岸信介 佐藤榮作 其他相關 中華民國總統府 南京 台北 奉化蔣氏故居 中正紀念堂 中正神社 陸軍速成學堂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國民政府主席官邸 士林官邸 湯山溫泉別墅 草山行館 中正山 蔣公行館 慈湖 慈湖陵寢 凱歌堂 中正區 臺北市 基隆市 中正路 介壽路 中正公園 中正圖書館舊址 國立政治大學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國立中正大學 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 先總統蔣公逝世紀念日 〈蔣公紀念歌〉 領袖頌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蔣公遺德顯彰會 中正國際機場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特壹青天白日勳章 中正勳章 《剿匪手本》 《剿匪密令》 〈大拳在握〉 蔣公感恩堂 蔣公報恩觀 去蔣化 閱論編中華民國文化部所屬、監督場館單位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中正紀念堂 文史場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下轄鐵道部園區、古生物館、南門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下轄南科考古館、古生物館、南門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 下轄白色恐怖景美、綠島紀念園區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藝術場館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監督之行政法人;下轄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下轄臺灣音樂館 戲曲中心 國立臺灣美術館 下轄新竹、彰化、臺南、臺東生活美學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下轄臺北分館 籌備中(國家漫畫博物館,其籌備小組隸屬臺史博) 研究機構 文化內容策進院 監督之行政法人,負責臺灣漫畫基地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下轄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鶯歌多媒材研發分館、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表演團體 國家交響樂團 隸屬監督之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國光劇團 隸屬傳藝中心 臺灣國樂團 隸屬傳藝中心 臺灣豫劇團 隸屬傳藝中心 閱論編臺北市文化資產古蹟與歷史建築信義區國定古蹟臺北機廠市定古蹟松山菸廠·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歷史建築松山菸廠─機器修理廠、檢查室、育嬰室·蔣渭水墓園·四四南村文化景觀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新舞台南港區市定古蹟王義德墓·南港臺電倉庫歷史建築南港煙囪(已拆除)·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松山療養所宿舍·南港瓶蓋工廠·南港闕家古厝德成居·南港衛生大樓·臺電中心倉庫P庫廠房松山區市定古蹟松山市場歷史建築一號糧倉·松山機場第一航廈大同區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八角亭、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大龍峒保安宮·陳悅記祖宅(老師府)市定古蹟臺北孔子廟·陳德星堂·臺北北警察署·清代機器局遺構·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歸綏街文萌樓·大稻埕辜宅·新芳春茶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鐵道部部長宿舍·大稻埕千秋街店屋·陳天來故居·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機器局第五號倉庫·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李春生紀念基督長老教會·延平基督教會·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大稻埕變電所·大稻埕慈聖宮·仁安醫院(臺北市)歷史建築保安街84號順天外科醫院·南京西路237號暨迪化街一段2、4、6號店屋·六館街尾洋式店屋·南京西路255號店屋·大龍國小·清代機器局第一號工場遺構·日新國民小學(原日新公學校)紅樓·安西街周宅·延平北路二段店屋(共約12項,包含廬山軒、黑美人大酒家、太和堂藥房、太平町店屋、大千百貨)·十字軒糕餅舖·原專賣局臺北後站倉庫(已拆除)·蔡合源宅第·民樂街12號店屋·民樂街4、6、8號、永昌街1號暨民生西路362巷33號店屋·波麗路餐廳(本店)·涼州街108號店屋·西寧北路65、67號店屋·李臨秋故居·迪化街一段店屋(共約25項,含廣和堂藥舖、泰興漆行、張協成石廠、原周進春茶行)·鐵路局局長宿舍·鐵路局北淡線(圓山站)宿舍·有記茶行·大稻埕葉晉發商號·原下奎府町郵便局·原建成區公所廳舍中正區國定古蹟中正紀念堂(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登錄)·臺北賓館·專賣局·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台北州廳(今監察院)·臺北府城─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總統府·司法大廈·嚴家淦先生故居·大同之家(含網球場)·自由之家·臺北公會堂(臺北中山堂)市定古蹟立法院(原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濟南基督長老教會·原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東和禪寺)鐘樓·臺大醫學院舊館·觀音禪堂(東和禪寺)·臺北酒廠·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南海學園科學館·原臺灣教育會館·建國中學紅樓·欽差行臺·帝國生命保險臺北支店·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原臺灣軍司令部·紀州庵·骨科醫院及住宅·臺大醫院舊館·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臺北撫台街洋樓·臺北高等商業學校·臺北郵局·臺北水道水源地·寶藏巖·李國鼎故居·牯嶺街高等官舍群·前南菜園日式宿舍·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0、22、26號·黃氏節孝坊·急公好義坊·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台北植物園臘葉館·原臺北信用組合·勸業銀行舊廈·臺灣銀行·臺北第一高女·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婦聯總會·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齊東街日式宿舍·蕃學堂遺構·原臺北放送局演奏所·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炎輝寓所、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博愛路2號街屋·博愛路4、6、8號店屋歷史建築菊元百貨·國父史蹟館·原樟腦精製工場·臺北酒廠-四連棟、米酒作業廠·公賣局球場·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獻堂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延平南路45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新生北路三段62巷24號及27號·杭州南路一段75號日式宿舍·蒲添生故居·明星咖啡館·海軍將官官舍·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銅山街4號·孫運璿濟南路寓所·濟南路二段25、27號日式宿舍·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汀州路台鐵舊宿舍·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臺鐵舊宿舍─臨沂街63巷19號·衡陽路54、56、58、60號店屋·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彰化銀行臺北分行)·峰圃茶莊·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日式宿舍·第一外科診所·齊東街日式宿舍(共7項)·龍口町塵芥燒卻場·川端町派出所·李鎮源故居·嘉禾新村·川端橋·糧食局倉庫·臺大醫院舊館西址鍋爐室·立法院議場·福德爺長慶廟·國防醫學院附設學人新村暨愛德幼兒園·前三軍總醫院(十字樓暨附屬設施)·台北市長官邸·華山貨運站·亞洲水泥大樓·外交部辦公大樓·原臺灣土木建築協會·沅陵街42號店屋·東門國小忠孝樓、仁愛樓·原臺灣重要物資營團·原七星郡役所·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創立三十周年紀念碑」文化景觀中正紀念堂聚落建築群寶藏巖聚落中山區市定古蹟圓山別莊·前美國大使官邸·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國啤酒廠·中山基督長老教會·七海寓所·臨濟護國禪寺·臺北第三高女(中山女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舊址歷史建築中山橋(已拆除)·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建國啤酒廠-釀造大樓、儲酒室、包裝工場·劍潭寺·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共15項)·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林安泰古厝·新生北路3段62巷宿舍(共2項)考古遺址圓山遺址北投區市定古蹟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北投溫泉浴場·北投穀倉·吟松閣·北投文物館·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草山水道系統·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北投普濟寺·周氏節孝坊·草山教師研習中心·陽明山中山樓歷史建築北投梅庭(于右任故居)·農禪寺·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北投賴氏祖祠·草山行館·青邨圓講堂·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青邨國建館·新北投車站·北投磺田福佑宮·北投陳江墓園·張學良故居·七虎籃球場·日軍震洋特攻隊格納壕·中國電影製片廠A攝影棚、錄音室·北投陳氏祠堂·復興武德精神堡壘·國民革命軍陣亡政工人員紀念碑文化景觀中山樓周邊園區文化景觀·凱達格蘭北投社(保德宮、番仔厝、番仔溝及長老教會北投教堂)·北投公園暨周邊景觀(含兒童樂園)聚落建築群北投中心新村聚落內湖區市定古蹟內湖庄役場會議室·林秀俊墓·內湖郭氏古宅·內湖清代採石場歷史建築十四份圳舊水閘門·五分吊橋·原內湖庄役場(已拆除)·內湖路統制倉(已拆除)萬華區國定古蹟艋舺龍山寺市定古蹟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朝北醫院·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新富市場·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艋舺洪氏祖厝·臺糖台北倉庫·慈雲寺·萬華林宅·老松國小·艋舺謝宅·西門紅樓·艋舺地藏庵·學海書院(今高氏宗祠)·艋舺青山宮·艋舺清水巖祖師廟歷史建築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剝皮寮歷史建築群·章太炎故居·漢口街二段125號店屋·仁濟療養院·西寧南路14-3號店屋·艋舺王宅二進遺構(已拆除)·青雲閣·青草巷歷史建築群·楊氏古厝及古井士林區國定古蹟士林官邸市定古蹟天母白屋(美軍宿舍)·士林潘宅·士林慈諴宮·士林神農宮(芝蘭廟)·士林公有市場·草山御賓館·閻錫山墓·閻錫山故居·摩耶精舍(張大千先生紀念館)·芝山岩惠濟宮·芝山岩遺址·芝山岩隘門·潘宮籌墓·原八芝蘭公學校講堂·王寵惠墓園·張羣故居歷史建築陽明山美國在臺協會宿舍(原美援運用委員會宿舍)·陽明山美軍俱樂部·山仔后前美軍宿舍·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分所長宿舍·菁山路72巷20弄6號(巫雲山莊)·陽明山美軍福利社·士林公會堂·草山派出所·羅友倫故居·岩山新村·社子島玄安宮·社子島燕樓李家·社子島浮洲王宅·社子島李和興宅文化景觀坪頂古圳·八芝蘭番仔井·陽明山美軍宿舍群紀念建築錢穆故居文山區市定古蹟景美集應廟·興福庄建塚紀念碑歷史建築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司令臺·賴氏萬壽塔·景美福興宮文化景觀優人神鼓山上劇場聚落建築群政治大學化南新村大安區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舊禮堂)·龍安坡黃宅濂讓居·義芳居古厝·芳蘭大厝·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臺北工業學校紅樓·紫藤廬·台北清真寺·殷海光故居·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臺灣大學校門·總督府山林課宿舍·臺北監獄圍牆遺蹟·錦町日式宿舍─林務局局長舊宿舍·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共5項,含羅銅壁寓所、馬廷英故居、翁通楹寓所、溫州街22巷4號、青田街7巷2號)·空軍總司令部(原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昆蟲部·臺大昆蟲館歷史建築臺北市福景宮·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館·空軍總司令部舊址·月涵堂·大川堂·僑光堂(鹿鳴堂)·農業試驗所宿舍群·蠶業改良場宿舍·原臺北第二師範學校警衛室·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小使室及便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舊琴房)·臺灣大學公共宿舍(昭和町)、臺灣大學公共宿舍(大院子)·。

臺大農業陳列館·下內埔營舍(已拆除)·濟南路三段50號·臺鐵舊宿舍─濟南路三段15號·原臺北刑務所官舍·青田街7巷8號·青田街8巷10號·青田街9巷4、6、8號·錦町日式宿舍群·錦町日式宿舍─杭州南路2段67號·和平東路一段187號·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共4項)·梁實秋故居·潮州街55巷2、4、6號(林務局宿舍)·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共4項,含丁觀海、丁肇中寓所·大安區瑞安街264巷16、18號·和平東路1段183巷7弄6號·新生南路1段97巷5號)文化景觀蟾蜍山其他臺北市文化資產列表·臺北市國定古蹟列表·臺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列表·臺北市歷史建築列表·臺北市古物列表 閱論編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基隆市 槓子寮砲臺 大武崙砲臺 二沙灣砲臺(海門天險) 彭佳嶼燈塔 臺北市 中正紀念堂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總統府(原台灣總督府) 監察院(原台北州廳) 行政院(原臺北市役所) 台北賓館(原台灣總督官邸) 司法院(司法大廈) 嚴家淦先生故居 士林官邸 專賣局(台灣菸酒公司) 臺北府城(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北機廠 陳悅記祖宅 自由之家 大同之家(含網球場) 艋舺龍山寺 大龍峒保安宮 欽差行臺 臺北公會堂(臺北中山堂) 新北市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林本源園邸(板橋林家花園) 滬尾砲台 鄞山寺(汀州會館) 理學堂大書院 淡水紅毛城 蘆洲李宅 桃園市 李騰芳古宅(李舉人古厝) 白沙岬燈塔 新竹縣 金廣福公館 包括天水堂 新竹市 新竹車站 新竹州廳(新竹市政府) 鄭用錫宅第 迎曦門 鄭用錫墓 苗栗縣鄭崇和墓臺中市 舊臺中車站 霧峰林家宅園(宅第、萊園) 臺中州廳 路思義教堂 彰化縣 馬興陳宅(益源大厝) 聖王廟 元清觀 道東書院 彰化孔子廟 鹿港天后宮 鹿港龍山寺 南投縣八通關古道雲林縣 北港朝天宮 麥寮拱範宮 嘉義縣 笨港水仙宮 王得祿墓 嘉義市 嘉義舊監獄 嘉義城隍廟 臺南市 南鯤鯓代天府 原臺南水道 臺南車站 臺南北極殿 台南開元寺 臺南三山國王廟 開基天后宮 臺灣府城隍廟 四草砲臺(鎮海城) 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 原臺南州廳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 台灣城殘跡(安平古堡) 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 赤崁樓 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祀典大天后宮(寧靖王府邸) 臺南孔子廟 祀典武廟 五妃廟 原台南測候所 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兌悅門、大南門、大東門、小東門段城垣殘跡、南門段城垣殘跡、東門段城垣殘跡與巽方砲台) 高雄市 鳳山龍山寺 竹仔門電廠 鳳山縣舊城(北門、東門、南門) 中都唐榮磚窯廠 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旗後礮臺 屏東縣 恆春縣城 魯凱族好茶舊社 下淡水溪鐵橋 臺東縣 八仙洞遺址 卑南遺址 澎湖縣 澎湖廳城 漁翁島燈塔 馬公風櫃尾荷蘭城堡 馬公金龜頭砲臺 湖西拱北砲臺 澎湖天后宮 西嶼西臺 西嶼東臺 金門縣 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瓊林蔡氏祠堂 金門朱子祠 陳禎墓 陳健墓 虛江嘯臥碣群 文臺寶塔 邱良功母節孝坊 烏坵燈塔 連江縣 東犬燈塔 東引燈塔 中華民國主題臺北主題歷史主題建築主題 規範控制 ISNI:000000040639258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正紀念堂&oldid=70833015」 分類:​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台北市旅遊景點蔣中正紀念建築台灣地標中華民國文化部中正紀念園區1980年完工建築物台灣紀念性建築物冠以人名的建築物台灣文化景觀台灣中式建築1980年台灣建立臺北市國定古蹟臺灣戰後時期的有形文化資產楊卓成的建築設計台北市藝文場所隱藏分類:​使用未識別國名的頁面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有地圖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DeutschEnglishEspañolFrançais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தமிழ்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