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安培,简称安(英語:Ampere,/ˈæmpeə/)(法語:Ampère, /ɑ̃pɛʁ/),是国际单位制中电流强度的单位,符号是A。

同时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安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安倍。

  關於法国物理学家,請見「安德烈-马里·安培」。

安培(Ampère)单位信息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物理量名称电流符号A 得名安德烈-马里·安培正式定義定義當基本電荷e,以單位C,即A·s,表示時,將其固定數值取為1.602176634×10−19來定義安培,其中秒用ΔνCs定義。

由於載流導線的電流所產生的磁場,導線旁的磁針會偏轉方向。

應用這現象,檢流計可以用來測量電流。

安培,简称安(英語:Ampere,/ˈæmpeə/)(法語:Ampère,/ɑ̃pɛʁ/),是国际单位制中电流强度的单位,符号是A[1][2][3]。

同时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注1]。

安培是以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安德烈-马里·安培命名的,为了纪念他在经典电磁学方面的贡献。

实际情况中,安培是对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度量。

1秒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库仑(7018624100000000000♠6.241×1018个电子的电荷量)时,电流强度為1安培。

[4] 比一安培小的電流可以用毫安、微安等單位表示。

1安(A)=1000毫安(mA) 1毫安(mA)=1000微安(μA) 目录 1定义 2历史 3应用 4例子 5参见 6注释 7参考资料 8外部链接 定义[编辑] 重新定义后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定义仅依赖于数值确定的物理常数和由同一组常数定义的其他基本单位。

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定义安培为: “ 安培,符号A,SI的电流单位。

当基本电荷e,以单位C,即A·s,表示时,将其固定数值取为6981160217663400000♠1.602176634×10−19来定义安培,其中秒用ΔνCs定义。

[5] ” 其中ΔνCs是指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辐射频率。

新定义使用基本电荷e重新定义安培,这样的条件可以在实验室中重现,同时较简单易明,于2019年5月20日生效。

历史[编辑] 安培最初是被定义为厘米-克-秒制中电流单位绝对安培的十分之一[6]。

如此确定它的大小是为了保证从国际单位制中的其他单位推导安培得到的值比较合适。

“国际安培”是一个较早的电流单位,定义为使硝酸银溶液中每秒析出6997111800000000000♠0.001118000克银的电流[7]。

之后,更精确地测量发现,这一电流是0.99985 A。

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定义安培为: “ 真空中,截面积可忽略的两根相距1米的无限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在每米长度上的力为2×10–7牛顿,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一安培。

” ——[2][8] 2005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同意研究将元电荷电荷量用于安培定义的可能。

新的定义在2014年的第25屆国际度量衡委员会上被討論,于2019年5月20日生效。

[9][10] 2018年第二十六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给予元电荷确定的电荷量,确定了安培的新定义。

自2019年5月20日起,元电荷的电荷量被确定为 1.602176634 × 10 − 19 C {\displaystyle1.602176634\times10^{-19}C} ,而 C = A ⋅ s {\displaystyleC=A\cdots} 。

由此,1安培所代表的电流强度大小由元电荷电荷量和秒确定。

[11] 应用[编辑] 安培这一单位与瓦特秤和欧姆定律中的单位伏特、欧姆相联系。

而在约瑟夫森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中也都各自有所应用。

[12] 现在,建立一安培的技术已经能够达到10-7的逼近误差。

[12] 例子[编辑] 计算器工作电流1×10-4A[注2] 手机充电电流0.8-2A(快充可到4A) 闪电约1×104A[13] 住宅配電箱約60A 住宅斷路器,常見的有10/20A 塑殼斷路器(MCCB),常見200-800A 空氣斷路器(ACB),用於低壓電(380V),常見1600/2500/4000A 用於配電的1650kVA三相變壓器,低壓線圈(380V)最大輸出2500A 参见[编辑] 安培计 电流 欧姆定律 库仑 毕奥-萨伐尔定律 注释[编辑] ^另外六个是米、开尔文、秒、摩尔、坎德拉和千克 ^以CASIOfx-82ES1.5V0.0002W计 参考资料[编辑]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电磁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43.ISBN 9787302038191.  ^2.02.12.1.Unitofelectriccurrent(ampere),SIbrochure8th,BIPM,[19November20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Baseunitdefinitions:Ampe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hysics.nist.gov.Retrievedon2010-09-28. ^Bodanis,David,ElectricUniverse,NewYork:ThreeRiversPress,2005,ISBN 978-0-307-33598-2  ^大会决议中文版(PDF).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9-02-03].(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9-02-04).  ^Kowalski,L,AshorthistoryoftheSIunitsinelectricity,Montclair,[2014-11-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9) . ^Historyoftheampere,Sizes,[2014-11-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  ^Monk,PaulMS,PhysicalChemistry:UnderstandingourChemicalWorld,JohnWiley&Sons,2004,ISBN 0-471-49180-2 . ^GeneralConferenceonWeightsandMeasuresapprovespossiblechangestotheInternationalSystemofUnits,includingredefinitionofthekilogram.(PDF)(新闻稿).Sèvres,France:GeneralConferenceonWeightsandMeasures.23October2011[25October2011].(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2-02-09).  ^HistoricVoteTiesKilogramandOtherUnitstoNaturalConstants.NIST.2018-11-16[2018-11-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9)(英语).  ^ResolutionsoftheCGPM-26thmeetingoftheCGPM:13-16November2018(PDF).[2018-11-21].(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8-11-19).  ^12.012.1Appendix2:Practicalrealizationofunitdefinitions:Electricalquantities,SIbrochure,BIPM,[2014-11-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8) . ^物理.高中二年级上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外部链接[编辑] TheNISTReferenceonConstants,Units,andUncertain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ISTDefinitionofampereandμ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国际单位基本单位 秒 米 千克 开尔文 安培 坎德拉 摩尔 导出单位 赫茲 弧度 球面度 牛頓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庫侖 伏特 歐姆 法拉 西门子 韋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克勒尔 戈瑞 希沃特 開特 可并用單位 天文單位 吨 原子質量單位 升 分 小时 天 度 角分 角秒 电子伏 分貝 公頃 奈培 原子單位 自然單位 參閱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制 单位换算 國際單位制詞頭 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2019年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重新定義 分类: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分类: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 查论编以人名命名的国际单位制单位基本单位 安德烈-馬里·安培(安培) 第一代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开尔文) 导出单位 亨利·貝克勒(贝克勒尔) 安德斯·攝爾修斯(摄氏度) 夏尔·库仑(库仑) 麥可·法拉第(法拉) 路易斯·哈罗德·戈瑞(戈瑞) 約瑟·亨利(亨利) 海因里希·赫兹(赫兹)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焦耳) 艾萨克·牛顿(牛顿) 格奥尔格·欧姆(歐姆) 布莱兹·帕斯卡(帕斯卡) 维尔纳·冯·西门子(西门子) 羅爾夫·馬克西米利安·希沃特(西弗) 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 亞歷山德羅·伏打(伏特) 詹姆斯·瓦特(瓦特) 威廉·爱德华·韦伯(韦伯) 另见 以科學家命名的非國際單位列表 模板 以人名命名的常數 模板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安培&oldid=67570079” 分类:电学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电磁学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使用抬升式引用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Boarisch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Словѣньскъ/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贛語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La.lojban.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Lëtzebuergesch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Plattdüütsch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ывадыл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