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完全數(Perfect number),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數: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約數)的和,恰好等於它本身,完全數不可能是楔形數、平方數、 ...
完全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以古氏積木演示完全數6
完全數(Perfectnumber),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數: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約數)的和,恰好等於它本身,完全數不可能是楔形數、平方數、佩爾數或費波那契數。
例如:第一個完全數是6,它有約數1、2、3、6,除去它本身6外,其餘3個數相加,
1
+
2
+
3
=
6
{\displaystyle{{{1}+{2}}+{3}}=6}
,恰好等於本身。
第二個完全數是28,它有約數1、2、4、7、14、28,除去它本身28外,其餘5個數相加,
1
+
2
+
4
+
7
+
14
=
28
{\displaystyle{{{{{1}+{2}}+{4}}+{7}}+{14}}=28}
,也恰好等於本身。
後面的數是496、8128。
十進位的5位數到7位數、9位數、11位數、13到18位數等位數都沒有完全數,它們不是虧數就是盈數。
目次
1完全數的發現
2歷史
3性質
4奇完全數
4.1奇完全數的部分條件
4.2Touchard定理
5參考
6註釋
7參考資料
8參見
9外部連結
完全數的發現[編輯]
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是通過
2
n
−
1
×
(
2
n
−
1
)
{\displaystyle2^{n-1}\times(2^{n}-1)}
的表達式發現前四個完全數的。
當
n
=
2
:
{\displaystylen=2:}
2
1
×
(
2
2
−
1
)
=
6
{\displaystyle{{{2}^{1}}\times{\left({{{2}^{2}}-{1}}\right)}}=6}
當
n
=
3
:
{\displaystylen=3:}
2
2
×
(
2
3
−
1
)
=
28
{\displaystyle{{{2}^{2}}\times{\left({{{2}^{3}}-{1}}\right)}}=28}
當
n
=
5
:
{\displaystylen=5:}
2
4
×
(
2
5
−
1
)
=
496
{\displaystyle{{{2}^{4}}\times{\left({{{2}^{5}}-{1}}\right)}}=496}
當
n
=
7
:
{\displaystylen=7:}
2
6
×
(
2
7
−
1
)
=
8128
{\displaystyle{{{2}^{6}}\times{\left({{{2}^{7}}-{1}}\right)}}=8128}
一個偶數是完美數,當且僅當它具有如下形式:
2
n
−
1
(
2
n
−
1
)
{\displaystyle2^{n-1}(2^{n}-1)}
,其中
2
n
−
1
{\displaystyle2^{n}-1}
是素數,此事實的充分性由歐幾里得證明,而必要性則由歐拉所證明。
比如,上面的
6
{\displaystyle6}
和
28
{\displaystyle28}
對應着
n
=
2
{\displaystylen=2}
和
3
{\displaystyle3}
的情況。
我們只要找到了一個形如
2
n
−
1
{\displaystyle2^{n}-1}
的素數(即梅森素數),也就知道了一個偶完美數。
儘管沒有發現奇完全數,但是當代數學家奧斯丁·歐爾證明,若有奇完全數,則其形式必然是
12
p
+
1
{\displaystyle12p+1}
或
36
p
+
9
{\displaystyle36p+9}
的形式,其中
p
{\displaystylep}
是素數。
首十個完全數是( A000396):
6(1位)
28(2位)
496(3位)
8128(4位)
33550336(8位)
8589869056(10位)
137438691328(12位)
2305843008139952128(19位)
2658455991569831744654692615953842176(37位)
191561942608236107294793378084303638130997321548169216(54位)
歷史[編輯]
古代數學家根據當時已知的四個完全數做了很多假設,大部分都是錯誤的。
其中的一個假設是:因為2、3、5、7恰好是頭4個素數,第5個完全數應該是第5個素數,即當
n
=
11
{\displaystylen=11}
的時候,可是
2
11
−
1
=
23
×
89
{\displaystyle2^{11}-1=23\times89}
並不是素數。
因此
n
=
11
{\displaystylen=11}
不是完全數。
另外兩個錯誤假設是:
頭四個完全數分別是1、2、3、4位數,第五個應該是5位數。
完全數應該是交替以6或8結尾。
事實上,第五個完全數
33550336
=
2
12
(
2
13
−
1
)
{\displaystyle33550336=2^{12}(2^{13}-1)}
是
8
{\displaystyle8}
位數。
對於第二個假設,第五個完全數確實是以
6
{\displaystyle6}
結尾,但是1588年,意大利數學家彼得羅·卡塔爾迪計出第六個完全數
8589869056
{\displaystyle8589869056}
,仍是以
6
{\displaystyle6}
結尾,只能說歐幾里得的公式給出的完全數以
6
{\displaystyle6}
和
8
{\displaystyle8}
結尾。
卡塔爾迪證明了此結論。
此外,還計出第七個完全數137,438,691,328。
[1][2][3]
對完全數的研究,至少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幾何原本》中就提出了尋求某種類型完全數的問題。
每一個梅森素數給出一個偶完全數;反之,每個偶完全數給出一個梅森素數,這結果稱為歐幾里得-歐拉定理。
到2018年12月為止,共發現了51個完全數,且都是偶數。
最大的已知完全數為
2
82589932
×
(
2
82589933
−
1
)
{\displaystyle2^{82589932}\times(2^{82589933}-1)}
共有
49724095
{\displaystyle49724095}
位數。
性質[編輯]
以下是目前已發現的完全數共有的性質。
偶完全數都是以6或28結尾[4][5],但未知奇完全數的結尾有何限制。
[來源請求]
在十二進制中,除了6跟28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54結尾,甚至,除了6,28,496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054或854結尾。
[原創研究?][查證請求][來源請求][原創研究?]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十二進制中必定以1,09,39,69或99結尾。
[6]
在六進制中,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44結尾,甚至,除了6,28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144或344結尾。
[原創研究?][查證請求][來源請求][原創研究?]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六進制中必定以01,13,21或41結尾。
[6]
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數,把它的各位數字相加,直到變成個位數,那麼這個個位數一定是1[7][8][註1]:
28
{\displaystyle28}
→
2
+
8
=
10
{\displaystyle2+8=10}
→
1
+
0
=
1
{\displaystyle1+0=1}
496
{\displaystyle496}
→
4
+
9
+
6
=
19
{\displaystyle4+9+6=19}
→
1
+
9
=
10
{\displaystyle1+9=10}
→
1
+
0
=
1
{\displaystyle1+0=1}
所有的偶完全數都可以表達為2的一些連續正整數次冪之和,從
2
p
−
1
{\displaystyle2^{p-1}}
到
2
2
p
−
2
{\displaystyle2^{2p-2}}
:
6
=
2
1
+
2
2
{\displaystyle6=2^{1}+2^{2}}
28
=
2
2
+
2
3
+
2
4
{\displaystyle28=2^{2}+2^{3}+2^{4}}
496
=
2
4
+
2
5
+
2
6
+
2
7
+
2
8
{\displaystyle496=2^{4}+2^{5}+2^{6}+2^{7}+2^{8}}
8128
=
2
6
+
2
7
+
.
.
.
+
2
12
{\displaystyle8128=2^{6}+2^{7}+...+2^{12}}
每個偶完全數都可以寫成連續自然數之和[註2]:
6
=
1
+
2
+
3
{\displaystyle6=1+2+3}
28
=
1
+
2
+
3
+
4
+
5
+
6
+
7
{\displaystyle28=1+2+3+4+5+6+7}
496
=
1
+
2
+
3
+
.
.
.
+
30
+
31
{\displaystyle496=1+2+3+...+30+31}
8128
=
1
+
2
+
3
+
.
.
.
+
126
+
127
{\displaystyle8128=1+2+3+...+126+127}
除6以外的偶完全數,還可以表示成連續奇立方數之和(被加的項共有
2
p
−
1
{\displaystyle{\sqrt{2^{p-1}}}}
)[註3]:
28
=
1
3
+
3
3
{\displaystyle28=1^{3}+3^{3}}
496
=
1
3
+
3
3
+
5
3
+
7
3
{\displaystyle496=1^{3}+3^{3}+5^{3}+7^{3}}
8128
=
1
3
+
3
3
+
5
3
+
.
.
.
+
15
3
{\displaystyle8128=1^{3}+3^{3}+5^{3}+...+15^{3}}
33550336
=
1
3
+
3
3
+
5
3
+
.
.
.
+
127
3
{\displaystyle33550336=1^{3}+3^{3}+5^{3}+...+127^{3}}
每個完全數的所有約數(包括本身)的倒數之和,都等於2:(這可以用通分證得。
因此每個完全數都是歐爾調和數。
)
1
1
+
1
2
+
1
3
+
1
6
=
6
+
3
+
2
+
1
6
=
2
{\displaystyle{\frac{1}{1}}+{\frac{1}{2}}+{\frac{1}{3}}+{\frac{1}{6}}={\frac{6+3+2+1}{6}}=2}
1
1
+
1
2
+
1
4
+
1
7
+
1
14
+
1
28
=
28
+
14
+
7
+
4
+
2
+
1
28
=
2
{\displaystyle{\frac{1}{1}}+{\frac{1}{2}}+{\frac{1}{4}}+{\frac{1}{7}}+{\frac{1}{14}}+{\frac{1}{28}}={\frac{28+14+7+4+2+1}{28}}=2}
它們的二進制表達式也很有趣:(因為偶完全數形式均如
2
n
−
1
(
2
n
−
1
)
{\displaystyle2^{n-1}(2^{n}-1)}
)
(
6
)
10
=
(
110
)
2
{\displaystyle(6)_{10}=(110)_{2}}
(
28
)
10
=
(
11100
)
2
{\displaystyle(28)_{10}=(11100)_{2}}
(
496
)
10
=
(
111110000
)
2
{\displaystyle(496)_{10}=(111110000)_{2}}
(
8128
)
10
=
(
1111111000000
)
2
{\displaystyle(8128)_{10}=(1111111000000)_{2}}
(
33550336
)
10
=
(
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
2
{\displaystyle(33550336)_{10}=(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_{2}}
(
8589869056
)
10
=
(
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
2
{\displaystyle(8589869056)_{10}=(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_{2}}
(
137438691328
)
10
=
(
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
)
2
{\displaystyle(137438691328)_{10}=(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_{2}}
奇完全數[編輯]
未解決的數學問題:奇完全數存在嗎?
用計算機已經證實:在101500以下,沒有奇完全數;至今還證明了,如果奇完全數存在,則它至少包含11個不同素數(包含一個不少於7位數的質因子)但不包含3,亦不會是立方數。
一般猜測:奇完全數是不存在的。
完全數的個數是否為無限?至今都不能回答。
CarlPomerance提出了一個想法說明奇完全數不太可能存在。
[9]
奇完全數的部分條件[編輯]
N>101500[10]
N是以下形式:
N
=
q
α
p
1
2
e
1
…
p
k
2
e
k
,
{\displaystyleN=q^{\alpha}p_{1}^{2e_{1}}\ldotsp_{k}^{2e_{k}},}
其中:
q,p1,…,pk是不同的素數(Euler)。
q≡α≡1(mod4)(Euler)。
N的最小素因子必須小於
k
−
1
2
.
{\displaystyle{\frac{k-1}{2}}.}
[11]。
e
1
{\displaystylee_{1}}
≡
e
2
{\displaystylee_{2}}
...≡
e
k
{\displaystylee_{k}}
≡1(mod3)的關係不能滿足(McDaniel1970)。
要麼qα>1062,要麼對於某個j有
p
j
2
e
j
{\displaystylep_{j}^{2e_{j}}}
>1062[10]。
N
<
2
(
4
k
+
1
−
2
k
+
1
)
{\displaystyleN<2^{(4^{k+1}-2^{k+1})}}
[12][13]
N必須可以寫成12n+1,468n+117或324n+81(n為整數)的形式。
[6]
N不能被105整除。
[14]
N的最大素因子必須大於108[15],並低於
(
3
N
)
1
/
3
{\displaystyle(3N)^{1/3}}
。
[16]。
N的第二大素因子必須大於104,並低於
(
2
N
)
1
/
5
{\displaystyle(2N)^{1/5}}
。
[17][18]。
N的第三大素因子必須大於100。
[19]
N至少要有101個素因子,其中至少10個是不同的。
[10][20]如果3不是素因子之一,則至少要有12個不同的素因子。
[21]
如果對於所有的i,都有
e
i
{\displaystylee_{i}}
≤2,那麼:
N的最小素因子必須大於739(Cohen1987)。
α≡1(mod12)或α≡9(mod12)(McDaniel1970)。
Touchard定理[編輯]
這個定理說明若存在奇完全數,其形式必如
12
m
+
1
{\displaystyle12m+1}
或
36
q
+
9
{\displaystyle36q+9}
。
最初的證明在1953年由JacquesTouchard首先證明,1951年vanderPol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得出證明。
JudyA.Holdener在《美國數學月刊》第109卷第7期刊證了一個初等的證明。
證明會使用這四個結果:(下面的n,k,j,m,q均為正整數)
歐拉證明了奇完全數的形式必如
4
j
+
1
{\displaystyle4j+1}
。
[22]
σ
(
n
)
{\displaystyle\sigma(n)}
表示
n
{\displaystylen}
的正因數之和。
完全數的定義即為
2
n
=
σ
(
n
)
{\displaystyle2n=\sigma(n)}
。
σ
(
n
)
{\displaystyle\sigma(n)}
為積性函數
引理(甲):若
n
=
6
k
−
1
{\displaystylen=6k-1}
(
k
{\displaystylek}
是正整數),則
n
{\displaystylen}
非完全數。
引理(乙):若
n
=
4
k
−
1
{\displaystylen=4k-1}
(
k
{\displaystylek}
是正整數),則
n
{\displaystylen}
非完全數。
引理的證明(甲):
使用反證法,設
n
{\displaystylen}
為完全數,且
n
≡
−
1
(
mod
6
)
{\displaystylen\equiv-1{\pmod{6}}}
。
n
≡
−
1
(
mod
3
)
{\displaystylen\equiv-1{\pmod{3}}}
。
因為3的二次剩餘只有0,1,故
n
{\displaystylen}
非平方數,因此其正因數個數為偶數。
n
{\displaystylen}
有正因數
d
{\displaystyled}
,則可得:
d
≡
1
(
mod
3
)
{\displaystyled\equiv1{\pmod{3}}}
且
n
/
d
≡
−
1
(
mod
3
)
{\displaystylen/d\equiv-1{\pmod{3}}}
;或
d
≡
−
1
(
mod
3
)
{\displaystyled\equiv-1{\pmod{3}}}
且
n
/
d
≡
1
(
mod
3
)
{\displaystylen/d\equiv1{\pmod{3}}}
。
因此,
(
n
/
d
+
d
)
≡
0
(
mod
3
)
{\displaystyle(n/d+d)\equiv0{\pmod{3}}}
。
故
σ
(
n
)
=
∑
d
<
n
d
+
n
/
d
≡
0
(
mod
3
)
{\displaystyle\sigma(n)=\sum_{d
延伸文章資訊
- 1perfect number 中文- 英語翻譯 - 查查綫上辭典
perfect number中文:完美數…,點擊查查權威綫上辭典詳細解釋perfect number的中文翻譯,perfect number的發音,音標,用法和例句等。
- 2perfect number - 完全數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完全數. perfect number. 中國大陸譯名: 完满数. 以perfect number 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學術名詞 數學名詞
- 3[數列] 完全數(perfect number) - 別搗蛋- 痞客邦
[數列] 完全數(perfect number) ... 完全數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 若某正整數恰好等於其所有真因數之和,則稱之為完全數。
- 4完全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完全數(Perfect number),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數: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約數)的和,恰好等於它本身,完全數不可能是楔形數、平方數、 ...
- 5完全數(Perfect number),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 - 華人百科
完全數(Perfect number),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數。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約數)的和(即因子函式),恰好等於它本身。如果一個數恰好等於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