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因信稱義」、「唯獨信心」? - 基版FAQ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兩個唯獨是指「唯獨信心」和「唯獨基督」,三個是指「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和「唯獨聖經」而四個則是「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信心」和「唯獨聖經」。
她們有其獨等 ...
問:甚麼是「因信稱義」、「唯獨信心」?救因是白白賜予嗎?
答:
1.
題目:兩個唯獨?三個唯獨?四個唯獨?
作者:UltraA
其實這幾個唯獨是首先由馬丁路德提出的,可說是宗教革運動中最重要的思想,而由於這幾個唯獨有其獨特背景,一般情況下提出時,若無特別原因,應以原意理解(正如當人說三自教會時,若無特別原因,總不能私自改成自私自利自大吧?),這是我被嚇一跳和問版友是自己思考還是教會教導的原因。
在此以不用方式去研究馬丁路德的思想有不同的分類,一般是說三個唯獨的,但也有兩個和四個之說。
兩個唯獨是指「唯獨信心」和「唯獨基督」,三個是指「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和「唯獨聖經」而四個則是「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信心」和「唯獨聖經」。
她們有其獨等的歷史背景,不可搞亂,在反省後引為己用前必須認識原意,這幾個唯獨大致可分為兩部份,恩典、信心和基督是有關得救的,而聖經是有關傳統和權威的,今次先談第一部份。
其實唯獨信心和唯獨恩典是並存的,重點是討論稱義問題。
稱義或稱為義是指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的復合或建立,當問人如何能稱義時就等於問「如何進入與上帝的正確關係中」。
對此問題在馬丁路德的時代教會已沉默了約一千年,在四一八年的迦太基大公會議中討論過後直到十六世紀的一千年中教會再沒有提出過任何指引,但卻一直有收贖罪卷等「禮儀」,而當時人們流行的問題是「我如何能找到滿有恩典的上帝?」。
教會那時正於黑暗時期,有著種種行為,禮儀等讓人得以稱義,當時除了這些禮儀外一般有兩種方法去行稱義之路以確保自己的得救,第一種是進到修道院中以自己的修行和行為換取,第二種則是入世行善相信救恩是可見於世上任何一處的。
路德選了第一條路。
但路德在修道院中不斷學習和思考聖經,得出的結論是「上帝的義」是人無法達到的。
那「唯獨信心」的意思是甚麼呢?很多人以為就是「因相信而稱為義」,但事實上這不是路德這句話的意思(這是路德的意思,但不是路德這句話的意思),路德一直視信心為一個行為,而這行為是稱義的先決條件。
路德的這句還包含了一層意思,就是上帝提供了一切稱義的所需,以致罪人所需作的就是接受。
正確一點的說,因信稱義應作「靠著恩典因著信而得稱為義」。
唯獨憑信稱義的教義是肯定了上帝的工作和恩典,親自完成了一切救恩所需的,甚至信心本身亦是上帝的禮物而不是人為的行動。
因此,對當時流行的問題「我如何能找到滿有恩典的上帝?」路得的答案是:「唯獨信心」那「如何可找到信心?」路德的答案為「唯獨恩典」,那「信心的對象是甚麼?」路德的答案是「唯獨基督」。
人是透過信心能見上帝的,這信心不是德行的結果,乃是神賜下的恩典
,信心的對像是基督,不是任何可見或不可見的儀文或德行。
這看法在當時被不少人視為不能容忍,因為就好像神是反道德的,也不喜歡德行,但其實路德只不過是申述好行為不是稱義的原因而是後果。
或許這樣形容會較準確:「上帝稱我們為義的恩典,是因著基督,唯獨憑著信心接受,不需德行,同時信心卻結出豐盛的德行。
」換句話說,路德視好行為是稱義的自然結果,而不是稱義的原因。
德行是信心的印證,人是不可能只有能足以使人稱義的信心而沒有相應的德行的。
德行是信徒獲得了上帝的恩典後自然流露出來的,而不是為了要使上帝寬恕他的企圖而作的。
人不是靠德行被稱為義的,但被稱為義的人不可能沒德行。
事實上,這兩個唯獨的出現正正對應了黑暗時代教會的一些行為,如補贖禮,贖罪卷等,因此亦有說法是這兩個唯獨是在回應天主教的贖罪和稱義觀的,而唯獨基督是回應贖罪的媒介的。
但路德並不如後來的宗教革家般極端,這「回應」也可能只是「適時」地出現而已。
這在下次談到唯獨聖經時會說。
一些反省:
信徒們常說因信稱義,只要相信了,就無論如何也能得救,這真的是「唯獨信心」的意思嗎?聖經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是甚麼意思?或許這樣問吧,沒有呼吸的人是死的,意謂如何?是的,沒有呼吸的人是沒有生命的,同樣的沒有行為的人是沒有信心的。
馬丁路德說被稱為義的人是有信心的人,有信心的人自然會有德行。
那沒有好行為的人可以得救嗎?自行判斷吧(不要問我誰誰誰得不得救,我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當我們在向別人傳道時,傳的是正道還是自己心中的「廉價救恩」?
其實當我們不斷高舉「信心」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恩典」的一部份,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nothingmore,我們誇的是甚麼呢?有些時候看到某些肢體自視比非信徒高一等時都會有點氣,我們憑的是甚麼?
唯獨信心和唯獨恩典二者不能只取其一而自誇。
很多弟兄姊妹會將信心和理性相對立,認為有信心就夠了,不用太多思考,對不起,我必須說這不是唯獨信心的意思,套用馬丁路德的一句「這是我的立場,我無法改變,願主與我同在,阿們」我無法承認放下理性的才是「真信心」。
「唯獨信心」是連於「唯獨恩典」的,是談及得救的,與理性風馬牛不相及,亦毫無抵觸。
事實上,唯獨信心本身便是一個讀經後經理性思考出來的成果。
說信心和理性相抵觸,不客氣的說,有點「欺師滅祖」的意味,若是在信義宗教會受洗的,更是該打。
基督教的口號有很多,我們說的時候有想過其中的意思嗎?信主一段時間,漸漸少用一些沒有意義的字眼,例如高呼「唯獨信心!」一呼百應,但在這當中,我們是否要多思考一下自己說的是甚麼?我們真的要小心不要讓信徒之間的互相認同欺騙了自己,以為說一些口號便是做到了,真的真的要仔細思考。
雅各書中常出現的字是
don'tdeceiveyourself……其實,若一般用語可以表達,為可要用一些「更屬靈」的字?是更屬靈還是更唔明?是「高人一等」嗎?
下次談「唯獨聖經」……
2.
題目:Re:改革宗(長老宗)的因信稱義
作者:Dort
第一次係呢度貼文請多多指教
大致上改革宗和信義宗在因信稱義和唯獨信心這教義上大致相同但還是有不同點。
加爾文五點第一點指出人是「完全敗壞」,人在救恩的事上是完全無能也不能回應,基於這點神必須在人得救的事上主動及主導不然人是不可能得救。
改革宗對於一個罪人得救恩不是從「信心」開始而是從恩召(共分為外召及內召)開始。
整個的得救過程如下:
外召-->重生-->內召(有效的恩召)-->悔改-->信心-->稱義-->成聖外召是指福音臨到一切聽到福音的人。
雖然罪人受到外召但因人完全的敗壞,所以不會也不能向福音作出回應。
因此聖靈進入那些被神預定得生命蒙神擇選的人心裡使其重生。
由於罪人己被重生(重生只有一次而且是在一剎那間的改變),所以能向所聽到的福音產生回應使神的恩召發生功用這稱為內召。
因為罪人己蒙聖靈光照能對福音產生回應因此罪人能在聖靈的光照下認知到自己罪而且恨惡罪而產生悔改。
而一個重生悔改的人便會產生對神的信心而籍著這信心而得以稱義及後有成聖的生活。
由恩召至稱義全是神的工作今人作出回應這也包括信心在內「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弗二8:」。
人並不能因自己的行為產生信心。
也不能因行為而稱義人只能「借」信心稱義。
信心本身並不能令人稱義,信心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媒介令人能」借」著信心去領受神的恩典及確認神的恩典。
「信心是指向基督,但本身不是基督;它指向基督的義,但本身並非是基督的義」(加爾文基督教要義3︰11︰11)。
給信心下一個定義「是一種由聖靈成全在人心中,對于福音的真理所發生的確信,也是在基督裡衷心對神的應許之依賴。
」(Dr.
LouisBerkhof,ManualofChristianDoctrine)。
很多人認為信心只是單單相信,但改革宗認為得救的信心有三個要素:認識、認同、和依託。
1)認識:這屬於理性一面。
因聖靈的工作使人可以有認識神的能力。
神雖不能完全被了解但如果一個基督徒對所信之事全不清楚只是一味盲從付和那麼他只是信了一個「未識之神」?所以對於真理的基本認識是不可少的一環。
而對屬神知識的追求更是堅立信心的要素(弗四:11-13;來六:1)。
2)認同:單有認識是不夠。
因為只有認識而不認同是無用的。
就如同許多非基督徒甚至反對基督教的人。
他們對聖經的了解絕不下基督徒但他們對聖經卻不認同。
所以一個真正的信心是對神的真理認識及認同。
3)依託:是指一個基督徒在對神的真理有所認識及認同後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神由神掌管。
借著信心罪人得以稱義。
稱義本身是一個法律名詞,是一種判決或宣告的行動。
稱義是指神對罪人在「地位」上的改變,神宣告罪人無罪「稱」他們為義使他們能和自己和好但這稱義卻不帶來罪人實際道德行為的改變,稱義只帶來外在「地位」的改變由罪人而被「稱」為義人而不是「成」為義人。
所以稱義和成聖及重生不同,後兩者是帶來內在的改變。
對改革宗而言稱義不等同成聖,但有稱義則必有成聖而且有成聖的生活。
因為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有聖靈的內住,因著聖靈的能力才能有成聖的生活,所以成聖是一個真正基督徒的明證。
而且成聖是漫長及不可能在今世達到。
成聖生活中所產生的善行是查看某人是否真正重生得救的證明而不是得救的原因或要素。
「基督不稱任何人為義,除非衪同時也使他成聖。
因為這些恩典是永不分開地聯繫著的。
凡為基督用衪智慧所光照的人,衪也拯救他們;凡衪所拯救的,衪就稱他們為義;凡衪所稱為義的人,衪就叫他們成聖。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3:16:1)
從改革宗(長老宗)的觀點看來,基於人完全的敗壞整個得救的過程全是神主權的作為。
甚至連作為稱義媒介的信心也是由神而賜。
人的行為(善行)是不可能換取救恩,但人的善行卻是有得救生命的明證。
3.
題目:救恩是白白賜予?*
作者:脫苦海
比個廣告大家輕鬆下先喇!
指著甘地說:你做乜野呀?做左聖雄都無得救?
指著德蘭說:你又係,信左乜野呀?
獨 白:學我羅!信左基督教之後...
指著陳進興:殺人放火之後至信又得...
指著加爾文:信左之後殺人放火亦都得,得左救!
拿著聖經說:尾圓法採,有得救,無得彈!
你覺得荒謬嗎?
每一句的說話,都比足例子,有古人,有今人,有教徒,有非教徒,有天主教徒,有基督教徒,有創教人,有臨急開的井,加埋論點,咁都唔夠全面?
>1)陳進興
●如果佢作惡之前信,或者作惡之後信左先至自動投案伏法,我都可以同情地了解。
落左網,就黎行刑先至黎信,仲要攬埋個南非武官黎寫信,唔單止受害人白冰冰唔能夠接受,我脫苦海也不會婦人之仁。
>2)加爾文
●佢就係用自己的惡名,黎話比大家聽,「信」唔係必然有好行為的,你個推論不攻自破,除非你認為「義」係唔包括好行為,同時亦間接承認,基督教是導人信神,不是導人向善。
>3)德蘭修女
●好高興你雖然唔承認她必然得救之餘,亦不抹殺她得救的可能性(請留意「應該也得救」同「可以得救」的分別;亦請留意可以得救是隱含「不一定得救」的意思)。
>4)甘地
●那麼不信而又沒有拒絕的人,例如甘地,也可得救嗎?不單止是我常用,很多質疑信者得救的言論均有用。
甘地只是一個例子,有一些人用孔子,有德之人尚且如此,何況凡人。
甘地在耶穌之後,孔子在耶穌之前,亦無從接觸信仰,得救乎?失救乎?即使定
下方法,之前也問過:無緣接觸,是否無緣得救?
我不是吃飽飯無事做,拿古人出來尋開心。
整個討論的過程中,有些人堅持只信即可,沒有行為信心便是死的,可惜基督教的開教之人從行動上說明了信心不是必然導致善行,如果仍堅持其信心得救,難免會變成介之推了!
我仍然堅持,信心同善行是同樣重要的,如果要保留其一,我寧願選擇後者。
一個信而行惡的人,一來陷主於不義,二來跘倒人,既不愛主,亦不愛人,連最重要的戒命也守不了。
一件事,如果你是不知道的,而因著信心或直覺而信,完全無問題。
但係如果在此情形下要求其他人信,便有點兒不負責任。
我那一連串的問題,唔係求求期期問的,而係觸及教義,我希望你能幫手答。
讓我分析以下:
>>>>1.德蘭修女做齊晒呢d野,佢有無得救?
●一個有良好行為的天主教徒,信主愛人,只不過因為佢的信仰與貴宗有些許差別,有無得救?
>>>>2.陳進興做齊晒呢d野,佢有無得救?
●一個殺人如麻的連環姦殺重犯,臨死時才口稱信主,有無得救?
>>>>3.加爾文做齊晒呢d野,佢有無得救?
●基督教某宗的創教人,我唔會懷疑佢唔信主唔愛主,但係佢偏偏又係一個以神之名殺人如麻的魔頭,有無得救?
>>>>4.十字軍做齊晒呢d野,佢地有無得救?
●呢一班人亦都是本乎恩憑著信的,可惜亦都係因神之名殺人放火,有無得救?
>>>>5.宗教審判所做齊晒呢d野,佢地有無得救?
●唔止係一班人咁簡單,而係一種制度,亦都係因神之名去殺人的,參予的人有無得救?
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但係同時又話有信心就夠,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會唔會滑頭左少少呢?說來說去,咪又係返去行為得救果度!咁所謂「因信稱義」那個「信」字,是不是一種行為?咁即係有行為定係無行為?茲舉一例(是電話通話):
甲:這裡沒有人,沒有呼吸的人是死的,所以不是人,是屍體。
乙:你最多都係閉氣姐,一時三刻沒有呼吸,咁你算係一個人定係一個屍體?
甲:我呼吸時是人,沒有呼吸是屍體,得唔得?
我所講的「何謂白白賜予?白白賜予即沒有條件的賜予」,意思是如果真的是沒有條件的話,那麼連「凡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認罪悔改,由聖靈重生而進入神國者」這一個條件也是多餘的!
根據基督教的白白理論,救恩是神白白賜予的,無論人接唔接受,佢都要賜予,咁先至叫做無條件。
正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係同時又要求東亞各國接受成為大東亞共榮圈的一部份,仲要有關國家及人民放棄追究戰爭責任,咁算唔無條件?我再不厭其煩咁代入
多一次比各位睇:
日本無條件投降 ~~ 神將救恩白白賜予
接受成為大東亞共榮圈的一部份 ~~ 接受神作為唯一的神,否定任何其他的神
(有無諗過咁多個神可能係同物而異名?)
放棄追究戰爭責任 ~~ 放棄自己清白之身,背上原罪的枷鎖
(唔係人人都可以接受比人無端端判有罪)
變成:
神將救恩白白賜予,同時又要求接受神作為唯一的神,否定任何其他的神,仲要放棄自己清白之身,背上原罪的枷鎖。
你可能覺得好順眼,但係請記住,呢個世界除左教徒之外,仲有好多非教徒,要佢地接受一些教徒視為理所當然(takeforgranted)的概念,例如獨尊一個「異邦」的神(某d人的確係咁諗),背負原罪等等,對方不會視為條件嗎?
我由此至終都唔覺得救恩是白白賜予的,因信稱義,信本身已是一個條件。
至於這一個條件是甚麼?有人說「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咁自由意志,從何說起?恩同信,如何証明真偽?你又知陳進興係真心悔改真心信?
我講左幾次:白白的意思係沒有任何條件,這是「白白」一詞普遍的定義。
即係話即使唔信有神,亦都應該得到救恩,呢d先至係白白賜予。
嚴格黎講,基督教各派自稱的白白賜予,是犯了「概念滑轉」及「偷換概念」的非形式邏輯謬誤。
不如老老實實,話比
大家聽究竟有乜野條件,例如「十一奉獻」、「信與不信不可共付一軛」。
唔好話比我知信基督教的人除左信之外,乜野條件都唔駛都可以得到救恩。
更加唔好在「信」的定義加三五七十個條件。
我地討論緊得救是否有條件。
天主教的立場認為有,基督教的立
場認為無,係白白賜予。
我所指出的是基督教這種口號上聲稱無條件,暗地裏是加入了好多條件,只不過包裝唔同罷!如此而矣!
至於天主教的洗禮及其他聖事與得救與救恩有沒有關係,我認為有,你認為無,可惜你同我都無法檢証自己的觀點,同時亦無法否証對方,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打成平手而矣。
至於以聖經為據,別忘了聖經上有洗者若翰,以及耶穌也有為人施洗!
像陳進興這類殺人姦人狂魔在伏法之前口稱信主,便博得教徒門聲稱其獲得救恩。
我死唔信佢作案之前,完全沒有機會接觸信仰!為什麼要等這個人雙手沾滿無辜者的鮮血,落網判死之後,才倖倖然口稱信主?睇怕呢一個唔係神的安排卦!單單口稱信主,沒有
好行為,對人對己有何益?呢一個指稱連基督教立派者之一的加爾文先生也適用,因此我也在另一個post斷言陳進興與加爾文也不得救。
*文章題目為編者所加
回前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信義會四個唯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四個「唯獨」.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或說信義宗教會的信仰重點,可以用十六世紀歐洲教會改革運動,四個「唯獨」(註3) ...四個唯獨- 福音信義會桃園教會四個唯獨. 從唯獨聖經 ...
- 2信義會四個唯獨 - 3C資訊王
恩典」 的基礎就是上帝的... 用四個語言:國、台、客及排灣族語. 演唱「獻上... 信義會和平教會)按牧禱告。 禱告後,周音華... https://goo.gl/hYJmZC.关于我们- 主...
- 3甚麼是「因信稱義」、「唯獨信心」? - 基版FAQ
兩個唯獨是指「唯獨信心」和「唯獨基督」,三個是指「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和「唯獨聖經」而四個則是「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信心」和「唯獨聖經」。她們有其獨等 ...
- 4信仰的重點
本會承認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及亞他拿為上帝真道之扼要而正確的說明。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或說信義宗教會的信仰重點,可以用十六世紀歐洲教會改革運動,四個唯獨的 ...
- 5信義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