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輔人員專業手冊--《以正面紀律為取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引人注意( attention seeking ) : 學生刻意做違規的事情, 從而得到別人的注視, 因而感到自己的存在。

2. 爭取權力( power seeking ) :在校園內, 老師一般比學生 ...   4.2賞罰分明 要讓規則能維持及行得通,適當的獎與罰是必須的,故此設立適當的獎賞是有助學生建立努力的動機。

假如學生能做到校方及班級的要求,他們理應獲獎,因此,我們宜列明校內如何透過各種獎項及安排, 鼓勵學生達到校方的要求。

要留意的是,在頒發獎賞時,除了學術成績外,我們也要注意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學生的均衡發展、行為上有所進步等(請借助工作紙4.3檢視校內是否有足夠的鼓勵措施)。

4.3明白學生違規之心理 及早訂定一套處理違規的策略及手法,有助老師面對林林總總的違規行為。

學生違規行為事出有因,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能洞察學生行為背後的原因,有助我們發揮長遠的影響力。

心理學家認為, 人與生俱來都希望在人前展現自己的重要性,可是在校園內學生往往未能從正常渠道達致這目的(例如對成績 一般的學童而言,假如學校只著重學生考取優良成績,他們便難以得到滿足;或者學校處處要求學生表現順從, 對較活潑好動的學生而言會感到被制肘),因而刻意做出一些與規則背道而馳的行為。

綜合而言,背後的原 因包括*:   1. 引人注意(attentionseeking):學生刻意做違規的事情,從而得到別人的注視,因而感到自己的存在。

  2. 爭取權力(powerseeking):在校園內,老師一般比學生擁有更大的權力。

為了展現自己對周遭有影響力, 或在其他同學中突出自己,從而感到自己有一定的重要性,有些學生會以做出反抗或挑釁行為作為爭取權力 的手段;此時老師會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威脅而予以對抗或鎮壓,矛盾因而被深化,或會令違規問題升級。

  3. 報復行為(revengetaking):當學生感到受傷害或不被接納,或發生他們認為不公平的事情,他們便會抱報復心態, 以彌補心理上的損失。

這時候,他們會表現得倔強、目中無人,甚至懷有敵意。

  4. 自我放棄(appearinginadequate):當他們感到自己在校園內給比了下去時,無力感可能會被放大,他們或許會真的以為自己能力不足,便呈放棄態度;老師會因此感到失望,師生間良好關係難以建立,學生也會進一步退縮。

*取自以下網站:Youcanhandlethemall;ClassroomManagement;GoalsofChildren’sBehavior。

網址請參考附錄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