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 365天零購物生活日記 - 新浪博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365天零購物生活日記_paris怕日晒_新浪博客,paris怕日晒, 加载中… 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liveitreal[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paris怕日晒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6,299 关注人气:1 获赠金笔:0支 赠出金笔:0支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更多>> 推荐博文 查看更多>>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大中小 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365天零購物生活日記 (2009-06-3017:52:02)转载▼ 标签: 达人 必需品 快感 政治心理学 保罗 佛蒙特州 杂谈 分类: 最美追逐 消費的確是一種奇妙的活動, 它讓我們沉浸在愉悅的快感裡,它讓我們感覺找到自我。

然而它也讓我們無心去想, 每次的快感到底能延續多久,以及我們是否真能因此找到自我。

  最近幾年,電視上一直有一種人氣不墜的節目——參觀「收納達人」的家;節目主持人會領著攝影機登堂入室,公開收納達人(多半是家庭主婦)以巧手妙心創造出令人讚嘆的居家收納成果。

  每次偶然看到這類節目,就會忍不住停下來看完。

因為我每次都很好奇,製作單位是從哪裡找來這些達人(收納還不是104人力銀行可以搜尋的專長吧)?這些達人之所以獲得製作單位青睞,一定有一兩項特別的本事,例如可以把某些特別難整理的物品(例如用過的塑膠袋和電線)收納得俐落服貼,或是可以在某一個房間塞滿你絕對想像不到的數量的物品(所以,別走開,廣告之後馬上回來!)。

參觀收納達人的家,簡直跟Discovery頻道裡走訪義大利廣場市集一樣,可以給你無限的驚奇和想像。

  雖然我們不清楚「收納」是從何時開始成為一門學問,但應該可以想像,收納達人的養成過程,必定包含「採購」這件事。

透過收納達人的話語,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們對於採買也很有心得:「這是透過一個朋友在國外幫我找到的。

」「那位師傅特別幫我做了這一組。

」「哦,這是限量,現在已經買不到了。

」採購的本身,就有著一則則的故事。

  當攝影機鏡頭掃過一件件達人們費盡心思蒐集來的物品,彷彿為我們快速整理出這個家庭的生活史。

從中,我們猜想著這位媽媽、那位爸爸,以及他們的小孩,喜歡些什麼,在意些什麼,通常把休閒時間用在什麼地方。

這時候,我們往往也會不自覺回顧一下自己的空間,兩相比較,然後升起或欣羨、或忌妒、或讚嘆、或不以為然的心情。

  讀過《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的人,或許也會升起類似的心情。

自我剝奪的生活試驗   這本書的立意很簡單:作者茱迪在耶誕節期間購物後,跟著成千上萬的人潮,陷在紐約擁擠的地鐵車廂中(血拚後搭大眾運輸工具回家,快感立刻折損一半)。

她發覺自己每逢節慶假日,就是這樣四處採購。

這樣一點也不酷。

她思考著,現代人的消費行為,真的是出於個人自主意志的決定,還是商家和媒體聯手推波助瀾的結果?她突發奇想:如果刻意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一段時間,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於是,她決定給自己一個試驗,在接下來的一年停止血拚:「我們立下誓言,從2004年1月1日起,我和保羅只購買生活、保健、工作的必需品,包括日常用品、糖尿病貓咪的胰島素、衛生紙、上網配備。

」不是為了省錢,也不打算過簡樸生活,茱迪發現有研究顯示:「除了求取溫飽,其餘的購買行為都屬於情感的層次」,也就是幻想、獲取、擁有東西的種種感覺,而想要探討這些感覺會帶來什麼影響,有一個方法,就是不讓自己買。

  就這樣,整整一年的自我剝奪試驗開始了。

身為讀者的我們,就姑且懷著「看他人從事某事,慶幸自己得以倖免」的心情,觀賞茱迪和保羅的真人實境演出。

  前面提過,參觀收納達人的家,會順便挖掘出該家庭的生活史;當茱迪清點自己的家當,將這些物件的歷史拼湊起來,她也才驚覺,原來她一向自認理性不愛消費、只買需要的東西,其實也早已囤積了一大堆「廢物」。

例如光是她的鞋子,估計就有近40雙,能用和不能用的電腦和滑鼠有十幾部,廚房裡有八種米、六種麵粉、六種油、九種醋,而琳瑯滿目的各國食品更足可招待臨時來訪的聯合國會員國成員,聊慰他們的鄉愁。

俗諺說:「人如其食」(You arewhatyoueat.),或許改成「人如其物」(You arewhatyouhave.)也一樣貼切。

  對於「必需品」如何定義,是本書另一個精采話題。

身為作家的茱迪認為《紐約時報》是她的必需品,保羅則始終堅持「酒就像我的牛奶」,而雖然他們只買未經加工過的食物,卻無法向朋友解釋,為什麼一磅七美元的有機法國烘焙咖啡豆是必需品。

在反覆辯證的過程中,他們決定捨棄不買的包括:衣服和鞋子、電影、DVD、抽取式面紙、餅乾、精油香皂、寬頻網路、上館子,以及買禮物。

給消費達人的生活提案   透過這個酸甜苦辣交織的過程,茱迪體會到,她跟許多人一樣,總認為自己買的都是需要的東西,而且把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視為必需品(例如《紐約時報》和酒嗎?),因此很容易就渴望更多。

她觀察了那些「在買的人」(購物者),以及「買不起的人」(自求簡樸小組成員),反覆省思消費究竟在賦予我們自由,還是綑綁了我們的人生。

她更看到,眾人消費過度的結果,對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政府及企業鼓吹消費,無形中排擠了公共利益(圖書館預算大幅刪減)。

  消費的確是一種奇妙的活動,它讓我們沉浸在愉悅的快感裡,它讓我們感覺找到自我、擁有自由。

然而它也讓我們無心去想,每次的快感到底能延續多久,以及我們是否真能因此找到自我、擁有自由。

  茱迪並非主張反消費或不消費,事實上,在這一年中,她曾經破戒買了兩次衣服,因為當時她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

反消費或不消費,對多數人來說都不切實際。

茱迪想提醒自己及讀者的是,在這個消費至上的社會中找到真正的自由。

被商品型錄上的折扣所鼓動而消費,被政府振興經濟的口號鼓動而消費,被奢華時尚的潮流鼓動而消費,被破壞環境的便利商品鼓動而消費,這些都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自由。

  人們的生活方式比百貨公司裡的服飾款式還要多,如何聰明消費,並沒有標準的做法。

編輯完這本讓我百感交集的書,我個人認為,一種把「保護環境」納為必需品的消費方式,才有可能真的讓我們每個人都自由。

  您意下如何呢?   〔新書簡介〕---------------------------------------------------------------------------- 《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365天零購物生活日記》 茱迪.黎凡 著/鍾清瑜譯/先覺出版 Amazon.com百位讀者熱烈論辯的話題,一場挑戰消費文化的超激進自我剝奪實驗——一整年只買最必需的物品,其餘什麼都不買。

曾幾何時,購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一部分。

節慶時我們血拚,心情好時我們血拚,心情壞時……更要血拚!不知不覺間,物品堆滿居住空間、卡債餘額日益積累、對奢侈品的欲望有增無減…… 是否,我們想藉消費感受自由,結果卻綑綁了自己的財務和心靈? 有沒有可能回歸簡單生活?這麼做,要付出什麼代價? 作者體驗了「一整年不做非必要消費」的生活。

一整年,赤裸裸攤開自己的財務與生活,探索豐盛與匱乏的真義,也邀請讀者一起來檢視,人與消費活動之間緊密又充滿糾葛的關係。

〔作者簡介〕---------------------------------------------------------------------------- 茱迪.黎凡(JudithLevine) 新聞工作者暨作家,作品探討歷史、文化和政治在私人生活領域的面貌,長期於全國性刊物發表文章,並為佛蒙特州《七日》週報撰寫政治心理學專欄「Poli Psy」,探討政治領域中的情緒現象。

著有《記得我嗎?:父親、女兒,以及自我的追尋》《我的敵人,我的愛:女人、陽剛性與性別角色的兩難》《對未成年有害:不讓孩童接觸性事的危險》,後者榮獲2002年《洛杉磯時報》書卷獎。

目前居住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和佛蒙特州哈威克兩地。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评论┊ 收藏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2009年06月22日 后一篇:关上门,看里面的自己自己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登录名:密码:找回密码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昵   称: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关上门,看里面的自己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1996-2022SINACorporation,AllRights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