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何时改名为北京?北京市现在的地界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入元大都,把大都改称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这是北京第一次使用北平的名称。
虽然这时的北平不再是全国的首都(首都是 ...
北平何时改名为北京?北京市现在的地界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2019-03-0109:46
来源:非常日报
原标题:北平何时改名为北京?北京市现在的地界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等。
而其中以“北平”和“北京”最为人们所熟知。
我们看民国题材和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北京”、“北平”的称谓,甚至同一时期的电影电视剧中也会出现一会是北京一会是北平的情况。
那么,“北京”和“北平”是如何得名的?它们之间是如何变迁的?
元朝:首次成为全中国的首都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1271年,忽必烈称帝,正式建国号大元。
一年后,元帝国正式建都于大都(今北京)。
自此,北京(时称元大都)开始成为了全中国的首都。
“北平”之名出现早于“北京”
洪武元年(1368年),明军攻入元大都,把大都改称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这是北京第一次使用北平的名称。
虽然这时的北平不再是全国的首都(首都是南京),但在政治和军事上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从自己侄子手里夺回了皇权,朱棣在南京登基,改年号为永乐。
北平本身就是朱棣原来的封地,也是其龙兴之地,南京和北平,朱棣更则喜欢北平。
于是,只过了半年时间,朱棣就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以与南京的“应天府”对应。
改北平为“北京”,称“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皇权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形成了"两京十三司"的中央集权制度。
从此北京的称谓就一直延续到1928年。
展开全文
顺天府
顺天府就是明清朝两代北京地区,由北平府改名而来,地位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
明洪武元年设置的北平府,管辖大兴,领7县4州。
朱棣登基后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清朝入关后延续了顺天府的名称。
明清时期顺天府的辖区多有变化,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固定了下来,共领五州十九县。
即通、蓟、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
顺天府的最大地方官职是知府。
由于是首都所在地,顺天府尹的职位也特别显赫,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
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
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县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但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
北京城垣之内,直隶总督无权过问。
顺天府有两个倚郭县(相当于现在的地方首府所在地,地位相当于现在北京的主城区):大兴县、宛平县,大兴县管辖北京东城,宛平县管辖北京西城。
北京有句老话:皇帝坐在金銮殿,脚踩两个县,左脚踩大兴,右脚踩宛平。
就是指皇帝的龙椅正好放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而中轴线又是大兴,宛平两个县的分界线,所以皇帝坐在龙椅上时,正好一脚在宛平,一脚在大兴。
不过,彼时的大兴县和宛平县并不是现在的大兴县和宛平县的位置。
这两个县实则北京的2个区,大致是大兴是东城区,宛平是西城区。
现在东城区的大兴胡同就是当时的大兴县署的所作地,当时的大兴县署在这条胡同内是地位最显著的建筑,于是老百姓就把这条胡同叫做“大兴县胡同”。
一直到了民国,可能是觉得市区下面设县不太合适,才把宛平迁到了现在的宛平城,大兴迁到了现在的大兴黄村。
明万历年间的顺天府地界
民国时期:北京改名为北平设市辖区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北京失去首都地位。
1928年,民国政府决定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
设立市辖区,将全市分为15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
原属的各县并入了河北省。
城内的宛平县公署,迁至卢沟桥边的拱北城内,从这时起宛平县离开了北京城。
1930年6月,北平特别市改为北平市,降格为河北省的省辖市。
半年后又重新升格为院辖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
北京城内被划分为10个区。
城东的大兴县署迁到北京城南的黄村,从此大兴就成了北京的一个郊区县。
这一段时间,虽然北京不再是全国的首都,但总的来说政治上相对平稳,老百姓生活比较安定平静的一个时期,有人管它叫“黄金十年”。
这种相对稳定的日子一直维持到“卢沟桥事变”之前,老舍前期有一些作品,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还有《骆驼祥子》,基本上都是记录这一段生活的。
日军占领时期的“北京”和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军占领,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但并未得到中央政府和人民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结束。
同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恢复原名北平。
国民政府接收后,北京城被分为16个区,各区以序号命名。
1947年3月,原郊区的第十三区至第十六区调整分界,由原来4个区改为8个区,即第十三区至第二十区。
此分区一直延续到1949年1月底前不变。
建国后北平更名为北京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
建国后,人民政府接连几次对北京区划进行调整。
1950年,北京市由20个区,调整合并为16个区。
1952年,撤掉了第五区、第九区、第十四区。
初步形成了城区七个区和郊区六个区的行政管理模式。
同时,在称谓上也由数字区名改为以地区名作为区名。
第一区更名东单区,第二区更名西单区,第三区更名东四区,第四区更名西四区,第六区更名前门区,第七区更名崇文区,第八区更名宣武区,第十区更名东郊区,第十一区更名南苑区,第十二区更名丰台区,第十三区更名海淀区,第十五区更名石景山区,第十六区更名门头沟区。
1952年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
北京归由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
1956年—1958年间,又将河北省昌平、良乡、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天北京市的行政区域。
1958年,东单、东四两区合并为东城区,西单、西四两区合并为西城区。
历经多次区县撤并,至1960年底,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等8区和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通县、大兴、房山等9县。
1967年8月7日,设立石景山区。
1980年10月20日,设立燕山区。
1986年11月11日,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
至此,形成了北京的“十区八县”的区县格局。
1997年之后,开始了又一轮的撤县设区工作。
2010年,宣武区合并入西城区,崇文区合并入东城区。
至2015年,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16个市辖区,不再有县的建制。
其中主城区也叫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成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正式搬迁至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新址办公。
(老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非常日报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延伸文章資訊
- 1歷史上兩次將北京改為北平,原因何在? - 每日頭條
永樂遷都,即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從應天府遷往北京順天府,是具有中國歷史重大意義的事件。永樂帝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 ...
- 2北平_百度百科
北平,是北京的舊稱之一。“北平”一詞,最早源於戰國時燕國置右北平郡。西晉時,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是北平作為一個地名第一次出現在行政區劃中。1368年(明洪武元 ...
- 3歷史上北京也叫北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 人人焦點
大家熟悉的應該是民國時期,那時北京叫做北平,是源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 ... 西晉時,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轄地不變,這是北平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在行政地區名中。
- 4北平市
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底前不變。 管轄範圍. 民國時代的北平市轄區範圍,大致相當於今日北京的城六區略 ...
- 5小疑惑:「北京」和「北平」的差別? @ 世界因你而美麗...
1927年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占領,在這裡成立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