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國際觀】說英文不叫「國際觀」 試著「穿進對方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眼中的國際觀】說英文不叫「國際觀」──試著「穿進對方的鞋子」,撕下刻板標籤,才是看見世界的開始 · 他說的Yes 不是Yes?怎麼回事? · 文化覺察力是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CrossingCampus 學習 【我眼中的國際觀】說英文不叫「國際觀」──試著「穿進對方的鞋子」,撕下刻板標籤,才是看見世界的開始 何則文/香蕉夢想家 2017/10/24 13990 PhotoCredit: 在談判桌上的兩組人馬,一組是來自日本的客戶,另一組則是美國公司的業務團隊,史蒂芬是美國團隊的談判代表之一,第一次接觸亞洲客戶。

報告中,史蒂芬對自家的服務跟產品侃侃而談,介紹完自家優勢後,直接進入可能合作方案。

桌上另一邊的日本團隊點點頭,連連稱是。

日本團隊表示會再回去研究討論,即便沒有馬上決定,史蒂芬卻已覺得自己勝券在握。

在談判桌上的兩組人馬,一組是來自日本的客戶,另一組則是美國公司的業務團隊,史蒂芬是美國團隊的談判代表之一,第一次接觸亞洲客戶。

報告中,史蒂芬對自家的服務跟產品侃侃而談,介紹完自家優勢後,直接進入可能合作方案。

桌上另一邊的日本團隊點點頭,連連稱是。

日本團隊表示會再回去研究討論,即便沒有馬上決定,史蒂芬卻已覺得自己勝券在握。

會議結束後,史蒂芬很高興地越洋連線給主管,告訴他這次的案子應該沒問題,客戶都沒有什麼意見,討論過程感覺很滿意。

他期待著日本客戶下一次通知時,就會談到後續簽約事宜。

然而,他的期待最後落空。

客人是回覆了,但卻是曖昧的回應:「因為一些考量,最後沒能合作,希望未來有機會再交流。

」 他說的Yes不是Yes?怎麼回事? 史蒂芬十分錯愕,他自認表現非常良好,會議上,日本團隊也沒有提出什麼意見,他們都是點點頭說「沒錯、是的」,他全然搞不懂到底發生什麼事。

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大概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是」,並不代表他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而是「他聽到了,他知道了」,通常被認為是委婉的東亞文化,相較於直接的美式風格,比較不會直接地拒絕他人或表示負面意見。

史蒂芬的錯愕,可以歸咎到他不了解異文化的行事風格。

這個案例常常在一堂現在新興的企業培訓課中出現,這堂課叫做「文化意識」(CulturalAwareness),或者有時候被翻譯成「文化覺察力」。

在這個全球化的當代,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公司合作已是常態,甚至在跨國企業內,也需要與世界各地的同事交流。

文化覺察力,被認為是在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職場應對技能。

文化覺察力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如同剛剛說的故事,對異文化的不了解,讓史蒂芬「誤解」了對方的意思跟態度。

不過這個結果還算是比較輕微的,頂多就是自己一廂情願,卻落得「郎有情而妹無意」,失去一筆訂單而已。

但如果沒有了解到培養文化覺察力的重要性,繼續「我行我素」在這個國際化人才流動的當代,是很容易「out」的。

同時,文化覺察力可以說是跨文化溝通的「基礎」,它是以理解為核心,試著了解跟思考不同族群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事模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又是如何理解世界,在不同價值觀的基礎下,又會怎樣應對事情。

試著理解對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文化覺察中很重要的環節。

今天一種行為,在一個文化中可能是友善,到了另一個文化可能有強烈的冒犯意涵,如果雙方都沒有文化覺察的概念,可能就會造成衝突誤會。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熱情的南美拉丁裔人,面對一個阿拉伯裔的婦女也熱情擁抱親吻臉頰表示友好,那可能會直接被阿拉伯裔的丈夫痛毆。

當然這個例子誇張了一點,但也說明了文化覺察力的重要。

缺少文化覺察力,很可能因為文化差異產生衝突,甚至演變成普遍的刻板印象。

比如會有些同樣在歐美文化圈的人們認為,德國人就像機器人一樣沒感情,相反的,西班牙跟義大利這些南歐人可能就很懶散,而這些刻板印象可能進一步變成歧視,導致衝突。

圖/IRStone@Shutterstock 了解文化覺察力,先判斷高低語境 「有理解才有諒解」,如果深刻了解對方行為出發的本意,那即便其行為可能在自身文化是冒犯或者不敬,也能因為有這樣的認知而釋懷。

這就需要透過學習才能知道,廣泛的閱讀吸收不同文化的特性能有一定的幫助。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一些基礎的文化人類學常識,最常用於文化覺察力課程中的術語,就是「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Culture)與「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Culture),這是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提出的概念,用來表述不同文化間溝通方式的差異。

舉例來說,在東亞文化,尤其日本京都為代表,「察言觀色」很重要,一個人的情緒、感官,不會直接從話語的字面意思表現出來,而是要看當下環境以及表述者的神態決定。

這種要考量人事時地等各種因素的,就是高語境文化。

相反的,以澳洲跟美國為代表,說一是一,絕對不拐彎抹角的,就是低語境文化的特色。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概略性的幫國家或文化貼標,因為高低語境除了國家外,更有族群跟世代等因素的光譜分佈。

像英國跟美國雖然是同一個文化體系,英國卻是比較偏向高語境的含蓄性格。

比如像在台灣年輕人中,如果直接問剛見面的人感情跟收入,往往會被當成非常冒犯的一件事,但是在越高的年齡層中,這種情況接受度可能越高。

另外,像大阪跟京都,雖然地理位置相近,但是展現出來的人文性格可以說是日本民族性中的兩個極端。

由此可見,即便同一個國家,也會有不同的族群、世代間的文化意識差異,因此每遇見一個新的人,都要試著重新了解。

國際觀,就是換位思考 文化覺察力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其實不過就是個尊重與包容而已。

當面對異文化的夥伴,做出冒犯自己或難以理解的事情,先退一步思考,為什麼他會這樣?會不會是在他的文化中,這種舉措有不同的意涵?試著如西方諺語所說的「穿進對方的鞋子」(putyourselfinsomeoneelse'sshoes),用包容開放的心態學習理解。

現今社會,經常聽人討論國際觀,事實上,「文化意識」可以說是國際觀的根本核心。

國際觀並不是多會講英文,或者認識多少外國人、去過多少海外地區。

一個美國人可能英語非常流利,卻連北韓在世界地圖的哪個方位都不知道;一個在海外出生的第三文化小孩,可能認識很多外國人,但不代表他就能尊重與包容差異;一個中國大媽,可能退休後每個月都參加旅行團,去過幾十個國家,也不等於他了解世界局勢。

用平常的心態、願意理解的態度去看不同文化跟族群,就是文化覺察力的具體展現,也是國際觀的根本意涵。

即便你可能一生都在台灣,如果你願意了解在這片土地上,跟我們一起生活的不同族群,例如新住民媽媽、移工,那也是一種「內國際」的學習。

這種能力,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是非常重要的個人技能。

他不只讓你能在跨國企業中對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游刃有餘,當一個群體學會文化覺察力,也能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同族群間的誤解與衝突,而這正是當代社會中最大的危機與挑戰。

所以,試著敞開心胸,學習每一種文化的美麗吧!你將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Credit:PageLight[email protected] 國際觀 文化 說英文 世界 關聯閱讀 「國際觀」是什麼,可以當飯吃嗎?──可以 一味出國打卡是沒有幫助的──如何培養國際觀?給年輕世代的五個實用建議 作品推薦 擺脫低薪、派駐海外、轉換人生跑道──畢業了,還來得及嗎? 傳統雇傭體系終結,「斜槓青年」崛起──與其整天抱怨鬼島,不如盡速展開「多元人生」 參考資料 TOP 何則文/香蕉夢想家 何則文是國內知名生涯教練,全台最大職涯社群「職涯實驗室」創辦人,也是文策智庫執行長,TYCIA臺灣青年職涯創新協會發起人暨秘書長。

曾任湛積科技人資經理、鴻海集團富智康人資整合行銷主管、華碩電腦越南分公司行銷、教育部國教署人事人員等職。

  他長於協助組織與個人進行對外形象的品牌經營,率先關注個人品牌的議題,也協助許多組織進行雇主品牌包裝與公眾推廣。

他多次開設專業作家培訓班,幫助超過10位以上學員獲得出版簽約機會。

著作有《知識複利》(遠流出版)、《成就未來的你》(悅知出版)、《個人品牌》(遠流出版)、《用地圖看懂東南亞經濟》(商周出版)等超過8本書。

  課程演講邀請與個人品牌及職涯諮詢、企業雇主品牌顧問等,歡迎至https://portaly.cc/wenzel聯繫洽詢。

  看更多 上一篇 身為寶島原住民,我與越南少數民族的交流──沙壩的美麗風光,會怎麼改變當地部族的生活? 下一篇 從電機到法律,我的尋夢之旅──寫給迷惘的你:當全世界都在談「追夢」,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嗎?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學習Learning 我並不了解你/妳的世界──在「無知」是常態的世界,我們能否避免對彼此的傷害? 生活Life 跟FBI和反恐部隊,一起向大師學習「談判溝通」與「高級打臉」的藝術 評論Opinion 「我們早已經沒有恐中的本錢」學習如何與中國共處,是年輕世代逃不掉的課題 學習Learning 第一份工作就上手信邦跟你想的電子業不一樣 NewTaipeiYouthPower插畫藝術家周依讓藝術走進生活|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不怕職涯從零開始,只怕不懂何謂「適合的工作」──歷經疫情低谷後,給年輕人的5個求職建議 2 「下車加個油而已,幹嘛背包包?」北美加油站:你不可不知的3大危險! 3 【一個女人的自述】「我在婚禮當天被輪姦」──一個歷劫生還、爬出黑暗的故事 4 不曾出國、大學被二一、托福考5次,如今在美國當訪問學人,「我相信你也做得到!」 5 世界這麼大,為何選台灣?3個WorldCupTaiwan友邦球員的故事:「現在連我家人都想來!」 6 關於「網址黃牛」與Nissan.com長達9年的「網址戰」:一個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