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这段孔老夫子给我们讲到『君子义以为质』,这是讲操行,德行。

这个「义」是循理的意思,事事都符合天理、符合道理,这就适宜了。

所以义也是可以做为 ... 传播国学经典养育华夏儿女 搜索一下 手机版 首页 国学经典 古诗 诗词名句 诗人 成语大全 四书五经 四大名著 千字文 论语 周易 大学 中庸 唐诗 历史 八字命理 论语名句 当前位置:国学梦>国学经典>经部>四书五经>论语>论语名句>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原文解释翻译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作者:佚名全集:论语名句来源:网络[挑错/完善]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关键词: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   这段孔老夫子给我们讲到『君子义以为质』,这是讲操行,德行。

这个「义」是循理的意思,事事都符合天理、符合道理,这就适宜了。

所以义也是可以做为宜字来讲,义者宜也。

一件事情合不合适、该不该做,那得看符不符合天理,或者说符不符合我们的良心,天理良心都能符合,这就是义。

那么『礼以行之』,这个「行」就是要办事。

行事做人当然都要讲礼,「不学礼,无以立」,儒家特别重视礼。

刚才讲的,义做为本质,这是我们的德行,表现在外面的是礼。

一个有德的君子肯定是彬彬有礼,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个质就是刚才讲的义,文就是礼,礼文。

不可能说有操行的、本质好的人,外面的礼却一点不象话,这个不可能,「诚于中而形于外」。

当然礼一定要学,有德者必定欢喜学礼,一定是好学的。

如果他不喜欢礼,这个人的德行就要打问号了。

如果不懂礼,很容易得罪人,令人生烦恼。

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不会让人生烦恼,他不忍心让人生气,生气就等于是伤他的身体,有仁爱心的人,怎么忍心这样做?所以他肯定很乐意去学礼,「礼以行之」,处事待人皆用礼,这就能够让一切接触你的人都生欢喜心。

  『孙以出之』,这个「孙」通谦逊那个逊字,它是通假,所以这里不念孙,念逊,是谦逊的意思。

「出」是指出言要谦逊。

我们内心合乎义,外表合乎礼,这个是一个有德君子,但是不能够骄傲,这一骄傲就什么都不是。

孔子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一个人即使是再有才华,但是他骄傲或者是吝啬,或者是两者兼有,那这个人不足观也已,不用再看了,再好也有限,好不到哪去。

所以一定要谦逊,「谦受益,满招损」。

谦逊,这里特别提出出言要谦逊,不能出言不逊,这是傲慢的表现。

往往得罪人,遭祸殃,都是语言上没有谨慎,所以孔子在这里特别提出出言要谦逊。

  还不止,还要『信以成之』。

「信」是诚实,做人要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个人就不能够立足。

所以诚信是很重要的德行,特别是我们要做事,要在这个世间去立足,有所成立,信实就非常重要,所以「信以成之」,成就你的事业。

很多企业家,特别是很有作为的、很有成就的企业家都不约而同的说,诚信是生意场上一个很重要的成功关键。

如果不讲诚信,这企业不会活很久。

李嘉诚先生,华人首富,他总记着他母亲对他说的话,他母亲是庄夫人,跟他讲说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不克。

哪怕你遇到危机,你也能够平安度过,因为你有诚信。

对于企业如是,对于国家也如是。

  曾经子贡请教过孔老夫子,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孔老夫子回答了三桩事情:第一个足兵,第二足食,第三民信之矣。

足兵就是这个国家要有武力,有强大的军队、警察,我们现在讲的国家机器,这个是防御系统,这是兵。

另外,足食这就是粮食充足,我们现在讲的经济建设要繁荣,民生要注重。

第三民信之矣,人民老百姓能够相信这个政府,这政府有信用。

子贡很会问,他问如果这三样一定要去除一样,只能保留两种,那先去除哪一样?孔老夫子讲去兵。

国家可以不需要防御系统,但是要足食,老百姓得吃得上饭,还要有信。

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其一,还要去一个,去哪一个?孔老夫子说去食,然后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可见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粮食,不是军队保卫系统,最重要的是政府有信誉。

人民百姓对政府有信心,他拥护政府,这个国家就能够度过难关。

  所以这个信很重要,不仅对人,一个人,如果无信则不立;一个企业,无信也不能成;一个国家也是,无信就会灭亡。

你看历朝历代的末代君王就是失信于民,才导致亡国。

你说就是近代,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取得政权,打败国民党?那就是因为国民党当时无信了。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当时人心涣散,都个人想着自己的个人利益,都在那里接受日本投降的这些战利品,想着充实自己的私囊,没有以国家总体利益为重。

而共产党当时真的取信于民,你看看当时唱的那个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真做到了,绝不取老百姓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你看这都是纪律。

所以取信于民,人民就拥护,小米加步枪能够打败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不是没道理的。

所以「信以成之」,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孔老夫子给我们讲出君子的四样,「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最后赞美一句『君子哉』。

这种人,就是你做到了四个方面的,你就是君子。

那我们对照对照,自己能不能够堪称君子这个德号,这四样有没有真做到?学《论语》,为什么而学?我们要做君子、做圣贤,我们为这个学的。

不是说就为了增长点知识,好像懂得一些国学,被人称赞说你真有学问,跟自己立身立德毫不相关,这就学歪了,只是学了个皮毛。

学这些圣贤之道最重要的,是在自身上去力行。

所以《论语》每一句都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夫子在这讲的话就好像面对面对我讲的,不是二千五百年前对弟子讲的,跟自己毫不相关,那这样学《论语》一点受益都没有。

句句如对着孔老夫子,接受夫子的教诲。

那「君子哉」一句这是勉励我们要做君子,我们自己直下承担。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对这一章有一个批注,「行之,行此义也。

出之,出此义也。

成之,成此义也。

卓吾曰:不是以义为质,以礼行之,以孙出之,以信成之。

方外史曰:须向君子二字上着眼」。

这是蕅益大师的点睛注。

《论语》我们知道,蕅益大师批注这部《论语》有良苦的用心,他是佛教的大师,为什么来注儒家的经典?正是因为大乘佛法的修学建立在儒和道的基础上。

佛法传到中国来,有大乘有小乘,小乘的经典翻译了很多。

佛讲过,「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这是《佛藏经》里面的话。

意思说你如果不在小乘上打基础,就立马到大乘上学,你学空了,空中楼阁,你没有成就,非佛弟子。

所以一定要有小乘的根基才能入大乘。

但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小乘兴旺了一下,它只有两个宗:成实宗,俱舍宗。

在唐朝兴旺了一下,后来没人学了。

但是大乘佛法八大宗,却是代代有贤人出、有圣人出,成就非凡。

  那佛这个话是不是讲错了?怎么中国人不学小乘可以大乘上有成就?原因是中国的儒和道很好的取代了小乘,做为大乘的基础,因为中国人他都学儒学道。

而儒和道的学问跟小乘很相应,甚至比小乘要更殊胜,更容易引导我们入大乘。

因为儒和道教我们怎么做好人,怎么做世间圣贤。

你这个基础打好了,入大乘佛法,做出世圣贤就水到渠成。

所以蕅益大师他自己就是这样学过来的,他是精通儒和道,当然大乘也是更加精通。

他在晚年特别批注四书,就是引导我们来学习大乘,在儒、道的基础上能够顺顺利利入大乘。

而他批注四书,完全用的是大乘佛法的义理,让我们既学了儒,又学了大乘,很圆融。

因此,我们除了采用先儒的批注以外,特别选取蕅益大师的《批注》,把儒释道贯通起来来学习。

  他老人家批注《论语》是在四十九岁那年,他老人家寿命不算长,五十七岁就往生,但是著作等身。

他批注四书的那一年,正是批注《阿弥陀经要解》那一年,先批注《阿弥陀经要解》,再批注四书。

他注了《弥陀要解》之后,后代民国印光大师赞叹,说蕅益大师批注的《弥陀经要解》,古佛再来重新给《弥陀经》批注,也超过不了蕅益大师的《要解》,换句话说,蕅益大师那个时候已经有古佛的境界。

他先批注《弥陀要解》,再批注四书,你就可知他批注四书也是古佛的境界,所以这个所注的至真至妙。

很多先儒没看出来的意思,蕅益大师给它注出来。

刚才我跟大家解释的是采用李炳南老先生的《讲要》,他是用先儒的批注,主要刚才谈到的就是郑康成的注,这是东汉时期的大儒。

  那么我们现在看蕅益大师的批注。

他说行之,行此义也,他把这四样君子的德行归一,归在一个「义」上,义以为质。

义以为质就是他的内心,义是体,质可以当作体来讲,君子全体就是个仁义,自然他一切的言行都符合义。

所以礼以行之,这个行之,行什么?就是行此义。

这个义是性德,君子所行所言都符合性德。

性德那是本质,自性是体,所以义以为质。

这个质如果用本质、本体来讲,那就非常的恰当。

其实不光是君子义以为质,凡夫一切人,我们即使现在没有当君子,还是义以为质。

我们的本体本性都是一样的,「人之初,性本善」,皆是义以为质,只是我们现在没行出来,区别在这里。

我们有,但是没有行出来,性德不能彰显,被我们的烦恼习气给覆盖住,所以这个本质它就没办法表现出来。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他能行出来,能够发挥表现出来,这是跟凡人、跟小人不同的地方。

所以行也就行此义也,都是性德流露。

所以礼也是性德,不是外面的那一套,圣贤人制定的一套规矩来规范我们的那个是礼,不是。

礼是我们每个人本性中具有的性德。

现在性德被蒙蔽了,我们还要向外学,向圣贤学,学一套礼。

学了之后干什么用?那是为了把我们的性德恢复出来,等你真正恢复性德,你不用再向圣贤学,你自己所行的都是符合礼的,这叫礼以行之。

  出之,出此义也。

孙以出之,出言也是符合这个性德,符合这个义的本质,所以谦逊也是性德。

信以成之,成之也是成此义也,这是性德的作用,这成就了。

所以圣人教导我们,不是说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我们只能跟圣人走,不是。

圣人的目的是让我们回归到本性上,这个本性你一得到了,你自然所行、所出、所成,无不符合义。

现在我们确实还没有恢复性德,那就要圣人拉着我们走,给我们指点。

就好像我们学《弟子规》,《弟子规》是礼,《弟子规》教我们逊、教我们信,这套规矩都是帮助我们恢复性德。

那你真正成就性德了,还要不要《弟子规》?你就不要了,但是你所行所言全都符合《弟子规》。

所以我们知道现前我们学习的阶段。

  蕅益大师又引李卓吾先生的话。

这是明朝李贽,也是一位大儒,他有一个《四书评》的批注。

他说不是以义为质,这个不是贯穿到后面,也不是以礼行之,也不是以孙出之,不是以信成之。

你看就把这个字调换了一下。

孔老夫子讲义以为质,不是以义为质;礼以行之,不是以礼行之;孙以出之,不是以孙出之;信以成之,不是以信成之。

从这就看出君子的境界就高了,这种君子他已经是跟圣贤的境界相当了,就是他已经恢复性德,他已经得到了义。

礼、逊、信他都得到了,然后他只是去表现出来。

  那没证得这个自性的人,我们讲凡人,凡人那就要学,所以以义为质。

我们本身沾染的习气太重,好像这个本性都已经变得坏了,变恶了,现在要倒过来,要以义为质,等到你真正恢复性德,成就圣人了,你就义以为质了。

那我们现在没有恢复性德,要以礼行之。

学《弟子规》,这以礼行之,如果不以礼,那你行出来的全是非礼,所以要以礼行之。

等到恢复性德之后,简单的说,做到自然了,自然合乎礼了,就礼以行之,你的礼是得到了。

所以你所行皆是符合礼的,不用再特意、作意去行那个礼,它是自然的。

  出言也是这样,自然就谦逊,不用刻意,以孙出之是刻意,我还得想想,话未出口,先想想该不该出口,是不是谦逊,这叫以孙出之。

以信成之,这都是有作意,都不自然,这种人是在学的阶段,还没成就君子。

但是很难得,是个好学的人。

成就君子了,一切都自然而然,因为他本质恢复了。

所以方外史说须向君子二字上着眼,这是我们求学的目标,要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做到君子,基本上世间人看就是圣贤,只是他自己还没满足,还没有真正做到圆满的境界。

上一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下一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全   文:论语名句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相关阅读你可能喜欢 [论语名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名句]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论语名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论语名句]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论语名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论语名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名句]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名句]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 [论语名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论语名句]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用户评论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国学经典诗人初唐四杰四书五经名贤集唐宋八大家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中秋节抒情诗爱国诗离别诗送别诗思乡诗思念诗励志诗悼亡诗哲理诗爱情诗婉约词惜时诗写人诗赞美母亲赞美老师古诗古诗十九首经典咏流传第五季小李杜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四大名著易经论语周易起名五行缺什么中国好诗歌中国考古大会英语作文典籍里的中国朗读者第三季诗画中国刘学箕 谈迁 李昂2 皇甫冉 刘安世 刘凤诰 日久岁长 弭耳俯伏 陟遐自迩 担饥受冻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立春寓言故事古诗词考题冉冉孤生竹 【小石调】恼煞人 齐桓晋文之事 学弈 蝉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原文解释翻译 古诗国学经典诗词名句成语诗人关于本站免责声明Copyright©2016-2022Www.GuoXueMeng.ComAllRightsReserved.国学梦版权所有皖ICP备16011003号-2皖公网安备34160202002390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