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的意思/造詞/解釋/注音- 國語字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濕的造詞 · 上漏下濕 · 下濕 · 中濕 · 久束濕薪 · 低濕 · 偎干就濕 · 卑濕 · 吸濕 ... 國語字典 主頁 成語 詞典 解夢 首頁 字典 氵部 濕 濕拼音:shī 注音:ㄕ部首:氵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簡體部首:氵 簡體部外筆畫:9 簡體總筆畫:12繁體部首:水五筆86/98:IJOG 倉頡:EATC 鄭碼:VKKU 電碼:3440筆順編號:441251122431 四角號碼:36112 UNICODE:6E7F 基本字義(濕)shī ㄕˉ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與干相對:~度。

潮~。

~潤。

~熱。

~漉漉。

中醫學名詞:~氣。

~邪。

~瀉。

英漢互譯damp wet humid  方言集匯粵語:sap1 詳細解釋濕濕、溼shī〈形〉(會意兼指事。

從水,顯(xiǎn或jìn)聲。

本義:潮濕)同本義[wet;damp;humid]溼,幽溼也。

從水,一所以覆也。

覆土而有水,故溼也。

——《說文》腎其畏溼。

——《素問·五常正大論》。

注:“溼,土氣也。

”必因角干之溼以為之柔。

——《考工記·弓人》。

注:“溼,猶生也。

字多以濕為之。

”濕,濕水,也東郡東武陽入海。

從水,濕聲。

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說文》。

按,本指水名,假借為濕。

是猶惡濕而居下也。

——《孟子·公孫丑上》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唐·杜甫《兵車行》又如:濕洳(低濕);濕漬漬(濕漉漉);濕風(濕潤的風);濕薪(潮濕的柴薪);濕浸浸(濕答答。

形容潮濕的樣子或給人以潮濕的感覺);濕淥淥(潮濕的樣子)遲緩;不通暢[delayed;impassable]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

——《靈樞·五癃津液別》力貴突,智貴卒。

得之則儵為上,勝之則濕為下。

——《呂氏春秋》。

高誘注:“濕猶遲久之也。

” 詞性變化濕濕shī〈動〉沾濕,淋濕[wet]散入珠簾濕羅幕,孤裘不暖錦衾薄。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

——清·周容《芋老人傳》 《康熙字典》《巳集上》《水字部》 ·濕〔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

水名。

《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

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

《說文》幽溼也。

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

濕濕,牛呞動耳貌。

《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

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

與隰同。

坂下溼也。

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

《集韻》漯濕三字同。

水出鴈門。

○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

蓋濕乃漯本字也。

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

字原從糸作,不從亞。

說文解字《卷十一》《水部》 ·濕水。

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從水聲。

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他合切 Englishwet,moist,humid,damp;illness 字典簡體版:https://zidian.aies.cn/NzA3Ng==.htm 濕的造詞 上漏下濕下濕中濕久束濕薪低濕偎干就濕卑濕吸濕呴濕濡沫回干就濕均濕墊濕埤濕寒濕干啼濕哭干濕度地帶性干濕球溫度表庳濕惡濕居下推干就濕推燥居濕暑濕束濕毛發濕度表水流濕,火就燥水濕水過地皮濕沮濕沾濕津濕洳濕澆濕潤濕溫濕湫濕濕下濕云濕化濕周濕響濕哭干啼濕地 包含"濕"字的成語 上漏下濕久束濕薪偎干就濕呴濕濡沫回干就濕干啼濕哭惡濕居下推干就濕推燥居濕水流濕,火就燥 按部首查字一畫二畫三畫四畫五畫六畫七畫八畫九畫十畫十一畫十二畫十三畫十四畫十五畫難檢字 按拼音查字ABCDEFGHJKLMNOPQRSTWXYZ 正在查字典的字 溚溲湜湠濕塦堯堣塇堬殠殯殟殜殔梾梱梮桷檢歑歔歎歓歐慼慜憨慧憃竑站竔竗競礷礶礱礯礵耏蠿耑而蠾笀笁竼竾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