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

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一二兩句,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高中古詩,邊塞,戰爭,壯志,早教古詩100首,猖狂譯文及注釋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

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注釋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云: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孤城:即玉門關。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

一作“雁門關”。

破:一作“斬”。

樓蘭:漢時西域國名,即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

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賞析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

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

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

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亘廷伸的祁連山脈。

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里,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

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

這很奇怪。

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裡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一、二兩句,不妨構想成次第展現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溫;湖的北面,橫亘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

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

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之所以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

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

“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

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

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

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

“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

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

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

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

“黃沙”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此篇就是一個顯例。

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

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此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

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王昌齡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

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

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267篇詩文猜您喜歡一去隔絕國,思歸但長嗟。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舒捲江山圖畫,應答龍魚悲嘯,不暇顧詩愁。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蜀魂飛繞百鳥臣,夜半一聲山竹裂。

相州晝錦堂廚醞,衛國淇川岸竹萌。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予若洞庭葉,隨波送逐臣。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