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內省不疚」,君子在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的時候,沒有內疚,沒有恐懼,那麼他可為君子。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君子不黨」 ·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 ... 君子 語言 監視 編輯 君子,在中國周朝之前,為貴族之統稱。

後來於春秋之封建社會則變成士大夫之統稱,也就是為官之人稱君子,平民稱小人。

儒家認為君子應不單指貴族或士大夫,而是「聖人之下,富有禮義規範的人」,具有高道德標準的人,君子成為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君子是儒家倡導人們塑造自己人格理想的對象,人生的終極目標。

君子的很多標準是《論語》所定義的。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捨身取義」;「士不可不弘毅」;「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是儒家認為君子應有的品格。

目次 1來源 1.1相關標準 1.2其他 2參考文獻 來源編輯 「尹」甲骨文象形權杖(執政)加「口」(命令)為「君」會意為「執政號令之主」。

君,尊也《說文》。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禮論》。

君子的本意為「君之子」,後解作才德出眾的人[1]。

中國周朝時期,周天子分封諸侯,建立邦國。

諸侯稱國君,國君的兒子稱為君之子,「君主的臣子」,即君子。

因各諸侯國的君子普遍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文化、品味和修養水準都很高,後世也將道德水準品德修養很高的人譽稱為君子,引申為「君主的子民」。

孔子對君子進一步做出標準和規範,使得君子正式成為一種道德評判的標準。

相關標準編輯 「內省不疚」,君子在每天反省自己一天所做的事的時候,沒有內疚,沒有恐懼,那麼他可為君子。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君子不黨」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2]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第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里仁》第四)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述而》第七)[3] 「君子不憂不懼。

」 「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 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第十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顏淵》第十二)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憲問》第十四)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衛靈公》第十五)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第十五)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子曰:「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

」(《孔子家語》五儀解第七)其他編輯 一般敬稱自己的父親為君子,如家君子。

自古以荷花、菊花、蘭花、梅花、蓮花、松、竹等和玉帶為君子自表。

竊賊因東漢許昌人陳寔的典故而被雅稱為「梁上君子」。

參考文獻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梁啓超清華演講《君子》^陳照雄.君子.臺北:中華民國教育部.2000年12月[2020-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6)(中文(繁體)).才德出眾的人  ^孔門弟子.論語.互聯網: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0-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中文(繁體)).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  ^孔門弟子.述而.論語.互聯網: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春秋戰國[2020-03-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中文(繁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君子&oldid=7188541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