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慨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慨慨是漢語詞彙,解釋為感嘆貌;慷慨激昂貌。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慨慨/10983059 複製 複製成功 慨慨 編輯 鎖定 慨慨是漢語詞彙,解釋為感嘆貌;慷慨激昂貌。

[1]  中文名 慨慨 讀    音 kǎikǎi 注    音 ㄎㄞˇㄎㄞˇ 出    處 《楚辭·劉向》 目錄 1 詞語解釋 2 單字解釋 慨慨詞語解釋 編輯 (1).感嘆貌。

《楚辭·劉向》:“情慨慨而長懷兮,信上皇而質正。

”王逸注:“慨慨,嘆貌也。

”清王亹《次柴桑乞食和杜於皇》:“慨慨寫所寄,詫嘆曼聲貽。

”(2).慷慨激昂貌。

晉潘岳《馬汧督誄》:“慨慨馬生,琅琅高致,發憤囹圄,沒而猶眡。

”清黃宗羲《陝西巡撫右副都御史元若高公墓誌銘》:“慨慨高公,解帶指揮,五百血戰,羸卒半理。

” 慨慨單字解釋 編輯 慨〈形〉(1)形聲:從心,既聲。

本義:不得志而憤激(2)同本義[indignant;vehement]慨,忼慨壯士不得志也。

――《説文》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3)又如:憤慨;慨切(憤激而懇切);慨爽(慷慨爽朗);慨慷(情緒激昂)(4)疲憊的樣子[tired]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

――《禮記·檀弓下》。

注:“慨,憊貌。

”(5)通“概”“慨、概——按現代漢語,前一個慨為感慨的慨,後一個概為大概、概括的概。

若從表面上理解,兩字難以通假。

但若追根溯源,從本探討,古書中兩字可以通假。

因它們原是音義同源而相生的字。

本來慨是壯士不得志、憂慨激昂之義。

概或作槩,是扢(古沒切)用以平鬥斛,一為形容詞,一為名詞。

《漢書·季布傳》:‘感概而自殺。

’不用慨而用概。

不知者以為是錯字或誤筆,其實二者是音同形近,義亦相通,可以假借。

它們怎樣相通?慨是壯士不得志,有憤恨不平之義。

概為量米鬥斛的器,可用以平之。

不平和求平,相反適相成,矛盾統一,形成一個整體。

加以音同形近,自然義亦相通,可以假借。

”(引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7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參考資料 1.    慨慨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6] 圖集 慨慨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9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w_ou (2021-03-20) 1 詞語解釋 2 單字解釋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