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容易緊張睡不好?情緒也要「斷捨離」!這些技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人透過這樣的「思維練習」,變得精神充沛、活力十足。

我一直認為,除了接受治療,還要改變思考,才能徹底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老是覺得身體不適 ... 幸福熟齡 / 健康學 / 疑難雜症 / 自律神經失調、容易緊張睡不好?情緒也要「斷捨離」!這些技巧,讓老後更愉快 自律神經失調、容易緊張睡不好?情緒也要「斷捨離」!這些技巧,讓老後更愉快 撰文|原田賢 日期|2020年12月25日 分類|疑難雜症 圖檔來源| A A A 想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必須改變思維模式。

本院患者能克服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在於他們確實遵照改變思維的流程,讓自己有所改變。

  我會配合每個人的想法或煩惱來舉例說明,讓大家更深入了解。

有益自律神經的思維模式,值得大家把它奉為一生的圭臬。

許多人透過這樣的「思維練習」,變得精神充沛、活力十足。

  我一直認為,除了接受治療,還要改變思考,才能徹底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老是覺得身體不適的人一定要改變你的想法,消除精神壓力。

  一旦有了精神壓力,大腦和身體就會處於緊張狀態,交感神經作用會變得活絡。

精神壓力源自看待事物的觀點和角度,想消弭精神壓力,一定要改變思維。

在此介紹讓許多人脫離「自律神經失調痛苦深淵」的思維模式。

  1.焦慮感減少   一直以來,亞洲社會都傳遞一種思維─「生氣是不好的行為」。

常發脾氣確實不好。

可是,我認為壓抑憤怒的情緒也不好。

有自律神經失調困擾的人當中,許多人因為壓抑怒氣,讓自己承受莫大壓力而出現不適症狀。

  個性溫柔的人或認真主義者常會吞忍怒氣,這樣會讓憤怒之氣囤積體內。

如果發怒是不好的行為,為什麼會有「喜、怒、哀、樂」這樣的情緒語言呢?若說要壓抑感情,但把「怒氣」壓抑在心裡會比較好嗎?   不過,既然有喜怒哀樂的說法,就說明對人類來說,生氣和快樂、悲傷都是一樣的情緒反應,也有其發洩的必要。

  這個世上有許多不合理的事。

我認為對於不合理的事表示生氣是應該的。

有時候不發怒,是因為不想讓別人察覺到自己的情緒。

可是,在發生事情的瞬間,生氣應該是很自然的反應才是。

  我認為忍住怒氣不發洩,讓自己陷於焦慮或憤怒,完全無益於身體健康。

「將不快說出來、迅速處理解決」不是比較自在嗎?   生氣屬於緊張狀態,交感神經會啟動作用。

生氣的時間愈長,交感神經也會持續作用。

當憤怒的情緒湧現,就想想「開心的事、喜歡的事、輕鬆的事」,轉換大腦思維,就不會感到焦慮了。

不讓怒氣持續太久,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那麼,持續忍著怒氣不發洩,會讓人焦慮、囤積壓力,是不是表示只要有點小事發生,就可以因此怒氣大爆發呢?我認為情緒都是正常反應,不過度反應也不隱藏忍耐,如果可以做到「不強忍怒氣、小發洩一下」,然後「想想開心的事、忘記不開心」的話,不是更容易在這個壓力鍋社會生存嗎?   我們總是容易把怒氣藏在心裡,讓自己承受壓力,所以更需要表現出來或加以發洩。

大聲喊叫、搥打枕頭,或者去唱KTV,大聲唱歌發洩,一定要把怒氣排出體外。

  雖說生氣,也是無濟於事,但是一時的情緒宣洩,也是人之常情,不必過度苛責自己。

如果你因為發洩怒氣做了些傻事或蠢事,也不要覺得愧疚,就對自己說:「算了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你必須這麼想來為自己解開心結。

  與焦慮感「斷捨離」,不讓自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盡量營造輕鬆氛圍,想想開心的事,讓自己隨時隨地處於放鬆狀態。

  2.煩惱減少   你是不是為了許多事情煩心,老是感到不安、煩躁或焦慮呢?即使你覺得自己只是在「思考事情」而已,但事實上,這樣並不是「思考」狀態,而是「煩惱」的狀態。

  查字典的話,思考的定義是「為了導出結論而想」,煩惱的定義是「憂思」。

「思考」可以想出結論,是為了讓事情順利進展或解決而必經的行為歷程。

  但「煩惱」無法導出結論,只是讓你在原地打轉,浪費時間而已,也就是說自尋煩惱、杞人憂天。

  當你因煩惱而感到不安、憂心、焦慮,這時候大腦會處於緊張狀態,交感神經作用活絡。

煩惱的時間愈長,交感神經作用愈持續活絡,整個身體緊繃,當然就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而且,一旦煩惱時間變長,就會養成愛煩惱的習性,等你突然回神時,已經處於動不動就在煩惱的心態。

  不曉得自己為什麼總是感到不安、憂心、焦慮的人,真正擔憂不安的問題是「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我憂心困擾」。

換句話說,其實根本沒有讓你煩心的事情,只是你已經養成習慣了。

完全是出於習慣使然,讓你動不動就憂愁、煩心罷了。

  因此,想找出煩惱原因的想法根本無濟於事。

讓你煩惱的原因全在於你的習慣,所以不要再找原因了。

  那麼,該如何改掉愛煩惱的習慣呢?因為是習慣,表示會無意識出現這樣的行為。

老是抖腳的人,並不是因為某個原因而抖腳。

因為變成習慣,就會無意識抖腳。

那麼,該如何戒掉抖腳習慣呢?只能「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抖腳,才能改善。

  對於習慣,只能意識性地強迫自己改善。

想改掉抖腳習慣,只要養成不抖腳的其他習慣,就可以戒掉。

因此,你必須硬逼自己改變習慣,養成別的習慣。

  那麼,想停止「煩惱」,該養成其他什麼樣的習慣呢?你要養成「樂觀思維」,常想「開心的事」、「喜歡的事」、「能讓自己放鬆的事」。

  經常想起開心的事,久了就會養成習慣,你會無意識地、動不動就想起開心的事。

只要養成樂觀思維的另一個習慣,愛煩惱的習慣自然就會消失。

與煩惱「斷捨離」,常常想起開心的事,讓自己放鬆,不再精神緊繃。

  3.批評抱怨減少   容易囤積壓力的人,思維模式是屬於喜歡抱怨或批評別人的型態。

這種人覺得自己彷彿是萬事通,總是以自己的價值觀或常識為標準來批評別人。

  因為是以自己所認知的狹隘視野判斷事情,等於是以自我為中心、失去客觀意見的角度來認定事情的好壞。

  如果有自己討厭的人,這種人會一直說那個討厭的人的壞處,並尋求別人認同自己的看法;可是,只是你討厭那個人,不需要讓大家都跟你一起討厭那個人。

  你會一直向別人強調那個討厭的人的缺點,可是如果從其他人的觀點來看,那個人的缺點有可能是優點呢!老愛向人批評別人缺點的行為,其實是無濟於事的情緒抱怨罷了。

  當情緒超越事實,結果導致失去客觀的立場,讓你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原本是「好的事」,可能也會變成是「不好的事」。

  硬是要對某人或某事訂出善惡或優劣,這種行為會讓你囤積壓力。

這是一種認知偏頗的「非黑即白」思維。

  完全以自我價值觀或常識作為標準,甚至有時候你在批評別人時,會連自己也批判進去,覺得自己不好,心理產生無形的壓力,於是出現嫉妒別人的心理,人就變得焦慮、沮喪、不安或憂心。

焦慮、不安、憂心等情緒會讓身體處於緊張狀態,提高交感神經的作用力。

  遇到不合意的事情,是不是非要把對方鬥倒才罷休呢?或者發出充滿妒意的酸言酸語會讓你比較快樂嗎?是不是要把他人逼入絕境才可以紓發壓力呢?常聽人說:「就讓我發洩一下、紓解壓力吧!」然而很遺憾地,我們能靠自己的力量紓發的壓力是微乎其微。

  所以,尋找正面方式不讓壓力囤積才是根本之道。

相較於透過批評他人來紓發壓力,「不批評他人、減少壓力囤積」才是更重要的事。

  與其花時間批評別人、在網路流言攻擊他人,不如把這個時間拿來充實自我,讓自己發光發亮,不是更有意義嗎?減少抱怨和批評,努力充實自我,不跟他人比較,也不嫉妒別人,帶著自信向前行吧!   4.對於未知的不安感減少   每個人對於未來都會感到不安。

因為不曉得未來會是怎樣,所以不安。

擔心未來會往壞的方向走,因而感到恐懼。

  如果對未來沒有不安感,就不會有恐懼心,也就不會有所警覺與謹慎,恐怕會大膽而為,那就危險了。

為了規避這樣的風險,所以對未來架起防禦線。

因此才會對未來不安。

  可是,就算要規避風險,對於未來稍感不安即可。

因為未來未必會發生不好的事,搞不好會有好事降臨呢!如果因為不曉得會怎樣而感到極度不安,進而恐懼緊張,不過是壓力在作祟罷了。

  想調整失調的自律神經,讓自己緊張而讓交感神經作用變活絡,並非好事。

  關鍵在於消弭對未來恐懼所產生的不安感,想辦法讓自己安心。

感到安心就能放鬆,啟動副交感神經的開關,就能調整自律神經。

  那麼,會對未來感到不安的具體實例又是怎樣的呢?我介紹常見的本院患者案例。

  第一個不安對婚姻的不安   雖然很想走入婚姻,卻擔心這段婚姻能否走得長遠,會不會最後還是孤家寡人一個,也擔心生不出孩子……總而言之,就是充滿各種不安。

  與其只是因為心理不安而感到壓力,倒不如有所行動,去婚姻諮詢所、加入會員、參加婚活派對、請朋友介紹對象,有各種婚戀管道可行。

其實現在社會中,也有許多人是付出積極行動後才走進婚姻的。

  如果你覺得這麼做難度很高,那就改變思維。

  你必須把原本「沒有結婚=孤單不幸」的思維轉念為「沒有結婚=自由幸福」。

沒人能保證結婚就會和幸福畫上等號。

相對地,沒結婚也不見得就代表不幸。

即使狀況相同,只要改變思維,也能覺得幸福。

  此外,即使你積極找對象,也不保證能結得了婚。

對婚姻抱持不切實際的想像,婚姻之路就離你越遠。

  這世上真有理想人物存在嗎?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不要一直將焦點擺在你認為的缺點上面,多觀察對方的優點,就不會只看見對方的缺點,也會發現理想對象其實只是想像中的條件吧?除了你堅持無法妥協的部分,其他部分其實是觀點跟角度的差異不是嗎?真的需要如此斤斤計較嗎?   最後結果還是取決於你的看法和觀點。

盡可能看好的一面,不安就會消失。

  第二個問題對老後的不安   每天都在想自己不曉得能活到什麼時候?會不會早死?退休金夠不夠老後的生活?把自己搞得終日不安,未老先衰。

  光想這些問題又能怎樣?是不是在浪費時間?沒人知道自己何時會死。

不管壽命長或短,人終歸一死。

擔心老死是人之常情,但你有一生的時間去做功課。

  即便長壽,如果有很長的時間身體處於不便狀態,甚至不醒人事,難道不覺得這樣活著很辛苦嗎?雖然活得久,但身體不便沒辦法做想做的事,這樣的長壽也未必是幸福的事情。

  而雖然活得短,但是一直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不是很棒嗎?有人說「你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他的深度」就是這個意思。

  擔心養老金的人,是因為不曉得錢夠不夠養老而一直感到不安,於是變得非常節儉,整天想著怎麼省錢,不敢做想做的事,不敢買喜歡的生活,可能因此陷入過度儉約的生活。

不過,這樣的生活真的幸福嗎?老後生活的富裕不看物質,而是心靈,但你卻因為擔心而讓心靈枯竭了。

  提早規劃,不要浪費,過著一般人的生活,即使錢真的不足養老,文明國家的弱勢保護制度安全網也能適度照顧你。

有這樣的國家制度可以依靠,可以說我們是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國度吧?   莫名地對未知的未來感到不安,只是讓自己壓力更大而已。

既然未來是未知,你一定要改變思維,相信未來一定是美好的,未來的生活絕對不成問題。

  只要你相信自己會愈來愈好,你認為的快樂美好的未來也會降臨的。

與無來由的不安感「斷捨離」,享受當下,就會覺得幸福。

  5.過度期待減少   你是否對別人有著過度的期待呢?希望他這麼做、那樣做,凡事都要照你的要求去做,最好乖乖聽你的話。

如果你所期待的人辜負了你的期望,你會怎麼想?   是不是在心裡嘀咕著:「他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而讓自己倍感壓力呢?對別人過度期待的話,當事與願違時,就會產生壓力。

  假設妻子已經一再叮嚀,脫下的換洗衣物要丟進洗衣籃,但丈夫卻依然還是亂丟。

丈夫的這個行為違背了妻子的期待,也增加了妻子收拾的時間,會讓妻子大感壓力。

  那麼,這種情況下你該如何想呢?起因在於你設定了這個目標,並期待對方能達成,或許當你從內心先移除這個目標後,不期待對方會把換洗衣物放進洗衣籃裡,就不會有壓力?   當你轉念,心裡想:「反正他本來就不會把衣服放進洗衣籃裡,就算叮嚀也沒用」、「唸他也沒用,唸了不做反而讓我心煩。

」壓力或許就能稍微減緩一點。

  職場也會發生相同的事。

下屬不聽話、上司不負責任,這些事都會讓人有所不滿。

這也是過度期待造成的壓力。

  你只要轉念這麼想「這個下屬根本就不聽話,如果失敗了就讓他自己承擔後果」、「什麼都不要說,就直接讓他考核不通過吧!」不要有任何期待,就不會有壓力。

  或者這麼想「這個上司是不想負責任的人,這正是讓我獨力承擔責任,把事做好,好好表現的機會」、「本來就沒有必要凡事聽上司的指示」。

  如此,你就不會對上司過度期待。

如果你這麼想:「哪天我會比上司更出人頭地。

」心態就會改變,你是為了自己在做事。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也是一樣。

孩子不會照你想的那樣長大。

就算你期待孩子很會念書,但他可能運動神經佳,成為運動健將。

  每個人擅長和不擅長的事都不一樣,就算硬逼孩子學習,也不一定就會變得擅長。

與其這樣,倒不如你以看護者的態度在一旁守護他,讓他去做他想做的事,對他更有助益。

  對孩子過度期待不只你痛苦,孩子也可憐。

孩子無法符合自己期待的父母也會有壓力。

  孩子跟父母是不同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不要對孩子過度期待,要尊重孩子想法。

只要對人事物過度期待,就會有壓力,減少對他人的期待,就能減輕壓力。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所有人都能用斷捨離調整自律神經?!:日本首位自律神經專科整體師教你以意識養成習慣、以減法擺脫失調!》,時報出版,原田賢著)   下一則+ 容易緊張又睡不好?6大常見症狀,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心理師教你這樣放鬆 自律神經失調 情緒 憤怒 生活 焦慮感 壓力 批評 抱怨 學習 幸福熟齡 Hot影音 遇到虎頭蜂該怎麼辦?老謝好友「這習慣」讓他保住一命! 練習好好說再見 這間咖啡館把死亡變溫馨 一場父女爭執後,齊柏林選擇偷哭...失去庇護的兒女們說:別守著我們,在天上做想做的事吧! 83歲國寶級聲樂家黃南海 此生最大心願:用音樂報效台灣 熱門文章 別再煩腦每餐吃多少!營養師5原則教吃「地中海飲食」,護心、抗發炎,還能防失智 不想失能失智,中年就要開始做!高齡權威醫師陳亮恭給5招,壓縮「不健康壽命時間」 孫道存癌逝留74.5億債務,名媛孫芸芸姊妹靠這招脫身!律師提醒子女2件事,避免債務上身 年化報酬率逾11%!他遵守投資四「不」月領10萬股息,獲利極穩、打造快樂老後 年紀愈大,血壓標準愈寬?醫:防隱形殺手找上門,6方法免服藥、有效降血壓 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熱門文章 別再煩腦每餐吃多少!營養師5原則教吃「地中海飲食」,護心、抗發炎,還能防失智 不想失能失智,中年就要開始做!高齡權威醫師陳亮恭給5招,壓縮「不健康壽命時間」 孫道存癌逝留74.5億債務,名媛孫芸芸姊妹靠這招脫身!律師提醒子女2件事,避免債務上身 年化報酬率逾11%!他遵守投資四「不」月領10萬股息,獲利極穩、打造快樂老後 年紀愈大,血壓標準愈寬?醫:防隱形殺手找上門,6方法免服藥、有效降血壓 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Hot影音 遇到虎頭蜂該怎麼辦?老謝好友「這習慣」讓他保住一命! 練習好好說再見 這間咖啡館把死亡變溫馨 一場父女爭執後,齊柏林選擇偷哭...失去庇護的兒女們說:別守著我們,在天上做想做的事吧! 83歲國寶級聲樂家黃南海 此生最大心願:用音樂報效台灣 最新快訊 公益路跑活動抗癌全壘打!台灣巨砲陳金鋒攜手千名癌友,跑出9局後半人生 不像家的家,揭開獨老生活另種景象…弘道啟動「寒冬助老」募款,上萬名弱勢長輩暖心依靠 從藝人斜槓料理人、暢銷作家,蔣偉文的幸福生活經營學「全靠它」 今周刊新書/善用人生五張表,預約未來F.I.R.E.的自己 今周刊新書/承認自己的弱點吧!名醫公開療癒人心的「零批判」思考法 今周刊新書/家,不只是近在身畔的日常,也可能是遙遠朝聖與嚮往 張育美/吾齡主張成功老化-Successfulaging 今周刊新書/手機寫出來的壯闊鉅作!小野對家國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