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現代最偉大的設計!《財富》雜誌時隔60年再次評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榜單統計,像Spotify 和Facebook 這樣的網路服務共占據了一百款產品中的14 項,而汽車和家具則分別占據4 項和8 項。

其中,排名最高的網路服務是第3 ... 圖片來源/IITInstituteofDesign 分享 追蹤 分享 100個現代最偉大的設計!《財富》雜誌時隔60年再次評選,新入榜的設計反映了哪些趨勢? 2020/03/23 | 設計思考 |ifanr木斯 《財富》雜誌最近評選了100個「現代最偉大的設計」產品,這是它自1959年來首次對這份榜單做出更新。

《財富》雜誌最近評選了100個「現代最偉大的設計」產品,這是它自1959年來首次對這份榜單做出更新。

圖片來源/fortune 60年前,《財富》雜誌和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JayDoblin合作,採訪100位當時最頂尖的設計師、建築師和及從事設計教育工作者,收集編制了一份「100個最佳設計」排行榜。

1959年的榜單 圖片來源/ifanr 如今,為了紀念該榜單的誕生,2019年《財富》再次找來了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重新進行了一次調查。

期間,受訪的教育工作者、企業設計團隊、自由設計師和意見領袖們需要羅列出10款他們所認為的「現代最偉大設計」產品,然後榜單再根據產品獲得的提名次數進行排名。

從結果來看,很多產品獲得了重複多次的提名,尤其是現在榜單前25名基本是大家公認的,同時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產品均是在過去15年中所完成的設計。

圖片來源/ifanr 年代的更迭,也讓產品類型發生了新的變化,各種網路服務出現就是最好的印證。

根據榜單統計,像Spotify和Facebook這樣的網路服務共占據了一百款產品中的14項,而汽車和家具則分別占據4項和8項。

其中,排名最高的網路服務是第3名的Google搜尋。

《財富》雜誌認為它的出色並不在於擁有華麗的視覺設計,僅僅只是因為它剔除了那些和自己無關的元素,以便更專注在核心工作上——對大量訊息的重組。

圖片來源/ifanr 汽車產品數量的下降也能說明一些趨勢。

在1959年,當時還有14輛汽車入圍,而現在的榜單中僅僅包含了4輛汽車,反而是像優步這樣的服務,排名要遠高於所有入圍的汽車類產品——哪怕它本身並不是汽車。

面對這樣轉變,現任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DenisWeil解釋說,一方面設計已經變得越來越「民主化」,另一方面,人們對「設計」這個詞也有了新的理解。

在60年前,好設計更多指的是一種純粹的產品美學,而現在,優秀設計的評價重點已經變成一個產品或服務能否更好地去實現特定目的、功能,以及能否為社會帶來持續的影響。

圖片來源/Pinterest 這意味著,上榜的產品並不需要具備一個物理形態,但它們肯定已經根植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如果我們把榜單範圍收窄到前25名,這種感受還會更加強烈。

那麼,先來看看TOP25的產品都有誰: 1.iPhone 2.Macintosh電腦 3.Google搜尋引擎 4.Eames玻璃纖維扶手椅 5.索尼隨身聽TPS-L2 6.OXOGoodGrips削皮器 7.Uber優步 8.Netflix 9.樂高積木 10.iPod 11.GoogleMaps 12.阿波羅11號探月工程 13.AkariLamp1A台燈 14.MacBookPro 15.3M便利貼 16.波音747 17.寶麗來PolaroidSX-70 18.特斯拉ModelS 19.Nokia3210 20.薩沃伊花瓶 21.飛利浦Hue照明系統 22.AppStore 23.Spotify 24.亞馬遜Prime服務 25.無印良品電飯煲 這其中大部分產品或服務都不會太出人意料,比如很多人都了解的蘋果,前25名中就占據了5個位置,而第一名的桂冠也毫無意外地被初代iPhone拿下。

對於iPhone,受訪者大多沒有提及它的外觀,但均認為iPhone的出現確確實實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也改變人們的生活。

圖片來源/ifanr 至於其它排在前列的產品,則是像Google地圖和Netflix這類網路服務,以及阿波羅11號登月、波音747這類不是傳統意義上消費品的「硬件」。

圖片來源/TheEconomist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在100個入選產品中,真正屬於看得見摸得著的個人消費品,其實只有60個左右。

剩下約40個,有的是新幹線高速列車、迪士尼魔術手環這類改變我們出門、遊玩方式的大型系統項目,有的則是微軟Office、網景瀏覽器等軟體服務,或是寶可夢、超級馬力歐等已經形成流行文化的知名IP。

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報告也指出,在1959年,「有形產品」的數量占據全榜單的98%;而在2019年的榜單上,「無形產品」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9%。

圖片來源/Vitra 當然,一些顯著改善了人類日常生活,卻不太被熟知的的實用物件,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比如說排在第4位的Eames玻璃纖維扶手椅。

這張椅子是1950年由美國設計家伊姆斯夫婦聯手設計的,是首次以玻璃纖維材質實現的單殼體結構家具,而後改為塑料,還衍生出帶扶手和不帶扶手的版本。

由於設計足夠簡單,Eames椅對於環境的適應性也很強,所以你在很多會議室或餐廳應該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事實上,在1959年的那份榜單中,Eames塑料邊椅也排在了第2位,而時隔60年後,同樣出自伊姆斯之手的產品仍然在業界保持著這樣的認可度,可見其對現代家具設計的貢獻之深。

OXOGoodGrips削皮器 圖片來源/ifanr 排在第5位的OXOGoodGrips削皮器也有它的特殊性。

它的發明者是一名退休的廚房用具設計師SamFarber,為了幫助患有關節炎的妻子能更容易為蔬果削皮,他專門製作了一個左右帶螺紋的橡膠握把,讓手能更輕鬆地抓實,並進行削剝動作。

隨後,山姆於1990年創辦了OXO品牌,第一款產品就是現在上榜的削皮器,而《財富》榜單的評語也稱它為「包容性設計的最佳範例」。

圖片來源/Wiki 3M便利貼的誕生,同樣是出於對「把紙條粘在書本內」這樣小需求的滿足。

當時,3M的化學專家SpencerSilver已經在研究一種超強的粘合膠水,機緣巧合下他的同事ArthurFry 決定把類似的原料塗在紙張上,最終發明出一種低粘性、且能夠重複使用的粘合劑,可以很輕鬆地將兩個表面粘合在一起。

有意思的是,便利貼最早誕生時就也是黃色的,原因無它,僅僅是因為當時實驗室裡正好有黃色的「廢紙」,發明人就順手把它拿來當樣品。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數便利貼,也都把黃色當作是默認色。

圖片來源/ifanr 另外,榜單上也有一些來自中國公司的產品。

比如排在第31名的微信,這也是社交類軟體在該榜單中的最高排名,另一個則是排在第40名的Facebook。

《財富》雜誌榜單對於微信的入選解釋為:「它整合了許多基本的移動應用功能,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務。

」 如果你對比Facebook的評語「無論好壞,Facebook都連接著世界,並改變了廣告、政治以及整個社會」就會發現,《財富》對於微信的理解並不只是單純的社交軟體,而更傾向於把它當做一個聚合類服務。

這自然也是現在微信帶給人的感覺。

作為一個已經覆蓋了11億用戶的手機應用,聊天僅僅是用戶在微信裡做的其中一件事而已,其他還有瀏覽新聞,亮出二維碼支付,甚至是…搶個口罩。

另一個中國的國民級應用支付寶也是如此,如今它也不再說自己是單純的支付工具,而是強調「生活服務平台」的屬性。

摩拜單車(是一家從事網際網路共享單車運營的公司) 圖片來源/ifanr 除了微信,摩拜也入選了本次榜單,排在了第37名。

《財富》的評語是:「為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提供了一個優雅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是第一批採用無現金支付、無固定停放位的共享單車服務。

」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由移動網路發起的對線下生活方式的改造,顯然也會繼續下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ifanr》原文請點此。

請往下滑看更多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椅子上的設計史!「坐座做.做座展」揭幕,時間、材質、人體工學3角度解析台灣美學基因 2020設計趨勢來了!除了插圖、包裝、字體、平面設計,還有這個年度趨勢 科技公司的logo怎麼都越來越相似了? 相關標籤: 找靈感 設計思考 追蹤我們 請往下滑看更多精彩內容 訂閱電子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