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不能只看營收、淨利!看懂5 個數字,才知道公司從哪賺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稅前淨利是由第三項利益「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加減「因非常情事所產生的收益或費用損失」得出的數字。
所謂非常情事,指的是例如因地震等災害致使工廠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更新於2019年03月26日09:16•發布於2019年03月22日07:00•佐伯良隆
知道公司的經營成果,一般人可能覺得只要看銷貨收入、應該從銷貨收入中扣除的費用,以及最後獲利(本期淨利)的金額就足夠了。
但是,假如某家公司某一年的銷貨收入金額為10億日圓,最終獲利為2億日圓;次年的銷貨收入雖然增加為11億日圓,但獲利卻減少為1億日圓。
其中的增減「原因」是什麼?在這種時候,若以「銷貨收入」與「費用」這2個項目一概而論公司的收支情況,則無法得知到底哪裡賺錢,又是在哪裡發生虧損。
為了清楚呈現公司狀況好(健全)的部分、與狀況不好(無效益)的部分各發生在何處,故以細分項目的方式來呈現利益。
損益表遵循由上而下的順序,階段性呈現出「5種利益」。
除了稅前淨利,其他4項利益能夠得知公司在「哪個領域、賺了多少錢」。
《憑直覺看懂會賺錢的財務報表》1.銷貨毛利(毛利)=銷貨收入-銷貨成本所謂銷貨毛利,指的是由銷售商品(物品或服務)所得收益「銷貨收入」,減去製作物品、提供服務所需直接費用「銷貨成本」得出的利益。
以更簡單的計算式「銷貨毛利=商品價格-製作(購入)商品花費的金額」來記也無妨。
所謂「製作(購入)商品花費的金額」,具體而言是什麼?例如,製作一斤吐司需要購買吐司原料如麵粉、雞蛋或牛奶等的錢(原料費)。
除此之外,聘請麵包師傅製作吐司的錢(人事費)、購置吐司烤箱花的錢(折舊費用)、啟動烤箱消耗的的電費(水電瓦斯費)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上述這些為了製作商品所購買、使用物品的金額,全部包含在銷貨成本中。
出售商品所得金額減去銷貨成本得出的銷貨毛利,也簡稱「毛利」,即為所有利益的根源。
由此加減其他各式各樣的損益之後,就能得到更加精確的利益數字。
也因此,就算說只要確定有多少銷貨毛利,相當程度決定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也不算言過其實。
銷貨毛利占銷貨收入的比率,是判斷「公司競爭力」的指標。
銷貨毛利占比率愈高,則商品(物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愈高,等於獲利能力愈高。
雖然會因業種或銷售策略而有不同確保利益的方法,但分析銷貨毛利率是了解一家公司商品力的有效線索。
2.營業淨利=銷貨毛利-銷貨費用及管理總務費用營業淨利是由第一項利益「銷貨毛利」減去販售、宣傳商品的費用「推銷及管理總務費用(簡稱營業費用)」得出。
再運用之前麵包店的例子來思考吧。
剛烤好的麵包如果一直放在廚房裡也賣不掉,所以為了將麵包轉換為現金(銷貨收入),必須進行例如租借店鋪、製作並印刷傳單,或向飯店或餐廳等對象行銷商品等「促銷活動」。
此外,若擁有店面或辦公室,「維護或修繕目的的管理業務」也不可缺。
這些促銷活動或維持管理所需費用(經費)皆計為營業費用。
由銷貨毛利減去營業費用得出的營業利益數字,代表公司「本業賺了多少」。
原因在於,在計算出營業利益的過程中,已經減去了經常性營業活動所產生的全部費用。
若將營業所需的資源區分為人、物、資金3項,則取得其中人、物所需的費用,幾乎都包含在銷貨成本與營業費用中。
營業淨利的數字之所以重要,還有另外一個理由。
相較於第一項銷貨毛利,營業利益因業種或業務型態(商品的銷售方式)所造成的影響、差異較小,故在公司的實力(獲利能力)上,成為有效的基準。
以家電製造商為例,與零售業相較,其銷貨成本較小,毛利數字較大。
另一方面,為了宣傳自家公司商品而打廣告、為了開發新商品付出莫大的研究開發費用等,則營業費用較高。
另一方面,大宗進貨是家電零售商主要的銷貨成本,因此毛利數字較小,但營業費用主要是銷售人員的薪資支出、或土地房屋租金等,廣告宣傳費或研究開發費用等則相對較低。
《憑直覺看懂會賺錢的財務報表》像這樣,因業種或業務型態的不同,「確保利益的方式」也相異。
因此在計量公司的實力,尤其是在比較不同業種的收益性上,比較將經營本業所需的必要費用全數減去後的營業淨利是必要的。
3.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營業淨利+營業外收入及利益-營業外費用及損失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是在第二項利益「營業淨利」上加減「營業外所產生的收益或費用損失」得出的數字。
是一種不僅包含公司本業賺取的獲利、並將「財務活動」相關收益或成本費用納入考量的利益。
例如,公司將現金存放在銀行便能收取「利息」。
若持有股票,便有可能收取「股利」或「出售投資之資本利得(capitalgain)」。
相反地,若向銀行借款,就必須支付利息。
此外,因出售的時機不同,也會蒙受因股票交易造成的損失。
像這些因「本業之外」活動造成的收益或費用損失,稱為「營業外損益」。
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代表「公司經常性地(穩定並持續地)產生收益能力」的數值,在日本長年受到重視。
即便營業淨利的數字很高,若有鉅額借款而需支付龐大利息,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的數字也會變小。
4.稅前淨利=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非常利益-非常損失稅前淨利指的是「扣除稅金之前的收益」,之後再扣掉營利事業所得稅等稅款,就抵達收益的終點站。
那麼,為什麼有必要特別列出此項收益呢?稅前淨利是由第三項利益「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加減「因非常情事所產生的收益或費用損失」得出的數字。
所謂非常情事,指的是例如因地震等災害致使工廠無法運作所造成的損失、或因業績不振而必須出售事業部門造成的利得等損益。
包含這些因一時的特殊因素造成的利益(非常利益)或費用損失(非常損失)者,即為稅前淨利。
5.本期淨利=稅前淨利-營利事業所得稅等稅金如同先前所說明的,由第四項收益「稅前淨利」減去「營利事業所得稅」等稅金後即得出「本期淨利」。
這可以說是公司在一年之間獲得的最終利益(成果)。
不僅對公司本身有意義,本期淨利對決定股東收益分配也極為重要。
一般而言,一年2次、在年度中間與期末結算時,會由本期淨利發給股東們相應於持有股數的股利。
分配股息相對於(除以)當期淨利的比率稱為「股息支付率」,對於重視配息的股東而言是很重要的指標。
例如,本期淨利為10億日圓,配息總金額為2億日圓,則股息支付率為20%。
在這一層意義上,本期淨利的數字高低,可以說是判斷「對股東而言收穫多寡」的指標。
(本文出自《憑直覺看懂會賺錢的財務報表》,商業周刊出版。
)延伸閱讀\投資和經營必備!想看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先學會這10個數字想看懂公司財報,先學會這7個關鍵數字!
查看原始文章
理財
延伸文章資訊
- 1損益表不能只看營收、淨利!看懂5 個數字,才知道公司從哪賺 ...
稅前淨利是由第三項利益「繼續營業單位稅前淨利」加減「因非常情事所產生的收益或費用損失」得出的數字。所謂非常情事,指的是例如因地震等災害致使工廠 ...
- 2營業利益率,怎麼計算?看懂這些公式,才知道公司有沒有賺!
怎麼計算財報的毛利率、淨利率和營益率?首先要學會看懂財報 ... 當「毛利」扣除「營業費用」,便能得到「營業淨利」(稅前淨利)。但營業淨利,依然 ...
- 3「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稅前淨利率大於10%才算是企業
企業來自本業及業外的「所有淨收入」,減去「所有支出」,所得到的就是「稅前淨利」。「稅前淨利」除以「營業收入」,就得到「稅前淨利率」,也就是淨收入 ...
- 4稅前淨利率vs 稅後淨利率:一分鐘看懂兩種淨利率 - 市場先生
稅前淨利率(Pre-Tax Income),就是稅前淨利佔總營收的百分比。代表一間公司每賺進1元的營收,可以得到多少稅前的淨利。 稅前淨利、稅前 ...
- 5稅前淨利, 稅後淨利, 稅後淨利率的解釋和說明-財報狗教學
稅前淨利, 公式:稅前淨利= 營業利益+ 業外損益業外損益泛指非公司營運所帶來的收入和費用, 例如:投資收入損失、利息收入支出、匯兌收入損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