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對亞洲地區的影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香港電視國際企業早在八零年代,在美、加等地建立據點,並且同時由無線台成立電視電影組,拍攝一小時半的單元劇,行銷海外生意很好,開香港拍攝電視電影的先河。

後來無線 ... 主頁/main   資料庫/previousissues 分類搜索/searchbycategory 電台 電視 電影 印刷媒介 傳播研究 傳播政策 版權與法規 互聯網 廣告媒介 傳播科技 媒介評論 新聞自由及操守 傳媒教育 中國傳媒 海外傳媒 會議及展覽 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顧問團 傳媒記事簿 傳媒掠影 公營廣播 收視分析 傳播書刊介紹 傳媒參考資料 傳媒調查 English 分類搜索/searchbycategory 電台 電視 電影 印刷媒介 傳播研究 傳播政策 版權與法規 互聯網 廣告媒介 傳播科技 媒介評論 新聞自由及操守 傳媒教育 中國傳媒 海外傳媒 會議及展覽 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顧問團 傳媒記事簿 傳媒掠影 公營廣播 收視分析 傳播書刊介紹 傳媒參考資料 傳媒調查 English 資料庫/previousissues 香港電視對亞洲地區的影響 卓伯棠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副教授 1998-08-15 電視   據報載,香港電視劇「真情」與「西遊記」將登陸日本,配上日語後在該國電視頻道播出。

不要小看這段新聞,從它的背後隱約可以看出香港電視工業三十年來輝煌成就的一面。

其實,日本人對同是娛樂事業的香港電影並不陌生,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嚴浩與王家衛等人的影片先後在日本上映,且獲得肯定。

而日本電視片集,撇開卡通不說,從「東京愛的故事」到「同一屋簷下」,還有不少日劇的翻版CD,如「悠長假期」、「戀愛世紀」等,在年青人中流行,吸引不少香港人。

這次「真情」和「西遊記」,則是香港電視劇第一次在日本的電視台播放,意義深遠。

香港電視文化特色亞洲地區脫穎而出   香港電視發展雖然祇有四十年的歷史,打從一九五七年麗的映聲首播,到六七年無線電視開台。

但,到了七零年代,在電視工作者披荊斬棘、不斷推陳出新、不懈創新試驗,在短短十年之間,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同時將香港電視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香港電視此時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本土化。

第二:多元化。

第三:充滿活力。

第四:富創意。

因為具有這四個優點,使它在亞洲地區脫穎而出。

而事實上,環顧整個亞太區,除了日本之外,香港電視工業恐怕排在前列的位置。

而香港電視比日本電視更為優勢的地方,是日本電視受民族和語言的局限,不容易向外發展。

相反,香港電視則藉著華語(廣東話、普通話)的廣泛分佈關係,輕易進入亞洲各國,甚至更遙遠的美洲大陸。

助建新加坡電視台港人貢獻專業知識   一九七九至八零年,新加坡政府籌備成立電視台,在招請人材方面,第一個想到的地方是香港。

新加坡政府派人來香港招聘了大批編劇、導演、攝影、剪接、配音等幕後專業人員,由於語言沒有隔閡,香港電視人很快為新加坡電視組建了各級班子,訓練演員、工作人員、製作路向、行政、管理和技術等,直到電視台開播,主要由香港電視人負責。

八零年代初拍攝的長篇劇「霧鎖南洋」,風靡了整個新加坡,成為舉國上下注目的焦點。

這部新加坡開國以來的第一部電視長篇劇,幕後工作人員除了少數幾位是本地新加坡人,絕大部份是來自香港的電視人,而從該劇的風格去看,無可否認深深地烙上港劇的印記。

其後,「霧鎖南洋」更在台灣和香港播放,受到肯定。

它的成功,也是香港電視人的成功。

新加坡電視工業的建立和穩健發展,香港電視人也感到一份驕傲和自豪。

亞洲區內不少電視台,均有招攬香港電視製作人材往彼邦發展,吸納他們專業知識。

  新加坡電視台成立數年之後,香港電視人留下的入了新加坡籍,且成為電視的中堅份子。

不願留下的大部份返回香港,重投影視工業,有的到台灣、印尼或馬來西亞發展,為當地電視工業繼續拼搏,貢獻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心力! 港劇佔據台灣市場支援國內電視製作   八零年代中期,香港無線電視台相關機構香港電視國際企業(TVBI)已佈署進入台灣,它與台灣的電視製作人邱復生的「年代」合作,提供無線電視台的香港劇出租服務。

於是,港劇開始佔據台灣市場,從早期的「楚留香」、「射雕英雄傳」、「陸小鳳」等金庸小說改篇的電視劇,大受台灣民眾的歡迎,片中主角之一的鄭少秋成為千萬台灣影迷心目中的偶像,另一位主角劉松仁後來留在台灣,有很好的發展。

緊接著是「上海灘」、「天蠶變」,以及稍後的「新紮師兄」等片集,如水銀瀉地般,流入家庭,令台灣觀眾耳目一新,如痴如醉,迷上了港劇。

邱復生亦因「年代」賺得豐厚利潤,投資拍攝電影,其後與香港無線電視台合組TVBS電視台,成為台灣的傳媒大亨。

  另一方面,一批從新加坡回流的電視人,亦相繼到台灣發展,拍了不少台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長篇和中篇劇,製作水準和收視率都高企,他們已經是台灣電視劇的重要支柱。

打從八零年代中到九零年代中,亦有不少香港電視人,包括幕前幕後,經常到台灣拍攝劇集,正是聲音兩邊走,互相支援和交流,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

  香港電視在大陸廣東沿海一帶,更為流行。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人看香港電視已成為日常生活重要一部份,變成為他們的娛樂和資訊來源。

以東莞一帶鄉村為例,家家戶戶,幾乎一打開電視機,就是香港電視,可見一斑。

這兩年,香港電影市道低落,不少電影人、電視人回國內拍電視片,支援國內的電視工業,國內電視製作近年更日趨蓬勃和興旺,勢頭有點像七零年代的香港電視工業,前景看來令人鼓舞。

香港電視劇集配上不同語言,行銷海外,深入各地家庭觀眾。

夥伴合作引進港式衝擊印尼電視工業   印尼現有五個電視台:TVRI、ANTV、TPI、RCTI與IVM。

當私營RCTI在一九八九年八月在首都椰加達成立時,雖然有自己的廠棚,但自己不製作,節目全對外承包。

適逢香港電視國際企業(TVBI)到印尼尋找合作伙伴,遂與RCTI合作成立附屬製作公司,承包該台兩小時黃金時段的節目製作,由香港電視國際派員負責拍攝改篇自港劇「季節」的劇集。

此時,印尼華裔富商林紹良申請到一個印尼全國性商業電視牌照。

林不懂電視製作,手下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材,於是,他找到了無線電視董事之一的郭鶴年,無線電視在這機緣下與林紹良合作,成立IVM電視台。

結果,無線台放棄RCTI,使香港電視國際企業敗走印尼,也使無線與TVBI發生矛盾,而RCTI亦因此而對無線台心存芥蒂。

原本拍攝的「季節」最後全數由無線台買回,後來放在IVM播出。

  香港無線調派及組成五人小組上陣,用原來TVBI的辦公室,為IVM電視台籌劃開台,大凡管理方針、路線、節目策劃、工程等由五人小組負責。

經兩年時間的籌備,由一片空白,發展到有一千三百員工,自建電視大廈。

IVM於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二日開播,第一個是現場直播節目,坐在主控室是香港編導,監製亦是香港人,其他工作人員是印尼人。

開播成功,現場直播更成為印尼電視史上的佳話,這在大哥台RCTI開播五年後才能做到的事,IVM首播達成,確實是一項創舉。

  IVM開播後,從最年幼的一台,但收視率在首都椰加達則排第二。

改篇自無線台劇集的「流氓大亨」、「花月佳期」、「與狼共舞」,以及「歡樂今宵」式的綜藝節目,收視率佔據第二位,黃金時段更贏了RCTI。

開播首年,已賺回投資成本的80%。

行銷海外建立據點拓展網絡發揮影響   香港電視國際企業早在八零年代,在美、加等地建立據點,並且同時由無線台成立電視電影組,拍攝一小時半的單元劇,行銷海外生意很好,開香港拍攝電視電影的先河。

後來無線國際在美、加有自己的線路,播放無線的劇集、節目,對象以當地華人為主。

在洛城,無線國際有自己公司,廠棚派員長駐,兼拍攝當地一些新聞時事節目,在自己線路上播放。

  馬來西亞由於華裔人口眾多,加上馬國政府這幾年大為開放,容許多元文化共存。

讓各族裔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這是馬國的一大進步。

於是,馬來西亞三個電視:TV1、TV2、TV3都能容納華語的節目,於是一下子有數十個香港電視人到彼邦發展。

該地四大製作公司請了不少香港電視人拍劇集,有華語,亦有拍馬來語的節目,供應整個馬來亞的需要。

馬國每年都有十大電視節目選舉,而香港電視人拍的「婚姻四重奏」、「我主皇朝」、「薔薇之淚」、與「永恆之愛」等劇集亦曾入選。

由此可見香港電視人的成績。

  至於馬國Astro直播衛星系統,更是第一個廣東話頻道,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播放。

此外,還有一個AEC頻道,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在Astro上開播,以國語播出,其中六小時來自TVBS的節目,另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日韓等地電視劇和電影。

換言之,在這樣大的市場要求下,香港電視人紛紛到馬國,使該國成為「第二個香港電視製作中心」的美譽。

香港幕前幕後電視人,不少先後到馬國製作電視片集,為該國的電視工業發揮他們的才能。

  而菲律賓有SKYCable播放TVBS的節目。

在泰國,TVBI擁有TVB3電視網40%股份,是與曼谷娛樂公司合資,在UTV有線電視播放配上泰語的香港無線電視劇集,未來更計劃與TVB3合拍製作節目。

香港無線電視在印度電視亦有投資。

由此可見,香港電視在亞洲區的巨大影響。

今年八月,由香港無線電視投資設立的無線電視衛星電視台正式啟播。

這個衛星電視初期提供一條「TVB8」頻道,內容有音樂資訊及各大唱片公司的MTV,全部以普通話廣播。

而另一條「星河頻道」,則播映無線電視台劇集,到今年底才開始。

無線電視衛星台的節目,是透過亞太衛星二號傳送到大陸、台灣、澳洲、亞洲各地區及部份西歐國家。

有關片源方面,由香港無線台及邵氏兩大機構支持。

前者有豐富的各種類型劇集及節目;後者有歷年拍攝的電影,目前仍然好好保存在邵氏片庫,沒有流失,實在是一大寶藏,將為無線衛星電視台提供源源不絕的節目和影片。

看來,無線電視已處心積慮,爭做亞洲區傳媒盟主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Articles ADforcommunionofvisuallyimpairedandnormallysightedpersons Chi-WahLEUNG 2021-01-19 星光依然耀眼——淺談《北斗星》對社工發展的影響 關志健 2020-10-14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2018年度電視節目欣賞指數全年綜合結果概述 李偉健 2019-05-10 2018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第四階段調查結果概述 李偉健 2019-03-18 2018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第三階段調查結果概述 李偉健 2018-12-13 2018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第二階段調查結果概述 李偉健 2018-09-19 2018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第一階段調查結果概述 李偉健 2018-06-06 2017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第四階段調查結果概述 李偉健 2018-03-09 從數據看香港電視變化 李敬華 2018-02-2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