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丑魚(英語:Clownfish或anemonefish)是對雀鯛科底下的海葵魚亞科(Amphiprioninae)魚類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海水魚。

已知有約30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 ... 小丑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小丑魚 眼斑雙鋸魚Amphiprionocellaris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Actinopteri 系: 卵附系Ovalentaria 目: 地位未定incertaesedis 科: 雀鯛科Pomacentridae 亞科: 海葵魚亞科AmphiprioninaeAllen,1975 屬 雙鋸魚屬(Amphiprion)Bloch&Schneider,1801 棘頰雀鯛屬(Premnas)Cuvier,1816 小丑魚(英語:Clownfish或anemonefish)是對雀鯛科底下的海葵魚亞科(Amphiprioninae)魚類的俗稱,是一種熱帶海水魚。

已知有約30種,一種來自棘頰雀鯛屬(Premnas),其餘來自雙鋸魚屬(Amphiprion)。

小丑魚大多生活在水質清澈、光線充足、水深50公尺以上之海域 為熱帶性觀賞魚,分佈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不存在於大西洋。

台灣目前記錄有的小丑魚共1屬5種,分別是公子小丑、鞍背小丑、咖啡小丑、紅小丑、雙帶小丑。

小丑魚與海葵有著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因此又稱海葵魚(Anemonefish)。

雖然世界上海葵的種類超過一千多種,但僅約十種會與小丑魚共生。

帶有刺絲胞的海葵提供居住和保護,小丑魚則將海葵身上的寄生物、壞死組織及有機、無機廢物清理乾淨,這些東西同時也是海葵的食物來源,形成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在性別方面,在一群小丑魚當中體型最大者為雌性,第二大的為雄性,其餘則為未分化性別的小魚,當母魚(體型最大)死去,則原本的公魚(體型第二大)即現在的最大魚將轉變成母魚,而未分化小魚中體型最大者將變成公魚。

小丑魚最長可長至18公分,最小僅10公分。

目次 1生態和棲息地 2大眾文化 3種類 4參考文獻 生態和棲息地[編輯] 小丑魚原生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較溫暖的水中,包括大堡礁和紅海。

雖然大部分種類的分佈有其限制,但某些分布的十分廣泛。

小丑魚生活在淺海(英語:Neriticzone)的底部的淺潟湖(法語:lagon)或珊瑚礁的海葵中,與海葵存在共生關係,保護了小丑魚不被天敵吃掉。

小丑魚的皮膚上有層黏液,也可使自己不被海葵蟄傷,不過沒有這層保護的話一樣有可能遭到海葵襲擊。

在繁殖方面,小丑魚有先公後母的變性特質,稱作順序性雌雄同體。

一群小丑魚中一般以體型最大者轉變為母,然而最終成為母魚後就無法變為公魚,生產時平常會將卵產在平坦的礁石表面,夜間孵化。

小丑魚不存在於大西洋中。

大眾文化[編輯] 迪士尼(Disney)與皮克斯(Pixar)的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FindingNemo)的主角馬林和尼莫是小丑魚,片中傳達一種不要濫捕海洋中的生物的理念,但隨著這部電影大受歡迎,卻反而使海洋中更多小丑魚受到捕撈。

[1] 種類[編輯] 雙鋸魚屬(Amphiprion) 背紋雙鋸魚(Amphiprionakallopisos) 大堡礁雙鋸魚(Amphiprionakindynos) 阿氏雙鋸魚(Amphiprionallardi) 二帶雙鋸魚(Amphiprionbicinctus) 查戈斯雙鋸魚(Amphiprionchagosensis) 金腹雙鋸魚(Amphiprionchrysogaster) 橙鰭雙鋸魚(Amphiprionchrysopterus) 克氏雙鋸魚(Amphiprionclarkii):又稱克氏海葵魚,也是雙帶系列最為人熟知的品種。

大眼雙鋸魚(Amphiprionephippium) 白條雙鋸魚(Amphiprionfrenatus):又稱白條海葵魚,水族飼養者叫做紅小丑。

棕尾雙鋸魚(Amphiprionfuscocaudatus) 寬帶雙鋸魚(Amphiprionlatezonatus) 側帶雙鋸魚(Amphiprionlatifasciatus) 白罩雙鋸魚(Amphiprionleucokranos) 麥氏雙鋸魚(Amphiprionmccullochi) 黑雙鋸魚(Amphiprionmelanopus) 淺色雙鋸魚(Amphiprionnigripes) 眼斑雙鋸魚(Amphiprionocellaris):又稱眼斑海葵魚,俗稱公子小丑,是最為人所知的小丑魚。

阿曼雙鋸魚(Amphiprionomanensis) 海葵雙鋸魚(Amphiprionpercula),與公子類似卻有黑邊,因而人稱黑邊公子。

頸環雙鋸魚(Amphiprionperideraion):又稱粉紅海葵魚。

鞍斑雙鋸魚(Amphiprionpolymnus):又稱鞍斑海葵魚,特色是體色較黑。

紅雙鋸魚(Amphiprionrubrocinctus) 白背雙鋸魚(Amphiprionsandaracinos):又稱白背海葵魚。

雙帶雙鋸魚(Amphiprionsebae) 希氏雙鋸魚(Amphiprionthiellei) 三帶雙鋸魚(Amphipriontricinctus) 太平洋雙鋸魚(Amphipriontunicatus) 棘頰雀鯛屬(Premnas) 棘頰雀鯛(Premnasbiaculeatus):這是常說的透紅小丑魚。

參考文獻[編輯] ^TravisM.Andrews.‘FindingNemo’wasn’tsoentertainingforrealclownfish.[對實體小丑魚而言,《海底總動員》沒那麼好看].華盛頓郵報.2016-05-18[2020-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4)(英語).  規範控制 AAT:300389841 NDL:00577585 分類單元識別碼 維基數據:Q472616 維基物種:Amphiprioninae iNaturalist:343197 WoRMS:71465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小丑魚&oldid=67618844」 分類:雀鯛科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物種微格式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Dansk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ಕನ್ನಡ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BahasaMelayuNorskbokmålDinébizaadپښتو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