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1%與99%的對話+看起來這是99%的中產階級和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佔領華爾街抗議群眾和警方肉搏戰不斷,即使不是像歐爾森這般重傷,只要經由法律程序, ... 他表示,示威者趕走金融企業,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紐約失去眾多工作機會。
姜朝鳳宗族
跳到主文
大家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本Blog作者為「姜朝鳳宗族」、姜勝智派下、19世、禮字輩、姜先生0952-095331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欄
facebook姜太公廟
May05Mon201410:49
佔領華爾街:1%與99%的對話+看起來這是99%的中產階級和窮人與1%的有錢人的戰爭,但是追根究底,這其實是一場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戰爭+佔領華爾街運動發起了「全球罷買日」(BuyNothingDay),號召美國與世界各地民眾二十四小時不要購物,反思整個消費體系的弊端。
2011年9月,一群示威者進入華爾街,主要在抗議大企業的貪婪以及種種社會的不公。
其活動的主要訴求為99%的人無法再容忍1%的人貪婪與腐敗,表面上看起來這是99%的中產階級和窮人與1%的有錢人的戰爭,但是追根究底,這其實是一場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戰爭、一場自我奴役與自由意志的戰爭、一場自甘墮落與奮發向上的戰爭。
精準在2004年就預測次級房貸危機,卻在電視上被一堆專家、學者公幹的PeterSchiff,代表那所謂1%的人來到華爾街,和這群抗議的99%群眾進行對話,讓我們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看這兩種人思考與邏輯的差別,非常有趣。
-------------------------------------------
佔領華爾街遭警打傷 將獲賠1億3700萬元正文網友評論友善列印【比買樓還好賺】投資一天,好日子馬上來!
▲2011年10月25日,24歲的伊拉克戰爭退伍士兵史考特歐爾森(ScottOlson)在奧克蘭的佔領華爾街抗議中,被警方發射的豆袋彈射中頭部。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東森新聞記者許瑜菁、陳詩詠/綜合報導群眾示威和警方出現衝突,並不讓人意外,但目前國際趨勢,警方的行動多以驅散為主,如果毆打示威者,可能就涉及過度使用暴力的罪行。
2011年在美國的佔領華爾街行動中,一名奧克蘭的抗議者遭警方發射的豆袋彈射中頭部,造成腦神經受傷,上周奧克蘭市政府已經決定賠償450萬美元;另外,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靜坐學生被校警以胡椒噴霧攻擊,全美國社會譁然,21名抗議學生每人都獲得約新台幣90萬元的賠償。
2011年全美各地掀起佔領華爾街運動,警方在奧克蘭市區發射豆袋彈試圖驅散民眾,當時一名抗議者被直接擊中頭部,滿臉都是鮮血。
這名受傷的抗議人士,是曾經在伊拉克打仗的退伍士兵史考特歐爾森(ScottOlson),年僅24歲,他的頭顱破裂、腦神經受傷,事後接受訪問時,講話還是很不流暢,「真的很怪,我腦袋思考沒問題,但要講話就有問題。
」就在上周,奧克蘭市政府宣布,他們已經和歐爾森達成協議,將會賠償450萬美元,約合台幣1億3700萬元。
佔領華爾街抗議群眾和警方肉搏戰不斷,即使不是像歐爾森這般重傷,只要經由法律程序,證明警方過度使用武力,官方也得賠錢。
2011年11月,紐約警方對佔領祖科提公園的抗議人士進行強力清場行動,有多人遭到警方毆打,憤而提出告訴,其中一名抗議者沙黛阿多娜,當時和警方對罵,被警方摔倒在地,以警棍重打她的腿部,事後獲得約台幣75萬元的賠償。
靜坐學生遭噴胡椒水 每人獲賠90萬此外,2011年學生佔領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校警竟然對著和平靜坐的他們噴灑胡椒噴霧。
在美國這樣的民主社會,警方執法必須有比例原則,就連以殺傷力較低的胡椒噴霧,對著手無寸鐵、沒有反抗的靜坐學生進行攻擊,讓美國輿論為之譁然,噴胡椒噴霧的校警真實姓名是約翰派克中尉,但大家都叫他「噴胡椒派克」,這名校警和戴維斯分校校長雙雙離職,21名抗議者每人也都獲得了約台幣90萬元的賠償。
原文網址:佔領華爾街遭警打傷 將獲賠1億3700萬元|ETtoday國際新聞|ETtoday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28/340326.htm#ixzz30o30BU6p
Followus:@ETtodaynetonTwitter|ETtodayonFacebook
--------------------------------------------
佔領華爾街(英語:OccupyWallStreet,或譯佔據華爾街)是加拿大反消費主義組織廣告剋星借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風,在紐約華爾街點燃的、[3]由另類領袖參與的、[4]用共識主動性社區來取代政商合一政府的、[5][6]全球社會變革運動的星星之火。
[7][8][9][10]。
集會活動效仿發生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間的開羅塔利爾廣場周圍的集會與示威運動。
行動於2011年9月17日開始,當日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示威,警方更一度圍起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阻止示威者進入[11]。
活動的目標是要持續佔領紐約市金融中心區的華爾街,以反抗由於國際權威集團的貪婪,使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普遍存在,反對資本垂簾,寡頭聽政。
[12]、以及全球權威集團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對法律和政治的負面影響[13]。
組織者試圖通過佔領該地以實現「儘可能達到我們的要求」之目的,具體要求在運動中逐漸產生[14][15]。
10月1日,類似的集會運動出現在了華盛頓特區、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波士頓、波特蘭、阿布奎基、坦帕、夏洛特、西雅圖、丹佛和緬因州波特蘭[16][17][18][19]。
後來,該運動已發展成「一起佔領」(OccupyTogether),蔓延至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各地,並在10月15日開始全球各大城市串連,亞洲包括鄭州[20]、台北、東京、首爾、香港、吉隆坡都有人加入響應[21]。
以及延續至今(2014)的土耳其、烏克蘭和泰國等反對政商合一統治的、佔領政府機構的行動。
------------------------------------
佔領華爾街:財團與警察聯合治國
名家》陳樂融2014年04月30日23:47▲2014遊牧影展選片「佔領華爾街:公民小傳全記錄」來台正逢其時。
(圖/劇照)文/陳樂融2014遊牧影展選片。
紀錄片「佔領華爾街:公民小傳全記錄」(99%:TheOccupyWallStreetCollaborativeFilm)來台正逢其時,怵目驚心的不只是貧富不均引發的階級對立,還包括警察代表國家對民眾濫用武力。
就算是美國,在必要時依然是警察國家。
看完本片,你更會發現:華爾街用金權在幕後治國,警察用暴力在人前赤裸裸治國。
當然,這兩者的權力都來自政府授予、支持或默許。
三、四年前的佔領華爾街當然不能算成功,巴菲特倡富人增稅只是1%族群對99%族群良心自覺的吉光片羽,更多的應該像片中華爾街上班族被街訪問到會不會去遊行時那誠實的話:「不,我們能賺錢。
」言下之意那些需要抗議者,除了太閒,還因為太窮,他們沒機會接近錢,但我們有。
片中看來曾經小小的星火燎原,在全美重要城市、甚至世界各地,發生過零星起而效尤的抗議或佔領,但時間拉長、戰線拉開,終究只是惡海上的漣漪。
本片一面倒訪問支持抗議或參與抗議者,擺明沒有要「平衡報導」,誠實可嘉。
畢竟主流媒體已經一面倒向資本主義統治結構,何況很多各行各業的人,在短暫新聞熱潮後,繼續默默繼續接受華爾街與政府、與國際間各種錢權交易,默默關心股市漲跌與投資損益,默默繼續待在不大了解(或者約略了解了也不能撼動)的金融規則裡生存。
片中很大篇幅紀錄了美國警方過度使用武力淨空街道與公園的場面,想必此刻許多台灣參與學運、社運的朋友心有戚戚,但普羅大眾會不會有一部分人反覺得:「你看,連美國也需要這樣對暴民,台灣警察還算客氣了」?!當示威者喊出「這是我們的街道,我們的公園、我們的國家」,來質疑誰代表國家、誰治理國家、誰享用了國家資源,本片缺乏進一步對民主與經濟困境論述的深度,但各種畫面應該稍可刺激安逸的百姓,挪動一下過於馴順的沙發馬鈴薯腦袋了。
只是現實裡,會看紀錄片、以及會看到這部紀錄片的,太少、太少了吧。
-------------------------------------
運動的起源[編輯]
9月17日的紐約,一名參與者手拿反對腐敗、號召更多人加入他們的卡片
美國前1%富人占社會財富比率變遷在2000年代後期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大公司瀕臨破產,導致美國等許多國家經濟萎靡不振和失業率居高不下。
一個位於加拿大的組織——廣告剋星媒體基金會(以宣傳反消費主義而聞名,簡稱廣告剋星),提議舉行和平的集會活動以佔領華爾街,以此來反抗目前的美國政治領袖在解決經濟危機中的不夠有作為的表現。
儘管該項活動由《廣告剋星》雜誌提出來的,不過實際活動並無具體領導者[22]。
來自匿名者的積極行動分子鼓勵該組織的成員參與這個活動,從而使得該運動得以壯大[11]。
隨後,包括紐約市大型集會(NYCGeneralAssembly)和美國憤怒日(U.S.DayofRage)在內的其他組織也都給予積極響應[13]。
在該活動於9月17日舉行之前,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發表了一份書面聲明表示「民眾有抗議的權利,如果他們想要抗議,我們將樂於確保他們有舉行活動的地點」[13]。
形式[編輯]最早發起這個運動的雜誌廣告剋星說,「在運動成氣候之前,提出具體目標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開始的目標就是佔領本身——佔領意味著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產生特定目標,也可能不。
那些主流媒體不停地問什麼是目標,他們錯了。
」意思是,抗議青年們意欲透過「佔領」本身形成一場對體制反思的運動,並且在佔領過程中,以直接民主的方式去討論問題、目標與策略。
而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民主實踐。
[23]抗議者們表示,沒有人可以代表他們,不管是「三個代表」或「三百個代表」,因為由每個受害者自己來發言是最合適的了,這是為了不重演錯誤:讓少數人主宰一切,多數人被迫沉默。
[24]
目標與要求[編輯]
9月28日,佔領祖科蒂公園的示威者根據活動的最初組織方廣告剋星的表示,最核心的訴求是要求總統歐巴馬「組建一個總統委員會,以結束金錢對國會議員的影響」[25]。
導演麥可·摩爾說雖然這次抗議活動並不像其他國家發生的一樣,不過這個抗議活動代表了美國人的各種要求,其基本普遍訴求就是對於政治腐敗、以及大商業公司和最富有的1%的富人在政策制定上享有的特權的反感[26]。
不過這個活動也被一些人批評,GiniaBellafante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個活動缺乏團結,過程像童話劇一樣,各種參與人實際上面臨著如找工作,償還學校貸款等不同的生活難題[27]。
10月1日,向紐約市警察局等目的地行進的人群一個小的草根政黨LightParty建議抗議者都應該購買50美分的華爾街的股票,該黨的創建者DaVidRaphael告訴合眾國際社說:這一舉措將一年至少為美國經濟增長3500億美圓。
共和黨人說我們不願意花更多的錢,因為這樣會增加個人的債務,那麼錢都在哪裡?在華爾街[28]。
美國女演員RoseanneBarr在今日俄羅斯上表示,她建議個人財富超過1億美圓的富人都應該加入「教育陣營」(Educationcamps),如果不配合就應該被斬首[29]。
10月1日,前歐巴馬顧問VanJones宣布,他和其他進步主義者將發動一個「十月攻勢」(OctoberOffensive)運動,以對抗右翼的茶黨運動[30]。
抗議者的政治觀點與目標[編輯]
一個男孩站在擺放著各種要求的標語卡片的地面上,9月25日在活動的官網上,一份有關活動的關鍵聲明中這樣表述:「最基本的事實就是我們99%的人不能再繼續容忍1%人的貪婪與腐敗」。
「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我們不需要華爾街,我們不需要政治家」。
抗議者要求消除金錢對政客和國家政策的影響,用公民大會制度來取代政商合一的政府[31][32][9][33]。
事件主要進展[編輯]
在祖科蒂公園里,一名演說者向人群發表演講,9月17日
10月1日在華爾街抗議的人群
「佔領波士頓」運動的人在波士頓Dewey廣場安置的露營地,10月3日9月17日,活動開始,大約1000人參加[34]。
紐約市警察局的警察根據相關法令,阻止示威者在某些公共場所豎立帳篷。
導致許多經過華爾街的人聚集在百老匯大街與教堂街(ChurchStreet),自由大街(LibertyStreet)和Cedar街之間的祖科蒂公園裡。
9月19日,華爾街的股票交易市場正常開放。
許多大型傳媒公司開始報導活動的新聞[35],這個活動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36]。
晚上抗議者的數量大約在150人左右,而白天人數更多[34]。
9月23日,祖科蒂公園,參加活動的人通過金融中心自由廣場(OneLibertyPlaza)在街上繼續示威[37]。
《衛報》[38]和《紐約時報》都報導了這些活動[39]。
9月27日,在協議失敗後,數百名來自聯合航空公司、大陸航空公司的飛機駕駛員,與其他一些飛機駕駛員協會(AirlinePilotsAssociation)的成員一起,在華爾街上舉行集會[40]。
他們身著制服,手舉標語行進著高喊「一名駕駛員的價值何在?取決於你們對長遠的看法」[40]。
9月29日,舊金山的示威者嘗試佔領花旗銀行和美國大通銀行,並想進入CharlesSchwab金融機構[41][42]。
10月1日,該示威活動已蔓延至紐約市以外的多個美國主要城市,其中包括舊金山、芝加哥、洛杉磯、西雅圖、波士頓和丹佛等城市,紀錄片導演米高·摩亞及奧斯卡影后蘇珊·莎朗頓亦有到場支持[2][43]。
而在紐約,有超過5000人朝布魯克林大橋遊行,其中數百人行進到人行道和車道上,佔領了大橋的一部分,導致交通通行被阻礙兩個小時。
警察把人群隔離成兩部分,包圍了一些人,700多人被捕並被多輛巴士運走。
剩下的抗議者晚上聚集在祖科蒂公園里[44]。
10月4日,國際金融「大鱷」、量子基金創始人喬治·索羅斯表示,他對於最近從紐約華爾街蔓延到全國的示威抗議活動表示同情和支持。
他能理解「『華爾街』抗議民眾心中的憤怒。
」[45]目前在波士頓、亞特蘭大、丹佛、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和匹茲堡金融區,都出現佔領華爾街行動的模仿者。
即使在愛德荷州博伊西,一個人口只有20.5萬人的小城市,也定於5日舉行示威活動。
同時,活動組織者開始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包括捷克布拉格、德國法蘭克福、加拿大多倫多、澳大利亞墨爾本、日本東京、愛爾蘭科克等城市,組織支持活動。
目前已有1000多人簽名表示將於本月22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46]10月14日,上千名和平示下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遊行,遊行隊伍從賓夕法尼亞大街自由廣場出發,向國會山下的史密森學會博物館建築群挺進。
他們高喊「佔領華爾街、佔領K街」等口號,抗議大企業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和美國政府發動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要求美國政府將更多資源投到民生方面。
示威者在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與保安人員發生大規模衝突,保安人員使用辣椒水噴霧阻止示威者進入,場面一度極為混亂。
被噴中面部的示威者當場倒地,不少示威者被辣椒水嗆得淚流滿面,更有人倒地嘔吐,被辣椒水噴霧噴中的示威者紛紛用瓶裝水相互清洗面部[47]。
在遭保安人員阻攔後,示威者聚集在博物館門口拒絕離開。
大隊警察和消防隊人員趕到,阻攔周圍道路。
警犬、騎警等防暴部隊也嚴陣以待。
警方以有爆炸物威脅為由封閉了博物館。
[48]10月14日,「佔領華爾街」示威者慶祝可以逗留在祖科蒂公園時,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多人被捕。
10月15日,示威者在香港發起「佔領中環」行動。
11月25、26日,佔領華爾街運動發起了「全球罷買日」(BuyNothingDay),號召美國與世界各地民眾二十四小時不要購物,反思整個消費體系的弊端。
[49]
http://zh.wikipedia.org/zh-tw/佔領華爾街
-----------------------------------------------------
「佔領華爾街」毀譽解讀夏明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更新時間2011年10月10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3110月5日紐約遊行:一女青年舉著的牌子說,「華爾街是犯罪現場」登錄「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網頁,馬上就會讀到有關這場運動的主旨:「「佔領華爾街」是由人民在美國發動的爭自由的運動,以9月17號在紐約的金融區安營扎寨為起始。
受到埃及解放廣場起義和西班牙扎寨行動的鼓舞,我們矢志去鏟除我們民主制受到的金錢腐蝕。
加入我們!」毀譽參半相關内容「佔領華爾街」運動繼續舉行抗議「佔領華爾街」被捕者多數獲釋紐約警方釋放數百名華爾街示威者相關新聞話題金融财经現在,「佔領華爾街」已持續三周,並從以失業青年為主體的零星行動,發展到全美五十多個城市響應的全國性社會運動,同時抵達首都華盛頓。
其支持者也從藍領工會(例如勞聯-產聯,汽車工會)發展到紐約的教師工會和紐約城市大學的專業人員聯合會(ProfessionalStaffCongress),他們為此舉行了人數達萬人的遊行聲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普林斯頓大學著名教授韋斯特、紐約城市大學卓越教授弗朗西斯-皮文都予以聲援,連總統奧巴馬和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也表示關注。
但反對該項運動也大有人在。
以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為代表,指責抗議者找錯了對象(華爾街是紐約乃至美國的就業機器和經濟發動機)、選錯了地方(金融業其實並不完全在華爾街)、和用錯了方法(抗議只會讓市場更無信心、經濟更糟、失業率更高)。
也有保守的經濟學家(例如查理-沃爾夫)認為華爾街沒有任何過錯,抗議者找不到工作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要怨誰,也只有怨白宮的主人奧巴馬,他是問題所在。
也有人指責,「佔領華爾街」是由馬克思主義的激進分子和無政府主義分子組織的烏合之眾搗亂抗議;是一場窮人對富人的「階級戰爭」。
爭議的問題由此我們有三個問題需要澄清:第一,華爾街是無辜的,還是對今天美國甚至全球的經濟危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華爾街的金融運作體系是否需要改革?第二,「佔領華爾街」是一幫社會邊緣化人群的無理取鬧,還是擊中了美國民主的危機,亦即財富的集中破壞了政治的平等,帶來美國寡頭制傾向?如果現在的抗議者反映了美國的主流深層心態,是否由此會引發深層的政治、社會變革?第三,「佔領華爾街」是左翼的社會運動、因而會幫助民主黨呢?還是一場美國全民反省的社會運動的開端?(1)華爾街拒絕下「罪己詔」與美國民眾患難與共在2009年五月由美國國會授權、總統簽署建立的「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在今年發佈了《金融危機調查報告》。
在認定危機產生的根源時,該報告有下列重要結論:「金融危機可以避免;」「金融管制和監控大規模失靈讓國家的金融穩定遭受災難;」「主要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嚴重失靈是這次危機禍首之一;」「金融機構過度借貸、高風險投資和缺乏透明使之走上危機之路;」「政府沒有做好應對危機準備和沒有採取正確政策穩定金融市場;」「責任和道德出現了系統性的坍塌;」「房屋貸款機構和房屋貸款的過度債券化點燃和傳播了危機之火;」「個案型延伸產品」和「信譽評級機構的失誤」也是金融機器毀壞的緣由。
由此可見,金融風暴的主要根源來自華爾街。
但在美國兩任、兩黨政府(布什和奧巴馬)用納稅人的錢對華爾街援手救市後,華爾街並未投桃報李,而是一方面囤積現金、一方面大量裁員,一方面繼續給高管發放高額獎金,同時還反對給富人加稅。
當美國從中產階級到工人階級和底層階級生活水平全面下降,並為美國金融危機買單時,華爾街的貪婪和頑固必然引火燒身。
(2)抗議運動反映了美國過去二十來年的抵抗「新自由主義」的努力對華爾街的抗議並非平地驚雷。
早在70和80年代,無論是奧利弗-斯通的《華爾街》影片,還是主流政治經濟學家達爾的《美國經濟民主導論》和林德布洛姆的《政治和市場》,都提出了:過度的、通過非法和不道德手段促成的財富集中,已經開始腐蝕美國政治平等和民主制。
但在里根和兩屆布什政府後,情況愈加惡化;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稱之為「寧靜的政變」建立了美國的「金融寡頭制」。
美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包括克魯格曼、薩克斯和森都對貧富分化拉大提出警告。
許多紀錄片(例如邁克爾-莫爾)和暢銷書(例如蔡愛梅、珀金斯和哈維)都對新自由主義提出質疑。
可以說,今天「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精神養料都來自於大學的課堂。
抗議者其實是在實踐他們在大學裏學到的知識,試圖呼籲建立一個人民高於利潤、公正平衡增長的經濟秩序。
金融風暴的慘烈教訓說明,美國經濟、甚至國際經濟都不可能繼續架舊車、走老路。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許多抗議者都有高學歷,他們也在反思美國人的懶惰和放棄創新。
所以,這不是單純的抗議富人,也是美國年輕的一代反思和擔當的表現。
(3)「佔領華爾街」可能引起「華爾街-華盛頓」關係的變革有人說,「佔領華爾街」對於民主黨來說,相當於「茶黨」與共和黨的關係。
其實,在這場廣泛的社會運動中,可以看到左、中、右各派的聲音。
有的是要讓華爾街增加責任、減少貪婪;有的是要全面否定資本主義,給富人加稅;有的是要廢除聯邦儲備銀行;有的責怪奧巴馬。
可見,「佔領華爾街」和「茶黨」都在挑戰「華爾街-華盛頓」過緊的曖昧關係。
現在正值美國進入總統大選,如果奧巴馬想保住白宮,或誰能挑戰前者、入主白宮,都必須發揮智慧,回應美國社會中的抗議聲音。
在「佔領華爾街」現場,我們可以看到無數華人媒體。
中國方面對這場運動顯示出濃厚的興趣。
中國有官方評論認為,這是美國民主根本制度的危機。
其實,金融風暴後,必定帶來社會和政治危機。
全球的「茉莉花革命」和美國的「佔領華爾街」只是未完結的社會、政治危機的一部分。
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美國是危機驅使變革的體制;美國民主的價值不在於它保護自由權利,而在於人民可以反抗政府、捍衛自己的權利。
另一方面,全球的社會、政治危機還在深化演繹,最後誰會存活、誰會消失,還需耐心看下回分解。
-----------------------------------------------
佔領華爾街-簡介編輯本段回目錄
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是一連串主要發生在美國紐約市的集會活動,由加拿大反消費主義組織Adbusters發起。
行動靈感來自2011年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尤其是發生在2011年埃及革命期間的開羅塔利爾廣場周圍的集會與示威運動。
行動於2011年9月17日開始,當日近一千名示威者進入紐約金融中心華爾街示威,警方一度圍起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阻止示威者進入。
活動的目標是要持續佔領紐約市金融中心區的華爾街,以反抗大公司的貪婪不公和社會的不平等,反對大公司影響美國政治,以及金錢和公司對民主、在全球經濟危機中對法律和政治的負面影響。
組織者試圖通過佔領該地以實現「儘可能達到我們的要求」之目的,具體要求在運動中逐漸產生。
佔領華爾街-事件本質編輯本段回目錄
佔領華爾街看上去有很多原因和緣起,然而真正的本質是年輕人的能量周期這個人類的自然屬性。
這些大眾集聚行為,總有一些導火索,這是永遠無法避免的。
能夠避免的是,讓年輕人有機會,讓他們的創造力有釋放的空間。
一個好的制度框架,就是永遠能夠吸納新鮮血液而不是徒有虛名的所謂民主。
能量的外溢,會對整個社會造成不必要的衝擊,所有的執政者必須對此有清晰的認識。
佔領華爾街是一個好教材,「阿拉伯之春」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動蕩,是一個深刻的生動的好教材。
值得反覆思考。
佔領華爾街-事件背景編輯本段回目錄
運動的起源佔領華爾街圖說美國失業率在2000年代後期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大公司瀕臨破產,導致美國等許多國家經濟萎靡不振和失業率居高不下。
一個位於加拿大的組織——AdbustersMediaFoundation(以宣傳反消費主義而聞名,簡稱Adbusters),提議舉行和平的集會活動以佔領華爾街,以此來反抗美國政治領袖在解決經濟危機中的不夠有作為的表現。
儘管該項活動由Adbusters雜誌提出來的,不過實際活動並無具體領導者。
來自匿名者的積極行動分子鼓勵該組織的成員參與這個活動,從而使得該運動得以壯大。
隨後,包括紐約市大型集會(NYCGeneralAssembly)和美國憤怒日(U.S.DayofRage)在內的其他組織也都給予積極響應。
在該活動於9月17日舉行之前,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發表了一份書面聲明表示「民眾有抗議的權利,如果他們想要抗議,我們將樂於確保他們有舉行活動的地點」。
之後,美國青年和市民高喊著「佔領華爾街」的口號,連續舉行示威,抗議金融資本和政治權利相勾結。
以高學歷、低工資一代為主的示威隊伍在證券交易所附近的公園露宿。
他們效仿埃及青年的廣場示威,「佔領華爾街」的口號迅速傳開。
形式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最早發起這個運動的雜誌Adbuster說,「在運動成氣候之前,提出具體目標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開始的目標就是佔領本身——佔領意味著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產生特定目標,也可能不。
那些主流媒體不停地問什麼是目標,他們錯了。
」意思是,抗議青年們意欲透過「佔領」本身形成一場對體制反思的運動,並且在佔領過程中,以直接民主的方式去討論問題、目標與策略。
而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民主實踐。
抗議者們表示,沒有人可以代表他們,不管是「三個代表」或「三百個代表」,因為由每個受害者自己來發言是最合適的了,這是為了不重演錯誤:讓少數人主宰一切,多數人被迫沉默。
佔領華爾街-活動發起編輯本段回目錄
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運動在美國蔓延這場被命名為「佔領華爾街」的示威活動是加拿大范庫弗州的一家反主流文化雜誌Adbusters於2011年7月在社交網站「推特」上發起的,意在表達對美國金融制度偏袒權貴和富人的不滿,聲討引發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
在這份網路倡議書中,Adbusters號召全球網民發起對資本和政治的抗議行動,並聲稱「希望能夠召集到2萬人湧入華爾街聲討金融危機禍首,將佔領行動維持數月,表達希望獲得就業機會的訴求」。
佔領華爾街-活動目的編輯本段回目錄
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由於該項活動沒有具體的領導者。
所提的要求也各異,從解決青年失業問題、減少大學學費到反對轉基因食品、取消死刑制、打擊毒品等。
抗議者的批評集中在三個方面:華爾街無節制的貪婪;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弊病的延續;政府和監管當局的放縱。
2011年9月25日,活動的官網上一份有關活動的關鍵聲明中所提到的「99%的人不能再忍受1%的人的貪婪與腐敗」的口號引起了所有市民的共鳴。
因此,該項活動就具備了與民主黨,自由意志主義,無政府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共同的政治目標追求。
2011年9月28日,佔領祖科蒂公園的示威者根據活動的最初組織方Adbusters的表示,最核心的訴求是要求總統奧巴馬「組建一個總統委員會,以結束金錢對國會議員的影響」。
由於抗議者要求在改革中增加針對富人和公司的稅收、結束公司福利、支持工會組織、增強對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保護,因此這個運動具有明顯的左翼色彩。
不過,一些抗議者則呼籲要關閉聯邦儲備系統,結束所有美國參與的戰爭以及打擊毒品的戰爭「來源請求」。
佔領華爾街-參與者編輯本段回目錄
大學生主力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紐約的抗議活動與2011年9月倫敦發生的騷亂不同,兩處的參加者雖然都是年輕人,但紐約的示威者「素質較高」,他們應該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
祖科蒂公園如今到處都是抗議者打出的海報和標語,儼然已經成為了抗議者的「大本營」。
很多人在這裡裹著毯子或者在睡袋裡過夜,附近還設有簡易廚房和圖書館等。
參與示威的大學生帕特里克·布倫納表示,一定要在這裡進行長期抗爭。
組織者們還成立了「冬季委員會」,以便為將來的寒冷天氣做準備。
來自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的示威者丹尼爾·萊文表示,在這裡,他看到的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們在大學畢業后卻發現沒有工作可做,因此才來到這裡進行抗議。
導演明星助陣《華氏9·11》導演邁克爾·摩爾和女演員蘇珊·薩蘭登到示威者陣營探訪,以示聲援。
佔領華爾街-活動進展編輯本段回目錄
2011年10月3日,示威者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抗議活動。
2011年10月3日,示威者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抗議活動。
2011年9月17日,活動開始,大約1000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試圖佔領華爾街,有人甚至帶了帳篷,揚言要長期堅持下去。
他們通過互聯網組織起來,要把華爾街變成埃及的解放廣場。
紐約市警察局的警察根據相關法令,阻止示威者在某些公共場所豎立帳篷。
導致許多經過華爾街的人聚集在百老匯大街與教堂街,自由大街和Cedar街之間的祖科蒂公園裡。
9月19日,華爾街的股票交易市場正常開放。
許多大型傳媒公司開始報道活動的新聞。
這個活動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晚上抗議者的數量大約在150人左右,而白天人數更多。
9月23日,祖科蒂公園,參加活動的人通過金融中心自由廣場在街上繼續示威。
《衛報》和《紐約時報》等都報道了這些活動。
9月27日,在協議失敗后,數百名來自聯合航空公司、大陸航空公司的飛機駕駛員,與其他一些飛機駕駛員協會(AirlinePilotsAssociation)的成員一起,在華爾街上舉行集會。
他們身著制服,手舉標語行進著高喊「一名駕駛員的價值何在?取決於你們對長遠的看法」。
9月29日,舊金山的示威者嘗試佔領花旗銀行和美國大通銀行,並想進入CharlesSchwab金融機構。
10月1日,該示威活動蔓延至紐約市以外的多個美國主要城市,其中包括舊金山、芝加哥、洛杉磯、西雅圖、波士頓和丹佛等城市,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及奧斯卡影后蘇珊·莎蘭登亦有到場支持。
而在紐約,有超過5000人朝布魯克林大橋遊行,其中數百人行進到人行道和車道上,佔領了大橋的一部分,導致交通通行被阻礙兩個小時。
警察把人群隔離成兩部分,包圍了一些人,700多人被捕並被多輛巴士運走。
剩下的抗議者晚上聚集在祖科蒂公園裡。
10月4日,國際金融「大鱷」、量子基金創始人喬治·索羅斯表示,他對於最近從紐約華爾街蔓延到全國的示威抗議活動表示同情和支持。
他能理解「『華爾街』抗議民眾心中的憤怒。
」
在波士頓、亞特蘭大、丹佛、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和匹茲堡金融區,都出現佔領華爾街行動的模仿者。
在愛達荷州博伊西,這個人口只有20.5萬人的小城市,也定於5日舉行示威活動。
同時,活動組織者開始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包括捷克布拉格、法國法蘭克福、加拿大多倫多、澳大利亞墨爾本、日本東京和愛爾蘭科克,組織支持活動。
已有1000多人簽名表示將於2011年10月22日在倫敦證券交易所舉行抗議示威活動。
11月25、26日,佔領華爾街運動發起了「全球罷買日」(BuyNothingDay),號召美國與世界各地民眾二十四小時不要購物,反思整個消費體系的弊端。
佔領華爾街-社會反應編輯本段回目錄
紐約官方佔領華爾街紐約警方逮捕佔領華爾街參與者2011年10月7日,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在每周電台講話中猛烈抨擊「佔領華爾街」示威者,表示「佔領華爾街」的訴求是「不現實」的,示威本身「沒有建設性」,對紐約經濟有害。
他表示,示威者趕走金融企業,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紐約失去眾多工作機會。
他直截了當地宣稱,示威者的攻擊矛頭指錯了對象,會讓更多的人面臨失業的風險。
紐約警察2011年9月30日,在紐約遊行的隊伍與附近的警察在抗議期間,發生的紐約警察逮捕事件如下:
4名抗議者由於戴面具而被捕。
1名抗議者由於穿過警察設置的路障並對抗警察而被捕。
2名抗議者由於進入美國銀行大樓而被捕。
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運動1名抗議者由於擾亂治安被捕。
2011年9月24日,至少80人在強行通過被關閉的大街開始向外圍住宅區遊行時被捕,逮捕他們的大多數理由是阻礙交通,個別理由是擾亂和不遵守秩序。
2011年10月1日,抗議者在通過布魯克林大橋遊行時,《紐約時報》報道說有超過700人被捕。
警察使用10輛巴士運載抗議者離開大橋。
紐約警察局的發言人PaulBrowne表示:警察是在對抗議者多次警告不要滯留在大橋上而應該站在人行道后,由於人們拒絕服從才被捕的。
目擊者稱,大批警察包圍示威者,使用橙色網抓人。
截至10月2日,絕大多數被捕的人已被釋放,只有20人由於擾亂治安而面臨刑事指控。
2011年11月15日,美國紐約警方在凌晨展開突擊行動,對「佔領華爾街」活動的大本營曼哈頓祖科蒂公園進行徹底清場,這是「佔領華爾街」活動抗議者首次被強制驅逐。
在清場過程中,約200名抗議者被警方逮捕。
媒體佔領華爾街紐約警方逮捕佔領華爾街參與者2011年10月7日,《紐約時報》報道稱,「佔領華爾街」抗議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多數媒體還抱著嘲笑的態度在想是否要進行報道。
然而,抗議不僅堅持了下來,而且還不斷壯大,最終發展到了不可忽視的規模。
隨著工會和越來越多的民主黨人終於對抗議表示了至少還過得去的支持,「佔領華爾街」運動似乎要開始變成一場可能最終成為一個轉折點的重大事件。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文章寫道「持續一周的抗議活動像是一尊半身雕塑像(意思是失敗的)」。
電視節目TheO'ReillyFactor對活動評論道「如果大家把每一項左翼的思想進行實踐,那麼大家就都陷入災難里了」。
而對活動持支持態度的自由派媒體有不少。
為ThinkProgress寫作的博客人ZaidJilani在文章中表示:抗議者反抗華爾街的憤怒情緒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華爾街的行為使得上千萬的人戲劇性地變窮。
左翼博客CrooksandLiars的博主SusieMadrak寫「我感覺這(活動)可能是對的事情」。
自由派的雜誌MotherJones對集會活動給予了嚴厲抨擊,9月27日發表的文章強烈批評這個運動缺乏向前進步的清晰信息和策略,該觀點是指這些運動在廣大美國人之間很難具體實踐:「到目前,這更像是一場夢想者們的運動,而非中產階層想要的」。
名人電台節目TheSeanHannityShow的SeanHannity聲稱「所有抗議者所說的關於福利的言論都直接來自於總統奧巴馬口中」,而KimberlyGuilfoyle則稱抗議者「絕對沒有關注個人生活的目標或動機」。
在Gothamist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批評活動參與者在表達論點時缺乏具體細節。
GiniaBellafante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這個活動缺乏團結,過程像童話劇一樣,各種參與人實際上面臨著如找工作,償還學校貸款等不同的生活難題。
導演麥可·摩爾反對華爾街時說「他們(華爾街)在盡量拿走我們的民主,並把這個國家變成盜賊統治的國家」。
教育家兼作家CornelWest針對一些批評者說抗議者缺乏具體的目標時表態說「把針對華爾街貪婪的焦點概括成一兩種具體訴求是很難的,我們談的是民主的覺醒」。
加拿大作家娜歐米·克萊因支持示威者時說「現在不是解散剛誕生的反對金錢權力運動的時候,相反人們應該去加強它、支持它和幫助它使之產生巨大的能量。
面臨許多困難,我們承擔不起犬儒主義(Cynicism)」。
饒舌嘻哈歌手盧普·菲亞斯科為活動者捐助了帳篷和移動音響器材,他還寫詩以激勵抗議者。
喜劇演員RoseanneBarr在活動的第一天對示威者對話時,她把華爾街金融家說成是「使我們經濟下降並導致世界產生各種問題的人」。
奧斯卡影后蘇珊·莎蘭登對集會者說道「我來這裡是來接受教育的……我們國家的富人與窮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void)」。
其他支持活動的名人還有:RussellSimmons、Anti-Flag、薩爾曼·魯西迪、瑪格麗特·愛特伍、諾姆·喬姆斯基和電台司令。
工會組織該運動還獲得了其他一些工會的支持,包括有數萬成員的教師聯合會和運輸工人工會。
這些工會可以給這個無清晰領導的運動提供重要的組織和經濟幫助。
佔領華爾街-資金枯竭編輯本段回目錄
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2012年3月17日將迎來半年紀念日,示威運動半年花銷數十萬美元,遭遇資金枯竭。
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基本資金」2012年3月14日僅剩3萬美元。
網上公開的一份「本周財務報表」警告,如果按目前的速度開銷,「佔領」示威資金將在3月底花光。
2012年3月以來,示威者每周大約只能募集到1000美元,而示威者每周的開銷預算至少仍需上萬美元。
2012年3月17日,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已滿半年,全球不少國家的各大城市都有示威者就地坐下抗議,新一波示威通過科技工具以避開警方圍堵的新型態正逐漸成形。
《華爾街日報》報道了被稱為「佔領2.0」(Occupy2.0)的計劃,包括通過網路地圖追蹤警方路障、能將抗議活動實況轉播的錄像設備、不被警方監視的安全網路設施、捐款網站等,預計在5月1日的全美抗議活動中正式推出。
佔領華爾街-其他編輯本段回目錄
因天氣漸暖變成睡覺抗議佔領華爾街「睡覺抗議」2012年4月18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隨著春季溫暖天氣蔓延,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勢頭也跟著復甦起來。
雖然現在正是外出活動的好時候,示威者們卻用睡覺來表達他們的抗議。
佔領華爾街運動搖身一變成「睡覺抗議」。
4月9日開始,紐約證交所對面的華爾街和百老匯街街角出現了各種睡袋。
2000年,聯邦法院經裁定允許人們將在街邊睡覺當作一種政治表達,只要他們佔據的地方不足人行道的一半,且沒有擋住商家的大門。
睡覺抗議在華盛頓、洛杉磯等地也獲得了不同程度意義的成功。
示威者似乎並不奢望睡覺抗議會愈演愈烈。
他們將之視作5月1日的遊行預演。
大規模示威紀念「佔領華爾街」一周年美國時間2012年9月17日,「佔領華爾街」運動迎來一周年紀念日,示威者在美國金融中心華爾街附近展開大規模示威,並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參與示威人數有千人左右,已有100多人遭逮捕。
------------------------------------------------------------------
紐約,星光燦爛。
紀錄片名導麥可摩爾、奧斯卡影后蘇珊莎蘭登紛紛造訪。
但這裡沒有紅地毯,只有被褥;沒有粉絲,只有抗議者。
麥可摩爾和蘇珊莎蘭登到來,是為了表態支持「佔領華爾街」(OccupyWallStreet)運動。
這場佔領運動,源於雜誌《Adbusters》號召人們在九月十七日現身華爾街,抗議金融大亨的掠奪與貪婪,引來千人參與。
佔領運動還在持續進行,沒人曉得何時結束。
《紐約時報》的現場報導發現,現場群眾以二十歲上下的年輕學生為主,其餘則以中高齡失業者居多。
「美國夢」到哪裡去了?
雖然有人批評「佔領華爾街」的訴求五花八門,目標也不明確,但這些人的憤怒與質疑卻有一個共通性:「美國夢」究竟跑到哪裡去了?
為什麼循規蹈矩、勤奮努力,卻一職難求?為什麼銀行可以「大到不能倒」,但遇上失業問題卻「多到不能救」?
現場一位抗議者舉著標語,寫著要「和社會百分之一的最頂層對話」。
日前,股神巴菲特點出稅制公平性問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演講時也坦承,九%的失業率、一千四百萬的失業人口,是一場「國家危機」。
佔領華爾街,質疑了美國的金權政治。
「高層無法改革,就只能從由下而上發動」主演《華爾街續集:金錢萬歲》的蘇珊莎蘭登,在現場為民眾打氣。
「改變」(Change)是歐巴馬當年的勝選口號,如今承諾已經鏽蝕,歐巴馬民調節節下滑。
佔領華爾街的自力救濟,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焉。
要重新打造美國夢,或許該把華爾街的銅牛換成「馬可」。
馬可是一頭驢子,正在參選保加利亞的凡納爾市長。
故意提名馬可的反對黨宣稱,馬可工作勤奮、腳踏實地,值得信賴。
結果佳評不斷,當地媒體還說,馬可也會是個環保主義者,因為它懂得保護綠地攸關永續生存。
482期希臘vs.德國購買訂閱要藍(工作機會)又要綠(生態永續),不就是美國未來的轉型之路?(美國,為何兩極對立?這三十年來,美國做錯了哪些事?《天下》現場直擊,看美國如何扯自己的後腿,也拖累全世界…>>)
--------------------------------------------
我們是99%,此時此刻我們不再沉默,我們知道我們有權利與力量打造一個為99%多數人存在的社會,不再是只為1%金融權貴服務的社會!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當我們為危機付出代價,而始作俑者卻持續坐領高薪。
人們對接踵而至的不公不義感到反感及厭倦,我們只是想要重新拿回過去屬於人類的尊嚴。
目前的世界不是我們想要生活的世界,我們絕對有權利決定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我們堅信我們可以改變一切,而目前正處在改變的絕佳時機。
」
源自西班牙憤怒者(indignados)所編之,他們活躍於西班牙各大城的佔領運動,並給予佔領華爾街運動重大啟示。
2011年9月,跌破政界及權威人士的眼鏡的大事就此發生。
受到阿拉伯之春及歐洲各地示威活動的啟發,加拿大《Adbusters》雜誌推波助瀾呼籲各界於2011年9月17日「帶著帳篷」現身華爾街,這樣的想法受到活躍於紐約市資深群眾活動人士的響應,於是數千名人士集結於紐約市的金融重鎮,有些人當天即於祖科提公園紮營,就此揭開了佔領運動的序幕,隨後這股佔領風潮很快便襲捲全美及全世界。
一開始人們便使用「佔領運動」形容本次活動,參與人士指出當今世界的危機根源為華爾街銀行、大財團以及高居金字塔頂端1%的富人,他們靠著犧牲其他99%多數人的利益,與政府官員合作無間左右逢源,以謀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大多數政治居內人及媒體至今仍避談這項事實,即使金字塔頂端1%的富人財富達到1920年以來未見的高水平。
如今,這項事實已被明確點出,就像由阿拉丁神燈冒出的巨人一般,巨大的身軀很難再被塞回神燈裡。
在沒有辦公室、無支薪員工、無銀行帳戶的情形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影響力還是很快擴散至紐約以外的其他城市,人們集結在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波特蘭、亞特蘭大、聖地牙哥、及全美其他數百個城市,大聲疾呼我們民眾(wepeople)有權創造一個為99%存在的世界。
短短幾週的時間,佔領及示威活動在世界各地上演,從西班牙馬德里到南非開普敦,從阿根廷布宜諾塞利斯到香港,超過1500個的城市,數以萬計的人們熱烈響應。
佔領華爾街運動不僅僅是要求改變,同時也改變了身為99%的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們自己。
過去當我們無法找到工作,無法繳出貸款,或是無法阻止銀行沒收我們的家園之時,我們或許會感到羞恥;如今羞恥被政治覺醒取而代之。
許多民眾認為,經濟衰竭、次級信貸泡沫化,以及圖利富人卻讓政府破產的稅制體系等問題不應怪罪於我們頭上。
當富者愈富的同時,99%的我們會看到辛勤工作的成果被毫不留情地蠶食鯨吞。
如今我們更清楚看到眼前的事實,我們也看到許多人在同一條船上,我們應該為自己設定新角色。
我們不再孤立無援,也不再是手無搏雞之力;必要時,我們可以徹夜鎮守佔領地並以非暴力模式與警方對峙。
我們佔人口組成的絕大多數,一旦我們甦醒,我們的聲音無法被漠視。
我們的領導者無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必須為自己挺身而出,我們必須為自己作出決定,我們也必須照顧同伴,提供必要的食物、居所、保護及因應長期抗戰及惡劣天候的必要措施,當我們之間有不同想法時,我們也必須努力達成共識。
佔領華爾街運動藉由拋出各項議題改變了政治論述。
99%的權益不再被漠視,這項活動賦予千千萬萬人政治權力,開放邀請各界民眾一同共創新世界。
多年後歷史學家也許會回顧2011年9月。
就在那時,99%甦醒,指出危機,面對沒有一個領導者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殘酷現實。
就在這個當下,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為自己做一點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062101/post/1322527837
--------------------------------
美國數千示威者在首都華盛頓遊行,舉行繼紐約“佔領華爾街”運動之後的“佔領華盛頓”示威。
目前示威已蔓延到三藩市、華盛頓、波士頓、丹佛等美國50多個大城市,示威者稱他們將在本月佔領150個美國城市,並準備在室外過冬,打一場持久戰。
這場起源于對金融體系不公平的抗議以及對高失業率不滿的活動正逐漸演變成一場社會運動。
有分析認為這一活動已從最初指向金融巨頭的“資本”抗爭,衍變為“呼籲清理與資本相聯之政治體系”的社會呐喊。
那麼對於美國民眾來說,為什麼要去參加抗議示威活動,“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盛頓”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有報導稱加拿大《Adbusters》雜誌是這場運動的發起者。
“佔領華爾街”這個點子來自其雜誌內部的一次選題討論:如今美國19~25歲的年輕人當中,40%找不到工作,很多人失業,供不起住房。
與此同時,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華爾街的大佬卻沒有一個人被繩之以法。
人們開始強烈地感覺到這種不公平,許多年輕人對此感到憤怒。
該雜誌認為這是在美國發起一場運動的最佳時機,他們希望動搖大財團驅動的資本主義制度,於是在雜誌上打出了“佔領華爾街”的標語。
事實上“佔領華爾街”的標語只是一個燃點。
點染了美國民眾對於金融體系長期不公平的不滿。
在加之持久的失業,長期無望的貧困,促使大批美國人走上街頭示威。
儘管由於工會等許多組織的加入“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訴求紛雜不一,但其初衷始終明確無誤,那就是抗議美國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占社會1%的富人,財富占社會40%,而普通百姓卻生活在相對貧困中。
在美國金融危機暴發後,改革美國金融業的呼聲一度十分高漲,但打金融管制牌上臺的奧巴馬,就任後一直難以推出其管制金融業的措施。
次貸危機後,美國會去年通過了加強金融規管的《多德弗蘭克法案》。
但華爾街以其強大遊說力量施壓國會和政府,長時間的博弈妥協,減弱了法案力量,大多措施推行時阻礙重重,以至民眾強烈不滿,釀成民間對“佔領華爾街”行動的巨大支持。
在白宮附近的自由廣場上,許多示威者向記者表示,普通美國人沒有引起經濟危機,卻要為經濟危機付出巨大代價。
一位舉著“佔領美國”標語牌的老人喬•柯克對記者說:“我們曾有一個‘美國夢’,如果你受過教育、勤奮努力,就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但現在‘美國夢’已離我們而去。
我們需要就業,而不是削減開支;我們需要救助人民,而不是救助華爾街和大公司;我們是美國99%的民眾,但國家卻被那1%的人所控制。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的不斷蔓延,雖然與社交網路有很大關係,很多參加者加入抗議是為了“跟風”,但是能讓目標並不相同的人群走到一起,根本原因仍是普通美國民眾對國內經濟現狀的不滿。
據有關媒體報導,佔領華爾街活動愈演愈烈,正在席捲美國全國,他們究竟是在敲響警鐘還是撕裂美國?奧巴馬表示同情,這場運動到底對政府有利還是幫倒忙?但是專家也擔心,這場運動可能會撕裂美國。
目前“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三周,原本只是鬆散的抗議行動,他們以靜坐來表達對社會貧富不均與企業貪婪的不滿。
隨後在美國勞工聯合會等主要工會的加入下,轉變成大型的示威活動。
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金融業興起、金融衍生品勃興。
“9•11恐怖襲擊”後,美國政府為振興經濟不斷刺激消費,降低利率。
貸款機構不認真審查貸款者的信用,實行零首付、零利率,努力刺激消費。
華爾街則乘著這個機會,大力推行金融衍生品,謀取高額利潤,製造虛假繁榮。
最終金融泡沫破滅,金融危機爆發。
美國政府又不能眼看著金融大廈坍塌,因此布希政府時期就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本質上是用納稅人的錢救濟華爾街,為投機商的巨額壞賬買單。
美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拯救華爾街,而華爾街的大鱷們卻拿著高薪,領著高額獎金和巨額分紅。
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家們憑藉手裏的金融衍生工具大肆地撈取錢財,整體所交稅率卻遠低於中下階層。
美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公平正義遭到擠壓,成為美國民眾憤怒的主因。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抗議活動是當前美國社會矛盾的真實寫照,說明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政府和監管當局推出的經濟、金融改革措施未孚眾望,美國普通民眾對經濟低迷的失望情緒已積聚到需要爆發的程度”。
無論怎麼樣,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政治分裂等深刻的社會問題已暴露無遺。
窮則思變,有些美國民眾甚至認為,“這是一場革命,不會消散,規模只會越來越大。
”更甚者,有工人運動組織成員在爭取勞工權利,也有社會主義運動組織呼籲“終結資本主義制度”,浩蕩的民眾運動給美國敲響了警鐘,揭開了美國社會的瘡疤。
“佔領華爾街運動”已經蔓延至全美各地,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最近警告,由於高失業率,美國可能出現“街頭騷亂”。
近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華爾街示威活動的蔓延顯示,美國人對於經濟差異情況的惡化感到憤怒。
其實表面上是美國當前經濟低迷、失業率居高促使民眾走上街頭示威遊行,而其背後有著眾多深層次原因。
其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美國長期以來的貧富懸殊呈現加劇之勢。
包括工會、社會團體、大學生和失業者在內的遊行者自稱代表99%的社會民眾,受到控制著美國財富40%的最富有的1%的人剝削。
他們稱要和1%的所謂精英階層對話。
二是雖經2008年金融危機巨大衝擊,但華爾街金融大佬們照樣拿著畸高薪酬,欺詐性操作、隱性收費和衍生性產品交易有增無減。
貧富懸殊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痼疾,美國也概莫能外。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手造就2008年金融危機的華爾街大佬們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貪婪本性變本加厲。
金融危機爆發後,小布希、奧巴馬先後整治金融秩序,出臺金融法案,但卻困難重重,受到指責和刁難。
實質上,美國已經演變成華爾街和普通消費者、富人和普通百姓的角力。
背後當然是美國的政治爭鬥。
本以為美國政府對於“佔領華爾街運動”應該持比較強硬的態度。
然而,近日,白宮發言人卡尼表示,美國民眾對於經濟以及難以找到工作或保住飯碗的沮喪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指出,抗議運動表達了美國人民對金融系統的不滿。
奧巴馬借機將矛頭指向共和黨人,指責國會共和黨人過去一年一直阻撓該法案的實施,甚至希望回到金融危機之前缺乏監管的時期。
奧巴馬暗示對抗議活動的支持並把其當做反擊共和黨的一張牌,著實讓人感到小小意外。
無論如何,“佔領華爾街運動”都給世界各國以巨大警示。
首先,必須遏制貧富懸殊擴大的趨勢。
這對於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是非常現實的警示。
特別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決不能走兩極分化、貧富懸殊過大的路子。
其次,對於金融業的監管一定要跟上。
管好貨幣投放,防止通脹;管好匯率,防止熱錢入侵;管好金融秩序,防止過度投機炒作和高利貸蔓延。
特別是管好金融高管們的薪酬,如果金融高管們的薪酬長期無充足理由畸高,必將引發比美國更大的民眾不滿情緒,因為,美國金融企業都是私營的。
“佔領華爾街”運動已經從一種“噱頭”開始逐漸發酵,它呈現給人們的是美國民眾正在經歷的時代痛苦,亦或是西方國家正在面臨的痛苦。
從一開始,“佔領華爾街”只是一種“噱頭”,並不包含像泰國黃衫軍那樣攻佔政府大樓的暴力式不相容政治抗議,所以,任何擴大式解讀,都無助於對這一運動的全面瞭解。
正如倫敦騷亂呈現了英國福利收縮後部分民眾的痛苦,以色列“帳篷運動”呈現住房成本高漲後對年輕人的傷害一樣,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也呈現了美國正在經歷的時代痛苦。
美國持續的高失業率,根在於重金融服務業,輕製造業的痼疾。
在民眾還在不斷失去住房抵押贖回權時,說明這一場危機還在持續。
“佔領華爾街”是對各個國家的一聲警報。
美國“佔領華爾街”示威活動引發的效應已經不斷在西方國家蔓延,社交網站“facebook”湧現多個“佔領”組群,呼籲在本月15日舉行示威行動。
“佔領墨爾本”的組群目前有超過2000人加入,6000人應和“佔領倫敦交易所”組群。
“佔領墨爾本”的發起人加德表示,雖然這些“佔領”組群是效仿華爾街示威的形式,但並非有組織的行動,有些參加者打算在當地露營數天至1星期不等。
至於“佔領倫敦交易所”的示威行動,則計畫由本月15日進行至12月12日,目的是抗議銀行家可以在金融危機下置身事外,令人民無辜受害。
報導還稱,世界不同地區也有網友做同類型的召集,由於受歐元債務問題影響陷入財務危機,義大利及西班牙兩國反響很大,有數萬名民眾支持“佔領”行動。
“佔領華爾街”代表抗議群眾的“99%公報”有這麼一段讓人既辛酸又震撼的話:“2011年9月27日,我們到金融區的LuxuryNightout遊行,那裏的人無論男女,身上穿的衣裳高於我們一個月的收入,駕駛的車子超過我們一年所得,任何一棟房產都是我們一生賺不到的。
”始自9月17日的“佔領華爾街”抗爭活動聲勢愈來愈浩大,不但延燒到波士頓、洛杉磯、三藩市、芝加哥、邁阿密、西雅圖等美國20多個大城,更透過網路在全球蔓延,除了早先的西班牙、英國外,北自加拿大、南到澳洲。
華爾街頭對抗美國金權政治的群眾,感染了有著相同境遇的人們。
在全美遍地開花的反企業抗爭聲浪,其實更接近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對經濟的不滿的抗議行動。
佔領華爾街運動針對的是美國貧富差距、華爾街的貪婪腐敗以及混亂的兩黨政治,抗爭者以“占總人口99%的普通大眾,對僅占總數1%卻掌握40%財富之人的貪婪和腐敗,再也無法忍受”為訴求,表達深刻的不平。
這場原本不被看好的活動,演變成為美國的全國性運動,由失業者等群體的洩憤行動,擴大成為中產階級的街頭抗爭,代表富人階級的投資家索羅斯也表態支持,甚至紐約運輸工人工會更以拒絕協助警方運送遭逮捕抗議群眾方式表示聲援。
資本主義浪潮席捲全球,卻因過度自由、政府監理不足導致的社會嚴重貧富不均現象,顯然不是華爾街遊行者獨有的悲情。
佔領華爾街”的起因非常明顯。
當前美國失業率高漲,近11個人中,就有1人失業。
據普查資料統計,去年首季時,有近半即48.5%的美國人,家中有人靠領取政府補助生活。
據報導美國一小批年輕人發動的“佔領華爾街”抗議行動,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星火燎原爆發成一個全美性的大規模民眾抗議活動。
至今已有200多個美國城市積極呼應,紛紛舉行了持久的抗議活動。
正如許多大規模民權運動一樣,現在要對“佔領華爾街”運動定性尚為時太早。
這樣一個激蕩的民權運動,會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斷深化沉澱,然後才會顯出其意義及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
持久的失業,長期無望的貧困,促使大批美國人走上街頭示威。
儘管由於工會等許多組織的加入,“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訴求紛雜不一,但其初衷始終明確無誤,那就是抗議美國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占社會1%的富人,財富占社會40%,而普通百姓卻生活在相對貧困中。
“佔領華爾街”行動即對準華爾街金融大鱷。
民眾認為華爾街大銀行貪得無厭,私人獲利而讓社會承受損失,造成了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
現在當普通民眾為之掙扎在水深火熱中時,華爾街的大銀行卻已“輕舟已過萬重山”,又開始為下一輪投機做準備了。
在美國金融危機暴發後,改革美國金融業的呼聲一度十分高漲,但打金融管制牌上臺的奧巴馬,就任後一直難以推出其管制金融業的措施。
這一是因為美國金融業與管制其運作的政府機構關係太過密切,各級金融高官幾乎無一不是金融業出身,制定管理政策時不免顧前顧後下不了手。
另外,美國現有規管銀行的法律有上千條之多,聯邦與州各級機構都有自己層面的法規條例,管制措施往往是顧此失彼。
然而,美國的金融業規管勢在必行,民眾的抗議正是這種必要性的激烈反應。
美國經濟學者奧爾森20多年前在其名著《國家的盛衰》中指出,在一個穩定強盛的國家中,某些行業即特殊利益集團,會不斷積蓄力量,用金錢等實力去影響政府,使政府的政策向該行業傾斜,從而獲致更多金錢,再進一步用來影響政府決策。
書中指出,在這些行業實力上升過程中,政治決策和社會力量一般會避免直接與其對抗交鋒,因為那樣做的政治成本太大,得不償失。
從英美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史看,某些行業畸型發展,最後總會導致其過度擴張自掘墳墓、自我毀滅,並重創社會經濟和其他行業。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社會各種勢力才會紛紛出手,糾正過去的錯誤,即剝奪這些特殊利益集團的特殊權益。
美國的金融集團,正是這樣一種在近年依靠其巨大實力為自己爭得政策傾斜,以致過度發展的特殊利益集團。
次貸危機後,美國國會去年通過了加強金融規管的《多德弗蘭克法案》。
但華爾街以其強大遊說力量施壓國會和政府,長時間的博弈妥協,減弱了法案力量,大多措施推行時阻礙重重,以至民眾強烈不滿,釀成民間對“佔領華爾街”行動的巨大支持。
從大局看,美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也是這種某些行業和某些團體過度擴張的結果。
富裕階層愈有錢愈有實力,就愈能影響政府和國會,經濟上的強大帶來政治上的話語權,帶來更大利益,從而再進一步影響決策。
也就是說,金錢和大企業操縱政經,當權者不再為民作主,而是愈來愈偏向富有階層。
美國的民主選舉,從來就不是一人一票那麼簡單,但當金錢的作用大到平民憤怒之極拍桌而起時,強調減少金錢對選舉結果影響就成了當務之急,促成必要改革。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大千世界,物極必反。
雖說今次“佔領華爾街”運動對改善美國貧富不均,促成社會財富再分配有多大正面作用,目前仍屬未知,也許隨著美國經濟復蘇,民眾的訴求會漸漸淡去,但今次“佔領”運動,對規管華爾街金融業,嚴防美國再陷金融危機,其正面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歷來尊重低約束的資本主義,固然有利產業創新與經濟成長,但如果政府疏忽分配問題,經濟成長果實的分配就會失衡。
配置資本並管理風險本應是自由經濟體制下金融市場必須發揮的作用,但貪婪的華爾街卻錯置資本,政府又未能發揮監理功能,終於在2008年引發風暴,由全世界承受他們胡作非為的苦果。
這種把損失攤給社會,得利卻由私人享有,並不能稱為資本主義,也不是市場經濟。
任令這種扭曲變形的經濟體系存在,就不會有經濟增長,更無法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
美國號稱超級強國,竟然有1400萬失業人口,失業率超過9%,聯准會主席柏南克在國會演講時都坦承,失業問題是難解的“國家危機”。
華爾街引發一波波金融海嘯,政府非但未究責,反而拿人民的稅金補貼銀行,“佔領華爾街”質疑的是美國深化的金權政治。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警告高失業率可能導致暴動,奧巴馬總統要求國會對收入百萬美元以上富人課征“巴菲特稅”外,更力推就業法案。
但是,奧巴馬政府決策“時間太遲,速度太慢”,使得美國“佔領風潮”急速擴散。
以石頭、植物組成的有機污水處理系統,把清潔碗盤的污水過濾去除化學藥劑再排放到下水道,抗議之餘也不忘對環境友善。
隨地開會:佔領華爾街運動沒有明確的領導階層,在現場抗議的群眾或是路人,找到談得來的對象便席地而坐,交換對運動的意見。
人體擴音器:每天固定時間在廣場上有大型集會,群眾圍坐一圈,有話要說的人就自己站起來發表,坐在發言者附近的人重複他/她說的每一句話,好讓盡量多人都能聽到以及參與。
廣場中央廚房:滿滿的蔬菜、水果、肉類,很多是農場與商家自發捐獻。
舊衣回收:天氣漸漸變冷,也有許多支持者捐獻禦寒衣物、襪子與手套給抗議者取用。
警察將一名激進的示威者逮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土地、房屋、農漁業、徵收重劃上一篇:年英國和愛爾蘭名人慈善榜+艾爾頓強(EltonJohn)去年捐款加募款總額達12.2億元台幣,名列榜首
下一篇:「進擊的向陽」認為,馬政府並沒有被街頭運動左右,只是退回原本立法院已達成之協商結論「核四案公民投票有結果前,不辦理追加預算,不放置燃料棒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RSS訂閱
POWEREDBY
(登入)
人在物質中找不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源自照顧自己和愛其他人
月曆
«
四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我的連結
姜太公廟smallpdf我的google日曆messagesme姜太公後裔連結貼上新增文章後台編輯桃園姜太公廟姜Podcast
姜太公廟
https://www.facebook.com/tom0952095331/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佔領華爾街:1%與99%的對話+看起來這是99%的中產階級和 ...
佔領華爾街抗議群眾和警方肉搏戰不斷,即使不是像歐爾森這般重傷,只要經由法律程序, ... 他表示,示威者趕走金融企業,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紐約失去眾多工作機會。
- 2歷史上的今天/佔領華爾街運動爆發!抗議1%掌握鉅額財富
10月7日,「佔領華爾街」運動升級為「佔領華盛頓」,運動的矛頭也由美國的經濟體制指向了美國的政治體制,隨後這場運動蔓延至歐美國家、日本、紐西蘭。 請 ...
- 3佔領華爾街運動與資本主義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該運動起初由數十人發起,以離紐約華爾街不遠的祖科蒂公園(Zuccotti Park)為大本營。九月十七日起,不到三週的時間,佔領運動由東岸擴展至西岸,由美國 ...
- 4佔領華爾街_百度百科
美國奧克蘭警方於10月25日向示威人羣使用警棍清場,事件演變為流血衝突。 中文名. 佔領華爾街. 外文名. Occupy Wall Street. 地點. 美國紐約 ...
- 5人民為何「佔領華爾街」? - 天下雜誌
這場佔領運動,源於雜誌《Adbusters》號召人們在九月十七日現身華爾街,抗議金融大亨的掠奪與貪婪,引來千人參與。佔領運動還在持續進行,沒人曉得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