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心臟病發作、快死了你可能是「恐慌症」發作!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覺心臟病發作、快死了你可能是「恐慌症」發作! ·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 (恐慌症的患者,常有神經敏感、凡事要求完美及好勝心強等特質,容易感到強烈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重大疾病 心臟疾病 感覺心臟病發作、快死了 你可能是「恐慌症」發作! 收藏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瀏覽數511,387 2018/05/01· 作者/康健網編整理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女星小潘潘近日傳出疑似罹患恐慌症,精神狀態不穩,也連帶影響到生理狀況,除了大量掉髮、睡不著覺,免疫力也跟著下降,臉上長滿痘子,令許多人相當心疼。

其實,在經濟重擔與生活壓力龐大的今天,許多人都有過度焦慮的現象,甚至演變成精神疾病。

而在認識恐慌症之前,先來檢測看看你是不是也有恐慌症。

(圖片來源:康健雜誌)《康健》曾撰文介紹恐慌症,並整理出恐慌症的13種症狀。

恐慌症其實是焦慮症的一種,雖然適度焦慮是正常的,但過度焦慮到恐慌發作就要小心了。

恐慌症的患者平常好好的,但在某個時刻,猛然感到一陣焦慮、恐慌,有強烈的死亡威脅感,覺得自己快要死了,病人都會誤以為是心臟病發作。

中山附醫身心科主治醫師李俊德曾形容,恐慌症就像地震,來無影去無蹤,往往在人們沒有防備時襲來,攪亂了地上的一切,又突然結束震盪,留下驚愕的人們與滿目瘡痍的傷害。

點我看>他這樣克服恐慌 患者常見特質:要求完美、好勝心強每個人都可能是恐慌症的候選人。

國外資料顯示,恐慌症盛行率1.5~5%,女性罹患的機率則比男性高2~3倍。

發病高峰期約在15~25歲以及45~54歲間。

通常病人較多以下特質:神經敏感、凡事要求完美、好勝心強,生活上容易有長期壓力,且容易有預期性焦慮,這種強烈的焦慮症狀「來得急、去得也快」,在開始發作的幾分鐘內,達到症狀的高峰,然後在20~30分鐘內慢慢消褪。

廣告 患者接下來會不斷擔憂下次何時再發作,產生「預期性的焦慮」,遇到可能刺激發作的情境,就想「逃避」,在行為上產生改變,繼而在想法和行為產生惡性循環,台大身心科主治醫師陳錫中曾在《康健》的受訪中指出。

(恐慌症的患者,常有神經敏感、凡事要求完美及好勝心強等特質,容易感到強烈焦慮。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自殺率高 團體治療效果佳已過世的前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宇宙曾在接受《康健》訪問時表示,恐慌症雖然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是在國外,恐慌症患者自殺率高達20%,比精神分裂症還要高,輕忽不得。

所幸,恐慌症發作起來雖可怕,卻也是相對容易治療的疾病,李俊德說。

治療主要用藥物和認知行為兩種方法:●藥物治療:如苯二酚(BZD)與特異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來平衡腦中的血清素,一般服藥一週到一個月後,會逐漸穩定,減少發作的頻率。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教患者了解有關「恐慌症」的資訊,認清注意力與記憶偏差,去除對症狀的誤解,再教給放鬆訓練、呼吸訓練、改變想法,使患者能夠控制身體的症狀,以度過每個恐慌發作。

國內有些醫院成立了「恐慌症團體心理治療」,以團體的方式教導病人走過不舒服,病患也彼此分享經驗,進而觀念改變達成治療。

廣告 (恐慌症發作時,要盡量制止負面想法,並告訴自己正面的想法。

圖片來源:許育愷)發作時:制止負面想法 給自己正面訊息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宋維村曾在《康健》受訪時提醒,平常生活裡,要學會自我抒解情緒壓力,適度的焦慮是健康的,能使我們在面對壓力、威脅與危險時,提高警覺。

但不要變成過度焦慮而沒有適當抒解,以免形成阻力,變成病態。

假使恐慌症發作,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緩解:恐慌發作時幾乎都會呼吸困難,儘量運用呼吸放鬆法來控制呼吸,緩和症狀,及轉移注意力。

坐下來靠著休息。

開車時恐慌發作,停靠路邊,或專注於前面車牌。

上班恐慌發作,緊抓椅子把手。

制止負面想法,並提醒自己:恐慌發作「不會使人心臟病發」、「不會使人停止呼吸」、「不會使人死掉」、「不會使人失控」、「不會使人發瘋」。

告訴自己正面訊息,像是「很快就會沒事」、「很快就會放鬆」或「我沒有危險」。

如果還是不能放鬆,情況許可時,可以試試醫師幫你準備的藥。

點我看>他這樣克服恐慌 廣告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心臟病 恐慌症 焦慮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請問康健》正念活化大腦提升專注、穩定情緒 熱門文章 1. 「三立海董」林崑海傳口腔癌逝,享壽68歲 此疾病患者恐少活20年,口腔出現5徵兆要當心 4. 常吃乳酸發酵高麗菜,減少壞膽固醇! 2. 2種糖千萬不要碰!會造成腸道變差、血糖升高 5. 走路就能降低體脂 健身專家:每週走路搭配2運動,加速燃脂、照樣增肌 3. 私密處搔癢、有異味? 6招自我保養預防感染 6. 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我很幸運,走著進急診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保健 你的身體缺鎂嗎?學會這3招,教你輕鬆補鎂! 最新專題 【康健借問站直播】馬度芸|熟齡日子難熬?打開你的情緒死結 《康健嚴選》,把關你的生活|康健雜誌 精準治癌大趨勢:全面解析5大癌症最新療法 強化腎機能預防腎臟病症狀╳治療╳保健全解析 【康健借問站直播】林岱樓醫師|終年難纏的鼻過敏症頭,教你搞定! 【癌症問康健】徵稿活動|確診罹癌的那一天,我做了這些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