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857年起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嘩變軍隊的擁戴下,早已名存實亡的君王,居住在紅堡中的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杜沙二世也宣布接受推舉,名義上統率兵變的印度兵。
西帕衣團則繼續在各地攻擊英國人 ...
印度1857年起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印度1857年起義1857年德里攻城戰日期1857年5月10日 (1857-05-10)-1858年6月20日 (1858-06-20)(1年1個月2周又5天)地點印度次大陸結果
起義被英屬東印度公司剿滅
蒙兀兒帝國正式滅亡
東印度公司戰後倒閉,英國成立英屬印度直接管治參戰方
印度兵蒙兀兒帝國馬拉地貴族瓜廖爾奧德占西
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尼泊爾21個印度土邦:
阿賈伊加爾(英語:AjaigarhState)
阿爾瓦爾(英語:AlwarState)
珀勒德布爾(英語:BharatpurState)
博帕爾
比賈瓦爾(英語:BijawarState)
比卡內爾(英語:BikanerState)
本迪
海得拉巴
齋浦爾
賈奧拉(英語:JaoraState)
卡普爾塔拉(英語:KapurthalaState)
查謨-克什米爾
肯杜賈爾
納巴(英語:NabhaState)
伯蒂亞拉(英語:PatialaState)
蘭浦爾(英語:RampurState)
雷瓦(英語:Rewa(princelystate))
西羅希(英語:SirohiState)
烏代浦指揮官與領導者
巴哈杜爾沙二世那那·薩希伯(英語:NanaSahib)巴克德·汗 †占西王后 †塔特亞·托普(英語:TantyaTope) 哈茲拉·馬哈爾夫人(英語:BegumHazratMahal)巴布·孔瓦爾·辛格(英語:BabuKunwarSingh)
派屈克·格蘭特(英語:PatrickGrant)第一代克萊德男爵科林·坎貝爾(英語:ColinCampbell,1stBaronClyde)喬治·安森(英語:GeorgeAnson(BritishArmymajor-general)) †阿奇代爾·威爾遜(瑞典語:ArchdaleWilson)約翰·尼科爾森 †詹格·巴哈杜爾[1]
閱論編印度民族起義
第一次勒克瑙(英語:SiegeofLucknow)
第一次孔坡(英語:SiegeofCawnpore)
巴德利-基-塞賴(英語:BattleofBadli-ki-Serai)
德里(英語:SiegeofDelhi)
欽哈特(英語:BattleofChinhat)
傑赫勒姆(英語:BattleofJhelum(1857))
阿翁格村(英語:BattleofAong)
阿拉(英語:SiegeofArrah)
阿格拉(英語:BattleofAgra)
納嘉夫嘎爾(英語:BattleofNajafgarh)
第二次孔坡(英語:SecondBattleofCawnpore)
第二次勒克瑙(英語:CaptureofLucknow)
印度中部(英語:CentralIndiancampaignof1858)
印度1857年起義指1857-1858年期間印度反對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殖民統治的一次失敗的大型起義。
學界對此次起義的名稱不統一,另有印度民族起義、印度叛亂(IndianRebellion)、印度嘩變(IndianMutiny)、印度兵兵變(SepoyMutiny)、[2][3][4]大叛亂(TheGreatRebellion)、1857年叛亂(Revoltof1857)、印度暴動(IndianInsurrection)、[5]第一次印度獨立戰爭(FirstWarofIndependence)[6][7][8]等稱謂。
此次起義起因在學界眾說紛紜,直接導火線是回教徒士兵裡盛傳有關豬油的謠言,演變成反抗東印度公司對印度土著兵和正規英兵施予差別待遇。
東印度公司聯手21個土邦的王公,討伐嘩變軍隊,雖最終完成戡亂,惟公司管理印度的商業、軍事體制亦因而被廢,東印度公司管轄的領土被移交給英國政府直接管理,印度自此置於大英帝國內閣印度事務大臣直屬,稱英屬印度,早已名存實亡的蒙兀兒帝國正式覆滅。
1877年,英女王維多利亞兼任「印度女皇」(英語:EmpressofIndia),以繼承印度的皇統的方式,正式稱帝。
[9]印度自此被併入大英帝國版圖長達89年,至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為止。
土邦王公各有政治投機,旁遮普的錫克王公予以武器和人力補給;海得拉巴、邁索爾、克什米爾、特拉凡哥爾等大邦名義上順從東印度公司。
[9]一些小邦如阿瓦德和瓜廖爾則與印度兵同一陣線,[10][11]另一個小邦占西邦的占西王后親身上陣卻墮馬被殺,因為為民捐軀而成為傳奇;[12]印度兵眾隊各自為戰,儘管推舉了大權旁落的突厥-蒙古裔蒙兀兒帝國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名義上統率各軍,實則沒有總司令,但蒙兀兒帝國皇帝出山也催使一直受伊蘭斯教迫害的錫克教土邦站在英國兵一方。
[13]至1858年大致剿除(殘存零星抵抗持續至1859年)。
戰事最初起於於密拉特,後蔓延至北印度和中印度廣泛地區。
雙方主要在今印度比哈爾邦、中央邦、北方邦以及德里一帶交戰。
[12]戰事大大動搖了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在此等地區的管治,惟東岸和西岸重要商港孟買、孟加拉、馬德拉斯未受太大波及。
目次
1戰事緣起
1.1原因
1.2「豬油、牛油」反抗事件
1.3戰事導火線第一槍
2不同宗教派系對戰事的取態
3討伐與尾聲
4影響
5相關
6來源
戰事緣起[編輯]
原因[編輯]
至1850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已控制了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開始對現代化運動,如設置司法系統、土地產權法改革、修鐵路等,亦有西化運動諸如宣揚基督教等。
雖促進了印度經濟,但推行過程中破壞傳統,激化了與當地人的矛盾。
由於人口數量上的懸殊差別,東印度公司為了鞏固其殖民統治,保證貿易利益,不得不開始依靠當地人統治當地人,建立了僱傭當地「土著兵」的僱傭軍制度,稱為西帕衣團(印地語:shipahi),其兵多為「土著兵」,而軍官則由專門設立的學校訓練的英國人擔任。
到1857年孟買、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三個英國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隊,「土著兵」的總人數已經遠超英國正規軍,共有二十萬西帕衣兵,而英國士兵只有四萬人。
西帕衣團
歷史系列條目
印度歷史
古代印度
新石器時代c.7600–c.3300BCE
印度河流域文明c.3300–c.1700BCE
後印度河流域時期(英語:CemeteryHculture)c.1700–c.1500BCE
吠陀文明c.1500–c.500BCE
婆羅多漢達(英語:BharataKhanda)
羅摩衍那
摩訶婆羅多
吠陀文化前期
沙門運動崛起
吠陀文化後期(英語:Janapadas)
耆那教的傳播(巴濕伐那陀)(英語:Parshvanatha)
耆那教的傳播(伐達摩那)
佛教的崛起
列國時代c.600–c.300BCE
難陀王朝c.345–c.322BCE
孔雀王朝c.322–c.185BCE
百乘王朝c.230BCE-c.220CE
巽伽王朝c.185–c.75BCE
甘婆王朝c.75–c.30BCE
貴霜王朝c.30-c.375CE
古典印度
笈多王朝c.200-c.550CE
遮婁其王朝543-753CE
戒日王朝606CE-647CE
卡爾科塔王朝625-885CE
阿拉伯入侵(英語:UmayyadcampaignsinIndia)738CE
三國相爭760-973CE
瞿折羅-普臘蒂哈臘、波羅及羅濕陀羅拘陀
朱羅王朝848-1251CE
第二遮婁其王朝973-1187CE
中世紀印度
德里蘇丹國1206-1526CE
奴隸王朝
卡爾吉王朝
圖格魯克王朝
賽義德王朝
洛迪王朝
潘地亞王朝1251-1323CE
毗奢耶那伽羅王朝1336-1646CE
莫臥兒王朝1526-1540CE
蘇爾王朝1540-1556CE
莫臥兒王朝1556-1707CE
馬拉塔帝國1674-1818CE
現代印度
邁索爾王國1760-1799CE
東印度公司1757-1858CE
錫克帝國1799-1849CE
大起義1857-1858CE
英屬印度1858-1947CE
獨立運動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獨立後的印度(英語:HistoryoftheRepublicofIndia)1947CE-現今
閱論編
東印度公司招收各種種姓階層的印度人,而不是按照傳統用婆羅門和剎帝利擔任戰士;此外東印度公司給予西帕衣兵的待遇相當不公平,工資很低,並且他們參加遠征時(如往阿富汗或緬甸等幫助英國進行殖民擴張時),必須自己支付旅途費和行李運費。
特別是1856年遠征緬甸參加英緬戰爭,按照印度傳統,如果前往緬甸會導致喪失種姓,且被逐出所在的聚落。
很多土著兵對此非常不滿。
而戰鬥結束後,東印度公司又開始取消僱傭兵的原有的一些權利,減少他們的薪水,並規定軍階升級不能超過中士。
相比之下,英國士兵住在舒適的房子,印度土著兵卻只能住簡陋的帳篷。
「豬油、牛油」反抗事件[編輯]
導火線則是關於子彈潤滑油的傳言:1857年初開始在僱傭兵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東印度公司以豬油、牛油混合的潤滑油塗在來福槍(步槍)的子彈紙皮包裝上。
由於印度教視牛為神靈忌食牛肉,而回教則視豬為污穢之物,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在裝彈之前,士兵又必須用牙齒來咬破來福槍子彈的紙皮,因而無論是印度教徒或者回教徒士兵,都拒絕使用這些子彈。
東印度公司稱此說法只屬謠言,並且已經換了新的用蠟作潤滑油的子彈。
但印度兵依然懷疑潤滑油不乾淨,拒絕咬掉新槍支所使用塗了潤滑油的子彈殼。
3月29日,第34團的一名士兵MangalPandey攻擊了他的長官一位英國中士,並殺死了另一名士官長,隨後飲彈自裁未遂,被判死刑,並在4月8日處絞。
東印度公司決定取消這個34團的番號,以作為連坐的集體懲罰。
從而激化了矛盾,引起其他團的士兵不滿。
戰事導火線第一槍[編輯]
1857年5月9日,第3輕騎兵團85名印度士兵因拒絕使用子彈,英國人把他們關進牢獄,判處10年苦役。
這懲處觸怒了他們的夥伴,5月10日,處於密拉特的孟加拉部隊第11輕騎兵團和20輕騎兵團率先暴動,救出第三輕騎兵團士兵,並攻擊歐洲人居住區。
他們擊斃了英國軍官,殺死所見到的歐洲人和印度籍的基督徒,並燒毀房子。
在密特拉的英國兵共有2083人及12門野戰炮,印度兵則有2500餘人。
當地的英國軍官也許覺得自己可以控制局勢,並沒有通知其他地方的英國守軍協助,英軍的指揮失誤加上行動緩慢,印度兵的騎兵團部隊得以向首都德里勝利進軍。
印度士氣大振。
5月11日攻抵德里後,當地的印度人紛紛加入,攻擊紅堡並打死了5名英國人。
在嘩變軍隊的擁戴下,早已名存實亡的君王,居住在紅堡中的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杜沙二世也宣布接受推舉,名義上統率兵變的印度兵。
西帕衣團則繼續在各地攻擊英國人和基督徒,使事變迅速擴及印度領土的三分之二的地區。
不同宗教派系對戰事的取態[編輯]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造反者由各方勢力組成,他們內部的看法並不一致。
許多印度人加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希望恢復蒙古人治下的蒙兀兒帝國或者印度教國度馬拉塔帝國。
英國人在1853年占領了詹西地區,詹西王后拉克希米·拜伊親身上陣反抗,墜馬被殺。
許多伊斯蘭教徒則為了宗教原因而參加反抗運動。
也有印度人不支持發動戰事。
如旁遮普的錫克教徒就由於歷史上所受的宗教迫害,對伊斯蘭的蒙兀兒帝國恨之入骨,如今他們與英國人站在同一條戰線。
同樣與英國人站在一起的有尼泊爾的廓爾喀兵團。
在北部Oudh地區,遜尼派也不希望蒙兀兒帝國復辟。
在印度南部地區,由於當時並沒有受到東印度公司的管轄,所以只有零星反抗,而沒有大規模的起義活動。
這些情況使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可以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討伐與尾聲[編輯]
英國人最初反應遲鈍,沒能馬上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最後,兩個兵團從密拉特和西姆拉出發,進攻德里,與此同時,另一些英國部隊從其它地區被調往印度前去增援。
英軍在行軍近兩個月後,在德里附近的Badl-ke-Serai村交戰,嘩變軍隊退守德里。
在這座大城市裡,嘩變軍隊輕易得到援軍和糧食,而英國軍隊則為數不多,也無法一舉攻佔德里,雙方僵持。
直到9月中旬,英軍得到了增援,才再次發動進攻,重新奪回了德里。
末代皇帝巴哈杜沙二世被俘,隨後被英國人發配到緬甸。
蒙兀兒帝國早已名存實亡的統治,從此正式終結。
其它地方的動亂到1858年被英國人逐一平定,零星的游擊戰持續至1859年被剿除。
影響[編輯]
此次嘩變最直接的結果是蒙兀兒帝國從此正式終結,而英國政府也撤銷了東印度公司的管理體制,改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
另外,英國也汲取以往殖民統治的教訓,英印間開始有了協商的政策,英國強加的社會標準與印度教社會產生對立(如,解除印度教婦女再婚合法障礙的法令)。
相關[編輯]
印度主題
軍事主題
歷史主題
巴克德·汗
詹西王后
炮決
來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印度1857年起義
^TheGurkhasbyW.BrookNorthey,JohnMorris.ISBN81-206-1577-8.Page58
^IndianHistory-BritishPeriod-FirstwarofIndependence.[2019-05-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Ilyacentcinquanteans,larévoltedescipayes.1August2007[2019-05-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9).
^GermanNationalGeographicarticle.[2019-05-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5-03).
^TheEmpire,Sydney,Australia,dated11July1857,andtheTaranakiHerald,NewZealand,29August1857
^K.NatwarSingh.Marx,NehruandSavarkaron1857.AsianAge.2004-08-23[2008-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InderMalhotra.TheFirstWarofIndependence.AsianAge.[2008-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6).
^AmberishKDiwanji.WhowasVeerSavarkar?TheFirstWar.TheRediffSpecial(Rediff.com).2004-08-23[2008-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9.09.1Spear,Percival(1990),AHistoryofIndia,Volume2,NewDelhiandLondon:PenguinBooks,ISBN978-0-14-013836-8,P147–148
^Bandyopadhyay,Sekhara(2004),FromPlasseytoPartition:AHistoryofModernIndia,NewDelhi:OrientLongman,p.523,ISBN81-250-2596-0,P177.
^Bayly,ChristopherAlan(2000),EmpireandInformation:IntelligenceGatheringandSocialCommunicationinIndia,c1780–1870,CambridgeUniversityPress,ISBN0-521-57085-9,P357
^12.012.1Bandyopadhyay,Sekhara(2004),FromPlasseytoPartition:AHistoryofModernIndia,NewDelhi:OrientLongman,p.523,ISBN81-250-2596-0,P169–172.;Bose,Sugata;Jalal,Ayesha(2004),ModernSouthAsia:History,Culture,PoliticalEconomy(2nded.),London:Routledge,p.253,ISBN0-415-30787-2,P88–103.Quote:"The1857rebellionwasbyandlargeconfinedtonorthernIndianGangeticPlainandcentralIndia.",Brown,JudithM.(1994),ModernIndia:TheOriginsofanAsianDemocracy(2nded.),OxfordUniversityPress,p.480,ISBN0-19-873113-2,P85–87,andMetcalf,BarbaraD.;Metcalf,ThomasR.(2006),AConciseHistoryofModernIndia(2nde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p.337,ISBN0-521-68225-8,P100–106
^Brown,JudithM.(1994),ModernIndia:TheOriginsofanAsianDemocracy(2nded.),OxfordUniversityPress,p.480,ISBN0-19-873113-2,P9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印度1857年起義&oldid=67198885」
分類:印度獨立運動英屬印度獨立戰爭印度軍事史印度戰爭英國戰爭印度歷史針對大英帝國的抵抗運動1857年衝突1858年衝突1857年印度1858年印度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軍事史19世紀叛亂隱藏分類: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Brezhoneg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ગુજરાતી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do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atviešuमैथिलीമലയാളംमराठी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ଓଡ଼ିଆ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संस्कृतम्سنڌيSimpleEnglish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討論】新神殿效果傳奇組合效益討論
g8baby SHARKS 小弟不才,看到這篇後注意到"失誤之孔"這個裝備,3.14有玩了一隻角色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18966&sn=5...
- 2【問題】幻化守衛裝備一問- 流亡黯道Path of Exile - 哈啦區
- 3蒙奎露薩挺進WTA年終賽4強 - Yahoo奇摩新聞
(路透瓜達拉哈拉14日電)西班牙網球女將蒙奎露薩今天在WTA年終總決賽(WTA Finals)小組賽,直落二擊退愛沙尼亞的孔塔薇特,收下4強門票; ...
- 4【心得】Ver3.13.0 [處刑雙手橫掃] - 巴哈姆特
胸甲:失誤之孔星芒戰鎧、致命之體映彩外套. 這胸甲給予了兩個神殿效果,分別是低階猛擊神殿以及低階巨大神殿,這也是本流派的核心重點,配上鷗喙禍鴉 ...
- 5意甲-國米2-2客平都靈,孔多比亞破門,哈特兩次失誤丟球- 每日頭條
易邊再戰,阿夸瓦破門反超比分,坎德雷瓦利用哈特出擊失誤將比分扳平。 ... 德爾(57'穆里略),丹布羅西奧;加利亞爾迪尼,孔多比亞(76'布羅佐維奇);坎德雷瓦,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