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公認最成功理財規畫大師:快樂的有錢人通常是先有快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艾倫.艾貝是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之一,26年來帶領客戶穩渡六次金融危機和股票崩盤。

艾貝在全球有超過2萬7000名個人客戶,他說,「根據我個人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不斷更新 俄羅斯烏克蘭開打,現在情況如何? 財經 投資理財 澳洲公認最成功理財規畫大師:快樂的有錢人通常是先有快樂,後來才變有錢 艾倫.艾貝是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之一,26年來帶領客戶穩渡六次金融危機和股票崩盤。

艾貝在全球有超過2萬7000名個人客戶,他說,「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快樂的有錢人通常都是先有快樂,後來才變得有錢」。

16846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天下讀者俱樂部 採訪整理 蕭富元 天下雜誌出版 發布時間:2021-06-12 16846瀏覽數 要多少錢和快樂,才夠讓人覺得幸福?百萬珠寶、千萬跑車、億萬豪宅、十億私人飛機、百億身價……往往,不是錢永遠不夠,就是不夠快樂。

安睿理財規劃顧問公司(ipac)共同創辦人、安盛亞太控股集團(AXA)策略長艾倫.艾貝(ArunAbey),兩歲時隨著當記者的父母從斯里蘭卡移民到澳洲。

他學的是經濟,當過記者、經濟研究員、出版行銷,也試著自己創業。

三十四年前,艾貝和朋友共同創辦安睿,以學術界對行為心理學與經濟學的研究為基礎,推出結合個人生活與理財的幸福理財規劃。

艾貝在全球有超過兩萬七千名個人客戶,他在替客戶設計投資規劃之前,會先和對方談生活,了解他們看重的是什麼,「在為客戶處理錢的時候,也是在為他處理生活,」艾貝體會,金錢與個人快樂密不可分,要為金錢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最終得要落實到每個人生活最重要的事情。

三十四年來,艾貝經歷過六次金融危機和股票崩盤,公司卻仍然年年獲利,他坦言,紀律才是成功理財的根本法則。

他為了掌握金錢與快樂的複雜關係,耗時五年,廣讀艱澀的學術研究,並結合自己實際的投資經驗,完成新書《多少才夠?》,從經濟學、心理學與生理學等多元角度切入,解釋人如何同時享有金錢與快樂,並且如何透過有紀律的投資理財,達到財務安全。

《天下雜誌》採訪艾貝,和讀者分享如何平衡金錢與生活,並擬定新一年的投資理財計劃。

廣告 (以下文章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多少才夠?(新編版):從賺錢、花錢到持續累積財富的致富思維,擺脫窮忙、不受市場波動左右,建立聚焦自我的財務計畫》) 我從三十八年理財顧問經驗中發現,人常常把金錢和快樂連結在一起,認為有錢才有快樂。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西方世界的個人所得增加了三倍,不過,我們的壓力、焦慮和憂鬱程度,卻是歷史上最高。

除了慢性疾病,這些國家成年人的最大殺手,就是自殺,青少年自殺率更成長三倍。

我不久前到中國,中國愈來愈富有,青少年自殺率也不斷成長。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數量龐大的富裕中產階級,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快樂。

思考三個面向,讓你快樂又有錢 要如何同時擁有金錢與快樂?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快樂的有錢人通常都是先有快樂,後來才變得有錢。

首先得承認,沒有錢的確是個大問題,沒有錢,就沒有安全,會影響你的快樂。

不過,有五十萬美元或一百萬美元,也不會因此讓你的生活更精采。

用光譜來比喻,最左邊是負十,最右邊是正十,負十是自殺,正十是像達賴喇嘛那樣的快樂。

沒錢買房子、養小孩,也許是處在負七、負八,安全理財就是讓你從負七到零,這不是說讓你快樂,而是讓你不會因為沒有錢而不快樂。

從零到十,牽涉到錢以外的事物,錢只能讓你從負十到零,要從零到十,需要超越金錢。

廣告 我要說的是,金錢並不能帶來快樂,但是快樂卻能夠讓你擁有更安全的財務處境。

要怎麼做?這不是魔術,好像你今天很快樂,明天就會變得有錢。

要達到這個地步,必須要兼顧三個面向,第一,你真正有興趣的是什麼?第二,你擅長的是什麼?第三,要如何才能取得足夠的錢?也就說,三者都顧到了,你才可能快樂又不必擔心財務。

關於快樂的研究顯示,個人要快樂幸福,取決於持續做自己喜歡的活動,而非擁有多少。

也就是說,如果你真心喜歡現在的工作,你就會得到快樂。

我父親放棄繼承家族事業,立志要當記者,他不想有錢但不快樂,他要的是不缺錢又快樂。

確保財務安全是第一優先 如果你做的活動不是自己喜歡的,不論有沒有豪宅,是不是開名車,你都不會快樂。

幸福理財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找出能夠讓自己快樂的活動,這些活動也要引發你的內在技能。

廣告 我所謂的內在技能,是指在使用這些技能時,你是真的很在行,你也願意花時間在上面。

重要的是,要確保自己的財務安全。

我們活在一個可以靠各種不同的活動賺錢的時代,許多人認為先有錢,才會有幸福,亞洲父母尤其希望小孩當醫生、律師,以為賺了錢,就會快樂。

這種想法並不可行,根據研究,憂鬱症比例最高的職業,是商務法律師,做這行報酬很高,是很好的職業。

不過,很多人念法律是為了錢,如果是用錯誤理由而去做某件事,最後必定不快樂,不快樂工作就做不好,最後也賺不了太多錢。

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為了興趣工作,雖然不一定會賺大錢,卻會讓你的財務狀況比較安全,因為喜歡工作的人總是會不斷創新,創新也比較容易賺錢。

廣告 我在澳洲某次演講完,有個聽眾來找我,說他以前就是商務法律師,二十四歲決定放棄法律,改行當詩人。

我以為詩人不能賺大錢,但他的財務狀況卻很好。

他的詩集不賣錢,可是他想到人在很多場合都需要講話,像是婚禮、喪禮等,他於是替人寫講稿,每一篇五百美元,因此賺了不少錢,每年有十萬美元收入。

他發揮擅長的內在技能,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快樂又改善他的財務,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我常常說,父母送給小孩最好的禮物,不是買「東西」,而是買「經驗」,讓他們去旅行、和人相處、參加創意寫作課程、舞蹈課程等,從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得到的滿足感遠比東西更大,也可以維持較長時間。

這種經驗在和分享時,也容易和別人建立較深的關係。

廣告 如果缺乏技能,也沒有機會發展,是不是就不能快樂,也不會有錢? 你買的是當下的快樂或更好的未來? 首先,你一定要量入為出,錢不多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增加快樂,卻不增加支出。

實現快樂的第一步,是花的錢要比賺的錢少。

我提出「快樂套利」的觀念,意思是在不多花錢的前提下,增加快樂的機會,把有限的錢花在最大的快樂上。

在現代消費社會,不管你收入高或低,每天離開家大家都想辦法多賣東西給你,大家都告訴你,多比少好,愈買愈多,到最後入不敷出。

但是,多並不會增加快樂。

要時刻把持,到底什麼對你最重要?手上有限的金錢,要花在對你重要且能讓你快樂的事上。

高收入者也常常是在寅吃卯糧,美國和澳洲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人,大部分花掉的錢比賺的錢還多。

在花錢的時候,要想得遠一點,例如買車,你可以花多一些錢買更好的內裝,但省下這筆錢,卻可以帶全家去旅遊,或是支付三年的油錢。

在選擇怎麼花錢的同時,你是在做一個更好的抉擇。

即使是做基層工作還是可以很快樂,因為你對別人有正面的影響,有意義的付出會增加你的幸福感。

英國有一項調查發現,醫院清潔工對社會貢獻的財富,比銀行家還高。

不管在哪個行業,把工作當成是「天命」的人,最終升遷的機會也會比較高。

以個人理財來說,你需要一個專注於自己的理財計劃,而不是錢的計劃。

自認對生活非常滿意的人,往往都有一個清楚的理財計劃。

真正快樂的人都能掌握自己人生的重要層面:工作、健康、娛樂、社交生活、金錢與人際關係,他們會努力把時間和心思平均分配在這些事情上。

我認為,台灣多數投資者偏重房地產,太少投資股票市場。

了解生命中什麼事才重要 如果你現在想開始投資,我建議你做一個財務規劃,先寫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什麼事情對你重要?再看看自己賺多少、花多少,擬定長期的理財規劃,這樣才能知道如何把錢放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需求。

長期投資要放眼多元化的全球投資組合,可以用我提到的四個主要原則:品質、價值、多元和時間。

我注意到,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歡短線進出,把焦點放在快速賺錢,這對短期獲利或許有用,但對累積長期報酬卻不然。

要真正投資致富,必須懂得規劃、儲蓄和投資。

在理財方面,成熟女性比年輕男性是更好的投資者,因為多數年輕男性太自信,他們頻繁進出股市,多半根據謠言,而不是品質良好的資訊,他們缺乏紀律,得到的資訊還不足以做出好的抉擇時,就冒進股市。

相反地,成熟女性比較願意花時間瀏覽資訊,不莽撞,也懂得依照自己得到的資訊判斷。

股神巴菲特就是如此,他主要的投資標的物,讀起來就跟去大賣場採購的清單一樣枯燥,當他徹底了解一支股票的品質、價值與遠景時,就會買進並且長期持有。

到底多少才夠?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自問:「我生命中到底什麼重要?」有了答案,就會知道多少才夠。

如果不知道什麼重要,那麼,再多都不夠。

  相關熱門主題 多少才夠?(新編版):從賺錢、花錢到持續累積財富的致富思維,擺脫窮忙、不受市場波動左右,建立聚焦自我的財務計畫 作者艾倫.艾貝、安德魯.福特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1/05/26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財富 #快樂 #財務規劃 #投資 #技能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U20論壇演講精華|#逆轉氣候變遷:2030氣候願景,新北淨零碳城市】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澳洲公認最成功理財規畫大師:快樂的有錢人通常是先有快樂,後來才變有錢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