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打工度假|盧森堡的台灣人們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目前打工度假者們有一位金融業正職、兩位金融業實習、一位餐飲業、一位自由接案,其他要不是剛到沒多久,就是還在努力謀職,或是下定決心就是來旅遊或學習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盧森堡打工度假|盧森堡的台灣人們其實當初在申請打工度假簽證的時候,我還真的蠻想當第一個的,一月五號聽到消息,一月七號馬上打電話去台北辦事處詢問,二月底拿到簽證,心想我可是在簽證開放的第一時間全職進行這件事情,總沒有人比我快了吧!想不到和台北辦事處一打聽,他們說不,有人已經拿到簽證了;我說那我三月十號就出發了,應該沒人比我快吧?他們還是說不,有人更早出發。

於是乎,在歐洲大陸的蕞爾小國開疆闢土的台灣先驅者之中,我的編號是二號。

截至八月,已經有十個打工度假者開展在盧森堡的生活,也漸漸成為在盧台灣人中的一群年輕新血。

和其他先驅們稍微聊過之後,我發現真的是十個人就有十種不同的目標和策略,同樣一個打工度假,玩法各有千秋:有人嚮往國外的生活,帶著工作幾年的積蓄趁還年輕出來闖闖;有人做了完整的規劃,先在歐洲交換半年直接無縫接軌來盧森堡打工度假;有人看中這裡每個人都講四種語言以上,將這張簽證視為學習語言的門票;有人原先就已經有亮眼的履歷,來這裡挑戰更上一層樓;有人原本就已經在盧森堡實習,為了繼續打拼下去飛回台灣辦打工度假簽;有人不喜歡台灣的就業環境,毅然替自己選擇不一樣的路;有人閒雲野鶴,隨遇而安;有人夫唱婦隨,攜手並進。

我則是在機會成本最低,也就是一無所有的時候想去做一些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訂下在金融業工作半年以上的目標,想一邊擦亮履歷一邊體驗生活,同時成為這個小領域的資訊提供者。

不過,在盧森堡生存確實是個嚴峻的挑戰。

即使生活再怎麼節省,在袖珍的盧森堡市全靠走路,也逃不過動輒兩三萬元的房租,而給錢已經是比較容易的部分了。

目前打工度假者們有一位金融業正職、兩位金融業實習、一位餐飲業、一位自由接案,其他要不是剛到沒多久,就是還在努力謀職,或是下定決心就是來旅遊或學習的。

從我看來,在「有金融業背景或工作經驗」、「會說法文或德文」、「擅長交朋友」如果能有C3取2的話,應該就能一個月左右找到工作,無往不利。

我自己是企管系畢業,在學的時候對金融市場有興趣但也稱不上有背景,靠著新朋友的幫忙一個月就找到現在這個工作了。

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看到各行各業都還是有缺人的情況,只是欠缺有「信任感」的媒合管道(換句話說就是靠內推並不難找到工作)。

只要是合法的正式工作,扣掉生活開銷要存一點錢我覺得並不是難事,從三月初經過了四個月,這個月發薪水後我已經正式由黑翻紅,成功賺回先前所有的花費,至此開始賺錢了。

打工度假者們平常都是各自努力,有活動的時候也會相約一起聚聚。

不論是半官方性質的盧台會辦的端午聚餐,駐比利時暨歐盟代表處辦的國慶酒會,還是深耕盧森堡多年的台灣人辦的housewarmingparty,都有我們打工度假者的面孔。

我遇到的在盧台灣人都很溫暖,很願意對初來乍到的我們提供幫助,小至贈送家裡不需要的二手物資,大至替租屋、求職提供諮詢,都是還沒站穩腳跟時最需要的協助。

其中有好幾位前輩還和我說,如果遇到什麼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可以聯繫他們幫忙,有了這樣的靠山,知道自己不會隨便在路邊掛掉,真的是會有信心很多。

受了前人這麼多幫助,我也已經開始回饋給後進。

這個兩周發一次文的medium目前每個月大約有1,500個點閱,並且時不時會收到讀者的回饋。

雖然文章的質量很不一定,但起碼是我在當下那個時刻對自己狀態的紀錄,其實往回翻一翻看到我剛來的時候多麼抑鬱還蠻有趣的。

七月二十六日時我應台灣教育部之邀,以海外連線分享的形式和三百位對打工度假有興趣的同學解說來盧打工度假的各種注意事項,得到了很好的迴響。

雖然我自己回去看影片發現口條還是有待加強,尤其剛開始的時候顯得很緊張,不過由於現場的反應很好(我戴著耳機還是聽得到來自現場的笑聲),主辦方和盧森堡台北辦事處都很滿意,對我而言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順便留下對想問我問題的人的訊息:我很願意協助大家解惑,不過如果願意先把我在medium上面寫的資料看完,相信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許多顯然沒看就來問問題的人還是被我請去看文章了;如果把問題問得具體一點,對得到有用的回答會很有幫助,諸如「工作好找嗎?」、「生活怎麼樣?」這種大哉問我只能很敷衍地回「有機會」、「還不錯」,也不是我的本意。

在盧森堡的台灣人除了打工度假者,我認為還可以大略分成三種:一種是大盧森堡區台灣鄉親會的成員(盧台會)。

這個組織的組成主力是地方的台灣媽媽,多數有外國伴侶及可愛的混血小孩,也有許多人有一份厲害的工作和通達的人脈,是真正的地頭蛇。

盧台會和我國駐比利時暨歐盟代表處有頗深的聯繫,因此我把這個組織當成半官方組織。

由於是在地的台灣媽媽,除了台灣人的熱情外,他們也有潛在的保母/教小孩中文/庭院除草等相關需求,如果能打開這一部分的人脈,當個得人疼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得到超級外掛。

第二種是在盧森堡打拼的台灣青年。

這個族群年齡多半落在30上下,很多都是先有歐洲的留學或工作經驗,然後輾轉落腳於盧森堡的,其中有些已經通過五年的考驗和語言測試,正式進化為盧森堡人。

這群人的連結主要來自私下的聯繫以及共同的工作,在年紀上是我們的哥哥姊姊,在職場上是我們的前輩,如果能和他們交上朋友,適當地表達自己想努力的方向,他們可能是能幫你內推的最佳戰友。

最後一種是不屬於以上任一類的台灣人。

他們可能生活的圈子和大陸人/外國人比較接近,可能不想要太多熱鬧的活動所以選擇離群索居,所以要認識他們相對比較困難,但他們確實存在。

由於人際圈裏面比較少台灣人,相對的就會有許多與外國人相關的人脈。

其中我認識的一位在盧森堡久居多年,甚至連哪裡要開新的餐廳或店面,將會需要多少人都瞭若指掌。

他們就像隱藏在山中的賢者,需要特殊的機緣才能遇見,但這類人給了我最多實際的幫助。

最初幾位打工度假者在市政廳辦理報到手續時,常發生辦事員不認識這張簽證,因而拒絕辦理手續的事情。

我國駐比利時暨歐盟代表處的楊公使以及陳秘書知道這個情況後,透過管道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之後情況也確實有所改善。

他們的存在讓我覺得國家和我們站在一起,真的遇到什麼需要和政府部門溝通的困難,可以和他們回報。

對於剛到異地的遊子而言,那種「舉目無親」的感受我非常深刻,也可能是令人為之卻步的一個阻礙。

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盧森堡當地有哪些可能的人脈資源,減輕最初的焦慮感。

踏出舒適圈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之後,人生就不會那麼難了。

MorefromEric陳詠聖/盧村隱居札記Follow2019年於盧森堡打工度假,由於找到的工作太夢幻,所以逗留到現在。

致力於將盧森堡以及歐洲的各種事物帶到台灣人的面前。

IG:ericchen7165Lovepodcastsoraudiobooks?Learnonthegowithournewapp.TryKnowable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Eric陳詠聖/盧村隱居札記256Followers2019年於盧森堡打工度假,由於找到的工作太夢幻,所以逗留到現在。

致力於將盧森堡以及歐洲的各種事物帶到台灣人的面前。

IG:ericchen7165Foll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