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個半世紀築成東方之珠- 香港文匯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香港很多繁華地區的土地,都是依靠填海而來;在香港的新市鎮發展中,填海造地亦擔當重要角色,現時本港9個新市鎮中,其中6個即荃灣、沙田、屯門、大埔、 ... 導航≡  關於文匯報   雲報紙   文匯報PDF版   移動客戶端  簡體 首頁>文匯報>要聞>正文 填海個半世紀築成東方之珠 2018-10-18 新增一個港島容納27%港人和七成商業活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涉及大規模填海造地,惟因不少市民對填海存在一些誤解,令計劃出現爭議。

惟事實上,香港能由當年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現時全球其中一個國際大都會,填海造地一直是土地供應的重要來源。

開埠至2016年,香港約有7,000公頃的土地都是透過填海取得(港島面積7,684公頃),佔香港已發展土地面積的25%(佔全港土地總面積約6%),填海土地容納了約27%的全港人口和70%的商業活動。

填海所創造的大片土地,可靈活地規劃適切用途,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香港很多繁華地區的土地,都是依靠填海而來;在香港的新市鎮發展中,填海造地亦擔當重要角色,現時本港9個新市鎮中,其中6個即荃灣、沙田、屯門、大埔、將軍澳和東涌,均需要不同程度的填海造地才能建成;填海亦是運輸基建等重要設施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如香港國際機場和西九龍文化區等。

香港文匯報綜合香港以往一些主要填海工程作出介紹,望市民能有更多資料,以釋除誤解與疑慮。

■香港文匯報記者高俊威、費小燁 人造機場島每小時升降48班機 填海是運輸基建等重要設施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香港能夠成為全球經濟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交通樞紐,去年處理客運量達7,290萬人次、貨運及航空郵件量逾500萬公噸的香港國際機場,擔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