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主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
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迴趣真如 法還不淨 志誠說:「戒定慧 ...
是最重要的,請祖師和尚大發慈悲,進一步給弟子教誨和指示。
」六祖大師說:「我聽你師父神秀大師教授戒定慧法,不知你師父如何講戒定慧的形相?其道理如何,說出來給我聽聽。
」志誠答:「諸惡莫作這就叫戒。
能修一切善法,這叫慧學。
自己清淨意念,這就叫定。
神秀大師是如此說。
我不知大和尚您用什麼法來教誨一切人?」大師說:「我什麼法也沒有,若我說有一方法教化人,這就是騙人。
我不過隨人根機,用各種方便法解除眾生的束縛,解開眾生的執著,這種法根本沒有一名字,故給它起一假名叫三昧——正定正受。
好像你師父所說戒定慧真不可思議,可是我所說的戒定慧和他又不同了,我很特別的。
」志誠曰。
戒定慧只合一種。
如何更別。
師曰。
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
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
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汝聽吾說與彼同否。
吾所說法不離自性。
離體說法名為相說。
自性常迷。
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是真戒定慧法。
聽吾偈曰。
心地無非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 不增不減自金剛 身去身來本三昧。
誠聞偈悔謝。
乃呈一偈曰。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迴趣真如 法還不淨 志誠說:「戒定慧就是戒定慧,只可有一種講法,怎還有特別的講法?」 六祖大師說:「你師父所說戒定慧三無漏學,他是接引大乘根機的人。
我所說戒定慧是接最上乘、最高根機的人。
所以開悟和明白是不同的。
開悟是一悟到底,明白只是明白一點點。
所以見解有頓、有漸,有快、有慢。
你聽一聽我所講的道理,是否與你師父相同?我所說的法不是在外邊的法,而是不離自性說一切法。
離開自性而說法,這叫著相,亦叫相說。
著相則自性常迷,離相則自性常悟。
你要知道一切萬法,都是從自性生起而起一切用,應變無窮,這才是真正戒定慧。
我現再為你說一首偈頌:心地無非,就是沒有貪心、惡心、嫉妒心、障礙心、損人心、利己心。
心地無非,就是心地沒有惡。
心地無非,也就是諸惡不作。
但神秀的諸惡不作說是名為戒,而非自性戒。
這個心地無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諸惡莫作,也就是心地不要做不對的事,這就叫做戒。
你心地無癡,也就會眾善奉行,但這個眾善奉行,和神秀大師所說的不同,他在名字上說慧,而沒有把自性提出來,沒有講到心地上。
心如一塊地,你種什麼它就長什麼,故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你心地不要種愚癡的種子,這就是智慧。
心地無亂,也就是自淨其意,和神秀大師所說本無分別,但名稱不同。
六祖大師所說的法,都是從心地講起,從自性上說起,是心內說法。
神秀大師所說都是外邊的法,著相的法,是心外說去。
「自性光明無照,有妙湛總持,自己身體就鍊成一個金剛不壞身。
身去、身來即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本來都在定中。
」志誠聽完後就一面懺悔,一面稱謝,亦呈一首偈頌說:五蘊—色受想行識,是虛妄不實的,這個身體也是虛妄不實。
身體本由四大——地水火風假合而成,故不要將它看得太認真了。
給它找好衣穿、好飯吃、好房子住,找個好丈夫或好太太。
什麼叫地大呢?即身體堅硬的性l——皮肉筋骨屬於地大。
水大即眼淚、鼻涕、唾沫、痰、大小便等均屬於水分。
火大即身體暖氣,溫暖熱力。
風大即身體上搖動、呼吸。
到人死後,身體的堅硬性就歸於地大,濕潤性就歸於水大,溫暖性就歸於火大,呼吸動搖性就歸於風大,各有所歸,可是你自己跑到什麼地方去呢?不知道。
我們現在學佛法,就想知道這個道理。
這個虛幻怎會究竟呢?假如你有一個迴向真如的心,那還沒有得到法的本體呢!還未復還到清淨。
為什麼?因你還有一念說要迴向真如,你還有一念,就沒有得到法的本體。
所以法的本體是沒有取,亦沒有捨,不想這樣,也不想那樣,就是任運而行。
任運就是自由去做而不執著下一页上一页返回列表返回首页©2022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Poweredbyiwms
延伸文章資訊
- 1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126) - lotus4401 生命愛徒
六祖壇經心得--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126) 師曰: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
- 2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 YouTube
- 3性戒與智慧 - 法爾禪修中心
曰:「五蘊幻身,幻何究竟,迴趣真如,法還不淨。」 (志誠聞法,心生歡喜,誓言皈依六祖,並呈一偈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成就此幻化之身,此身既然是幻化的,有 ...
- 4《六祖法寶壇經》〈頓漸品第八〉淺釋06 | 方格子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金剛經》指示 ...
- 5六祖壇經直解--頓漸品第八 - 佛乘大法
能夠開悟本心、本性的最主要原因,是在於意識上開始練習「不住」。 ... 對曰:『常指誨大眾,住心觀淨,長坐不臥。 ... 迴趣真如,法還不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