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位不陵下,《中庸》 - 中國古詩文精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標題
作者
繁簡
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org最新動態
提供英譯的作品標記為書籤的作品>
朝代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體裁
詩經楚辭詩詞曲文辭賦小說
作者/出處
《山海經》于謙孔尚任《中庸》元好問元稹王之渙王守仁王安石王充王建王昌齡王勃王冕王粲王實甫王維王羲之王翰王觀王讜方苞文天祥古詩十九首古歌謠史可法司空圖司空曙司馬光司馬相如司馬遷左思《左傳》白居易白樸《列子》《西京雜記》阮籍老子朱柏廬朱敦儒朱慶餘朱熹朱彝尊吳文英吳均吳承恩吳偉業吳敬梓宋代民謠宋祁宋濂岑參《呂氏春秋》呂本中辛棄疾李之儀李白李延年李益李華李陵李密李商隱李紳李清照李斯李煜李頎李綱李漁李璟杜光庭杜甫杜牧杜秋娘沈括沈復《孟子》孟郊孟浩然《尚書》屈原岳飛周邦彥《周易》周怡周密周敦頤范公偁范仲淹范成大林升林則徐林覺民房玄齡南北朝樂府姚鼐姜夔秋瑾韋莊韋應物荀子柳永柳宗元洪亮吉施耐庵《孫子》徐宏祖徐渭唐寅班婕妤秦觀納蘭性德《莊子》袁宏道袁枚馬致遠高鼎高適郭璞陳子昂陳仁錫陳琳陶弘景陶潛陸九淵陸游《晏子春秋》晏殊晏幾道寇準崔顥庾信張九齡張元幹張可久張先張孝祥張志和張炎張若虛張溥張養浩張衡張籍張繼《國語》《淮南子》曹丕曹雪芹曹植曹鄴曹操彭端淑喬吉程頤項羽馮延巳賀知章賀鑄黃仲則黃宗羲黃庭堅葉紹翁温庭筠湯顯祖敦煌變文曾國藩褚少孫《詩經》賈島蒲松齡虞世南楊衒之楊萬里楊慎《管子》趙孟頫趙師秀蔣捷鄭燮漢樂府劉方平劉邦劉克莊劉禹錫劉基劉開劉義慶劉蓉劉徹劉勰《墨子》諸葛亮《論語》《歐陽公事迹》歐陽修駱賓王鮑照錢大昕錢泳錢福薛福成薛瑄《戰國策》《禮記》韓非韓愈韓嬰謝朓謝靈運魏收魏徵魏學洢魏禧顏之推歸有光羅貫中羅隱蘇洵蘇舜欽蘇軾蘇轍關漢卿顧炎武酈道元龔自珍顯示全部...隱藏...
先秦《中庸》在上位不陵下
《中庸》的其他作品...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在上位,不陵1(陵:同「凌」。
凌虐,欺壓。
)下;在下位,不援2(援:攀附,巴結。
)上,正己3(正己:使自己行為端正。
)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4(尤:責怪,歸咎。
)人,故君子居易5(居易:居心平正坦蕩。
一說安心處於自己的位置上。
本文「易」與「險」相對,易謂心安理得,險謂立心不良。
)以俟命6(俟命:等待天命的安排。
等待。
俟,粵:[自dzi6];普:[sì]。
),小人行險7(行險:行事立心不良。
)以徼幸8(徼幸:即僥倖,祈求意外地獲得成功或免除不幸。
徼,粵:[囂hiu1];普:[jiăo]。
)。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9(失諸正鵠:沒有射中靶子。
失:這裏指沒有射中。
箭靶子。
鵠,粵:[谷guk7];普:[gŭ]。
),反求諸其身10(反求諸其身: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
求:尋找。
其:自己。
)。
」自己在高的地位,不欺侮下面的人;自己在低的地位,不攀附上面的人。
只求自己的行為得正,不去要求別人,就可以無所怨咎;上面不怨咎天,下面也不怨咎人。
所以有德者自己居於平易之地以等待命運之發展;無德者則作冒險的事以求偶然的幸運。
孔子說:「射箭的規矩近乎君子之道;射不着箭靶和靶中的紅心,就回頭要求自己改進。
」
導賞
這節文字表達了君子應「正己而不求於人」、「反求其身」的思想。
這種思想直到今天對我們為人處世仍有積極的意義。
君子高居上位,不會去欺壓在下位的人。
君子居於下位,也不會去巴結在上位的人。
自己力求行為端正而不去乞求別人,這樣就沒有怨恨。
上不怨天命,下不怪罪別人,所以,君子心胸坦蕩,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安身立命,而小人則心懷叵測妄求非分的利益。
孔子認為射箭的道理與君子做人的道理有相似之處。
比如沒有射中靶子,應該自我檢討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歸咎於種種外在因素,這正是現代人所說的體育精神。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
事實上,媚上欺下與怨天尤人這兩種缺點,在我們普通人身上或多或少會有一點影兒。
《中庸》一文的高妙之處,在於它不是細枝末節地探討如何避免這些缺點,而是從根本上指出問題的癥結:「欺下媚上」、「怨天尤人」都在於沒有樹立「正己而不求於人」的精神。
如果事事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就不會通過巴結權貴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不會通過欺壓弱小來顯示自己的權威。
君子有困難首先會自己尋求解決方法,而不是依賴別人;出了問題勇於自我反省,而不是怪罪別人。
因此他們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平和應付;而小人則只會鋌而走險,心存僥倖。
文中用了幾組對偶的句子,將事理清楚的顯示在讀者面前。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在在說明君子處世之道。
文章後來引用孔子的一個比喻,進一步闡述「正己而不求於人」的道理:如果人們射箭沒有射中靶子,自然不能怪靶子不正,而只能怪自己箭術不精。
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一旦有了問題,難道不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嗎?至此,文章已從各個角度,深刻而又透徹的闡述了儒家嚴於律己、自強自立的人生哲學。
這一節文字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卻落實到做人處世的根本,說理通透,發人深省。
文中提出的不媚上、不欺下、不怨天、不尤人、不求於人、反求諸自身等見解,已成為中國傳統的做人準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自強自立。
查閱次數:616
資料來源: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粵)
作者/出處
《中庸》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相傳是戰國時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
宋朝學者朱熹將它和《大學》一起從《禮記》中抽出,與《論語》、《孟子》相配,合稱「四書」,成為中國讀書人的必讀書。
《中庸》一書,首先從自我道德修養談起,中間廣泛地談到世上萬事萬物演化的道理,最後又歸結到自我修養上來,是儒家人生哲學的名著。
查閱次數:470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創作背景
這裏所節選的,是《中庸》第十四章中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中國古詩精讀流動應用式
支援Android6丶IOS10或以後的版本
©2022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私隱政策|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同意
延伸文章資訊
- 1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 隨意窩
《中庸》~經文~第十四章(十三) ※經文:【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語譯:如果我們今天是一個身為上司地位的人,我們就應該負起上位者 ...
- 2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 ... - 中庸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 3在上位不陵下,《中庸》 - 中國古詩文精讀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 4在上位不陵下- nthykyldss
1. 十五、 在上位不陵下. 《 禮記》. 2. 在上位, 不陵下; 在下位, 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於人, 則無. 5. 6. 怨; 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 5中庸-第十四章之二
處在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在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對別人無所要求,自然沒有什麼怨恨。上不怨天,下不歸咎他人。所以君子居心平易,守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