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慶誰的國?「光復節」又光復什麼? | 泛教育| 倡議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問一下自己,「國慶日」是什麼?基本上,國慶日就是為國家慶生的日子。

如果你認同這個說法,也許你也會認同「一個國家的公民為自己 ... 全產品速覽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聯合報數位版 聯合70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新聞話題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橘世代 myBeauty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HBL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聯副70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udn / 倡議家 / 泛教育 WhatsApp twitter 「國慶日」慶誰的國?「光復節」又光復什麼? 2018/10/19黃瀚嶠 你們家會慶祝國慶日嗎?你的朋友聽到國慶日臉上是什麼神情?在國慶日與光復節都發生的10月,或許是最值得思考什麼是國家?國家認同從何而來?而台灣的處境又與全世界各國有什麼不同? 國慶日,是慶祝國家誕生的日子,這樣一個在想像中應當充滿榮耀、驕傲與歡欣的日子,在台灣卻是充滿著複雜與矛盾情感的日子。

我的一些朋友在10月10日這天表達出對國旗和國歌的輕蔑與不屑;一些朋友則用最快的速度在網路社群中放上國旗的圖片,並對於台灣人和新政府「不愛國」的態度表示不解與憤怒;有更多的人選擇了沉默,把對國慶的想法放在心裡,默默地度過這一天。

國慶這個原先設計來凝聚國民、彰顯團結精神的節日,在台灣卻似乎反而凸顯了國民之間的分裂。

然而,除了對不同想法的人心懷怨憤、或是背負著不團結的恥辱漠然地度過國慶,我們或許還有一些更積極的思考。

桃園市大溪區仁義里,日前搜集廢棄雨傘、寶特瓶、安全帽等,以紅、藍色油漆,畫出國旗圖樣,設計各類國慶小物高掛街道巷弄。

圖/報系資料照 「國慶日」在全世界都是個複雜的議題 首先,問一下自己,「國慶日」是什麼?基本上,國慶日就是為國家慶生的日子。

如果你認同這個說法,也許你也會認同「一個國家的公民為自己國家的誕生感到驕傲,並在國慶日那天為自己的國家慶祝,是理所當然、簡單明瞭的道理。

」 不過,在我們在下結論以前,再進一步問一下自己,一個國家是怎麼誕生的?是哪些人,多少人一起決定了國家的誕生?這些人在做這個決定的當下,用什麼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同意?這些人為什麼同意?同意的人,對這個國家的想法都一樣嗎?在國家誕生的時候,有沒有人反對?是誰反對?他們又為了什麼而反對?而國家誕生的時候,又是如何處理反對的人?反對的人後來怎麼了?哪裡去了?他們都接受了這個國家嗎? 如果你認同上面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問題,那你就能理解,不只在我們的國家,國慶日其實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議題,舉世皆然。

為什麼「光復節」消失了? 說到這裡,或許我們可以先談一下光復節的消失。

有些人認為,10月25日光復節之所以消失,是政治操作的結果,但一個節日如果對人民有不可磨滅的正面意義和情感聯繫,應該不是只憑政府就能單方面取消或淡化的。

對居住在台灣的人來說--以下的台灣是指目前仍被中華民國所實質統治的地區--其中一群人的中華民國記憶源自於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而另一群人的記憶則來自1945年10月25日日本戰敗後的光復接收,對他們來說,10月10日是沒有直接情感聯繫的一個日子,反而10月25日原本有機會可以讓這群人跟中華民國建立真實且正面的連結,偏偏國民政府接收後的作為,導致這一天變成負面經驗的象徵。

另一方面,對1949年後才陸續撤退來台灣的人而言,10月25日又不具情感意義,這或許才是「光復節」消失在我們生活中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光復節仍然是我們的國定紀念日,只是人民選擇對它淡忘和沉默,而同樣只對某一個族群有正面意義和情感聯繫的國慶日,自然會面對類似的處境。

往年光復節,中興新村住戶都會在家門口懸掛國旗慶祝,去年盛況已不復見。

記者張家樂/攝影 台灣的複雜性相當高,不同時期來到台灣或出生在台灣的人,因為承受著不同政權的統治、灌輸和恩惠,擁有著對這些島嶼或這個國家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情感。

有人的父祖輩確實為「中華民國」奮戰過,他們記憶中的對手可能是大清,可能是日本人,又可能是中國共產黨;另一些人他們的父祖輩則可能為「大清」奮戰過,後來又可能為「大日本帝國」奮戰過,他們記憶中的對手則可能是日本人,也可能是包含中國人在內的盟軍。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父祖輩居於部落,必須面對歐洲人、明人、清人、日本人和國民政府政權的各種壓迫和挑戰,在每個時期,他們也必須對當下的政權選擇接納或效忠。

領土、記憶和認同,都是拼裝來的 知名學者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所提出「想像共同體」的概念中,提到一個民族之所以形成共同體,其內部擁有共同經驗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共同面對過的悲劇或浴血的經驗,得以形塑出跟其他群體的區別。

若從這一點來看,台灣內部的共同經驗是從1949年以後開始,而威權體制所造成個體自主意志的限縮,則導致真正意義上的共同經驗延遲到1987年解嚴之後,才開始由台灣人民自己創造。

很多人忘了,台灣實際上跟所有被殖民過的地區一樣,都必須面對二次大戰結束後,殖民瓦解所產生的種種問題。

所謂的「台澎金馬綠島蘭嶼」,其實跟印度、緬甸、以及中東、中南美和非洲的許多國家一樣,是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剛剛才被拼裝出來。

我們的領土是拼裝的,記憶是拼裝的,認同自然也是拼裝的。

今年的國慶大會總統府前舉行,手持國旗的啦啦隊熱情演出。

記者王騰毅/攝影 現在居住在台灣的人,他或他的先輩曾經奮戰、曾經浴血、也曾經歷悲劇,但是這些人奮的是不同的戰,浴的是不同人的血,經歷的是不同立場和原因的悲劇。

甚至許多人的祖父輩在不同的時背景下,曾互相是對方的敵人。

由此來說,台灣的人們如今可以生活在和平之中,實在已是值得慶祝的奇蹟。

畢竟以台灣的歷史經驗,我們本來也很有機會發展成內戰不斷,或族群間血腥衝突不斷的國家。

有人說,當共同面對一個強大的敵人,經歷一場慘烈的戰爭,並最後獲得勝利時,一個高度凝聚的共同體、一個團結的國家就會成形。

這或許有部分是事實,但若我們檢視一些「大國」,又可能會發現,即便有許多共同經歷戰爭的經驗,內部種族、性別、信仰、階級的差異和衝突,依舊讓這些國家像是由繃緊的細線綑綁在一起,彷彿隨時有崩斷潰散的可能。

所以或許我們也應該重新反省,真實的共同體,真實的團結和所謂的愛國究竟存不存在?代表甚麼意義?我想,台灣大多數的人在心底依然期望有國可愛,只是對於當前的國家該如何詮釋沒有共識;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廣泛意義上的愛國者,只是不知道該愛的是誰,背後又代表什麼。

如果我們至少期望一個象徵意義上的共同體和團結能夠持久,或許我們應該努力的,不是去占有國家和歷史的解釋權,也不是去指責或質疑彼此的認同;而是共同積極的創造一個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的公正社會,並且透過同理的教育,讓有著不同經歷和背景的人民可以體諒彼此、安慰彼此。

當我們能建立出人人願為之奉獻的社會,當我們即使立場不同,卻依然能為每個人曾經歷的痛苦悲傷留下真實的淚水,也許我們就能真正的在同一面旗幟下歡欣的歌唱吧。

國慶日當天,也有台獨團體在凱道抗議,以音樂會的形式表達訴求。

記者邱德祥/攝影 推薦閱讀 給白領家長的才藝課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孩子 排外、集體迷失志同道合者的同溫層最危險 被違約賠百萬又拆夥鳥茶創業的那些鳥事 比外國還遙遠的偏鄉議題:數位學習的「網縫」 教育評論 WhatsApp twitter 黃瀚嶠 種籽實小教師、清水小校前任教師、跑蛙自學團前任教師、台灣創教育協會理監事、度行書院創辦人,致力於培養學生在歷史、人文、哲學、國際政治和社會議題方面的思考習慣和關懷。

作者文章 善感≠善良!高敏感孩子的心,與父母的挑戰2019/01/18 你的高敏感不是我的高敏感2018/12/21 比常人承受更多壓力你的孩子是高敏感族嗎?2018/11/21 「國慶日」慶誰的國?「光復節」又光復什麼?2018/10/19 孩子忙課業不用做家務?這個媽媽想的不一樣2018/09/18 小時了了之後呢?爸媽小心陷入焦慮陷阱2018/08/17 最新文章 讓教育沒有到不了的偏鄉《大樹計畫》助孩子追夢想2022/01/20 年節想好好看書-屏縣供申請,710書箱免費宅到府2022/01/18 邁向2022年!讓孩子成為永續起點黑松實踐SDGs翻轉環境教育2022/01/14 啟夢教育:你有讀對科系嗎?你是喜歡讀還是擅長?2022/01/07 網路代替馬路-孩子在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2021/12/21 200億推「數位學習」-平板做助教,啟動永續學習2021/12/14 轉診如賭命!面對急難救助偏鄉醫療怎因應? 比外國還遙遠的偏鄉議題:數位學習的「網縫」 回應 訂閱電子報 倡議+電子報 馬上訂閱 最熱 陳文茜: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別虧待自己 2022-03-0311:38 訪梅伊馬斯克-3旬離婚、4旬讀碩士、7旬仍是名模 2022-02-2400:00 為台灣長照開學校-林依瑩催動「不老精神」油門 2022-03-0116:54 是律師,不是「陽剛女律師」-賴芳玉撕#性別標籤 2022-02-2514:45 吉立亞醫藥支持同志平權社群夥伴也讚嘆:好想去他們... 2022-03-0200:00 歐洲糧倉正戰爭!烏俄出口全球1/3小麥,物料恐漲 2022-03-0417:07 「友善海洋」游進7-ELEVEN!從地方創生打進全... 2022-02-2109:36 性別平權從職場開始吉立亞醫藥員工帶頭做 2022-03-0101:00 【名人對談】陳凱翔X温貞菱-我的移工朋友(上) 2022-02-2214:15 從養雞開始改變世界-作家變雞農端「友雞」膳循環 2022-03-0815:38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