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創新設計,六個案例開啟你和建築之間的對話 - 社企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人為本的創新設計,六個案例開啟你和建築之間的對話 ... 建築,是人類和城市與居住空間的對話,建築設計的進步,除了讓人們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也 ...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以人為本的創新設計,六個案例開啟你和建築之間的對話 科技城市建築案例 2014.12.20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文:崔聖如 建築,是人類和城市與居住空間的對話,建築設計的進步,除了讓人們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也代表著社會趨勢的改變和人們對環境的態度與思考。

國外許多的建築設計理念除了實用與設計感,更考量當地居民的需求和環境友善程度,讓我們來看看全球的建築師們如何打造以人為本、與環境共存共榮的創新建築設計空間。

1.給難民更好的家,八種必看的升級版避難屋:曾想過因天災或戰亂而流離失所的人嗎?這八座實用又有設計感的避難小屋,幫他們帶來溫暖的家 (圖片來源) 2.只要幾個步驟,這塊板子兩分鐘就能變成一個家 :不再擔心突來的災害,2分鐘就能輕鬆組裝好的移動式折疊房屋,讓災民有個堅固的臨時避難所 (圖片來源) 3. 房子不夠住、租金一直漲?在頂樓加一層太陽能公寓吧:城市屋頂上的另一個家,德國大學生團隊Ontop打造出兼具環保和住宅功能的太陽能公寓 (圖片來源) 4. 設計是為了真正的解決問題—14種瘋狂又環保的摩天建築:從解決環境問題出發,建築愛好者一定要看的創新未來建築設計 (圖片來源) 5. 花不到1萬美元打造的世界級建案:不蓋華麗、商業化的建築,挪威公司TYIN打造的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建築! (圖片來源) 6. 未來人類將住哪?2050年的都市建築物設計與展望:你能想像2050年人類將生活在什麼樣的建築裡嗎?Arup帶你進入時光隧道,看看2050年結合科技應用的節能建築 (圖片來源)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socialbusinesssocialdesign;socialinnovation 前往完整專欄 編輯室報告/崔聖如/AllisonTsui 現就讀清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目前正於德國杜賓根大學交換。

2011年參與了國際志工服務計劃,開始對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等概念有興趣,因此加入了社企流擔任志工,希望能多瞭解台灣和國際上社會企業的發展,也能分享更多關於社企的資訊。

我在社企流擔任中文編輯的工作,從國際個案的摘要撰寫、到社企地圖的編輯等,慢慢瞭解目前國際上社企的營運模式和組織形態,也看到許多人的熱情與堅持。

未來,期許自己也能為社會和環境盡一份心力。

編輯室報告/崔聖如/AllisonTsui 現就讀清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目前正於德國杜賓根大學交換。

2011年參與了國際志工服務計劃,開始對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等概念有興趣,因此加入了社企流擔任志工,希望能多瞭解台灣和國際上社會企業的發展,也能分享更多關於社企的資訊。

我在社企流擔任中文編輯的工作,從國際個案的摘要撰寫、到社企地圖的編輯等,慢慢瞭解目前國際上社企的營運模式和組織形態,也看到許多人的熱情與堅持。

未來,期許自己也能為社會和環境盡一份心力。

你可能也喜歡 有溫度的美麗-六個兼具永續和公益的時尚社企 銀色浪潮來襲!你不可不知的六大銀髮族商機 台北市的空屋問題怎麼解?看看英國里茲的做法 監控企業道德別讓鮭魚變沙魚! 每個人贊助一點點,就能成就大夢想 賣社企商品用消費改變社會 串接政府、企業資源發揮善的力量 众社會企業:一個健康的城市,不該只服務百分之八十的人 微善厚人知WeCare打造新公益模式 創業科技金融案例 2014.12.18 合作轉載 生命力新聞╱記者李宜佳、盧冠雯(2014年12月13日) 想做公益,但又害怕自己捐贈的物資和金錢是否有使用在公益上嗎?別擔心,一群以大學生為主的公益團隊,致力打造公益透明化捐贈的模式,結合電子雲端科技,寫出一款名為「WeCare微善」的網頁與app軟體,讓有物資或志工需求的NPO組織,不同以往需要人力推廣,只要刊登訊息在app或網頁中,就可以募集需要的資源。

對於想從事志工的民眾,微善也依照他們的喜好,主動提供訊息,讓公益參與模式由被動轉為主動。

(圖片來源) 國外經驗啟發原來公益很簡單 WeCare微善以台灣大學三年級的曾郁翔為首,在二O一二年成立,希望透過公益流程透明化、公開化的模式,讓社會大眾知道他們捐贈的資金和物資流向,「我們想改變社會對於做公益不信任的想法,它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曾郁翔說。

於是這一群學生團隊加入校內育成中心,開創出公益創業的一條路。

曾郁翔表示當初會投身公益領域,是因為高中時期去美國當交換生,而得到的啟發。

他看到當地教會利用空餘的教室,發起販賣二手衣物的活動,將盈餘存為教會基金,幫助弱勢的這個做法,讓他發現原來做公益很簡單,於是帶著這個構想和憧憬回台成立了微善平台。

微善公益透明化募捐物資不浪費 微善公益平台上刊登消息或志工使用皆不收費,扮演著中間協調與監督的角色,找尋NPO夥伴,將機構需要的物資、金錢與人力資訊放上平台,在使用者這一端則是提供詳細NPO所需的資源,與QRCode掃描工具,捐贈物資者可以用手機掃描平台上的QRCode,得知流向,清楚了解自己所給予的協助,是否真正達到公益的目的。

平台也與物流業者合作,親自去捐贈者家中收貨,再送至NPO組織,如此一來讓微善平台易追蹤物資流向,也便於控管捐贈物資的數量,不浪費愛心,「原本可能只需要兩百件衣服,經媒體報導後來了兩噸,這樣讓愛心貶值,而失去意義」曾郁翔說。

改變公益模式跳出傳統框架 傳統的公益形式,是一種上往下的概念,公益組織端單方面發出消息尋找資源,有興趣的民眾選擇參加,但如果讓NPO組織了解民眾做志工的喜好,和擁有的資源,讓愛心更能達到效用,於是微善平台一開始在臉書上分享合作的組織訊息,主動觀察每個專案消息的按讚數,找尋受認可與歡迎的NPO夥伴,讓想當志工的人能主動挑選組織,當志工也能很愉快。

將公益與新科技結合,也是微善app平台的特色之一。

藉由一種名為「Meteor」的技術,開發出即時性〈如聊天室〉的雲端app,而網頁或app使用者的紀錄,都會存入雲端資料庫中,讓系統開發者隨時能調閱紀錄,了解使用者經常使用哪些功能,也讓手機與電腦資訊同步,使用者能轉換不同的通訊設備,只要拿出手機或電腦,就能及時了解公益資訊。

微善十分注重公益的品質,指定找尋長期合作的NPO夥伴,評估互相合作的公益價值,以及可行性高的志工方案,曾郁翔表示「我們希望能深化雙方合作的結果,把公益精緻化,做出公益app市場區隔,也發揮它本身的影響力」。

學生做公益好事正在發生 與微善平台合作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六月為了配合世界地球日,在平台上推動募款,尋求資金贊助來支持活動開銷,「微善志工不僅讓我們協會曝光,也讓多為年輕人的平台使用者更了解我們的協會,讓我們協會與年輕人之間有著很好的互動關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張景雲說。

曾郁翔認為學生每天滑臉書、搜網路新聞與微博等,接收消息的速度比以往迅速很多,也習慣以快捷而具創意的思維去思考社會的動向。

懂得運用新科技,讓我們能構思、打造出不一樣的公益型態,再與投身公益的長輩們請教經驗。

世代之間的合作,成為一股公益的新浪潮。

微善近期會更深度的了解NPO的需求,做好數位服務,同時更計畫將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這項軟體技術,讓更多的組織顯示在平台上,藉此與更多NPO合作。

曾郁翔笑說,他未來有一個很大的願景,雖然尚未找到方法去達成,仍舊希望微善能提供一個想做志工的人完整的平台,鼓勵使用者變成公益創業家,在微善發起專案,影響著下一個想做志工的民眾,推廣社會上正在發生的公益好事,提升台灣的社會價值。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 延伸閱讀 WeCare微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交點台大Vol.13-曾郁翔-微善WeCare 第十二屆台大創新競賽決賽參賽者介紹-WeCare 整合志工、物流和金流,群眾募資平台「WeCare微善」讓做好事更輕鬆 別讓年紀和資源成為你的限制,只要先從自己能做的事開始。

EveryoneisaChangeMaker,讓改變從你開始! 現在就到社企流三週年論壇,一同見證全球正在掀起的以愛創業! 社企流三週年論壇:堅持的力量,報名請點此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台大NPO募資平台志工app公益WeCare微善 你可能也喜歡 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嗎?應以乘號替換等號,讓彼此各司其職、深化社會影響力 人道救援也有「客戶滿意度」!KujaKuja為讓服務品質更好,以問卷和數據調查難民需求 讓捐款和樂透一樣好玩!美國募款平台Omaze結合公益與娛樂,捐300元台幣即有機會見到好萊塢明星 玩手遊順便做公益!GooglePlayStore開放非營利組織募款,台灣用戶也能捐 從慈濟看台灣公益組織財務透明 【外部活動】SIGathering社會創新小聚-智活沙龍-公益X科技-蓄發場 社企流新聞快報─做個好企業,比做個大企業更重要 這款app唐鳳也推薦!「奉茶行動」全面升級,讓外出找水喝更容易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

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案例 1 這台MIT「造水機」把空氣變成飲用水,可供應一般家庭日常飲水量 科技 2 波蘭女孩在台中開「山盟商行」:台式雜糧、歐式零食,請自備容器來裝 環保 3 日本偏鄉小學用創意走過廢校危機,吸引都市小孩前來「國內留學」 食農 4 美國科技公司打造「貨櫃農場」:突破環境限制,為消費者提供最「在地」的食材 創業 5 不必再追回收車了!把垃圾帶到這座都市中的回收站,勤回收就能兌換日用品 環保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社企流十週年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